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商政韬略关注本账号,设为星标以防收不到消息
本文转自公众号:华人星光(ID:hrxg2020)

作者:华人星光
美国空军,
被称为世界上最强空军,
强大到需要专门修建“飞机坟场”,
来安放那些退役的军用飞机。
这座“飞机坟场”,
指的就是戴维斯·蒙山空军基地,
据外媒报道,

那里停放着大约6000架,
过时或损坏的战机。
它们用处巨大,

若是有一天现役战机出问题,
那么“坟场”里还完好的电子器件,
可以迅速进行替换,修复飞机
因此,
“飞机坟场”也被称为“备件库”,
有人问:美国有,那么我们有吗?
此前,日本卫星,
无意间拍到了中国一神秘机场,
歼-5、歼-6、歼-8、
强-5、轰-5……
密密麻麻停放的飞机,

令日本某些专家冷汗直冒,
他们挑衅生非之余,

哪里想到中国会有这么多战机?
这个停放战机的地方,
是我国的鲁山航空展览馆,
作为空军退役飞机的贮存中心,
为保家卫国而生。

有了这些战备资料,
任何觊觎中华者,不敢轻举妄动!
而在这个神秘机场亮相的背后,

一位更加神秘的人物,
如今也浮出水面,
他叫:高镇同。
1937年七七事变后,
日军侵占北平,
铁蹄踩踏山河破碎,
家国惨遭凌辱,
只有9岁的高镇同,
尚是稚嫩的孩子,
却发出改变中华的怒吼:
国之不盛家何在?!
少年有此满腔热血,
他敢走别人不走的路。
“没有好飞机,中国无法强大。”

怀揣着炽烈顽心,
高镇同向航空报国梦进发,

他考上了北洋大学航空系。
然而当时旧中国没有航空工业,
学航空毕业即失业,

四年后,
整个航空系只有4个学生还在坚持,

其中一个是高镇同。

这时,
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北京航空学院开始筹建。
年仅24岁的他,
负责材料力学实验室建设,
忙到深夜饭都忘了吃,

没宿舍住就躺办公椅上,

大衣一裹倒头就睡。

在那个要啥没啥的年代,
我国第一批电阻丝应变片,
是高镇同负责生产的,
我国第一台光弹性仪,
是他设计制造的。
少年自有少年狂,
空有满腔热血,

他就敢叫日月换个新天。
1956年,
在“全国材料力学经验交流会”上,
高镇同坐镇的北航材力实验室,
被公认为是:
全国最好的材料力学实验室。
全国最好?

相较高镇同后来干的事而言,
这点成就压根算不上什么。
大家都知道,
大海里有个最恐怖最神秘的地方:
魔鬼三角“百慕大”,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领域,
也有个被称为“百慕大”的禁区,
叫做疲劳破坏与可靠性设计。
疲劳破坏是啥?
制造飞机的结构材料,
在飞行使用中因多次重复受力,
薄弱部位出现裂纹,
“逐渐疲劳死亡”。
然后它会没有任何先兆的,
造成突然的机体断裂。
这种因结构强度问题,
造成的飞行事故中,
80%是由疲劳引起的,
疲劳已成为飞机的“天敌”。
1954年,

英国两架大飞机突然出事,
造成56人死亡的大灾难,

事故原因,就是机身疲劳破坏。
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对于飞机材料使用寿命多久,
什么时间更换,
完全是不得而知,
以至于机毁人亡事故时有发生。
1970年后,

进行飞机结构定寿、延寿,
抗疲劳设计,
保障飞行安全,已是刻不容缓!
于是高镇同,

向这航空航天的“百慕大”禁区,

宣战了。
对于空白和落后他有想过,
却未能全然看明白,
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发达国家研究飞机结构疲劳,

