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听梁老师音频
导语:(喜马拉雅《梁品本草》精华版-中医生命观007)
张仲景能精准推断诗人王粲的死亡时间。
在中国古代是有很强大的数学基础的,且我们的数学与我们的医学、科学、和我们的文化是紧密结合的,那个时代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和西方的“科学范式”有哪些区别?中国的数学为什么会逐渐“消亡”?中国的文化又将走向何方?

这里是《梁品本草》,我们一起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今天讨论一个话题——观炁,就是观一个人的神色和气态。
我们会从观炁讲到中医很多有趣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观。
01
通过“观炁” 
精准推算出死亡时间
张仲景有个朋友叫王粲,他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在汉朝末年,王粲从战争之地山东,徒步走到了今天的咸阳,又到了湖北荆州一带。那时候他刚刚十七岁,刚好张仲景也在荆州,于是他们见面了。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一个可观炁之人。在春秋战国后非常流行一种易术,就是「看炁」。一个人据说经过了一些修炼之后,是可以看到人的炁象的。
这事也没有那么神秘,如果你去洗过桑拿,就能感受到这个。大家热气腾腾的走出桑拿房,你能观察到有些人喜气洋洋,有些人垂头丧气。其实大部分人是能够观一点炁的,不过没那么专业而已。
张仲景则能观炁象和气色。他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王粲,他说:“你的气色不对。”王粲不到二十岁,正是青春焕发的年纪。
张仲景对王粲说说:“你身上蕴藏着大病,如果不治疗的话,二十年之后你就会死,某一天你会得一场大病,从得大病那天算起,经过一百八十七天就完了。”
当时王粲不愿意听这个,还有点不高兴,神色很尴尬。张仲景说:“我给你开一个方子,这个方子的名字叫五石汤。”
过了几天之后,这两位又见面了。张仲景问:“王先生,你喝五石汤了吗?”
王粲说:“我喝了,味道还可以。”
“不,王先生,你没喝。”张仲景说:“如果你喝了的话,你的脸色应该有所改善。你脸上、两眼的光芒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你为什么这样轻视你的生命呢?”
后来两人分开了二十年之后,王粲发病,时间与张仲景的判断分毫不差,在发病半年后死去。
半年差不多也就是一百八十七天。
一百八十七天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说明一年当中存在着某种的对角线。当你得病的时候,隔半年之后的前后几天,正好处在这个病发时期的对角线上,属于生命能量最弱的时刻。
所以李可老先生、还有卢老,治病的时候都特别看重某些时间点,比如夏至、冬至等等。
说到这,讲一个番外。我观察了一下,今年夏至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之前一直都在说日本股市大涨,创下三十年新高。我就看这几天会发生什么,果然从六月二十二号下午开始,日本股市开始跌,直到六月二十七号,一直处在“略有上升,总体下跌”走势。
看着这个炁数是很重要的。
所以中国古代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于术数是非常敏感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黄帝内经》讲的东西。
许多事情是可以落实到数字上面的,只是后来讲数字的人越来越少了。
02
中国古代的数学原理
其实中国儒家刚开始的时候也讲数学的。
孔夫子在最开始还是一个乡村民办教师的时候,在老家收一些贫寒学子,他当时主要就教两个功课:
一个功课是数学,如何做个会计。一个普通的平民,也可以接近权贵,去有钱人家做账房先生,这是一个专业活。
另一个功课是教“埋人”,即作为一个葬礼的司仪,把整场葬礼搞得很活泛,很“天地人”,很“身心灵”。
这是王东岳老师跟我讲的故事。
△古代的账房先生,是平民接近权贵圈的途径之一
所以在中国古代,是有很强大的数学基础的。
这个数学很可能和周易延续下来的阴阳体系,以及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的节律,以及十二年的时间数,三十年的时间数有关。它的背后是一套关于时间的周期律,结合人们对神秘主义的思考或体验,结合了自己的内观之术,形成的一套体系。
在《黄帝内经》里,讲一个人的气脉是如何运行在脏腑之中,每一个呼吸节奏走多远,这个气脉和人手上的寸、关、尺的脉象如何结合,到什么时间点会如何……
按道理说,这是中国古代最开始、最高级的“科学”。
这个科学不一定是现在所说的在science、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的这种科学范式。但它的的确确说明,在很早的时候,我们曾经有过一套基于算法和逻辑的发展历程。
比如说,在李冰父子搞都江堰的时候,他们的数学是很厉害的,他甚至可以计算都江堰的水流量。我都无法想象一个人拿着毛笔怎么开根号,怎么加减乘除,怎么运算、怎么搞集合……
当然这是我想多了,那个时候他肯定有自己的一套做算术的方法。
但是这类方法慢慢地变成了中国文化里面、中国知识分子里,很不屑于谈的一个东西。
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因为它直接引发了后来中西医的分野。
03
李约瑟之问:
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
有一个人叫李约瑟,他提出了非常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文明、生命、科技发育很早的中国,最后没有发展出近现代科学?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知识分子都有不同的答案。小梁看了很多民国时期的书,包括钱穆先生、胡适先生、梁启超先生的书,他们都涉及到这个问题。其中有一派观点很有意思:这个源头,可能和战国时代惠施、公孙龙等名家派消失了有关。
惠施、公孙龙是什么人呢?看过《庄子》的人都知道,他们是搞逻辑的人,叫辩论学。
比如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论”,因为马包含了白马和黑马,那从概念上来说,白马就不是全部的马,所以白马就不是马。
西方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陷阱问题:
一个村子里只有一个理发师,这个理发师决定:绝不给那些给自己剪头发的人剪头发。到底这个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剪头发呢?
