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每年高考过后,朋友圈尽是感慨自己当年高考的过来人。


有个读者给我留言问:米粒妈,我家娃正面临幼升小,你说应该选做“鸡头”还是“凤尾”?


我想了想,说:给你讲几个米粒妈自己的成长故事吧。



熟悉米粒妈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在家门口读的普通小学,家到学校就5分钟,真的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地玩了六年,啥补习班没上过。


那时候小升初,北京还没有现在的“锁区”政策,米粒妈交了狗屎运,阴差阳错进了海淀区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


以前在小学,米粒妈好歹也是班里前五名的优等生,上了X大附中我才发现,我和牛娃的差距,比人跟狗都大啊!


米粒妈那时的英文水平,基本限于认识26个字母,估计比现在咱们社群里,很多英文启蒙做得早的3,4岁的孩子还差远了。


米粒妈的海淀同桌,英文如百灵鸟一样流畅悦耳,看英文电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经常谈笑风生,她在小学六年,已经能把很多原版的儿童文学名著,以及七大本砖头那么厚的《美国循序渐进英语》,全书背诵了

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每一科都被学霸们尽情碾压。


坐在我后面的男生,初一就学完了中学数学,开始自学微积分和大学高数;我们语文课代表,小学就熟读四书五经,能用古文洋洋洒洒地写作;听高中班主任说,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爱好天文,天天去学校的天文台观测,国内外天文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因为贡献重大,国际上把一颗小行星,以他的的名字命名,那时他16岁。。。。


北大附中打破行政班,实施“书院制”)


在这些牛人学霸的引领下,米粒妈开始了“被实力碾压”的初中生活。


那时候,每周每一科都要考试,考完试公布全班每个人的分数和排名变化,把排名贴在黑板旁边,名次掉落明显的用红字写名字。真的压力山大,一刻都不敢放松。


有一次,米粒妈数学周考考了38分,数学老师双手举着我的卷子,全班展览了一遍,边走边说:“你们都看看XXX的卷子!她居然考了38分!”第二周,我做了无数本课外练习册,数学考到98,全班第二。


再后来,我才知道,班里大部分人,课间就做完了每日份的作业,每天晚自习每科都要做5,6本的练习册来巩固

我开始全力追赶,利用每一分钟都在学习,时间表具体到10分钟,吃饭上厕所都“有计划”


那时候,我的同学们喜欢抢着买过期的原版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我跟风着花了18块大洋(好几顿午饭钱呢)买了本“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书,虽然一直没看懂


大家还特别爱争论黑格尔、尼采、叔本华……连男生青春期想看小黄书,看的都是美国著名性学专家雪儿·海蒂所著的《海蒂性学报告》,砖头那么大四大本(我也是醉了

那几年我总感觉,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无法和天才学霸们比肩,这个事实特别令人沮丧,常常让我怀疑自己。


初中三年,米粒妈都没长个儿(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还是个哈比族人


我初中的好朋友佳佳,跟我成绩差不多,都在班里10名左右徘徊。我俩每天早上一起跑步,晚上一起自习,半夜回宿舍的路上就一起憧憬未来。


我们最大的梦想都是考进本校的高中(真的超级难,后来我们班就3个人考上了本校高中

没想到中考过后,我们竟然开启了“互换人生



我们那时候,中考能报8个志愿。海淀5,6个市重点,肯定按顺序报,我和佳佳报的学校、顺序都差不多。


为了凑满8个,除了末尾加上了1,2个海淀的区重点,我们俩还同时报了一所隔壁区排名第一的市重点(跟海淀几所市重点真的没法比),根本没想过真的去。


结果中考成绩下来,我们都傻了!我们离X大附中都差了整整8分。因为分数一致,我们都被第5志愿、隔壁区排名第一的高中录取了!

