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阿甘正传 

Sept.

21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能够减少在心灵成长上遭遇的挫折和痛苦。


作者 | 豆瓣@莫西吉雍


此前夜里醒来刷豆瓣,看到一个友邻发了个状态:


“一旦第二天需要早起,前一天晚上就一定会失眠……这是什么毛病啊?”

下面有一个回复我看了很火大,说:“心小,有点啥事就这样。”

这摆明是一个无知的回答,看不过眼于是和友邻聊了起来宽慰TA几句。

和TA的聊天,让我回忆起自己对高敏感群体的知识储备,几年前我研究过这个。

又读到一个青椒友邻写的“……后知后觉地才知道自己不喜欢社交, 聚会对我来说比工作还累,我喜欢在大自然里呆着,爬山啥的,但我知道的已经太晚,已经自虐了很久……”

读到这里我真的有种冲动想立刻告诉他,你属于高敏感群体!

本来是个天性的问题却变成了道德判断、好坏判断。

这些让我觉得很多人对这方面的知识不了解,于是就赶紧写下这篇说明文来介绍一下高敏感人群。


01


什么是高敏感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ople,HSPs)


高敏感是一种气质或人格特质。

通俗来讲,高敏感群体是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特别发达的人。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较强,相对于没有高敏感特质的人,高敏感群体能够对物理、社会和情感刺激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加工。

如果要确定自己是否属于高敏感群体,需要进行感觉加工敏感性(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SPS)心理测量。HSPs和SPS这两个术语都是由心理学家Elaine Aron和她的丈夫Arthur Aron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造的。至2015年,全球已有上百项与高敏感群体的科研项目。

高敏感是天生的。

高敏感是天生的,它不是什么缺陷,也不是什么天赋异禀。它只是特性,看你怎么使用它。就如同一块石头,放在马路上是绊脚石,如果精心雕琢也能成为上好的砚台。

高敏感群体的比例。

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高敏感群体。

了解高敏感的意义。

首先,对个体而言,如果你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特性,很容易像上文提及的两位那样,一位是自己出了状况都不知,继而不懂如何应对;另一位是追求社会大环境中看起来很棒的事情,掉入了别人期望的陷阱。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非常大,这种差别有时比男女差别还大,如果不适合自己的特质非要去让自己改变,痛苦可想而知。

其次,对个体的交往互动(特别是家人、亲密关系)如果你自己、你身边的人都不了解你的特性,天天生活在一起容易引起冲突,比如对方会认为怎么大家好好的聚会你一脸不耐烦?怎么你睡觉的时候那么多事儿,不能有声音、不能有光……让不让人活了?


02


高敏感群体的表现:

· 你不太喜欢社交。社交非常消耗高敏感人群的能量,但高敏感人群中有30%的人与之相反,他们的社交能力远超过普通人;

· 别人觉得你想太多;

· 你更相信自己的逻辑和直觉;

· 需要思考的时候更喜欢一个人呆着,喜欢安静;

· 声音、气味、温度等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容易影响你。对疼痛、咖啡因、饥饿和大声喧哗等刺激有更高的反应。这是两面的,美的感官你得到的愉悦超过别人,如花香、你喜欢的音乐;但负面在于别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光线和温度变化都能让你烦躁与不适;

· 容易良心不安,因为害怕别人对自己产生负面情绪;

· 共情能力高,看到别人受苦情绪自己也情绪低落;

· 想象力丰富,极具创意;

· 不喜欢发生冲突,如果有和别人吵架这样类似的情绪冲击,好几天你的神经系统都无法回复,冲突对你的伤害特别大,有的人吵完架了转头忘记,但是你不行;

· 喜欢大自然;

· 重视深度的思考,不太喜欢信口开河、无意义的对话;

· 与人相处更在乎亲密关系和共同兴趣;

· 需要睡眠的时候比较难以入睡,不需要的时候又很好睡,比如开篇提到的友邻;

03


高敏感的应对方法。

针对感官太发达所引起的高低起伏的情绪的处理:

首先情绪起伏不是坏事,不少高敏感群体的创作受益于此。需要处理是这些情绪和创意没有出现在正确的时间,会影响身体健康。

需要减少唤醒神经系统的举动,举例:

· 控制新闻摄入量;

· 不要整天刷手机;

· 减少过量的人际交往,因为高敏感人群共情能力过高,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

· 不要在睡觉前几个小时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情,免得你的大脑又兴奋起来。应该很多高敏感者有过这种经历:好的想法一个接一个不受控制地从你脑袋里钻出来,不管几点了内心有个声音在大声疾呼,你赶紧动手做吧!