但庄子认为,一个人天天讨论“白马不是马”这种概念性的诡辩,是没有意义的。
庄子和老子不是不讲逻辑,而是认为线程的逻辑、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逻辑,都是非常浅薄无力的,所以才有了“道可道非常道”的体论。
04
用故事讲哲学
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学过一门学问,叫“语言学”。当时老师说:语言包括很多种,我们的文本算是一种,音乐算是一种,表情算是一种,各种语言都有。
关于文本起了个名字叫「言语」,但言语有个问题。因为言语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之后才逐渐丰富起来的,它有时代的局限性,而我们的生命是非常复杂的。
△中国古文学
因此在庄子和老子就认为,试图用语言来记录分析,并用语言下的逻辑来讨论一个问题,会陷入到各种无意义的逻辑陷阱里面去,这会消耗人的生命。
人的生命应该用于体验,而不是用于分析。
所以那些在中国历史上讨论哲学问题的人,他们不会细致的讨论真正的哲学、概念学,他会用更加磅礴的文学化的描述去做这件事情。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先贤,诸子百家的文献,大部分都是在讲故事。都在讲从前有一个人怎么样,有一个邻居怎么样,从前有一匹马怎么样,螳螂怎么样。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很有趣:
有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斧子丢了,他怀疑是邻居偷的,所以他觉得邻居的动作、神态、表情都指向他偷了斧子。
后来这个斧子找到了,于是他觉得邻居每个动作都正常了。
庄子会用故事去讲这些事情,他不会像黑格尔那样用逻辑去讨论定义和概念,而这背后其实是数学。
06
西方科学范式的发展
数学为什么重要?有一天我和一个朋友聊起来,我说佛学(即西方世界在印度的佛学)有个很重要的东西:它可以用逻辑来证明空性。这和印度数学的庞大基础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我们讲的0-9,这个体系不是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只不过阿拉伯人把它推广到了西方与古希腊。
我个人其实对于古希腊有没有这个文明是有点存疑的,但是主流认为古希腊的科学体系发展得相当完备。
因此,东西方发展出了两个分野。西方发展出了以数学为基础的逻辑学,导致了西方哲学都充满了递进关系,彼此之间严丝合缝的咬合,还有各种的定义、假设、前提、推论等等。
有了这些东西后,就发展出了一大套理论物理、理论化学,然后再基于理论物理和理论化学的发展、在现实社会去发现和印证了这些理论的合理性。
比如说门捷列夫,他还不知道这么多元素,他就把元素周期表先画出来了。后来的人只不过根据他的模型在现实生活不断找到这么个元素来印证说:哦,门捷列夫又对了。
也就是说,西方用这种方式发展出了他们的“科学范式”。
05
中国的文化走向了何处?
请允许我总结一下,我刚才开始讲了一个故事:曾经张仲景精确地推算了王粲得病之后死亡的时间,大概在一百八十七天左右。这说明曾经在一段时间里,至少在汉朝,我们的数学和我们的医学、和我们的科学、和我们整个文化是紧密结合的,那个时代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历史上搞理论哲学的、搞理论数学的人,要不然就变成了工匠,要不然就不入流,被各种知识分子鄙视,于是慢慢地看不到这些人了。
因为人们不能用数学这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去思考问题,所以就没有发展出今天我们所理解的“科学范式”。
西方发展出了基于逻辑学的“科学范式”,而中国的文化走向了何处呢?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因为你不回答,你无法真正理解中医的玄妙之处。
【太安私塾第十期】
在过去的十年里,可能小梁做的最有意义,以及最让自己开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创办了太安私塾。
太安私塾用十年的时间,像一坛老酒一样酝酿出了温暖、真诚、自由、相互信任、彼此打开的场域。
同学之间不交换名片,不谈生意,他们用自身的美好,释放出灵魂氧气,自然而然地让身边的人得到滋养。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我亲自全程授课的课程。我们不光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也在生活中成为了同频的好友。
我和九期太安私塾的艺术家们举办了这次艺术展,为了纪念注定会忘却的2022。
2023,也欢迎你的到来,让我们重新出发,成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太安私塾第十期报名开启,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太安私塾↓↓↓
进入睡力铺,获取更多生命能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