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当下GP眼中的活力之城通常由几个核心指标决定,一看LP,二看项目,厦门刚好两个特征都具备。LP层面,不仅引导基金活跃,同时市场化及产业LP也频繁出资,形成了政策型LP与市场化资金双足鼎立的独特优势。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荐阅读4分钟
“组团出差”成为当下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开年来,GP组团去广州、去安徽、去浙江、去江西……而这一次GP又将蜂拥至厦门。
据悉,7月7日,厦门即将迎来一场母基金盛会,届时优质活跃的综合型及垂直领域投资机构、产业 CVC,以及金融机构、 市场化母基金、中外家族办公室等机构投资人将共聚厦门,探讨私募股权行业的“中国时代”。
又是一次大规模出差,不同的是,这次出差的不仅仅是GP,还有众多活跃的机构LP。
活跃的投资机构齐聚厦门
这两年,募资是GP的头等大事,而地方则将重心放在招商上。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有招商的地方,往往就是VC/PE的密集聚集地。
当下GP眼中的活力之城通常由几个核心指标决定,一看LP,二看项目,无论满足哪个指标,都将会吸引GP频繁往返。
厦门刚好两个特征都具备。
这两年,在“强链补链固链”的环境下,各地招商力度加强,超千亿引导基金频繁设立,指向都很明确,投入到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同时,也更加重视早期投资。
厦门也不例外,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持续发力,并取得亮眼成绩。
据悉,2022年,厦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02.7亿元,增长4.4%,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同类城市中,增速排名首位。其中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速明显。
一方面经济、产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招引政策灵活,资金支持力度持续且迅速。
作为较早发力创投的城市,厦门不仅引导基金起步早,出资迅速,同时,市场化及产业LP也频繁活跃,形成了政策型LP与市场化资金双足鼎立的独特优势。
作为经济特区,厦门不断加码创投,2019年起,“鹭岛”厦门提出“金融强市”战略,在打造多层次金融资本市场的同时,不断加码支持私募股权投资行业。
近年来,厦门先后引进了中金资本、鼎晖资本、红杉资本、高瓴资本、深创投、前海母基金等知名头部机构,同时也培育出了建发新兴投资、厦门创投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而这一次,在母基金年度论坛现场,又将吸引千余家活跃的投资机构。
为什么是厦门?
过往,厦门主要以制造业、旅游业等为支柱产业,最为醒目的标签包括鞋服等。而今,厦门在新能源、硬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已迎来多家独角兽企业。
日前,海辰储能宣布完成C轮融资,总额超45亿元。包括中银资产、金石投资、中金资本、鼎晖百孚、经纬创投等知名GP联合加码。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机构将新能源、硬科技企业引入厦门,之所以吸引GP投资厦门,带项目落地厦门,与厦门政策支持、地方产业环境、LP阵容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2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印发《厦门市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重点发展产业的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路径措施等,力争到2027年,4大支柱产业集群总规模达3万亿元,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突破8000亿元,6个未来产业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
“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做优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4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6个未来产业。
围绕上述产业,厦门不断注入新动能。
基金层面,包括完善技术创新基金,增资扩大至300亿元;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金,重点支持厦门的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项目;设立产业链招商基金,运用“以投带招”模式,引进培育高成长性项目,扩大产业有效投资……
除了市级层面出台政策,设立基金外,厦门市各区也不断发力,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基金招引等举措,吸引多家活跃的投资机构落地。
据了解,近年来,思明区推出多项便捷、利好、奖励举措,通过创新产业引导基金与市场化基金的合作招商模式,在引导基金的带动下,基金朋友圈持续扩大。当前落地于思明区的各类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共2230家,注册资本合计2343.04亿元。
集美、同安、海沧等也不遗余力。
去年9月7日,在FOFWEEKLY举办的母基金峰会上,厦门市海沧区产业引导基金正式揭牌。该基金总体目标规模100亿元,通过撬动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子基金,布局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带动海沧区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
同安区去年成立2支母基金,同样围绕几大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具体来看,科创母基金主要投资参股子基金,将围绕同安区产业链条布局,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涵盖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招商并购母基金主要通过专项子基金投资于重大项目,将围绕同安区产业链条布局,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兼顾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作为较早设立引导基金的集美区,在医疗健康、制造领域布局更加迅猛。据悉,截至今年1月底,集美区政府投资基金已投资设立子基金30支,基金规模621亿,居福建各区(县)之首。据FOFWEEKLY观察,集美政府基金通过出资子基金增加触角,已收获泽璟制药、瑞科生物、中创新航等近10家IPO项目。
地方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助力,更需要地方政策的支持与推动,厦门不仅具备当前城市招引的普遍举措,同时拥有国资、市场化LP等多方力量。
当前,厦门市已搭建起以国资LP为主导力量、地方产业资本积极参与、多方资本不断开拓的LP矩阵,厦门市活跃LP矩阵已超30家,覆盖政策型、产业型、财务型等多种类型;基于此,厦门市链接本土和外地的优质GP逾百家,并覆盖半导体、硬科技、医疗、消费等赛道,“资金汇合——管理人集聚——资产配置”的股权投资生态体系几近完备。
通过发挥国有资金的先导与放大作用,有效带动社会金融资本进驻股权投资领域,安踏、七匹狼、特步等产业资本也积极加入进来,成为重要的组成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通过市级区级多层级出资平台联合地方产业资本出资基金数量(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以及FOFs)超200只,以股权投资为渠道向金融市场注入资本已经超过300亿元。
厦门结合本地域的内生要素,发力基金行业,通过政策支持,来创造优越的投资和营商环境。
结语
近年来,“资本招商”已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仅仅只有资金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切实的落地和管理方案,创造良好的创投营商环境,吸引和挖掘更多活跃的优质机构落地,并能有效地推动地方产业发展。
厦门在这方面具有了多方叠加优势,成为GP近年来梦想的目的地。
对GP而言,面对当前市场环境,自身对优质项目的发掘及触达能力,对项目的挖掘、培育、储备、理解等能力,成为当下募资成功的关键一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