那时候,班主任老师通知我们,如果想上本校高中,因为分数差得不太多,我们俩都可以交三万块钱“择校”。


其实哪怕在那个年代,三万块也不算特别多,我们两家都交得起。



思考再三,我们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佳佳选择交了钱,如愿进入本校X大附中;而我选择不交钱,留在了隔壁区的重点高中。


这之后,我们的互换人生开始。此后十多年,我们都特别关注对方的人生轨迹。


我常常想,如果我当初自费去了鼎鼎大名的X大附,现在会是什么样?她也感慨,如果当初她去读了我的高中,现在会不会是另一番光景?


 

高中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成绩出来后,我真的傻了。


初中时,我最好名次是X大附中普通班的班级第五,结果到了高中——我好几科都考了全区第一。

 

接下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收获纷至沓来:校学生会主席,代表学校、区里参加各种国际比赛,数学物理编程奥赛,全额奖学金参加美国夏令营,各种奖状奖杯奖牌,各种组织活动、演讲、辩论,参加各种牛人云集的活动……



高中三年,我得到了无数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锻炼机会,简直自信心爆棚。过去弱爆了的学渣,居然在隔壁区学校成为了超级明星。


各科老师都极其偏爱我,有的老师讲课时,甚至讲一个知识点看我一眼,我微笑点头才继续讲,我有任何疑问都会立马帮我解决。各种机会、比赛、活动,老师都会第一个想到我。

 

高二结束的时候,我们学校选拔尖子生组成了一个实验班,我毫无悬念地入选。


我们班当时配备的各科老师几乎都是“特级教师”,语文老师还是前一年高考出题人之一,可以说是举全校之力助力我们高考。


而当初选择自费读X大附的好友佳佳,进了高中后也傻眼了,周围同学无论在成绩上还是能力上都对她各种无情碾压。


后来,她说,“那种差距让人绝望”,高一还没读完,她就有点挺不住了,压力大到每天失眠,还得了厌食症。

 

在这样的强压之下,她勉强混到了高三,最后大学考了个三本。虽然是三本,但只要在大学期间努力读书,准备考研,以她的资质,是可以考进一所国内名校的。

 

但高中她被碾压得“蜕了一层皮”,各种没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怕努力过后也不如别人,就这样浑浑噩噩混到毕业。后来家里帮忙找了个工作,结婚生子,平平淡淡。

 

我记得中考前,我俩聊天,谈到以后的理想,她双眼闪闪发亮,我们约定好,以后要一起努力进投行。


(▲前几天去摩根斯坦利中国峰会见大学同学,当年的投行梦啊哈哈哈)


(▲看着一堆紧张的面试者想起了十多年前青涩的自己)


现在的她,做着安逸的工作,过着平淡的生活,跟当年豪言壮语的女生判若两人。

 

有时候我在想,我俩这十几年其实就是现实版的“互换人生”,我们后来虽然联系不多,但总千方百计想知道对方的近况,因为对方的生活就是我们彼此的另一种可能。

 

那时候,她选择做“凤尾”,很笃定地认为进了牛校,好老师、好同学、好资源都会助她更上一层楼,没想到不仅被同学实力碾压,还常常被老师忽视。她完全丧失了自信心,这其实也影响了她之后的每一步选择。

 

我选择做“鸡头”,现在想来,其实真的是赌一把,因为我对这所高中一无所知,对未来也充满疑惑。但正是这种不确定,让我更加放松地做自己。


在高中“一鸣惊人”之后,我信心倍增,老师和同学的鼓舞和认可,让我发现,其实我可以更优秀。


高中三年,我获得了无数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机会,最最重要的是,那是我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开始。

 

在“鸡头”和“凤尾”的选择上,我周围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做“凤尾”,因为凤尾会有更高的视野,更丰富的资源,更广博的见识,更大的舞台。

 

但我的经历告诉我,其实人生还有另一种可能,能在更舒服的环境,更自信、笃定地做更好的自己。


对孩子来说,自信心真的超级重要。


 

米粒妈因为高考的时候上吐下泻,少考了40多分,踩录取线进了号称“全国第三”的大学(当然,国内有十来所大学都是第三),因为分数低,我被调剂进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专业。


