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蓝幸福家

来源 | 海蓝博士(ID:hailanboshi)
最近,看到了这样一个啃老的故事:
二十多岁的男孩YL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到大,母亲拥有绝对的权威,他什么都要听母亲的。
小时候,他做错了作业,母亲直接扔过来一把小刀,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块疤。
高考的时候,他以全国第九名的成绩考上了知名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这不是男孩子学的专业”。后来,母亲替他选择了更好就业的工业设计。
读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后,他不想学也学不好。
大一的时候,他以跳楼为要挟,办理了休学。
在家里,他和母亲也没有办法好好相处,吵架都算轻的,砸东西,甚至互扇耳光。
毕业后,YL不想做专业对口的工作,就窝在家里啃老。
每天,他和几个也在家窝着的小青年混在一起,打游戏,不玩到凌晨四五点不睡觉,就是毫无节制地疯狂……
这种控制与反控制的故事,不止在亲子关系中存在,婚姻中也不少。
基本上,每一个控制者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爸妈说完“我是为你好”,就剥夺了我们选择人生的自由,大到专业、学校、恋人,小到穿衣吃饭,每次你一反抗,她就一脸痛惜地说:“我是为了你好啊……”
爱人说完“我是为你好”,然后就噼里啪啦挑了一大堆毛病,好像你这个人一无是处,其实你真的已经尽力了。
以至于后来,我们每次听到这句话,内心总是进退两难,有一个声音大声呐喊:“天哪,求求你,不要再为我好了!
为什么别人越提醒越要求,我们越不想做呢?
物理学有一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每一个行为都存在着一个相应的反作用。
每当你感到有人推你时,不管是这个人的手放到了你的胸口上还是周围的人挤着你,你都会本能地缩身抵抗,以保持你的平衡。
心理学上也一样,如果你的家人和朋友总是习惯于逼你就范,你会试图强调你的自控能力,通过拒绝去做别人推你做的事情,来保持你的尊严。
经常性的,“控制”是一件“双输”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控制的那件事,确实是对你有利的一件事,这会把你置于一种“不可能赢”的境地。
如果拒绝他的要求,你就是仅仅为了反抗别人,而伤害了自己的利益;如果答应他的要求,去做这件事,你会感受到非常屈辱。明明做了一件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你的心里却始终有一个疙瘩,对对方也没有感激,只有烦躁。
因为,当你向那些逼着你走的要求让步,你就会有一种受人控制的感觉,这就会失去你的自尊。
小丽是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她可以十几天不出门,就待在家里看肥皂剧追星。母亲看不下去,天天唠叨她,逼着她出门。
小丽承认,出门交朋友是一件好事,但这也意味着她向她母亲屈服,因为她母亲老是告诉她要改变她这些不良习性,出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母亲推得越厉害,小丽拒绝得越坚决。
人性中有一个很不幸的事实是:当你感觉有人强迫你做什么事情时,你就很难去做这件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孩子成长过程中,少唠叨,多放手。
因为父母的唠叨毫无用处,还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父母的唠叨或者掌控,大多数只满足了自己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
就像小丽,她反复考虑之后,她就决定:慢慢改变自己的习惯,先每周抽出其中一天出去打工,然后慢慢加量,相信自己的生活肯定不一样。
她做出这个决定后,开始上网查招聘信息,结果母亲走进她的卧室说:“别再看电脑了,你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不上班不出门,你的人生都快被毁了。快出门,做点正经事,像其他正常女孩一样,行吗!”
这时候,尽管事实上,小丽已经决定去这么做,但是母亲的唠叨和抱怨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立马关了找工作的页面……
亲爱的,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本来计划好做一件事情,却因为别人强行推动而产生的反感情绪,而想去放弃呢?
每一个人都很容易识别出身边的人到底是接纳自己,还是想掌控自己的生活?
但是,用本性对付那些唠叨你、干扰你,掌控你的的人,很容易错过自己人生。
而且,你也不能寄希望于别人能改,那就意味着:你把人生的掌控权交给了别人,其实还是被掌控了。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改变自己,找到一种智慧的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就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化解自己的情绪。
“哦,我现在感受到有一些烦躁了”,通过情绪看到自己的需求,“我现在到底需要什么?”一般来说,我们需要的是被认可、被看到、被爱。
尤其是感受到被控制下面,十有八九是没有被认可。
假如我们总是感觉别人不认可自己,本质上是我们自己不认可自己,不接纳自己。
当我们真正看到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了。
化解了烦躁、对抗的部分,内在充满智慧力量和爱的真我才能掌舵,我们就有更理性的方法更对付掌控者。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用“解除武装法”,始终清晰自己的目标,不再对抗自己的目标,而且要明确告诉掌控者,你同意这件事,并不是TA说了,而是你本来就是这样计划的。
还是用小丽的例子,她或许可以这样回答:
“妈妈,我已经准备找工作了,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对我的以后更有利,我之前就决定了,想去试试,请你不要一直追在我的后面不停说了。我不喜欢被人一直追在后面说。”
当你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你再去做这件事,就不会感觉是被迫的。
其实,亲子关系中,大多数控制欲都来自于“恐惧”,恐惧的根源来自于不够相信。
父母不敢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有属于Ta 的生活;
父母不敢相信孩子的内在充满智慧力量和爱,可以做出最符合他人生的选择;
父母不敢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父母不敢相信痛苦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来源,孩子的每一份经历,都会带领他走向更远的地方。
当你真正相信,你的焦虑和恐惧就会大大减少,只有祝福和希望,你就不会再去想着控制。
父母的相信,是成就孩子的起点。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来源简介:本章来源于海蓝博士(ID:hailanboshi),海蓝博士,《不完美,才美》系列图书作者,情绪管理与幸福力专家,海蓝幸福家创始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海蓝博士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