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尔各答。一个阴暗的房子里,四岁的小女孩卡加(Kajal)躺在床上睡觉。屏幕里突然传出撕心裂肺的喊叫。有一个女人朝卡加眼里倒硫酸,只是为了将她变成一个更惹人怜惜的盲女歌手,好赚更多的钱。这个女人就是小女孩的继母。
随着二胡忧伤的音乐声响起,影片推出片名,Sight(明,光明或光亮) 。
光明的希望与失落 Hope and Lost
影片的主人公王明旭(加华裔演员Terry Chen)出场,他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眼科专家。他刚成功地为一位病人实施了首例激光人工角膜植入手术,并将登上Tennessee Hero的封面。他心中充满着希望,周围的人也翘首以待,等待更多的病人得到医治。
当卡加由一位慈善机构的修女带到王明旭面前时,他却发现自己无法修复她的角膜。他陷入痛苦的沉思,这次失败让他想起了一些他无法忘怀的过去。他眼前闪现出少年时的伙伴 Lili,她曾被活生生地从他面前被小革命分子强行拉走。
少时经历的爱与暴力 Love and Violence
影片切换到中国,杭州。60年代,王明旭在杭州长大,父母是浙江医科大学的教授。这时的他还是一位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在父母满满的爱心和教育熏陶下成长。他的父亲告诉他,如果你想像你的祖父和父亲一样成为医师,你必须努力学习。
然而文革开始了。小革命分子冲进他上课的教室,拳头打在他脸上,屈辱地让他在黑板上写下打倒老师的标语。被迫辍学在家,他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希望能考入音乐学院。然而很快音乐学院也停止招生。在另一个镜头中,他又被小革命分子围攻,二胡折断在地上。少年时的伙伴Lili也被他们强行带走,从此失去音讯。
求学与寻找光明 Seeking Light
在重新寻找救治失明病人的道路上,王明旭的医生伙伴米沙(Misha Bartnovsky)在研究与情感上都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鼓励。Misha由获得奥斯卡和艾美奖提名的老戏骨格雷戈·金尼尔( Greg Kinnear)扮演。明旭彻夜留在医院、睡在沙发上,焦虑与思索让他又回到过去。
影片采用了闪回蒙太奇手法,不时将明旭的少时和青年时期与现在连接起来。在一个镜头里,他回想起当革命分子冲击父母任教的医科大学校园时,父亲让他藏在一个储存室里,那里的瓶子里陈放着胎盘的标本。他后来想到成人的眼睛在受损后会出现疤痕,而胎儿的眼睛却无疤痕。
高考恢复后,明旭在短时间内自学文革中缺失的课程,随后参加考试。他成为全省仅有的四名被录取的学生之一,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大学期间,他又被保送到美国留学。带着50美元,他只身来到美国。获得马里兰大学激光物理博士学位后,他想报考美国医学研究生院入学考试(MCAT)。报考前,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他说,医学院连美国人都很难进,你是中国人,不要浪费时间了。万分气愤和惊诧下,他并没有气馁。他先在餐馆工作了两个月,好赚到参加考试的费用,之后他以全美MCAT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
毕业后明旭进入范德比尔特大学任眼科激光视觉中心主任,五年后成立了自己的眼科中心Wang Vision Institute。经过长期研究,他发现围绕胎儿的羊膜具有神奇的无疤痕愈合特性,可以移植到人受伤的眼睛上。他从而发明了羊膜隐形眼镜,并获得了两项美国专利。
再次失落和重燃的希望 “I’m so pretty”
影片中,明旭满怀希望地为卡加做了羊膜隐形眼镜手术。让人惊讶的是,取下绷带后,卡加还是什么也看不见。他再次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后来,15岁的孤儿盲女玛丽亚(Maria)由人带着四处求诊后,来到了明旭面前。明旭很犹豫,他害怕,他已没有足够的信心。在米沙的鼓舞下,他最后决定为玛丽亚做手术。绷带取下那一刻,头一次看到自己的玛丽亚用罗马尼亚语欢呼,“I’m so pretty”(我原来这样美)。虽然羊膜隐形眼镜没有在卡加身上起作用,但在玛丽亚身上成功了。这让明旭和米沙看到了希望。
黑暗中的光明:She Found Her Sight in Darkness
王明旭仍然会为没能治好卡加而难过痛苦。当他再次看到卡加时,卡加在教堂为一群孩子祷告。即使仍然看不见,她却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快乐。卡加送给明旭一件礼物,一个小小的十字架。明旭意识到,她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她并没有让眼睛看不见而使自己消沉。即使眼睛看不见,只要心里有光,她还是可以很快乐。卡加已经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和障碍。科学并非无所不能,在科学无能为力的时候,上帝以他奇妙的方式让小女孩在内心感受到了光, 也让明旭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和宗教可以互为作用。
In him was life, and that life was the light of all mankind. ——John 1:4
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新约·约翰福音》第1章第4节)
迄今为止,王明旭医师已经完成了55000多例手术,其中4000例以上是为医疗工作人员做的。羊膜隐形眼镜手术也已被全世界55个国家的数万名眼科医生使用。
奥兰多的观影活动
5月24日,国际知名眼科专家王明旭博士的传记电影Sight(明,或光明)观影活动在奥兰多华人福音教会(OCECC)举行。电影据王博士的自传From Darkness to Sight改编而成,将于10月27日在好莱坞环球影城进行首映式,并会在全美各大影院上演。一百多人参加了福音教会的观影活动,影片主人公王明旭博士和制片人大卫·费舍尔(David Fischer)一行来到活动现场,与观众进行了真诚而热烈的互动。活动由Wen Wang先生联系大奥兰多中国专业人士协会(OCPA)而得以举办,OCPA会长陆焱主持了整场观影活动。福音教会的张继南牧师在影片开始放映前为人群祷告,亚裔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先生亦偕夫人现身活动现场。

