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个树洞丨小怡回信
大家好,这里是树洞里的小怡。每周我将分享一段树洞来信,或许这些故事也与你的某段经历有所共鸣。
今天,我收到了一封信,讲述了当职场中的女性在遇到工作和育儿双重压力时,无法排解的挣扎、彷徨和不被看见的压抑。
小怡:
你好!
我工作中时时感到没有价值,没有存在感,又难以突破。
体制内很稳定,优势条件很多,好不容易考上,弃之可惜。可是又很想有成就感。
工作核心内容需要很会社交,很会识人圆滑,有很好的人脉资源,这都是我很欠缺的,用了几年学习进步,可这种更近先天性的性格和人脉这种东西,实在没有进步。
高学历做着行政打杂的工作内容,能用到专业知识的时候非常非常少。
没有成就感,存在感低,觉得没有价值,晋升时也没有我的份,便觉心灰意冷甚至有抑郁情绪。我需要赞赏,肯定,成就感,被需要,这样才能让我觉得存在有意义,有奔头,有干劲,即使忙碌起来也是快乐的忙碌。
如果被领导批评或不被肯定,身心都觉得难受。
我不知道自己是心理心态的原因,还是就是工作的原因。
图源丨图虫创意
加上家庭中丧偶式育儿,丈夫难以给到我情感支持,便更觉得艰难。
混日子很简单,我心里却接受不了,也很不想混。工作忙起来,也不会总琢磨家里以及亲密关系的事了。
改变和突破很难很难。如果转岗,又怕后果很不好,好像习惯被动接受,随缘听安排,不习惯主动选择。期待着未来工作会有些变化,可能是会有的。
我生活的意义呢?以及乐趣呢?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懒于去拼,又不想安于现状。
关于工作,我从来没有怨别人,怨外界,都是自己曾经的选择,如今却是难解的题。
凌乱的分享,都没有心情梳理了。
谢谢怡禾的树洞。恰好在我的抑郁情绪时刻,出现了。
——桃桃
图源丨图虫创意
亲爱的桃桃
展信佳!
在你的字里行间,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你对现在工作“不进则退”的彷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对孩子父亲较少参与育儿的担忧
这些都是来自于对生活工作不能掌控的压力,一点点地在蚕食着曾经那个专业上进的你。
现在希望你张开双臂,替爱你的大家拥抱一下自己。你从孩子到走入社会,再到成为妻子、母亲,经历了很多变化,这其实都意味着你已经成长了许多许多,快到可能你自己都感觉不到。
所以你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值得你的家人爱护的,当然,你肯定也很值得同事们赏识的,只是刚好当下我们可能面临着一些困境,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们一点点地分析。
其实从你来信的开头,我感受到了一个很积极向上的姑娘在努力地去适应自己本不熟悉的工作节奏,但是同时能够感受到,你似乎对这份工作一直有点焦虑的情绪,因为信息有限,不知道我说得对吗?
图源丨图虫创意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焦虑本身,它其实就像一个盲盒,那自然我们会想到制造焦虑盲盒的人是谁?
其实有两者,第一是外部的刺激,比如一些事件、一些迹象、一些他人的动作甚至声音等等。
第二就是焦虑者本人,这是非常微妙的一步,当焦虑者捕捉到这些信号后,很容易就会给它们下一个定义:“这是件大事!”言下之意,硬生生把一个盲盒制造出来了。
在一瞬间,这些微弱而杂乱的信号,成了焦虑者心中的主旋律,奏起了命运交响曲。而这个过程,其实就自然过渡到了第二个元素,“为盲盒赋予了高度的意义”
“我做不好这件事情,我没有能力。”
小怡也很能理解当我们迫切想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又没有很好地完成时,确实会处于一个蛮焦虑的状态,所以小怡很想告诉你,你不是唯一一个有这些情绪和压力的人,我们都是你的战友,都会陪着你度过这段迷茫的岁月。
想了解更多关于焦虑盲盒的解释,欢迎拓展阅读——《别去轻易打开你的“焦虑盲盒”》
图源丨图虫创意
其次,从桃桃你的对自我的评价来看,我更多的是看到你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不满意,以及不被领导看到的难过。
这里面会涉及一个“自我PUA”的行为,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质是:当事人其实正在按照比较正常的节奏,去完成一些事情,或者达成一些目标,然而却总是“自发性地”产生自我否定或自我怀疑的心态
所以也许你可能不主要存在焦虑的情绪,但还是会不停地进行思考和自我批评,小怡想和桃桃说,每个人都有情绪,在十种基本情绪中,大多数都是人们认为的普遍意义上的负性情绪,即不好的情绪。
所以当这种直接出现的情绪上脑时,我们可以尝试着去接纳它,安抚它,但是记住,不要让负性情绪总是在大脑中循环,因为当时间过长时,在这种心态下我们也很容易陷入反刍思维。
美好的你,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去见一些喜欢的人,去吃一些爱的食物,尝试着做些滋养自己的无助和脆弱的事情时,也就帮助了自己在以后一次次的冲击中站稳脚跟。这里有几个要点可以去参考:
1
察觉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些让自己心情愉快的事,去舒缓化解不快的心情;
2
有时遇到问题,如果內心的感受是不一定要追本溯源的话,也可以聚焦在解决当前问题上,可能更快见到改变效果;
3
能得到外界肯定,当然值得欣喜。但有时客观形势并非如此时,试着学会去发现自己的好,去肯定欣赏自己也很重要。
了解更多关于“自我PUA”的解释,欢迎拓展阅读:《生命中,你完全可以停止“自我PUA”》
图源丨图虫创意
最后,关于你提到的孩子父亲较少参与育儿,无法给你提供情绪价值这个事情,确实是很多家庭存在的比较有共性的一个话题。
因为爸爸没有像妈妈那样有怀孕过程中和胎儿朝夕相处的经历,有可能很难一开始就对孩子产生较强的情感联结。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父亲而言,积极参与育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一方面可以提升父亲对于婚姻和家庭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积极的家庭关系
另一方面,参与育儿也能提升父亲的“父亲认同感”,简单来说就是让他觉得“我是一个父亲,我需要对孩子和家庭负责”
也就是说,不是因为父亲有了责任感,才参与育儿,而是他参与了育儿以后,责任感才不断提升。
不知道桃桃家里是如何进行育儿分工的?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在后面试着去多给孩子的爸爸一些育儿自主权,多制造一些孩子与爸爸的相处机会。
这时候我们不妨做一个“懒妈妈”和“懒妻子”
了解更多关于爸爸应该如何育儿的知识点,欢迎阅读《心理学奶爸谈“丧偶式育儿”》
希望小怡今天的回信有安抚到你烦乱的内心,有些烦恼和郁闷在现实中难以言说,但不论何时,我们都愿意听你言语、读你的信。如果还有其他想说的话,欢迎随时与“怡个树洞”倾诉。
感谢桃桃的来信,祝生活愉快!
期待你的再次来信。
——小怡

怡禾心理现推出“怡个树洞”计划,旨在提供一个倾听的渠道,让你可以分享那些【不知如何与家人朋友诉说的瞬间】。
无论你是正在带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是带孙子的爷爷奶奶,亦或是遇到了困难的青年男女,都可以写信给我们。
投稿渠道:进入怡禾心理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心理疗愈”“怡个树洞”进入投稿链接~
期待你的来信!
校对:马信诚心理师
责任编辑:郑清湄
排版编辑:刘斯雅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