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那阵,流行QQ空间,我也跟风写了些随笔。印象很深的是有个新闻社团的同学留言“你每天想这些不累么?
这引起我注意。
意识流文字,就像饭后散步,怎么会累?于是进一步询问。
对方的答复是,我总能从寻常事物中挖掘出不寻常又颇有哲理的洞察,他认为要思考这个很「痛苦」。
这个评价算是赞赏吧?可惜年轻的我仅顾着得意,愚蠢的忽视了“痛苦”一词所隐含的重大信息:
如果你能毫不费力的做别人觉得痛苦万分的事,那么这件事很可能指向了你的“天赋”所在。
我要警告你,这是一句颇有说服力的鸡汤,尤其是后半句,陷阱来着。
天赋”两字遮蔽了正确答案——所谓天赋,其实是你常年累月“规避某一类痛苦”后的沉淀,而不是某种与生俱来的才能。
“天赋”是噪音,“痛苦”是实质
痛苦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很有启发的概念
不少哲学家都研究痛苦,甚至有些哲学家,比如叔本华就认为痛苦是人类唯一能确定的情感——它比起喜爱、欢乐、兴奋、好奇等等一切正向情绪都更为有价值。
比如,常见的鸡汤——你必须找到你的激情、真正的热爱、灵魂的归宿……然后才能成就自我,或是度过充实的一生、或发家致富等等……
但事实上,无论是所谓的激情还是欢愉,你会发现它们的实现方式几乎无穷无尽,无非是欲望的一时满足,然后你适应了,没劲了,又得寻求新的,如此西西弗斯式的轮回。
「痛苦」却全然不同。
绝大部分事情,我们做起来既不兴奋、也没激情,但也并不反感——但有些事情,却会让你实打实的「痛苦」
就像我大学同学说的那样,复杂的认知思考让他感到「痛苦」——而对我,虽称不上热爱,但做起来也毫无阻力。
换句话说,所谓的天赋,应该是长期大量“痛苦淘汰”后的结果——而不是某种有待你寻找的神秘激情。
任何兴趣、偏好、喜爱都无法精准定位你的擅长领域但「规避痛苦」可以
需强调的是,我说的痛苦,是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而不是害羞、紧张、不适等等轻量级的感受。
比如有些人在众人面前讲话会很紧张,或自认为“社恐”,于是他就排除了所有“与人接触相关”——比如咨询、教育、演讲、表演等等有关的所有技能,这就很可能误了自己。
所有人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多少会有些紧张。
像我拿了十多年驾照最近才鼓起勇气学习开车上路,每天想着要开车就挺焦虑,但这绝不意味着「痛苦」,更不意味着我就无法胜任滴滴师傅或拉货司机一类的岗位。
这些“不适、紧张、害羞”等体验都属于正常情感的范畴
而痛苦是什么?我认为,是你深层的偏好冲突引发的强烈情感
我有个大学同学在一家金饭碗企业,有次忽然请教我面试问题。我很惊讶,他就告诉我,内部极度腐化,员工见了领导就差跪下去高呼万岁……沐浴在自由之光下成长的灵魂,每天被迫“精神下跪”是无法容忍的。
什么是痛苦,这就是痛苦。
当然,按鲁迅先生的观察,毕竟国内历史包含“坐稳了奴隶的时候,和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候”,有些人或许对精神下跪不敏感,那我再谈个更“平常”的痛苦例子。
我刚工作那会呆的国企,领导尊重员工,同事氛围也好,能玩到一起,但有一点,就是业务完全掌控在甲方手中,我们的“自主性”接近零……我当然不认为命运掌握在他人手里就一定有问题,严格来说所有人的命运都掌握在外部系统中——但命运掌握在蠢货或者是寄托于脆弱的系统中就肯定会出问题
清醒的意识到此,造成了我的痛苦——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温水煮青蛙,我至少希望能哪怕更多一点的掌控自己的职业生命——这也是我事后一直努力的方向。
此外,我还察觉到,长时间从事表面不同,但内在模式始终重复的行为,也会让我痛苦异常,于是我选择了向复杂、向需要创造能力的领域靠拢
还有一个反向的例子,我一个高中朋友,他从事某类水利工程设计,行业变化迟缓,更偏重经验模板的传承,需要心细与执行,不需要你有太多想法与创意。
他说他就特别享受这种工作,反倒我这类需要持续“推陈出新”的工作会让他很痛苦。像他这样也是选对了行业。
我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说“你也应该意识到例子中的都是痛苦”,不是的,我甚至认为自己那点痛苦相当矫情,但没办法,那就是我,幸福人生的起点就是要对自己诚实不是么。
这些例子是为了向你呈现,「痛苦」是非常主观的情感,你必须先诚实待己,尊重你与生俱来需要规避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机会在短暂的人生成就自我。
如果你意识到了真切的痛苦,那么恭喜你,这是一个重大启示,你应该好好抓住这个启示去搞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当然,有些人会说,那我就不能扭转自己与生俱来的偏好、或是深层的价值观嘛?