就在头一天,5月23日,第五十届ICVM电影大奖获奖名单在奥兰多揭晓, Sight摘得最佳影片奖(Best Picture)和最佳故事片奖(Best Feature Film),同时还获得最佳摄影银奖和最佳男主角铜奖。ICVM是最大的国际基督教电影节,这是华人第一次在ICVM电影奖中获得提名,并斩获多项大奖。

影片放映前王博士在团契厅为一百多名到场的观众签名赠书,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团契厅里人潮涌动,大人孩子满满一堂。许多家庭倾巢而出,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感受到模范亚裔的风采,被他的故事所激励。也有不少人希望向王博士咨询自己和亲人朋友的眼疾,希望了解救治的途径。制片人费舍尔先生则在一旁帮忙。
制片人David Fischer:It’s a Movie About All Our Stories
笔者问费舍尔先生为什么要拍这部影片,他回答说,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王博士的电影,也是关于我们所有人的故事的电影。每个人都有着过去,有时候生命中会出现困难,我们该如何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呢?王博士在中国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电影中讲述了他如何克服这些阻碍,如何不断地寻找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他的故事中找到共鸣。他还说,一位年轻人立志将自己的生命献给某项事业,这也会教育到我们的孩子们,使他们非常努力地工作,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笔者再问费舍尔先生是如何认识王博士并决定拍这部影片的,他说他是2014年在纳什维尔一个鸡尾酒会上遇到王博士的。大卫来自明尼苏达,曾是一名歌手,而王博士当时要演奏二胡,他要求大卫在他演奏时歌唱一曲。两人一拍即合,配合默契,之后两人聊了起来。王博士说他在写一本自传,大卫作为律师欣然答应帮他完成心愿。因为这本书,大卫对王博士的人生了然于心,他还帮忙写作了书的介绍和其他内容。大卫鼓励王博士将他的故事改编成电影,因为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他自己,而已远远超出了他个人。大卫在担任Sight制片人之前曾担任过多部电影的制片人,但这是他制作的第一部有关亚裔的电影。
费舍尔先生被王明旭博士这个人和他的故事感动了,他知道他的故事不为人知,他要让更多的人包括美国人看到他的故事。大卫还说他很小心,他尽量让基督教信仰在影片中表现得巧妙而不过火,他不想通过直接的传道而是通过讲故事来表现它,从而让更多的人接受这部影片。
影片播映完毕后,费舍尔先生向观众做了一些介绍。他说,这是一部关于所有人的电影,我们都有过挣扎,也都有着自己的路,有要看见的需要。当我们用尽各种办法,却仍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时,那就是我们在生命中仰仗耶稣的最好时候。他并不直接在电影中将这一点说出来,而只是提出问题,让观众自己去思考。
王明旭博士: Reach Beyond, Tell Our Stories
王明旭博士和观众讨论了他对关于他自己的这部传记电影的一些看法。他说,华人在社会上受到歧视,华人在美国做的贡献不被人知,因为我们没有讲出自己的故事。要提高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就需要我们参与美国主流的工作。我们要勇敢地、有信心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关注和担忧。他希望年轻一代和华裔孩子们能在屏幕上看到长得像自己的人,从而增加自己的信心。

接着,王明旭博士带领会众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圣经学习。他结合他自己,卡加、他的父母、玛丽亚和那位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的故事,讲述了如何通过主耶稣,超越苦痛,超越现状,超越自身,超越我们的文化并反抗歧视的人生态度。他也表达了科学和信仰是有着共同点的看法。他说,Sight是一部关于信仰和自由的电影,它鼓励华人站起来讲出自己的故事,与我们的下一代心灵相通,让他们也能理解我们的过去。他呼吁大家10月27日到影院去观看Sight,向世界表明我们华人是有力量的,我们是不容忽略的,我们也是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
(撰稿:Sophie Deng)
更多照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