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本文看点
我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只要不犯法,你不准给我放弃。
——《不良执念清除师》
 周五
视野 🌏
全文共5076字,阅读时间13分钟
🌿🎨🌏
看台剧《不良执念清除师》的那几天,恰好也是高考之后填报志愿的时候,剧情与现实两相参照精,内心感触很是复杂。
身边有朋友今年孩子参加高考,即便是朋友家的条件不错,但在支持孩子去选热爱但就业不明朗的专业,还是考虑方便就业去选更务实的专业,志愿填报的抉择都让她一度觉得很艰难。
紧接着,一帮鬼畜视频踩着暑假的脚步闻风而动,“XX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好家伙,只消一个万能句式,从一年级到高中,每一个暑假都逃不掉被编排的命运。幸好官方果断出手,才压制了这股妖风的进一步蔓延。
中国人崇尚教育是历来有之的,但是现在的我们,仿佛都已经身处教育焦虑的暴风眼,沉重的现实不断挤压我们理性思考的空间。抛开我们作为个体无可撼动的宏观因素,更务实的做法,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归根结底,教育最值得重视的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垫底辣妹》这类励志反转的剧情,《不良执念清除师》并没有讲一个学渣逆袭的故事,它只是恰好踩着时代变化的脉膊,在剧情营造出的安全的场域里,向我们展示了除了成绩之外,有关于成长的丰富性。
01
《不良执念清除师》的男主角高中生蒲一永,在班里,他永远是成绩吊车尾的那一个,是一个妥妥的学渣。
出身书法世家的他,从小除了书法,他什么都比别人慢。
在高三的某次考试拿到全年度最低的成绩后,爸爸对一永提出一个灵魂拷问,将来想做什么?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截图
所有有过迷茫青春期的人,大概都熟悉这个问题带来的压迫感,因为我们经历过的教育,除了小时候吹过自己想当科学家的这种空口牛皮之外,实在是没有更具体的方向感,蒲一永也一样没有答案。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爸爸去世、爷爷昏迷,而蒲一永整整昏迷了717天才重新醒过来,他的同龄人已经去念大学,而他不想再回去当一个高中生,于是人生就此转轨。
在蒲一永昏迷的这段时间里,妈妈阴差阳错背上了房贷。面对家中的变局,一个此前看似不懂事,最喜欢熬夜画漫画的蒲一永,一下子就长大了。
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他,想帮妈妈一起还房贷,但他又能凭什么赚钱呢?
他想起自己唯一会做的事情就是书法还不错,于是他拿着爷爷留下的业务联络薄,一家一家的拜访,在遍寻无果之后,一位老板愿意让他试一试,但他完全没有办法做到爷爷那样,为逝者写出具有独特意义的往生挽联。
在现实碰壁的同时,许多“奇怪生物”拿着一些毛笔残片找到他,异口同声地要求蒲一永帮他。
借由这个机会,他对书法从技能层面,逐渐过渡到了去理解文字背后真正的含义,在不断“看见别人执念的过程中”,他也不断面对着自己内心的执念。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截图
因为爸爸一早告诉过他,不那么在意他的成绩,所以他对差生这个身份并不介意,他难以释怀的执念是,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熬夜画漫画睡过了头,那么也许爸爸和爷爷就不会搭上那班出车祸的公交车。
在现实的层面,成为一名漫画家是他的执念,但也是他没有勇气讲出口的梦想。毕竟,努力画了那么久的连载漫画,好几年间也只是收到70块的订购金额而已,其中一份还是来自朋友的友情支持。甚至爸爸问他,真的没有想做的事情吗?他也没有勇气和盘托出。
未来踌躇不定,但爸爸却突遭横祸,少年只能在悲痛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02
与蒲一永不同,曹光砚是从小到大的尖子生。
从小到大一直名列前茅,最后顺利考入医科大学,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但在一次聚会中,他被问到,难道你考入医科大学不是为了救死扶伤吗?
