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6月28日,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出生于普鲁士卡托维兹(今属波兰)。 她为核结构的研究为原子物理学带来突破,继居里成为第二位女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从左到右:维克托·魏斯科普夫(Victor Weisskopf)、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马克思·玻恩(Max Born)
格佩特-梅耶的父亲是一位儿科教授,他鼓励独生女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1930年,格佩特-梅耶获得哥廷根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原子的双光子吸收,她的导师是马克思·玻恩(Max Born)
30年代的梅耶夫妇
同年,格佩特-梅耶嫁给从美国拿着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而来的约瑟夫·梅耶(Joseph Mayer),并搬去了美国的巴尔的摩。约瑟夫·梅耶在那里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该大学有严格的反裙带关系规定,因此格佩特-梅耶在大学里没有获得终身职位,但学校允许她给物理系的研究生教课,并在物理系的办公室里继续量子物理的理论研究。
约瑟夫·梅耶1939年和行政官员发生冲突,丢了大学里的职位。据传记作者回忆,格佩特-梅耶曾怀疑是自己在物理系工作给丈夫带来了麻烦,因为大学里一些行政官员公开表示不赞成女性科学家。于是,格佩特-梅耶跟随丈夫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她也在曼哈顿计划做出贡献。战后,她零碎接了一些学术工作,经常是整年没有薪水。她在芝加哥大学的职务是义务副教授(voluntary asscociate professor),换句话说,就是拿不到酬劳。
从左到右: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 恩利克·费米(Enrico Fermi)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在密歇根安阿伯
幸好格佩特-梅耶是理论物理学家,没有实验室也阻挡不了她继续工作。二战结束不久,她开始研究核的结构。她分析了众多同位素的数据,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带有2、8、20、28、50、82、126个中子或质子的原子核通常是稳定的。”她指出,原子核可能有一些质子和中子壳,这些壳只能装入特定数量的核子。这个结构,类似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913年提出的电子壳。
当时,物理学家不清楚,为什么数量特定的原子核就会稳定。格佩特-梅耶的深入洞见,得益于和同事恩利克·费米(Enrico Fermi)的一番对话:因为自旋-轨道耦合的缘故。1950年4月,格佩特-梅耶发表论文,阐述核模型中的自旋-轨道耦合。她发表这篇论文时,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做临时工。获得这份工作,还多亏她此前的学生当时在担任阿贡的负责人。
1960年,格佩特-梅耶与丈夫同时受雇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教授。这是格佩特-梅耶获得博士学位30年来,第一次获得终身科研职位。
三年后,格佩特-梅耶与汉斯·延森(Hans Jensen)、尤金·保罗·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共享19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2年,格佩特-梅耶因心脏病突发综合症去世,时年65岁。维格纳这样描述她对物理学的贡献“不仅在于概念之原创,还有她阐述之明确,论文和书的写作之清晰(not only by means of original ideas but also by the lucidity of her exposition and the clarity of the articles (and books) she authored or coauthored)。
1950年左右的丽亚·格佩特-梅耶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5.031251/full/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i/pdf/10.1063/1.2914934

拓展阅读:
[1]尤金·维格纳写的悼文,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i/abs/10.1063/1.3070875)
[2]Maria Goeppert Mayer: Atoms, Molecules and Nuclear Shells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i/abs/10.1063/1.881041)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