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
中国第一口油井诞生了。

当时,新华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顺利完工。
这个“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一度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在它的典盛时期,城市总人口达到13万之多。
然而,它最终还是难逃多数资源型城市的宿命。
随着石油枯竭,加上农业缺失,又远离交通主干道,这座城市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再吸引外来人口,本地人又开始陆续离去。玉门的经济慢慢深陷了无法挽救的低迷状态。
2001年,玉门城市人口数量骤减到6万。
2009年,国家将玉门市纳入全国首个资源枯竭问题城市名册。

如今,这座曾经拥有十三万人口的塞外城市,总人口已经降低到1.5万人,整个市区只能看到一个红绿灯。
如果只是其他地方的一个普通小镇,这些人口数量仍然足以支撑繁华热闹的街景。然而,玉门原本的城市建筑面积和体量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地级市,当人口突然大量“蒸发”之后,人去楼空的落寞和萧索,便不可避免地在这座空城的所有角落弥漫。
房子总数太多,却无人购买,哪怕是90平方米的仍然相对完好的房子,也只要5万元左右,相当于每平方米不到600元。
如今,玉门已成名符其实的中国房价最低的城市。
那天下午,独自走进以下视频这座据说曾经住着上万名国企职工和家属,如今已经全部搬离、人物空空如也的小区,看到眼前的空旷与寂寥,想到曾经的兴旺和热闹,我盯着一座空房里原先主人留下的一个倒地的书架,我突然产生了一系列联想:
书架的主人是否曾经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

他是否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主动请缨来到荒凉艰苦的塞外油田?
年轻时代的他,每天从这个国营工厂下班之后,是不是非常喜欢看书?
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他是否和大家一起唱过“咱们工人有力量”、“莫斯科郊外的夜晚”?
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他是否暗恋过某位同在工厂上班的姑娘,并经常悄悄地吟唱“红莓花儿开”、“山楂树下”?

如今,他去哪里了?还在世吗?坐下阳光下打盹的时候,他是否无比怀念曾经那个洋溢着理想主义精神的纯真年代?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与这位想象中的老人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并无比感伤。
我感伤的是,普通个体在历史面前的万般无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