入学后,我发现周边同学们都非常不上进,我也不愿被温水煮青蛙。因此,我只在国内读了一段时间,就考了托福SAT,转学去了美国。

 


在申请美国的大学时,因为时间紧迫,等不及一些名校的入学时间,我最后选择了一所50名左右的大学。虽然我心里知道,再等半年,我能申请到更好的学校。

当时我们一起出国的同学,也有继续转学的,最多的一个转了三次,只为转去藤校。但我并没有继续转学,因为在这里,我也得到了超乎寻常的机会。

 

因为成绩很好,进入了荣誉学院,可以“全套定制”自己四年想学的课程。


我特别愿意挑战自己(找虐型的


我感兴趣很多不同学科的课程,比如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学、文学、历史学、营养学、传媒学……我都选了他们各个专业大三大四的专业课来修,大大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我进入了很多学生组织,在几百个美国同学面前演讲竞选,还成为了一些社团的学生领袖



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几位加入了米粒妈大家庭,十多年后还能朝夕相处,一起奋斗,一起度过无数精彩的时光。



我特别感兴趣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因此参加了各个国家留学生举办的独特的文化活动。


印象最深的是印度、马拉西亚、韩国、斯里兰卡、东欧、俄罗斯、菲律宾留学生举办的活动,和各国朋友学跳当地的舞蹈,品尝独特的民族美食,深入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真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大三暑假,我和朋友们开车几个月,周游了全美国,横跨东西海岸,从阳光遍地的加州一号公路,到阴雨连绵的西雅图;从方块州、中西部、五大湖,到欧洲绅士气十足的东部精英城市;从美国最南部的海明威故居基韦斯特,到乡村音乐和独特口音的南部……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因为功课不难应付,我还保持了每周读一本书的习惯,“扫荡”了美国大学图书馆,文学、历史、社科、教育、科幻、艺术……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的渺小和浅薄。大量的阅读,也给了我扎实的写作基础。



我还和朋友们创立了一个公益机构,给国内多所偏远山区的小学建立了图书馆,为他们捐图书绘本,组织留学生们暑假去支教,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阅读机会。


在我看来,虽然当初没有转去藤校和顶级名校,但我在这里丰富的经历,或许是在名校未必能得到的。


 

如果当初我去了顶级名校,可以想象,周围都是全世界最牛的超级学霸,我估计还是会被无情碾压,估计比我在海淀X大附的竞争激烈得多,各种功课都难以应付,哪有时间精力去做其他意义的事情?也许想都不敢想。


在美国读书期间,除了学业、知识,我尽全力锻炼和挑战自己,它带给我的历练、自信心和成就感,让我有勇气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从500强离职,回国从头开始。

 

很多人认为做“鸡头”就是主动选择“舒适区”,做安逸的“井底之蛙”,我不这么看。

 

一个人拼搏奋斗的劲头,向上的心气,和承载的野心,跟环境无关。

 

这个世界,有自暴自弃的凤凰,也有努力向上的雄鸡,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做。

 

前段时间,甲骨文退出中国,“北京最大的一个养老院倒了。”


甲骨文这次裁员的平均年龄是37岁,这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程序员界,是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年龄。

 

但很多人都说,被裁掉的人并不值得同情。他们不懂得居安思危,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失去了斗志,不再努力进步;当危机来临时,他们毫无准备、毫无征兆地被淘汰,这也是一种必然。

 

米粒妈在大学毕业典礼上感慨万千,因为当时突然意识到,从此之后,一辈子的学习都靠自己了(米粒妈频道 : MilimaPinDao (点击可关注))



这些年经常观察身边人的起起落落,我发现,如果一个人的心是向上的,哪怕一时失意,去了差点的平台也没关系,总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果一个人心是向下的,即使有再好的平台,终究也会被淘汰。



人生选择真的很重要,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鸡头凤尾”的抉择。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考量,每个孩子也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在这件事上,并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孩子比较敏感,不是超级自信那种,米粒妈觉得,自信对他们来说就比平台更重要,像我这样选择退一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孩子内心非常强大,对周围的环境和压力感知不强烈,不妨给他更大的平台去施展,历练一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比如我家米粒爸,我常笑他“迷之自信”。


米粒爸刚到美国的时候,还不到16岁。在中介的忽悠下,进了一所免费的公立中学。刚一入学,米粒爸就发现被骗了!


