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因为微信又......“改版”,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星标”。多谢
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设为星标”了。
作为一个理科生,尤其是求学过程中还是靠奥数混日子的那种,在公众号里聊学科教育时,却更多谈到的是语文而不是数学。似乎是有些奇怪。
而这主要是因为在三门主课中,数学和英语一直是中国学龄教育的“应试研究重点”,光靠焦虑感就分别支撑起了学而思(好未来)和新东方这两个上市集团,就不需要我多说什么了。但“御三家”中,真正每个中国人每天都在用的“语文”,反而可能是因为太熟悉了,没什么人在意(扣掉莫名其妙也没什么用的识字闪卡和刷拼音阶段)。
但我们的语文教育反而一直存在一些深层的问题:语文课应该是用来了解中文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了解字、词、句的用法。但我们更多的情况下,除了死记硬背外,也把这门课变成了令人无语的“思想品德”教育,天天学习和考察如何从文字中去挖掘作者的小心思和伟大情操。

不能说这不对,但这并不应该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尤其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并没有能做好基础工作的现状下,只能用N倍的时间死记硬背。而更无奈的是,因为教纲不足没能讲解到位造成的问题,却反而会被一些出卷人当做“考点”来为难考生。
就比如总是让人叫苦不迭的“做”和“作”的区别,无论是在上学的阶段,还是之后工作、生活中,是很多人纠结的痛点。两个同音字、用法又很相似,到底怎么区分呢?
其实如果真的在课堂上花几分钟,讲一下这两个字的由来和差异,区分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任何问题都不会是凭空出现的,那为什么中文中会有这两个同音、意思也几乎一样的汉字,让我们这么纠结呢?

答案可能并不意外:因为它们原本就是一个字。
我们先看看“作”字的演变,它最早的时候,就是“乍”字,后来加了人字旁,变成了“作”。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也很简单,就是“起也”。所以“狂风大作”,就是起风了。而起是开始做某个事情,也是从无到有,就是创作、作曲、作文、作画。
那“做”字的古文写法是怎样的呢?
其实“做”并没有古文写法,因为它是从宋代才开始出现的“新字”,因此不会有隶书篆书,更不会有甲骨文金文。

而之所以造出一个“做”字,目的也很简单—— 是“作”的俗体字。
“作”的意思实在是太好用,有点像英文中的do或者make,在数千年的演变中,随着日积月累,“作”这个字的意思越来越广,多到只用一个汉字不够了,于是就创造出了“做”字,来分担其中一部分的使用。就像“做作业”,就比“作作业”要用得舒服很多。
虽然现在很多人更喜欢用“做”字,但实际上,做只是分走了“作”中很少的一部分使用。即便是从宋代发展到清代,在《康熙字典》中,“作”和“做”的篇幅差异,依旧是比例悬殊。“做”基本依旧被看做是“作”的一种写法而已。
而划分自然是用了一种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拆分读音”。“作”在古代是有去声和入声两种读音的多音字。因此“做”就从中分走了一个音,如果读入声的时候,就写成“作”,而读去声就写成了“做”。
在过去,“做”和“作”其实并不会那么难区分,读哪个音就写哪个字,但在现代汉语发音中,已经没有“入声”,结果就是普通话里,
“做”和“作”变成了一个音
,这下就彻底搞混了。

其实现在,在我国很多方言中,“做”和“作”的读音也有明显的不同,不像普通话中那么容易混淆,比如粤语中“做作业”的读音是这样的:
那介绍完“做”和“作”的区别,我们回到根本的问题 —— 如何区分呢?

方言区我就不管了(因为不会),我们就说说没有入声的普通话使用者,如何区别这两个同音几乎同义字吧。
光看《现汉》、《新华》这些权威辞书上的解释,我们基本上是很难区分的,不仅仅是词义解释相差无几,都有写作、当作等词义,甚至“作”里的第2条就是“做”,而第9条,就是同“做”的4-6条。

简单的说,就是辞书编辑的老师们,也觉得这俩字很混乱。这丝毫不意外,因为原本就是一个字吗。
不过如果我们不死读书,背词典,而是去了解字词的演变,那区分的方法,其实也不难:因为“作”是根本,而“做”是后创的俗体字,因此只要看看我们是怎么用的,就能知道用哪个了:
时间更久远的“作”,是几乎所有“固定词汇”中出现的王者,比如‘工作’、“作业”、“作品”、“作文”,“写作”这些词已经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了。因此都是“作”。
如果是单独使用,那就是用倾向于口语化的“做”。“工作做完了么?”,“做作业”,“又要大做文章了”......
或者是松散的,可以简单拆成动词+宾语的“口语词组”,也一般用“做”,比如做梦、做寿、做买卖、做媒等等,在这些词中,“做”也可以看做一个独立的动词。
也就是说:
一个词越正式、越悠久,越一体,就越“作”,而越口语、越独立的,就越“做”
而混在中间的很多词,其实两个都能用,都不应算错。比如我们说zuò法的时候,如果不是神仙或特指作文,那就是两个字都能用。
比如“zuò声”、zuò秀”,又是比较文绉绉的固定词组,又能看成是动宾口语词,所以两种写法都在词典中。不需要区分。
而实际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孩子记住:单独的动词,都应该写成“做”,而固定词汇、古文、成语里,基本都是“作”,很少是“做”。
一些平时我们习惯用“做”的词,一旦进入成语,写成“作”也不算是错的,比如“白日zuò梦”,“小题大zuò”、“zuò贼心虚”,“敢zuò敢当”、“当家zuò主”等等,这些词汇中,“作”和“做”其实都可以,不需要硬要说哪个对,哪个错。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语文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搜索】,在搜索栏里输入“语文”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给予”和“给与”?如何读?我猜你很可能会答错
  • “具”和“真”字里应该是几个横?为何总写错
  • “畊”就是“耕”,那写成刘耕宏算错吗?
  • 孙悟空的悟,应该读三声还是四声呢?
  • “骑”要怎么读:铁骑、一骑当千,欲将轻骑逐,一骑红尘妃子笑...
  • 儿化音为什么不写成-er,而是-r了?
  • 89%的人记得小时候“说服”读shuì,所以我买了一堆老词典来验证...
  • 远上寒山石径斜,读xiá还是读xié?
  • 死记硬背还总出错的“笔顺题”,背后是舍本求末的语文教育
  •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 修改读音没问题,只要高考别再考拼音题
  • 汉字启蒙中总被忽视的重要一环:偏旁
  • 给孩子选择标拼音的注音版书籍,要谨慎
  • 认字的基础方法,就在“文”和“字”两个字中
  • 如何让孩子分清“三点水”和“两点水”的汉字
  • 一个、一起、一二三的“一”是多音字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