那一刻,他突然发现,面对这个问题,他的内心是没有答案的。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截图
他只是习惯了一路的品学兼优,然后随大流,去选那些别人眼里很有前途的专业,以确保未来争取到收入光鲜的工作。他在向学妹传授心得时,也都是侧重于技巧层面,并没有对自己专业的“信仰感”。
虽然这只是剧情,但只要环视一下周围,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成人不在少数。
《不良执念清除师》的另一个女主角,是基层民警陈禇英,原本每天只能处理很多杂事的她,在蒲一永和曹光砚的帮助下,破获了许多离奇案件,终于可以加入心心念念的刑警队。
她大喜过望,说感谢蒲一永才能有那么多奇怪的案件让自己侦破,最终得到调职的机会,称赞蒲一永是她的福星。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截图
蒲一永大为震惊,因为他们一起经手的那些案件包括:长年经受职场隐形霸凌的郑立松,被同事故意下药,最后意外身亡;独生子林永川,失去了与社会建立联系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摆脱孤独,在背后纹上了一个女孩的刺青图案陪伴自己,最后冻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女儿走失多年的设计师,每一年都按照想象中女儿长大的样子,制作一个娃娃放在橱窗里,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女儿的线索。长期生活在爸爸暴力阴影下的兄弟俩,哥哥为了保护弟弟,最终在一个雨夜被意外杀害。
这些心怀执念与蒲一永相遇的“奇怪生物”,每一个背后都有足以让人窒息的故事,但在陈褚英眼中,却仅仅只是帮助她升职的筹码。
这种成人世界的势利与残酷,哪怕只是酒后失言,也让蒲一永觉得无法直视。
这部剧没讲学渣逆袭,但它却清晰地提醒了我们一个事实,人心的力量,远比想象中强大。
酒后失言的陈禇英,面对即将到手的行政调令,决定从疑点入手重新彻查案件,这背后驱动她的,是来自人性的良知和职业道德的觉醒。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截图
好学生曹光砚,他在蒲一永画的漫画里,看到了与自己的高中生活似曾相识的部分。这让他意识到,学渣蒲一永也有令他敬畏的力量,因此后来他请蒲一永帮自己做人生规划。
在面对那些不断找上来的求助时,蒲一永没有效仿爷爷的“独善其身”,而是跟随自己的心,他的理由是,如果自己是最重要的,那就应该跟随自己的心,去做出最舒服的选择,不理会那些求助,会让自己觉得痛苦。
他无法对那些找他求助的执念视而不见,但在做一个漫画家这件事上,他却缺乏勇气,因为这关乎自己的未来,他恐惧的是行差踏错。
但好在蒲一永有一个很酷的妈妈,她说出了很多家长可以对孩子讲,却没有魄力说出的话。
比如那句,我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只要不犯法,我不准你放弃。又比如,我和爷爷、爸爸,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我们对你的期待也是这样子的,只要肯做,总会有办法的。蒲一永问她,如果我的未来赚不到很多钱怎么办?她直接回怼:难道我现在是富婆么?我每剪一颗头还要跟店长三七分。
《不良执念清除师》剧照截图
虽然这些台词难免有点中二气质,但也是因为很长时间,许多教育有关的剧情都在一种“如何选才最正确”的道路上打转,听到如此接地气的台词时,才让我的心立刻放松下来,虽然《不良执念清除师》是奇幻题材剧,但我也在里面看懂了教育。
03
在育儿这件事上,我一贯认同童行提倡的“在鸡娃和躺平”之间找路
之所以会觉得以上的那些台词让我觉得很热血,是因为作为一个认真做事的人,我深知热爱的重要性。
过了30岁之后,我重新理解了稻盛和夫推崇的“认真和热爱”。
他有一句令我肃然起敬的话叫作“现场有神灵”,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他列举了许多因为热爱和认真,从而找到突破的例子。比如,有一次,为了解决一个产品在烧制过程中总是翘曲的问题,他命人在炉子上开了一个小孔,在又一次视察的时候,他看到翘曲忍不住想把手伸进去压住,1000多度的高温当然不能把手伸进去,但他却由此获得了启发,找个耐火的重物从上面压住,不就解决了吗?