公立学校的老师并不太认真教,大部分只是糊弄事儿;学校里没几个白人学生,下午3点一放学,大家就在街上混,抽烟喝酒泡妞吸大麻;动不动哪个女生不见了,就是被搞大了肚子,回家生孩子去了。


米粒爸尽管才16岁,也暗暗觉得这事不对劲儿。他想转学去几个街区以外的私立中学,因为私立中学才能提供精英教育,才有可能去顶尖大学。



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坐公交车去私立中学,找到教导主任,陈述他的优势和长处(成绩在公立学校年级第一、体育健将、学生会干部、编程达人,初三就自己做了个网站……),恳求人家给他一份奖学金。


那个年代中国留学生非常少见(现在这伎俩肯定不成了),居然人家被他的勇气打动,允许他旁听一学期课,如果特别优秀,就破例给他奖学金。


最后,米粒爸不仅成功拿到了奖学金,如愿进入了私立中学,而且在那所牛人辈出的中学,米粒爸居然还当上了数学队长、编程竞赛金牌……申请大学时,还获得了牛校的全额奖学金。



只要孩子一心向上,“小鸡”也能变“凤凰”。

 

告诉孩子,在好学校做“凤尾”,不要一直沉溺在落于人后的悲观情境里自暴自弃,而是要正视自己的弱点,有一颗积极的心,踮起脚尖,不断向上,即使够不到最顶端,也会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平凡的环境中做“鸡头”,出类拔萃,更要居安思危,没有对手的时候,更要时刻保持警惕,对自己有要求。永远积极乐观,永远努力向前。

 

就如同高考,它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也是最公平的一场竞赛。告诉孩子,不要“尽力而为”,而要“全力以赴”

 

人生漫漫,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当机遇来到时,谁能拥抱变化,谁就能抓住机遇,当你吃过全力以赴的“苦”,有一天也一定会尝到它的“甜”。


PS:话说前不久咱团的尤克里里课真的太火啦!秒光了1500+份,好评满满~时不时总有妈妈把孩子弹唱的视频、照片发来,前阵六一,好多孩子都拿尤克里里露了一手,俘获了一票小粉丝

不少妈妈在后台各种咨询,索性咱们正式补团一次!这次还是台湾大名鼎鼎的道格叔叔亲授,50节视频课,22首英文歌+35首中文歌,还限时赠一把399元的尤克里里

后台要求补团颈霜的呼声从来就没断过,来来来,这次的六胜肽颈霜,拥有La prairie和雅诗兰黛同款核心成分,便宜又大碗~米粒妈这次放大招啦,两瓶再减10元,还送88元整整10瓶寡肽安瓶精华液值不值你说了算!


正巧赶上618,但咱的团品依然是抄底价哦:韩国原装进口的胶原蛋白肽、刘涛蒋欣同款暴汗服、菲洛嘉精华套组、清华大学除醛剂还有划算到没盆友的畅游世界绘本!赶紧去“阅读原文”看看吧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可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3-10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 米粒妈的求学故事我姥姥姥爷的暖心故事我老爸的寒门逆袭故事我和米粒爸的爱情故事

    【米粒妈学院】

  • 廖彩杏100本精讲课 已团7100+份

    自然拼读王牌课 已团5900+份

    剑桥哈佛思维导图课 已团5500+份

    美国小学艺术鉴赏课 已团1700+份

    美国小学科学课 已团1600+份

    29.9元百节外教课   已团25000+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