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访问
 小鸟文学 
到了我们找到彼此的时候。

本文同步刊发于小鸟文学第二十六卷,为免费内容。

搜索“安猪”和“慢学校”,靠谱的结果不多。有两条详细解释了学校的理念,还有一条是学员上课体验的分享。早的在 2018 年,最新的也是 2020 年。
我本来是想和安猪聊“数字游民”的,毕竟池晓推荐他做接力的时候第一个提及的就是他的这种生活状态:到处跑来跑去,一边旅行一边工作,号称在成都定居,却一年待不满一个月。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数字游民”是一种特权生活状态,它意味着你可以掌控工作时间和地点,把原本的时空限制转化为为自身所用的资源,况且在过去三年日趋严格的流动管制条件下,做个“数字移民”看起来不仅需要毅力,也得有相当的运气。
安猪原名余志海,因为做支援乡村的“多背一公斤”项目一度成为大公司离职做公益的代表人物。大家都叫他“安猪”,也就是英文名 Andrew 的谐音。他从 2006 年就开始这种跑来跑去的生活,没有成家,物质很少。
安猪是个不怎么谈论生活细节的人,他更乐意谈工作。说起和工作有关的一切,理念、初衷、方法、思考……他看起来更放松、更熟练,而且也的确沉浸其中。关于“数字游民”这档子事,和“活得松弛、内心舒缓”似乎不搭边——安猪每到一个地方,最先做的事情就是找个合适的咖啡馆开始工作。
他每天有两三个小时都在处理“慢学校”的事情。这个学校是在线的,形式是这样:和若干人进入一个视频会议室,每个人都开摄像头,然后大家开始讨论某个议题。它可能包括当下发生的事情,“比如我们都阳了,如何关照自己,如何面对身边人的不同观点和压力”,可能是成员正在进行的项目或者工作,也可能是某种公共议题。
要进行这样的讨论,你得遵守一系列“议事规则”。比如全部成员都应该打开摄像头,这是为了显示充分的信任;在讨论的时候,每个人尽量袒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包括沮丧、愤怒和绝望;表达者练习从第三方的角度观察和阐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聆听者“不评价、不建议”,除非有特殊环节,否则只做“澄清式提问”,也就是说,只针对事实提问,把感受和评价留给自己——“你当时感受如何?”、“当时是怎样的过程?”、“为什么你会做这件事?”等等。如果要做回应,应该主要是共鸣式的,告诉阐述者自己被触动的地方,或者曾经有过的相似经历,被启发的某种想法……
“我们不是为了说服对方,不是为了达成某个标准化决议,而是感受和支持。”安猪说。
整个对话没有一锤定音的人,同时功利性的目的被降低了。虽然也是付费制,但相比“知识付费”之类的模式,“慢学校”的分享和支持不会有必然的解决方案出现,也不会有所谓的“知识点”。目前“慢学校”有 100 多名成员,最年轻的 20 岁,但主要集中在 30 至 35 岁之间,有一点社会阅历,同时“对生活有一些自己的想象”。
在“简书”上分享自己参加“慢学校工作坊”体验的学员,就是一位想做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女士。这是一个线下的讨论,在一个农场进行,她称之为“个案咨询”。先自我陈述,“我已经进行了教育咨询师的培训,进行了大量练习,学习了心理学,拿到了家庭教育讲师证,我教书 23 年,有多年班主任工作积累”,她有“教育咨询师的专业知识体系是什么?我需要对外公开我的咨询师身份吗?”等一系列困惑。她在讲述完这些,就需要背过身去,由其他人讨论之后给出建议。这位女士听完建议拥抱了所有人,你在她的文字里也能看出兴奋感。
很多人理解创业是一种赚钱的方式,有不少年,它和投资、上市、红海、蓝海之类的概念绑定在一起。不过创业其实就是自己做点什么。“慢学校”成员有不少人来自教育和公益圈,“不是特别想走主流的道路”,从广义定义来看,他们都是创业者。
安猪在描述这些成员需求的时候,说起自己当初的感受:“一开始离开大公司很兴奋,觉得终于做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一两年之后,你才会发现很多东西你没有准备,面临很多实际挑战。”
“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感。事情是你想做的,但是你找不到合适的人跟你去讨论、去聊天,去让别人去理解你。要讨论的问题是明显的,但是更深层的实际上是缺乏一种被支持的感觉。尤其你长时间找不到答案,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焦虑甚至绝望的状态。”
一个人在了解了一圈社会之后寻找自己想象中最合适的生活位置——我和安猪聊到了这种青春期之后的成长需求——并不是人人都会做出的选择。“一些人走出了这一步,一些人始终在犹豫徘徊,其实也是一种很损耗的状态。”不同人变动的时机不同,相应付出的成本也不同。
“回到 10 年、15 年前,整个社会还挺乐观。只要你足够的努力,足够勤奋,你就一定能够开挂。你以为这种成功是你个人努力的结果,其实这只是时代背景。”
“这三年开始下行,其实要更早……试错的成本就变高了。这样的时代很多人没有经历过,以前的开挂之路已经走不通了,大家就走躺平之路,摆烂之路对吧?这是两个极端。”
“但这两条路都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它也不是我内心真正想走的路,我会感受到自己想走一条追求深度的路,就是跟自己有更深度的连接,跟身边的人有更深度的连接,跟这个世界有更深度的连接。未必追求所谓的数字和金钱,而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力量和品质。”
“慢学校”的存在基于这种支持性需求。就好像“深度连接”这样的说法,安猪也会用“终生学习”和“修行”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在做的事情。其实“慢学校”很像某种社会互助小组,只不过立足点更精英,也更私密。
我问他跑来跑去这么多年,最初作为“大公司驴友”(一个古早的名词)、“多背一公斤”的公益人士,和眼下正在进行的移动生活可能有什么不同。安猪说:“那时候可能会更多关注自然和当地的人,偏旅游的面向;现在跑来跑去,会更多想去融入到当地的生活,甚至是了解当地一些民生状态。”
他几乎每年都会做一份年终总结,梳理他认为的年度重要事件。这个常规动作在 2022 年底有了一些他预期之外的变化。“我发现去年的总结跟我前几年的非常不一样,前几年基本上都是个人事件,和家人、团队有关系;去年至少有一半是跟时代相关的,甚至没有直接对应到我,例如 4 至 6 月份的上海,我不在那里,但我依然把它列进去了。”
“所以我一个很大的警醒和反思,我们是离不开这个时代的,特别在这种巨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好地去了解、去感知它。”
Q:你最近在做什么有趣的事情?
A:我最近在做的事情就是慢下来,其实也跟我们共同经历的事有关系,2022 年的确给我很多冲击,特别是最后一个多月。
去年 11 月底之后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那段时间我不知道是什么状态,可以说很复杂,首先是痛苦,另一方面你看到社会转变很迅速,它也达到了一个消解的效果。然后“阳”了以后,从身体来说,进入一种相对缓慢停滞的状态,有很多的自我感知,所以这一个月给我很多的感触,不管是从时代,还是从个体。
Q:为什么你觉得这是有趣的?
A:我感觉这个过程有意思,特别是“阳”了之后,好像我真的可以慢下来,虽然客观来说也是因为自己的身体不允许,很难提起精神,很难集中注意力,有时候甚至你没有意愿去做一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应该去做,但是你就是不想做。
不过那段时间我倒还挺接纳自己的,不做就不做。所以那半个月倒是让我真正慢下来,有更多的感知和思考。
Q:不慢下来你会怎样?
A:我可能还是会到处跑跑,然后会焦虑。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困惑,焦虑。
Q:你之前提到了要从高速增长时候的“开挂之路”转向寻求更深度、更有质量的连接,你觉得一个人要完成这个过程,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A:可能我就没有做到(笑)。把想的和“把想的真正做出来”是不一样的,你知道所谓的好理念、好模式或者好方法,可能来自于书本或案例,但是做到是困难的。困难肯定会来自之前的模式或者一些偏见,都是有可能的。
Q:推荐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人?
A:在成都做人类学田野的灵子,她选择旅居成都一年的经历挺有意思的。
……
解锁完整阅读体验
请下载“小鸟文学”app
或在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
题图来自 note thanun on Unsplash
本月🐦
欢迎你带着好奇心阅读小鸟文学
首先需要在应用商店下载“小鸟文学”app;
如果想看完整的收费文章,需要付费。同时,我们也一直为读者提供免费内容。
现在的价格是任意三篇(可跨界兑换,比如,一篇属于杂志文章,两篇在图书馆)收费文章 12 元,单独购买每月杂志 PDF 版 30 元,年费会员 588 元。小鸟别册 PDF 版也可单独购买。
年费会员指的是,自你付费起的一年内,你可以阅读 app 上的所有内容、下载所有杂志和别册的 PDF 版——简单来说,你购买的是一年期的阅读和下载权限,会员到期后,你将无法阅读付费文章,也无法进行下载操作(无论它们是否在你的会员有效期内发布)