针对联想能力过于发达引起的个人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内疚、消极等:


· 控制自己过于杞人忧天的脑洞!

· 转移注意力,做点有意思但不刺激你神经的活动,比如散步、搞卫生、泡脚;

· 与人交往时保持自己的底线(特别是家人/亲密关系),如果你察觉到某些东西不对劲,只需礼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状态感受,而不需要理性梳理后再表达。意识到自己摄入的信息过量时,可暂以离开避免争执带来的负面情绪;

· 基于对自我的了解,坚持自我,对自我保持信心。有的高敏感群体对自我表达后容易产生内疚感,比如无法直视自己以前写的东西拉,回去反复思考自己此前那句话讲错了,感觉羞愧。大可不必,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和真我,人们往往更厌恶虚假而非真诚。如果这一点很难做到,可试试这个 tips,把最重视的东西写下来,想不明白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给自己提提醒,如果不是这个清单上的内容可以放轻松,别想那些;

· 做一些自己可以抒发自己情感的事,如写日记,创作,听音乐,去大自然里……

04


这篇文章主要写给那些因为不了解自己高敏感特征又深受其扰的人。
 
1、针对缘起:对自己不要无知/错误认知。很多人走弯路无疑就是这两个方面出了问题。对前者来说,问题都找不到,都问不对,谈何解决呢?对于后者,因为错误的认知带来的痛苦和麻烦往往大于解决问题的过程。

2、针对什么是高敏感:这是天生个性,没什么好坏之分。人类群体对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水平不同,反应灵敏与迟钝的人是共存的。

记得以前我听海云老和尚讲经说过类似的内容,说人类群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比较粗糙,认知主要在器世界(物质世界)层面,而另一类由于识性发达,可以察觉肉眼看不见的微妙世界,各有所长。

3、针对高敏感的表现:感官发达,察觉能力高。

4、针对高敏感的应对:一言蔽之,内心的安宁才能够让高敏感人群储备能量。文中列举的仅是部分高度概括的方法,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调整,主要围绕者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即可。

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能够减少在心灵成长上遭遇的挫折和痛苦。


参考文献:

① Boterberg, Sofie; Warreyn, Petra (2016), "Making sense of it all: The impact of 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 on daily functioning of childre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2: 80–86.

② ernstein, Elizabeth (May 18, 2015). "Do You Cry Easily? You May Be a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③ 同Boterberg, Sofie; Warreyn, Petra。

④ 伊尔斯·桑德:《高敏感是种天赋》,北京联合公司出版社,2018,第27-28页。第三、第四部分也根据他的著作总结,参见:Sand, Ilse (2018). On Being an Introvert or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A guide to boundaries, joy, and meaning,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⑤ Wolf, Max; Van Doorn, G. Sander; Weissing, Franz J. (2008). "Evolutionary emergence of responsive and unresponsive personalities", PNAS, 105 (41): 15825–15830.


—THE END—


作者:豆瓣@莫西吉雍,本文首发于莫西吉雍写字的地方,原标题:《我来科普一下高敏感人群吧》。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秒被北大李雪琴圈粉:“我丧,但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苏轼一生最智慧的20首诗词,不读懂不足以谈人生
◐◑她曾是与董卿齐名的央视一姐,“消失”四年后:总有人能得到岁月的偏爱
◐◑钟南山荣获勋章,女儿却被骂上热搜:“偏见”可以有多可怕?
◐◑浙大29岁“粉色系”博导获百万大奖:希望做好学生的导师而不是“老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