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在建筑界,丹下健三无疑是个响亮的名字,他设计的近二百个作品遍布世界,同时也发表了大量的专著,是实践与理论并行的佼佼者。
图1,丹下健三,图片来源:https://forgemind.net/media/
他于1961年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研究所,前前后后共获得十余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的名誉称号,并在1980年荣获日本文化艺术界的最高奖项 - 日本文化勋章,以表彰他对发扬日本建筑文化所做的重要贡献。
图2,丹下与香川県庁舎,图片来源http://kousin242.sakura.ne.jp/maruhei/
在设计上,丹下尊重传统,但并不囿于传统,把它们融于骨血然后发扬光大,他对传统与现代、空间与技术的极致思考——代代木体育馆,为日本浇灌了文化自信的花朵;
图3,代代木体育馆,图片来源 ©Wikipedia
在思想上,他勇于抓住时代的变革,正值当时信息技术掀起建筑界风起云涌的变化时,他大胆地提出“城市轴”“锁状交通系统”“立体建筑”等畅想,成为了当时建设城市的方向标;
图4,东京计划1960,图片来源https://www.xinmedia.com/
而《新建筑》也曾经这样评价丹下:“丹下的步伐如实地把我国近代化的模式在建筑上加以体现,在我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就现代主义而言,他是战后最大的建筑家,他的每个作品都使评论界为之活跃,使年轻的建筑师和学生们为之动心...”
作者|鹅鹅鹅
本栏目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和立场


始于毕设的“图文”追求
巨匠的出山之作无疑是展示自己才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关键,无论是佐藤光彦的模拟手绘制图,还是前川国男对近代建筑的苦苦钻研,再到高松伸的未来派机械化医疗都市,都是建筑师的对建筑设计或者未来发展的表态。
而丹下健三的毕设CHATEAU D’ART, 直译过来“艺术馆”,也昭示了丹下健三对建筑的重要反思。
图5,丹下健三“艺术馆”©Kenzo Tange
设计场地毗邻东京的日比谷公园,附近就是赖特的帝国酒店,这个艺术馆旨在容纳多名艺术家,以DIY工坊为主,附以讲堂和美术馆以及其他一些艺术设施。
图6,丹下健三“艺术馆”©Kenzo Tange
丹下是一个柯布西耶的铁杆粉丝,他在旧体制下的广岛高等学校读书,学生时代决定做建筑师的契机便是从外国杂志上看到了苏维埃宫和Centrosoyuz。所以在读建筑时,他经常腋下夹着柯布西耶的作品集在校园内走动,同时他师从的前川国男曾经在柯布西耶事务所学习过,也对丹下造成了长足的影响,使其更加痴迷于柯布西耶的作品。
图7,Centrosoyuz,图片来源:https://architecturetoday.co.uk/centrosoyuz-building-moscow-le-corbusier-ian-volner/
这个艺术馆的设计灵感也来自“后柯布西耶”时代的瑞士学生会馆。整个艺术馆具有纯净的建筑体量,拥有简练和规整的布局,并把主动线的底层抬高,正面放置柯布喜欢的雕刻,而由天然石堆积的墙面呈现出了较大的转角,扩展了室内空间的利用...种种此类,无不彰显丹下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追求。
图8、图9, 丹下健三“艺术馆”©Kenzo Tange
包括梯形会议场的平面布置,弧线墙的运用,多多少少能看出柯布西耶作品的影子。
图10、图11, 丹下健三“艺术馆”©Kenzo Tange
图12,柯布西耶瑞士学生会馆,©Samuel Ludwig
而毕业设计只是丹下思想的一个起势,毕设的第二年,丹下就发布了一篇论文“MICHELANGELO颂-也是柯布西耶论的序”,字里行间传递他对这两位伟人的喜爱之情。他曾在1981年的《新建筑》中说“我为各种遗产所感动,伊势神宫、桂离宫让人感动,希腊、罗马、文艺复兴的建筑让人感动,而与此相匹敌的现代建筑只有柯布西耶,我为他的马赛公寓和里昂修道院感动,而对同时期的所有现代建筑不为所动。”丹下认为,米开朗基罗雕刻的深度和光影效果是动人的,而柯布西耶的建筑具有相同的效应,这令他十分着迷于寻找个中缘由。
图13,米开朗基罗《圣母哀悼》,图源https://www.epochtimes.com/b5/13/2/3/n3792263.htm
他认为,柯布西耶和米开朗基罗都出生于动荡的时代,担负了同样的使命:米开朗基罗否认了哥特式,复兴了古典,又超越了古典。于是丹下指出,柯布西耶的概念是创新的,然后穿上了现代样式的衣服,这种思想和形式的融合是令人感动的源泉,他曾形容柯布西耶:从现代建筑的原点开始,并提高到了建筑艺术的高度”。
图14,勒柯布西耶瑞士学生之家,©Usuario de Flickr
自此丹下健三便着迷于柯布西耶“图与文,形与理的关系,越发深入地钻研西方和日本建筑的融合方法,这也在之后成为了支撑日本战后建筑界的学习方法。
理论推向实践的国宝建筑大师
毕业设计只有一次,可是那其中炸出的璀璨烟火却不只一瞬。
明治维新后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技术,比如钢筋混凝土、钢骨结构,扭转了日本本土建筑前进的方向,建筑师们开始纷纷探索新的表现形态。就像欧洲的表现派强行摧毁折中主义和学院派那般,日本也开始了新建筑思想,但是这一切思想都被日本军国主义压制着,不得倾诉。
图15,日本军国主义背景,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44397050_638450
在军国主义侵略时期,1942年,丹下潜心进入东京大学修习建筑,屡次参加竞赛,大东亚建设纪念营造规划和泰国曼谷日本文化会馆就是那个时候的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日本的传统形式,比如使用伊势神宫、日本寝殿和神社为蓝本,有着轴线、对称的配置,这一层是他的思想上对日本本土文化的执着,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文”与“理”的呈现。

