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个树洞丨树洞墙
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我也曾抚摸着襁褓中的宝宝,渴望哺育和陪伴我的孩子,期待着孩子的成长和蜕变。
想象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孩子的无数需求成为了我的枷锁,停不下来的哭闹声成为了催命铃。曾经的温柔一去不再,只剩下消耗殆尽的耐心。
Aaa:
自己的孩子从小是个爱分享很友善对人的孩子,但是周边确实太多孩子不愿分享。
虽然从育儿知识上了解到小孩是在发展自我认知,不愿分享是正常的,作为大人可以理解,但是作为被拒绝而伤心哭泣的孩子的家长,觉得好心酸却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孩子……
除了被拒绝分享物品,别人还会说不和你做朋友了,或者被大吼、肢体冲撞、被孤立、要求做什么……
当听到孩子和我们讲幼儿园发生的事,我们听了有时是挺生气的,站在家长角度让孩子怎么怎么样,其实孩子几乎做不了,但是不说就只是听着,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只想孩子不去伤人也不想被人伤。
现在太多文章都是让大人了解一个小小孩如何建立自我的,对于各种令父母苦恼的事,讲的挺详细的,理解小孩,但是就是觉得少了怎么让一个孩子去接受和理解另一个孩子,或者各种受伤害后怎么去面对引导......
——Aaa
亲爱的Aaa:
抱抱你,育儿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培养孩子是需要进行方方面面的考虑的,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担忧。同时也夸夸你,能够站在孩子发育的角度来替他们思考并理解他们的行为。
学龄前的孩子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考虑他人,做事情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感受。
所以作为妈妈,能培养出一个爱分享且友善对人的孩子,你已经很棒了。
换个角度思考,在幼儿园所经历的事情,其实是孩子在初步学习和培养自己的社交技能,毕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同学、朋友等等,而父母是没办法时时刻刻干预的。
小怡想推荐周娱菁医生的文章《对于孩子的自私,你了解多少?》给你,希望你看完之后能够能获得帮助。
图源丨图虫创意
1
关于怎么让一个孩子去接受和理解另一个孩子的问题,与“心理理论”能力有关。
研究发现,“心理理论”的能力在3-5岁间逐渐发展,到了5岁时,80%的孩子能够发展出这个能力,学习换位理解和思考问题。但在孩子6岁之前,孩子还是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可以大致评估孩子是否发展出“心理理论”的能力:
小红离开房间的时候,把娃娃放在门口左手边的柜子,后来妈妈看到了就把娃娃放到右手边的柜子了,等小红再次回来的时候会在左手边的柜子还是右手边的柜子找呢?
当我们询问孩子时:
·如果孩子回答小红是在左边柜子找,那他已经学会了换位思考的能力,因为他知道小红并没有了解到妈妈把娃娃放在右边柜子里了,所以小红是不知道的,因而还是会回到左边柜子里找。
·如果他觉得小红是在右边的柜子找,说明他还没有学会这个能力,他还是以他看到的为准去判断别人要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不要太焦虑,能力都是可以慢慢培养和发展的。
也许我们对于孩子的“分享”、“为他人考虑”的要求需要放在孩子5-6岁之后,所以4-6岁期间,我们是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社交思维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方法的。
在这个过程中,想要培养孩子“为他人考虑”,Aaa妈妈可以参考下面几点。
2
如何培养孩子为他人考虑的能力?
01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研究发现,4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具有解读他人想法的能力,这个能力与语言能力紧密相关。
02
和孩子交谈中注重谈及内心感受
如果家长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多多描述情绪、感受、事情因果关系,也会促进孩子站在别人角度思考的能力。
同时,在表达中多些引入赞美、感谢,这样孩子也会逐渐模仿,进而学会对他人表达赞美和感谢。
03
和同龄人玩耍的愉快经历
如果孩子拥有更多的与同龄人交往的愉快体验,也有助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促进孩子更愿意为他人考虑。
图源丨图虫创意
04
玩“角色扮演”游戏
平时多引导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通过游戏体验和理解不同角色的内涵和感受。
例如和孩子一起用动物扮演小朋友上学会发生什么事情,扮演一起滑滑梯遇到插队问题时如何进行“商量”等等。
3
当孩子被抢玩具,或者和同学发生冲突后,爸爸妈妈可以试着这样引导。
·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受。
先尝试说出自己的感受:“宝贝,看到你受伤了爸爸妈妈真心疼
其次尝试共情式的表达:“被同学吼叫/碰撞的时候是不是很害怕?”等等。
最后还原和理解事件。
对于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通常可能是讲不清楚的,可以通过询问老师、和孩子玩游戏来了解发生的背景。(以上内容出自顾莉萍医生的《孩子被人咬了、打了,叫他打回去合适吗?
·探讨解决的办法:可以通过布偶游戏来和孩子“再现”类似的经历。
例如孩子选一个布偶,爸爸选两个布偶(一个做爸爸或者玩伴、一个做欺负的布偶),大家玩的时候有个布偶来欺负孩子的这个布偶(即原来经历的事件)
问孩子被欺负的布偶的感受,问孩子怎么办,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办,那么爸爸布偶或者玩伴布偶来支招,用游戏来经历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上内容出自顾莉萍医生的《小朋友被欺负,大人需要介入吗?》
图源丨图虫创意
另外,在学龄前(即幼儿园阶段)孩子开始合作游戏的时候,通常会拒绝新伙伴的加入。所以我们也要多考虑其他情况的存在。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时,需要聚焦于孩子的需要之上,例如被抢玩具就学习保护自己的物件,被拒绝就学习找不同的人玩、或者换个时机找小伙伴。
小怡希望能够解除你的困惑,欢迎你再次投稿。
祝好!

——小怡
欢迎正在读信的你一起阅读拓展文章,无论你是有好的建议,还是有相同的感慨,都欢迎留言互动~
你的一句留言,可能会成为困境中TA的一盏明灯哦。
怡禾心理现推出“怡个树洞”计划,旨在提供一个倾听的渠道,让你可以分享那些【不知如何与家人朋友诉说的瞬间】。
树洞信箱已接收到许多来信,感谢大家对怡禾心理的支持与信任!由于篇幅限制,树洞墙将精选内容具有共性、描述较为具体的信件进行分享和回复。
投稿渠道:进入怡禾心理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心理疗愈”“怡个树洞”进入投稿链接~
期待你的来信!
相关阅读
宝宝被欺负了,爸爸妈妈该介入吗?
小朋友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能观察出来吗?
专业校对:儿童心理科顾莉萍医生
责任编辑:刘斯雅、郑清湄
排版编辑:蒋润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