一生曾创办过两家世界500强的稻盛和夫,信奉如果心有热爱,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让我们借工作去修行,完善自己的内心。
因为,任何行业的任何工作,枯燥都是在所避免的。但只有倾注了热爱的工作,才能让人在被那些枯燥折磨到筯疲力尽之后,还有动力继续坚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大多数孩子面临的是削足适履的教育境遇,他们大多没有机会去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摆在眼前的指标是那么迫切,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他们都要确保不滑破,他们集体奔赴的,是一场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的征程。
如果教育也分道和术的话,道的层面,应该是一个孩子无论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现实,都不怀疑教育一定可以开启心智,提升学习力,不会去轻信“读书无用论”。
术的层面,是一个孩子想获得某一个行业中,一个非常具体的职位/或是想要做成某件具体的事,凭借教育所赋予他的思维方式,结合实践去一一实现它。
教育应该是让一个人的头脑思维逐渐开阔,去寻找自身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但是近几年来,“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这样的说法却长盛不衰,这明明是一个属于术的目标,但却被视为一种就业正确的唯一性。很多人看中的是考公带来的稳定感,但却很难注意到,考公其实也是一道“围墙”,墙外的人想进去,但也有很多墙里的人想出来。
04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当下这代孩子所面临的教育叙事,与之前的任何一代都不尽相同,这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与之对应的另一头,是就业市场也随着社会结构与需求在急剧变化。近几年新兴的很多行业,可能在老一辈人眼中觉得匪夷所思,但它的确会吸引年轻人,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回报。
比如,时光装裱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物品进行设计、排版,最后装裱交付)、自律监督员(按照客户期待达成的自律目标,定时提供不同风格类型的自律陪伴)、植保飞手(懂飞行、维修保养和植保知识,可以完成无人机喷洒农药等工作)、人工智能训练师(结合实际使用场景,通过训练帮助AI产品“长大成人”,“无接触”配送就属于他们的工作成果之一)。
职业选书师(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能高效推荐最合适的书,并且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陪诊师(陪人去医院看病,客户群体包括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人、行动不便的孕妇、异地就医的患者,深度孤独的独居青年等)。
当下教育令人焦虑的原因,是我们能想到的那些“好工作”,竞争都异常激烈,但这其实也是时代变革想象力的一种缺乏。
而上述这些职业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普通人对于这些职业的惊奇,也足以说明,社会滋生商业需求的空间,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广阔。
但这其中的部分工作,既需要年轻人拥有丰富的共情能力,也考验他们是否拥有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从而去拥抱不确定性的能力。
但如果教育只关注成绩指标,很难想象,一个从小没有认真关照过自己内心感受的人,能在长大后,瞬间拥有出色的共情能力。
我最近刚接触过一位95后的小朋友,她大学时读英语专业,结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在阴差阳错中,她成为了一名咖啡师,并且十分享受这份工作。业余时间,她还和小伙伴们组成了一个女团,跳舞对她而言,既是一种兴趣,也是构成收入的一部分来源。
她说,我的爸爸妈妈超级好。从她的言谈里能看出,尽管就业曾带来一定的挫败感,但她有能力去调整适应,在这种波动中,家庭扮演了非常稳定的承接功能。
如何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不确定性?
从心态建设上,我个人比较认同项飙“把自己当作方法”。他提倡“把个人自己的经历问题化”,举个非常直观的例子,就像苏炳添把自己当作研究案例,用自己亲自跑出来的数据去写博士论文,比起一般的论文,这种形式会带来从身体到头脑的全方位认知提升。
把自己的经历问题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能从自身强烈的挫败感中,放下对自己的苛责、自怜,才能去与自己的局限共处。就这一点而言,这至少要求父母不能只把对教育的关注度,只局限于拿到优秀的分数,或是依靠名牌学历去找到一份好工作。
只有必须争取好成绩的压迫感退居二线,孩子的自主性才能更早地在成长时期就被展露,才能让孩子拥有自我感受、自我实践的空间。
也只有带着热爱自主选择的目标,才能让孩子将所经历的每一次挫折,都视为一个经历,而不是一个结果。
惟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一直以来,成功都是需要运气加持的小概率事件。但是,即便没有成功,也并不妨碍每个人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每天都去成长一点点。
谁说这样的成长,不会带来人生的快乐和丰富呢?
参考资料:
1、项飙《把自己当作方法》
2、中欧商业在线《9大新兴职业出炉,有你向往的吗?
你的孩子真的爱自己所学的内容么?他们拥有真正的内驱力么?
学习不只是刷题,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热爱在哪里;学科也不是魔咒,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感。

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的孩子啊还感受不到学习的动力,不如下方扫码,1元体验童行「共学营」

作者 | 玉娇龙
终身学习爱好者 持续关注科学育儿
现在是个擅长在生活里找乐子的大人
漫谈宇宙公众号主理人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互动话题
读了本文,你对人生选择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感受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