我的观点是:可以但没必要——因为你为此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规避偏好冲突的代价。
那么,回到我们最初的命题,如何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或者说适合自己做的事?现在就有点眉目了。
解答的方向很简单——对「痛苦」敏感一点留意你自己,也留意他人的痛苦两者都能帮你「锁定偏好领域」
不出意外的话,会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情况,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你能轻而易举做他人感到「痛苦」的事情。
这是好兆头,意味着你很可能无意中已经沉淀某种“偏好”或“才能”了,但还未意识到。
比如,应付熊孩子是件让绝大部分感到头痛的事,但我有个亲戚,特别会疏导熊孩子,尤其是她有那个耐性与与对幼童的喜爱。她后来专业没选对,职业处处碰壁,我就建议她考虑幼教相关的职业,转行后,果然顺风顺水。
又比如,我熟悉的人多数讨厌“应酬”,但我大学有个舍友却特别喜欢,他说把一群不熟悉的人彼此拉近关系,对他来说很有成就感——用现在互联网语言来说,他享受成为人际联结的中心点,此外他还爱喝酒,热衷于酒桌上“游戏”的感觉(我是不太懂)。他这类人就特别适合从事资源维系一类的工作。
如果你也符合这类情况,那你可以好好琢磨下其中最关键的“门槛”是什么——也就是他人痛苦的关键是什么?
你好好琢磨下它有没有商业价值,或者,该怎样把这项关键门槛嫁接到有商业价值的地方去?
这些是对于已拥有他人难以企及能力的你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是有些事情,他人做起来感觉「痛苦」,而你虽然无法轻而易举,但却能不带情绪的去做,尤其是,你还能忍受提升该领域能力所需的必要挫折参考:现在深耕一个领域还意义么?)。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潜力方向,意味着你应该进一步尝试提升该领域的能力
比如,对许多人来说,学习、思考复杂多元的信息,再输出得体的文字,这很痛苦,但对我而言,虽然说不上游刃有余。但是,我并不算反感,而且愿意忍受提升文字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反人性”训练。
如果你也有类似情况,不要辜负了这些启示。
第三种情况,最为普遍,就是别人痛苦的,我也痛苦,别人感到爽的,我也感到爽。
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没有偏好,没有适合从事的活呢?
当然不是,我们都不过是普通人,这第三类情况其实最为普遍,也就最有研究的价值。
我认为,应对这一情况的最佳办法,是用排除逆筛法——虽然我不知道最好的答案,但我只要排除掉确定是错误的答案剩下的就是适合自己的。
你只需回到自身,这里再次强调,一定要「对自己诚实」,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父母伴侣,他们眼中的“好”都未必适合你。
你可以细细的回顾自己生活或工作中那些曾经让你感到「痛苦」不堪的事件。
再强调一遍,是「痛苦」,而不是紧张、害羞、怯懦等等容易克服的情绪。
比如,像我刚才提到的,在我职业早期,虽然领导同事都很好,但每天重复简单事务让我非常难受,什么程度呢?每天午睡醒来时一度出现「崩溃」的情绪——注意「崩溃」这一感受。
这时候,你就应该敏感的捕抓到,然后呢,从这些情绪中切入,去分析其中的关键“痛苦元素”,比如,我就抽离出痛苦的真正因素是“螺丝钉属性”(我后来发现很多人反倒是享受那种无需思考的“稳定”感),然后进一步「推导」——就是「缺乏创造性」、「天花板低」的事务。
好的,至此我抽离出了「确定是错误」的答案
在后续的职业选择中,我就有意识的剔除掉所有包含两类特性的工作——当然前提是要定向提升相反属性的竞争力。
最后,我想对「痛苦」这一情感说两句公道话。
尽管人类究其一生都在设法规避负面体验,但我仍坚信万物存在必有其理,既包括讨厌的人事,自然也包括「痛苦」体验
每当我体验到「痛苦」时,我会将之视为一个魔鬼契约——你让我体验了这该死的情绪,那我总该从你身上薅回点好处吧?
或是我注意到他人体验到「痛苦」却没有珍惜痛苦所蕴含的黄金时——我也只能不好意思的替他薅回一点价值了:
「痛苦」是最真实的存在,遵循它所启示的方向——或是规避引发痛苦的领域;或是强化“他人痛苦而你轻而易举做到”的领域——如此,是成就自我的捷
这比任何所谓的“天赋”,比喝再多的鸡汤都更为接地气。
本期话题
你对什么感到痛苦?有没考虑过发展相反属性的能力规避之?
欢迎右下角「写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