这些方案在“帝冠”体制所影响下的不毛之地开花,在战后的数年里终于结出累累果实。
图16,大东亚建设纪念营造规划,图片来源:https://wenku.baidu.com/
图17,伊势神宫平面轴线关系,图片来源:http://mt.sohu.com/20161126/n474239578.shtml
战后的经济迅速发展,日本也步入了一个飞速成长的时期,在学生时代竞赛里初露锋芒的丹下终于得以把理论推向实践。他坚持创造“令人感动的建筑”,他最开始使用单纯地调和现代和传统建筑的手法,比如香川县厅舍,用现代材料表达传统构造。
图18,香川县厅舍,图片来源: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7c853408f1
随后他开始追求文化更融合更溯源的表达,因为日本的绳文传统是日本古代和大自然进行艰苦斗争的转译。所以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更具力量感,有着更自由、更奔放的体系。在这里,丹下使用超越普通人尺度的巨大结构来营造粗犷的氛围,文化非显即隐地包围着建筑,日南市文化中心、仓敷厅舍、草月会馆、立教大学图书馆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建筑,都可以看出结构的质量感。
图19,日南市文化中心,图片来源:https://www.tangeweb.com/works/works_no-26/
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建筑师们追求的东西更加未来化,而东京代代木,圣玛利亚教堂,等庞然大物都是这个时候的主要作品,丹下越发注重空间所具有的心理上的情绪或精神上的表现,用现代的技术把现代的精神象征在空间中加以营造,注重空间的人性,而非之前生硬的尺寸拉锯战。虽然时代的变化一直改变着他的建筑,但是就算你站在最为复杂精密的庞然大物面前,也不难发现日本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宏伟巨大的代代木体育馆,也是有着日本传统的巴形的融合,塑造一种力的扭感,离心与向心的融合...
图20,代代木体育馆鸟瞰,图片来源: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attraction/tokyo/yoyogi-national-gymnasium-20905446/
”世界的丹下“
进入七十年代,全球性的问题浮出水面:即加速工业化、急速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石油危机使日本收支恶化,丹下在这段时间离开日本,在国际上开始活动,有些国家的项目需要相当多的城市规划的考量,他因此对城市的理解更进一步。
这个时期的建筑包括科威特国际航空港,展示了速度与气流;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基金总部,展示几何形体和简明的构成;阿布贾首都的中心区规划设计,鲜明的轴线突出政府的权利象征,建筑体和立面围绕着当地民居的纹样,光影和通风的追求进行设计。
图21,科威特国际航空港,图片来源:https://wenku.baidu.com/
建筑师的大玩具
丹下对城市的兴趣也是经久不息的,从1949年对广岛和平公园的规划里,丹下就下意识的融入了对城市规划的巧思,布局的协调,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岛和平公园的建筑设计上,丹下也遵循他的出发点,使用了日本古老博物馆正仓院的原形设计了陈列馆,与此同时,在现代的建筑元素洗刷下,这个建筑被架空支撑,柱子采用了二倍于人的尺度尺度,传达了丹下对古典,而也就是帕提农神庙,圣彼得大教堂、伊势神宫等古代巨型建筑的致敬。
图22,广岛和平公园,图片来源:https://www.baike.com/wikiid/231606503407980006view_id=p30modwphcg00
图23,陈列馆正面,图片来源: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242&type=2
二十世纪后半期,建筑师们开始探索城市的本质,形态和发展,寻求人性化环境、并且解决城市扩张带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动。丹下向来推崇日本古代的神宫御所的空间秩序,所以他对层级相关的观念逐渐由建筑转移到城市规划中来。
图24,桂离宫的室内和外廊空间,图片来源:知乎
丹下从雅典宪章的功能主义出发,学习西方城市营造活力的方法。经过分析,他认为日本缺少一种核心,即应该摆脱封闭的社会观念控制,拥有活力的城市中心,同时又需要有核心下面的层层递进关系。由此,丹下对城市的解读从功能主义转化为注重连接和层级的结构主义,他认为构成城市的不仅是人的尺度,还有集群的尺度和超人的尺度,所以丹下发展出一套序列,强调城市的秩序与层级,这在当时的日本是具有颠覆性的。
而后随着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加剧,城市的功能处于失控的状态,东京规划1960就是那个时代的作品,丹下健三伙同其他几位建筑师,将向心状的城市结构改成了平行放射状,并提出新型交通,试图用线性发展的系统打破原来封闭的布局,并利用交通做媒介,统一城市和建筑。
图25,东京规划1960,图片来源:https://en.tangeweb.com/works/works_no-22/
结语
从对日本传统的表现,到对国家大型工程的注重,丹下健三着力于挖掘现代建筑在日本的本土化表达...
七十年代后,丹下的目光转向国际,成功使日本建筑在国际立足。
他对建筑与城市大胆的构想,雄心勃勃,对结构和空间原始的想象力,使他在历史上留下无数值得我们去探索的丰碑名作...
发文编辑|Aaron
专栏编辑|Mel
审核编辑|Miranda
版权©建道筑格ArchiDogs,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Reference
《日本著名建筑师的毕业作品访谈2》五十岚太郎·编
《丹下健三》马国馨·著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