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中国吉利宣布增持英国阿斯顿马丁股份。
2023年5月1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Geely)宣布,与英国超豪华性能品牌阿斯顿·马丁·拉贡达国际控股(以下简称:阿斯顿·马丁)进一步达成新的合作协议。
作为合作内容一部分,吉利控股已完成对阿斯顿·马丁的股份增持,增持后吉利控股所持股份约为17%。
去年(2022年9月30日),吉利控股宣布完成了对阿斯顿·马丁7.60%的股份收购,成为其主要股东之一。此次增持后,吉利控股将成为阿斯顿·马第三大股东
增持阿斯顿·马丁的股份,是吉利控股全球战略布局和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增持后,吉利控股将有权任命一名非执行董事加入阿斯顿·马丁董事会,同时还将拥有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对于这笔收购,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增持阿斯顿·马丁的股份体现了我们对其增长前景、技术实力和管理团队的信心。”
“自去年9月首次收购阿斯顿·马丁少数股份以来,我们一直与执行主席劳伦斯·斯托尔先生及其团队坦诚合作,携手探索技术协同和新的增长机会。双方将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这个传奇超豪华性能品牌的卓越潜力,助力其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
阿斯顿·马丁曾多次作为詹姆士·邦德的座驾,出现在《007》系列电影中,该品牌被视为英国文化的象征。
中国吉利增持英国阿斯顿·马丁股份的消息官宣后,多家主流媒体也快速跟进报道了此事👇🏻
《彭博社》:中国汽车巨头吉利加倍持股后,阿斯顿·马丁股价飙升
《金融时报》:吉利拿下阿斯顿·马丁17%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在伦敦进行了命运多舛的IPO以来,阿斯顿马丁一直受到一连串盈利预警的困扰,如今该公司正忙于筹集更多资金。 
最新数据显示,在伦交所上市的阿斯顿·马丁股价大幅上升,今天(5月18日)的股价为262.68便士
事实上,在投资阿斯顿·马丁之前,吉利已经在英国有过两次收购经历。
2012年,生产伦敦经典黑色出租车的英国锰铜控股濒临破产,了解到这一消息之后,吉利于2013年初投资1104万英镑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的业务与核心资产,使其成为了吉利的一家全资子公司。
吉利收购锰铜控股后还将其改名为伦敦出租车公司
2017年5月24日,吉利通过获得多数控股权的时候,收购了英国老牌汽车制造商路特斯(Lotus),路特斯就是我们熟知的英国老牌跑车品牌——莲花
吉利为收购莲花51%股份付出5100万英镑(合人民币大约是4.5亿)。
英国百年车企——阿斯顿·马丁
阿斯顿·马丁是一家英国汽车制造商,总部位于英国华威郡盖登,公司始建于1913年3月,由阿斯顿、马丁、拉宫达三家公司全并而成,至今已有109年历史。
阿斯顿·马丁以生产敞蓬旅行车、赛车和限量生产的跑车而闻名世界。
阿斯顿·马丁曾于1994年被英国企业家大卫·布朗出售给美国福特,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07年3月,福特售出其大部分股权予一个由英国赛车公司Prodrive所领导的财团。
2012年12月,意大利私募股权基金Investindustrial宣布投资1.5亿英镑,收购阿斯顿·马丁37.5%的股权。
前面提到,阿斯顿·马丁曾多次作为詹姆士·邦德的座驾,出现在《007》系列电影中。每当最新的《007》电影在全球上映时,阿斯顿·马丁的销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目前,阿斯顿·马丁在中国市场共有DBX、DBS等4款车型在售,售价区间为175.8-410.8万元。
财务不佳,中国金主来救急
自2018年10月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阿斯顿·马丁的日子并不好过,股价一直节节下跌。
相关数据显示,阿斯顿·马丁2020年录得亏损3.23亿英镑。
2021年,阿斯顿·马丁全球销量达6178辆,同比增长82%,但全年依然亏损7650万英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目前是阿斯顿·马丁增长最快的市场,授权经销商达23家。
此番中国汽车巨头吉利收购并增持阿斯顿·马丁股份,相当于也解了这家英国百年车企的燃眉之急。
英伦投资客写在最后
可以看到,在收购阿斯顿·马丁股份不到1年后,中国车企吉利集团再度加码投资,一跃成为前者第三大股东,这反映出双方合作后十分顺利。
作为英国文化的象征,吉利投资的阿斯顿·马丁确实具备一定投资价值,特别是在技术和品牌上。而对吉利来说,这次增持阿斯顿·马丁的股份是其全球战略布局和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其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声望和影响力。
今后,吉利和阿斯顿·马丁将继续利用各自优势进行技术和市场方面的整合,从而达到节省成本、扩大销路的目的。
英伦投资客—原创延伸链接:
英伦投资客—最新项目推荐:
End -

*欢迎星标英伦投资客,不错过每条重要推送
欢迎关注英伦投资客
服务于对英国有兴趣且能独立思考的读者
推送投资讯息和原创分析文章
博主常驻伦敦
是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MRICS
和英国注册会计师
---------
*如你希望防止失联,或想要咨询英国房产投资问题,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