1892年8月15日,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出生于法国迪耶普。他提出物质和光一样,同时具有粒子和光的性质,对量子理论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德布罗意在索邦大学学习,1910年获得历史学学位,1913年获得物理学学位。在一战中服完六年义务兵役后,德布罗意回到索邦大学,攻读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比他年长很多的哥哥莫里斯·德布罗意公爵(Due Maurice de Broglie)的私人实验室工作,和哥哥讨论关于X射线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家族

德布罗意家族是法国贵族,起源于意大利皮德蒙特。1740年,家族的一员被法国国王封为公爵,该爵位由家族首领世袭。
七年战争期间,路易十五派第一任公爵的儿子协助奥地利。为了奖励他在战争取得的胜利,皇帝封他为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的德意志王国)王子 (Reichsflirst) 。根据德国传统,家族所有成员都能继承王子的称号。
1960年,哥哥莫里斯·德布罗意去世,法国爵位由弟弟路易·维克多·德布罗
自此,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既是一位法国公爵又是一位德国王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受此启发,提出物质也有波粒二象性。他1924年关于该主题的博士论文,开启了波动力学这一新领域。(更多见拓展阅读)
必须说明的是,1924年写博士论文时德布罗意已不是个无名之辈。他获得博士学位时32岁,已经写了二十多篇有关电子、原子、X射线物理学的科学论文。
德布罗意的学位考试委员会,有皮兰(Perrin)、保罗·朗之万(Paul Langevin)、埃利·约瑟夫·嘉当(EIie Joseph Cartan)、查尔斯·莫甘(Charles Mauguin)。德布罗意的工作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52年,晶体学家莫甘回忆德布罗意的考试:“今天,我难以理解自己(1924年时)脑子是怎么转的。我接受了对玻尔-索末菲量化理论的解释,虽然我并不相信提供这些解释的物理事实。”朗之万对此充满热忱,他在考试前就给老朋友爱因斯坦邮寄了一份德布罗意的论文。爱因斯坦对德布罗意颇为惺惺相惜。当年爱因斯坦说服同事相信光的波粒二象性,也是费了很多力。而且,爱因斯坦偏好物理学中的对称,而德布罗意的理论正是建立了光子和物质粒子之间的对称。爱因斯坦热情地回复朗之万,认为德布罗意“提起了伟大面纱的一个角”,他还提醒其他人这份工作的深远意义。
普朗克提出旧量子理论,是基于黑体辐射的测量;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的假说,有早期的光电效应实验作为佐证。但德布罗意的理论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如果不是朗之万、爱因斯坦等人认可德布罗意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它或许不会那么快产生影响。
1927年,实验学家验证了电子的波的本质,这确认了德布罗意的理论。两年后,德布罗意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29年)。
毕业后,德布罗意在索邦大学任职40年,1932年成为理论物理学的讲席教授。除了教学,他还研究波动力学的各个方面,例如它在核物理学中的应用。
德布罗意还写了很多科学论文,超过25本书。其中很多,都广受欢迎。
德布罗意于1987年去世,时年94岁。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6.6.20180815a/full/
https://doi.org/10.1063/1.3128444
拓展阅读:
Heinrich A. Medicus,《物质波的五十年》(Fifty years of matter waves)(1974) 
https://doi.org/10.1063/1.3128444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