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4月13日,丁文江出生于江苏泰兴。他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在动物学、古生物学、地理学、地图学等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1902年他东渡日本,而后又去英国,并于1906年在剑桥大学学习。1907年到1911年,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并获得双学士学位。

丁文江一生中多次成年累月地在野外奔波,搜罗第一手材料,从而著书立说。他早年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时,就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之准则。他为中国地质学者树立了实地调查采集的工作典范。

太行山调查

1913年,丁文江与梭尔格(F. Solgar)、王锡宾调查正太铁路沿线地质矿产。他给"太行山"下了个新的地理学上的定义,并打破了"两山之间必有水,两水之间必有山"的观念。他对此前外国学者调查中国地质之结论不轻信盲从。比如,德国人李希霍芬上世纪曾说:"山西真是世界煤铁最丰富的地方,照现在世界的销路来说,山西可以单独供给全世界几千年"。丁文江实地工作后发现,山西的煤的确很多,而铁却不然,正太路附近铁矿最厚的矿层不超过0.6米,且厚度不稳定、不规则,经济价值不大。这就是今天所谓的"古风化壳型"的"山西式铁矿"。他根据事实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有名无实的山西铁矿--新旧矿冶业的比较》。
丁文江(右一)与梭尔格(左一)1913年在河北。
云南调查
1914年初至1915年初,丁文江调查了云南个旧的锡矿、东川的铜矿、宣威的煤矿,又对滇东地层、古生物、构造、矿床都作了详细研究,特别纠正了法国地质学家戴普拉(Deprat)等人的错误。他最早命名了下寒武纪沧浪铺组、中志留统面店组、上志留统关底组、妙高组、玉龙寺组等地层单位。王曰伦在他逝世后,系统整理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云南东部寒武纪及志留纪地层》一文发表。
丁文江随身带一本《徐霞客游记》,他常追踪徐霞客的旅行考察路线,既肯定徐霞客的功绩又指出其不足和错误。这为丁文江后来潜心研究、整理《徐霞客游记》打下了基础。黄汲清说:"他(丁文江)平生最佩服徐霞客,而他自己就是20世纪的徐霞客。"
扬子江调查
丁文江1919年以专著形式发表了《芜湖以下扬子江流域地质报告》。对扬子江部分地区的地层研究,他大大超过了李希霍芬等外国学者。
1918年,丁文江在陕西、河南省交界附近的三门峡发现研究地层剖面。他把这些成果交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son)汇总研究,后来,安特生于1923年发表了《中国北方之新生界》这一专著,其中全面引述、介绍了丁文江的研究结论。自此,丁文江就被中国地层学界公认为"三门系"的创立者。
1928年,丁文江到广西去调查拟议中的川广铁路线及沿线地质矿产。他走遍了大半个广西。
西南调查
1928年,地质调查所组织力量,再度到西南进行地质调查,丁文江任总指挥。这是丁文江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地质调查旅行。这次调查历时之长(约1年)、项目之多样(涉及地质、古生物、矿产、地理、人种等学科)以及成就之辉煌,真是前所未有。回北平后,他积极从事室内整理,撰文发表。1931年他发表了《丰宁系地层学》一文。文中所分的层序至今仍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沿用,只不过随着研究的发展,有所归纳而已。
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不仅奠定了中国地质学的基础,还擘画了它健康发展的路径。在中国地质事业初创时期,丁文江发挥了"学术界的政治家"的作用。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专门地质教育机构——地质研究所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地质调查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关)——地质调查所,他还在该所确立了研究精神。在丁文江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成绩卓著,早在19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
除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蔡元培赞誉他是“精于科学又长于办事”的人才。
傅斯年评价他"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他是用科学知识作燃料的大马力机器;他是抹杀主观,为学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者,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服务者。"
罗素说:“丁文江是我所见中国人中,最有才最有能力的人。
资料来源:

https://baike.sogou.com/v64478830.ht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1%E6%96%87%E6%B1%9F/53717
拓展阅读:
博文《民国奇才——丁文江》
http://wenshitiandi.com/Magazine/Article/Index/2215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