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有感而发,唠唠自己的所思所想。
很庆幸,量化投资越来越被人认可,做量化的机构和个人也越来越多,但针没有两头尖,随之而来的也是越来越内卷,策略同质化严重,那我们怎么能保持自己的量化策略具有长久的优势呢?
恕在下愚见,腆着脸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要保证自己量化策略的持续Alpha,一般来说有两条路子:
路子1:寻找到新的数据源。比如说农产品期货中,卫星图估算作物种植面积产量,水文气候估计长势病虫害;消费股中,电商平台爬虫估算产品销量盈利情况等。
路子2:对现有数据采用新的处理方法。比如用现有量价数据构建新的趋势衡量方式,采用多级结构出场找卖点等。
路子1一般大机构资金雄厚才能玩得转,路子2更适合小机构和个人量化投资者。
我经常被群友怼:要找新方法谁都知道,说得很轻巧,找起来可不容易!
被怼已然习惯,也不急也不躁,也不会跳着脚骂人,谁都有过暂时“迷茫”的阶段,互相理解。
一般“找新方法”也有两条路子:
路子1:自己观察市场,总结规律,提取模型,实盘测试优化。
路子2:站在巨人肩膀上,筛选前人的交易策略进行改进优化。
路子1一般耗时比较长、比较费力,但好处是自己对规律的把握刻骨铭心;路子2比较简单、比较快速,坏处找错“巨人”的话,容易被“割韭菜”。
对于量化萌新而言,建议先选【路子2】,因为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路子1】比较难出结果,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路子1】就像是在未知区域淘金,【路子2】就像是在标明富金矿的区域淘金,总体来看,前者淘到金子的概率没有后者高,即使后者可能是“虚标”,还是得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啊。
每当量化思路枯竭的时候,可以多去看量化大神的量化策略,市面上相关的资料很多,自行筛选,很多时候,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启发。
这样腆着脸瞎BB空说也没啥意思,举个栗子,方便有更生动形象的理解。比如常看常新的《程序化交易教案》,作者是一位来自香港的量化交易员,现居深圳,目前从事内地期货商品和环球期货商品交易,书里包含了很多二级核心,一级核心关键还是靠自己理解和开悟。贴一些内容感受一下,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寻找。
接下来说说这位量化大神的一个异质化另类量化策略——“K线面积交易法”,用的人应该不多,至少我身边是这样(很大可能是我格局小了),感受一下量化大神的大脑洞。
现在大家随意打开股票/期货的K线图,任意周期的都可以,观察一下,是不是当价格出现大涨时,价格迅速向上,而均线跟不上,价格K线跟均线的间隙就会越来越大,围成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大跌时也是这样。
在这里,“K线面积”指的就是价格K线跟均线之间围成空间的面积,如上图红线围成的蓝色区域,实际计算时,就是把K线与均线两个交点之间的每根Bar收盘价减去均线值,然后求和就可以得到。
在出现长时间大涨时,“K线面积”会非常大。
在处于震荡时,K线跟均线交织在一起,“K线面积”就会非常小。
根据“物极必反”的原理,上涨的趋势幅度越大,时间越长,对应就是“K线面积”越大,其后走震荡市或震荡后反转的概率就越大。就跟弹簧一样,你把它拉得越长,反弹的力度也就越大,你压弹簧也是同样的原理。
因此,可以给“K线面积”设定一个阈值,当达到这个阈值的时候,价格趋势就很有可能走完了,要出现反转。
但这个阈值可能设置得非常“玄学”,为了再次确认趋势可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加入KDJ指标,判断当前是不是买卖情绪出现转换。判断“强弩之末”,大家也可以用其他的指标,这里只是举例。
自此,便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量化策略,小结一下。
多头开仓信号:
(1)下降趋势的“K线面积”达到阈值,之前成立即可;
(2)KDJ指标值大于80;
(3)价格涨超前一根K线最高价加一倍ATR。
空头开仓信号:
(1)上涨趋势的“K线面积”达到阈值,之前成立即可;
(2)KDJ指标值小于20;
(3)价格跌破前一根K线最低价减一倍ATR。
多头/空头出场:ATR跟踪止损止盈。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回测一下,效果还是不赖,盈亏比有1.83。
回测盈亏曲线图:
回测使用的策略主体源码:
没头没脑说了这么多,都是个人愚见,对的不对的,权当是胡诌吧,还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
Be quant,have fun!
END
如果对本文有疑惑,或是想聊聊
亦或是围观朋友圈当点赞之交
点我,让我们一路同行
吃瓜吐槽写代码
(微信号:iquantman)
添加好友后,私信『666』
送你一些量化小福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