每个机种提供5架飞机做实验,

可是我们穷,只能提供一架。
因为每架飞机起落力度、飞行习惯,
全都不一样,
要以一架飞机的试验数据,
得到与5架一样的安全寿命数值,
连国外专家都说,

这是天方夜谭。
原本在地面模拟飞机空中飞行,
就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何况现在还要仅凭一架试验机,
就要去实现那些飞行中的模拟数据,
结论还必须准确无误,
只怕大罗神仙都得摇头叹气,
然而一介凡人高镇同,
实现了这“逆天壮举”。
他窝在简陋的实验室里,

遍遍测试飞机构件的“疲劳寿命”,
拿着放大镜,
仔细端详构件孔洞,
因疲劳断裂的演化过程。
一架试验机进行反复的研究比对,
他所采取的数值,
是整个机群的最短寿命。
实现给飞机定寿后,
再通过实验计算,

将出现结构疲劳的问题一一解决,
将飞机部件延长寿命。
他还编写了相关专业书籍:
《疲劳应用统计学》,
这本书直到今天还被业内奉为圭臬。
当年,

他一支笔、一橡皮,一张纸,
一笔一划字迹工工整整,

甚至连曲线图表,
都是他一点点画出来的。
为此大业,耗尽他20余年岁月,
直到1993年这项工作结束时,
在高镇同努力之下,
实现了国外都认为“不可能”的成就:

采集到我国独有的400万亿个飞行数据,
为每一架飞机的定寿和安全使用,
提供了大数据和技术支撑;
他将我国数千架军机的使用寿命,
从1000多个小时,
延长至3000小时,
就这一项,
高镇同为国家创造百亿经济价值;
他突破世界性难题,
提出中国人自己的,
结构寿命可靠性理论,
这一理论,

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歼击机、
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客机、
直升机等20多种机型。
这些机型必须通过整机疲劳试验,

以保证飞行中的万无一失,
和部队的战斗能力。
30多年来,
国产“运7”“运8”等系列飞机,
在100余条航线上飞行数百万小时,
结构从未发生疲劳破坏事故。
就连国际同行都由衷赞叹:
“高镇同的成果,
为该领域几十年来,
国际上取得的,
最重大的研究进展之一,
当属21世纪结构可靠性研究领域,
最有影响力和世界领先的科学家。”

如今,
停放在鲁山航空展览馆的,
我们国家每个型号的军机,
歼-5、歼-6、歼-8、
强-5、轰-5……
等等这每一架战机的定寿、延寿,
都离不开那位叫高镇同的巨星。
卓越一生,奔劳一生,
他担任过8家飞机制造厂、
研究所的技术顾问,
直到
90岁耄耋之年才退休

被称为“永远不知疲劳”的,
“结构疲劳”专家。
曾在1991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培养的6个优秀学生,

也在后来当选为中国院士,
一门六院士,
被称为科研界不可多得的传奇。
他成就之大,地位之高,
晚年享多大的清福都不为过,
可是直到今天,
他仍住在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一生的积蓄200多万元,

全都用来扶贫助学。
因为多次捐款,
中华慈善总会工作人员,
认为高镇同家应该很富有,
直到有一次上门帮助办理捐款,
才发现高镇同住在狭小的居所里,
除了书和一堆飞机模型,
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具。
老人生活相当简朴,
一件毛衣穿十几年,
后背都有洞了还继续穿,
吃饭有时就是青菜豆腐。
但省吃俭用之下,
毫不吝惜的不断捐赠,
却让亲友产生误会,

他们觉得“捐给别人,
怎么不借给我们点儿?”
有人要借钱创业,有人借钱买房,

高老就是得罪人也要拒绝,
我的宗旨是扶贫助学”。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胸怀寰宇,巍巍身影。

呕心泣血,
倾其毕生只为报国图强,

匍匐在地,
洒下航天航空满园桃李。

今时今日守护我们的,
是威列八方的战机,
但更是战机背后的人!
中华的基业和盛世,
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就是高镇同这样的脊梁,
为所有中国人拼来的
感谢高老,这位国之巨星,
是真正值得我们致敬的偶像!

点击查看:美国公布中国女人大数据,看完彻底震惊了!

点击查看:张召忠说中了?掏空国库建造的2艘航母,如今彻底沦为累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