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前天开团运动衣的文章里,我贴了一张饼饼玩滑梯的动图。
晚上躺床上准备睡了,刷新了下公号后台,突然弹出一条留言:
你会不会当妈?让孩子倒爬滑梯?做这种危险的事!
我点了下回复留言,对着空白的文字框想了想,又退出来了。
我会不会当妈这事儿,为什么向别人解释?
与其互相说服,不如一键删除。
我这心里装不下事儿的性格,闭上眼又联想到前不久收到的一姐妹的求助。
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冒险,一下子把我问住了。
我特意查了下字典。
字典上说,危险就是不安全,冒险就是不顾危险。
我又好奇查了一下什么是“安全”。
字典上说,安全就是没有危险。
好家伙,危险就是不安全,安全就是没有危险,汉语的博大精深让他们拿捏了。
睡不着,琢磨了一番,关于危险和冒险,关于我这个不会当妈的人。
现在有一点头绪了,来和姐妹们聊5毛钱的。
1
先说说危险。
咱们都会告诉娃,不能闯红灯,闯红灯很危险。
这句话半点儿毛病都没有。
但那些闯红灯的人怎么想的?难道他们不知道闯红灯危险吗?
他们当然知道,但每次闯也就闯了,没被车撞到过,看不到后果,慢慢就淡化了那个潜在的威胁。
这就是“危险”的特点,它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潜在”的意思是,不一定会发生,但存在这种可能性。
我没和那个人争论倒爬滑梯算不算危险,你也不必和队友争论爬树翻墙危不危险,在这个问题上,谁也说服不了谁。
因为,人对危险的感知是不一样的。
站在十米高,只有一步窄的的地方,下面是五米深的水,危险吗?
你觉得危险,全红婵不觉得危险。
同样是爬墙爬树,从小上房揭瓦的你觉得还ok了,成长经历完全不同的爸爸觉得很不ok。
大多数情况下,咱们说的“危险”和“不危险”都是主观感受。
事实有真假,感受无对错。
有人会说,带娃无小事,凡事宁可过分小心,难道就非要上蹿下跳地玩吗,万一摔了受伤怎么办?不能做一些没有危险的活动吗?
当然不是不能,只是现在的孩子已经比咱们小时候少了很多纯粹的快乐,如果再各种限制剥夺他们的乐趣,让他们只做成年人认为应该做的事,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再说,什么是“没有危险的活动”?
人活着,本身就是个危险的事儿。
吃饭有噎死的危险,喝水有呛死的危险,走在路上没招谁没惹谁,还有被天上掉下来的花盆砸个正着的危险、被迷糊司机一脚油门当刹车踩上来的危险。
但是,没有人会因为这些潜在威胁的存在,就不吃饭不喝水不出门了。
饼饼是那种小心翼翼、谨慎惜命的性格,但也防不住从幼儿园疯一天,腿上青一块紫一块,膝盖裹个纱布回来。
怎么办呢?
难道要限制跑,限制跳,禁止课间出门闹?
失去很多,得到太少。
2
再说说冒险。
登山在很多人看是个危险活动,但在登山爱好者眼里是冒险精神。
创业者都认为自己有冒险精神,但砸锅卖铁的创业属于危险行为。
冒险精神是你主动追求刺激和挑战,尝试新鲜东西,并且,重点来了,要对风险有接受和应对的准备。
没有对风险的接受和应对准备,那不叫冒险精神,那叫作S。
好好地,为什么要追求刺激呢?
因为刺激过后,人或许可以得到成长,身体或精神上的。
翻墙爬树可以让娃成长吗?
当然啊!勇气,信心,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成长不要太多!
但你不可能用这些说服队友,只要他随便列举几个“万一”,你就没法反驳了,有句话叫做“悲观者永远正确”。
如果你问我,我觉得也有办法,那就是找个平衡点折中。
比如我能想到的一个折中办法是,让娃在有软垫子的室内游乐场攀爬。
如果有条件,可以报个正规的攀岩课,护具戴好了,在专业指导下攀爬,既满足了你对冒险精神的期待,也打消了爸爸对危险的担心。
比起说服爸爸,更重要的是让娃明白,自己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就是自我保护。
随着娃长大,咱们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小了,你不可能一直跟在他们后面喊“危险,快下来!”。
他们迟早都得学会自己判断,做这件事危险吗?冒这个险值得吗?尝试这个挑战前,我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了吗?
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和对风险的预见性,平时聊天中就可以获得。
比如每次去海边之前,我会和饼饼聊几句,去海边玩,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呢?
她说,我不会游泳,如果去水深的地方就很危险了。
对!所以咱们只能在沙滩上玩,在水浅的地方玩。
我又问她,如果会游泳,就可以随便在海里游了吗?
她想了想说,也不是,海太大了,如果游远了,迷路了回不来,那也是很危险的。
引导娃主动去思考这些问题,主动预见风险,好过大人在耳朵旁边喋喋不休。
人只能被自己得出的结论说服。
3
最后再扣题说说,我这个不会当妈的人,为什么让娃倒爬滑梯。
饼饼第一次倒爬滑梯是在幼儿园,被好朋友“带坏”的。
不知道为啥,小孩子都喜欢倒爬滑梯,但在饼饼的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老师看到了会阻止。
一是会影响到其他正常玩滑梯的孩子,二是担心有孩子同时从上面滑下来,撞在一起摔下去,后果就严重了。
但是,饼饼第一次尝试倒爬的时候,老师给她开了个特权。
不仅没阻止,还把别的孩子招呼走,给她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老师告诉我,饼饼在运动上很谨慎,平衡和力量都比同龄孩子落后,这是很好的帮她建立自信的机会。
倒爬滑梯对同龄孩子来说很简单,对她来说是个极限挑战,甭管能不能爬上去,光是有这个想法就勇气可嘉了。
我们都想让娃有勇气,但勇气不是大风刮来的,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新尝试新挑战,在体验经历中获得的。
她当然可能会摔倒受伤,即便有人一直跟在屁股后面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只要不威胁到生命安全,不带来重大伤害,不给别人造成麻烦,我就尽量不拦着她。
该玩玩,该疯疯,该闹闹,磕磕碰碰也是成长。
伤口很快会愈合,淤青早晚会消失,勇气和快乐会留很久。
能留多久,我也不知道。
不过我知道,很多80后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就是爬树摘果子,扒墙追野猫,翻窗偷偷出去买零食,偷大人的打火机点纸搓的“烟卷”。
那些纯粹的、只有孩子才懂的快乐,是物质替代不了的。
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会想起什么纯粹的快乐呢?
黛西
姐妹们,最近微信又悄悄改版了为了咱们不失联,为了我有动力再写三十年,⭐️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 你可能还喜欢读
📍🛒 黛西好物推荐,优惠券明晚截止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