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5月25日,彼得·塞曼(Pieter Zeeman)出生于荷兰宗内迈雷。他实验发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磁光效应——“塞曼效应”。
1883年,彼得·塞曼在读高中时,恰巧见到了北极光。他画了一幅北极光现象的图并描述了现象,寄给《自然》,获得发表。
后来,塞曼入学莱顿大学,在亨德里克·洛伦兹(Hendrik Lorentz)和海克·卡末林·昂内斯(Kamerlingh Onnes)的指导下学习物理学,并当过洛伦兹的助教。塞曼参与研究“克尔效应”(Kerr effect),1983年他递交的博士论文,也是关于这个主题。
受洛伦兹的影响,塞曼对他的电磁理论十分熟悉,并且实验技术精湛。
1890年开始,塞曼开始在莱顿大学教书。
1896年,塞曼在洛仑兹的建议下,开展了一项关键性实验:探究光通过磁场所产生的效应。他发现火焰中的钠光谱变宽了,更确切地说,光谱在磁场中分裂成了多条谱线。这种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现象,被命名为“塞曼效应(Zeeman effect)”。
塞曼效应是法拉第磁旋光效应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磁光效应。这个现象的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光的电磁理论,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
洛仑兹对“塞曼效应”提出了理论解释。塞曼和洛伦兹于1902年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然,对塞曼效应完整的解释,还需要等到不久以后量子力学的出现。
塞曼提议,这项技术可在天文学上,用于研究太阳和其他恒星上的磁场。1908年美国天文学家海尔等人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利用塞曼效应,首次测量到了太阳黑子的磁场。
塞曼于1900年成为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908年成为物理系主任。
塞曼研究了在水、石英等材料中光的传播。他还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等效原理(equivalent principle)。
塞曼于1943年去世,时年79岁。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5.031229/full/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Pieter-Zeeman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