Android 可以微信或支付宝付款,iOS 只支持 Apple Pay。
小鸟的作者
李海鹏、杨潇、吉井忍、王竞、李明洁、熊景明、班宇、慢先生、彭剑斌、辽京、赵松、张怡微、苏方、陆茵茵、六神磊磊、彭浩翔、王占黑、周恺、许佳、戴潍娜、西渡、唐克扬、凌岚、潘博、路明、张依依、陈雨婷、黄璐、Christopher St. Cavish、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科尔姆·托宾、扎迪·史密斯、萨莉·鲁尼、刘宇昆等。
小鸟图书馆
《小鸟文学》还有一个经典短篇小说文库。在小鸟图书馆,你不仅可以通过以意想不到的形式组成的专题发现有意思的短篇小说,也能搜索特定作者读到 ta 的作品。
非虚构图书馆
这个栏目旨在介绍优秀的非虚构写作者,不仅有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他们的新作。非虚构是一个宏大的词,包括了特稿、纪实散文、报告文学等等一切虚构以外的词,如果说小说是时代解码器,非虚构的标本让人回溯过往,思考未来。
小鸟团队
目前编辑委员会成员包括:
李静睿,本土小说编辑,同时她也是一位作家;
彭伦,中国最好的文学编辑之一,他负责版权引进小说;
顾湘,小鸟图书馆馆长,她以专题的形式推荐图书馆里的短篇小说;
杨樱,《小鸟文学》主编,主管非虚构部分;
伊险峰,非虚构和档案的编辑;
曾梦龙,非虚构编辑;
沈非,版权编辑。
以上几位也都是《小鸟文学》的作者。
📪联系我们
新浪微博|豆瓣 @小鸟文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