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 为什么爱会伤人》作者: 拉玛尼·德瓦苏拉
2022年第93本书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备感受挫,那么一定要及时意识到:不是你不好,而是他太自恋。有这类人格障碍的人,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而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供给”来源。没有这些供给,自恋障碍机制就无法运作。他们利用“供给”激发自己的积极情绪状态,从而将内心深层的不安全感转化成短期内的心理安全。
什么是自恋性人格?
在心理上有黑暗三人格:心理学中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和自恋,他们分别代表着操控性、冷酷无情以及自我为中心。这三种人格特质是社会上非常令人厌烦的三种人格特质。
马基雅维利主义表现为利用和操纵他人、玩世不恭(尤其是在伦理道德问题上)和欺骗行为(主要在人际关系方面)。简单地说,具有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的人深谙如何利用他人以达到个人目的,而且利用得顺理成章。精神病态是一种病态的自私。这类人格的人违反法律、规则和规范已成为常态,而且从不悔过自新。他们态度和行为冷酷无情。由于缺乏悔过之心和愧疚感,不愿或无力承担责任,因此精神病态患者一般都特别危险。你将了解到,基本不存在“纯粹”的自恋人格,自恋总是与黑暗三人格中的其他两种特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一种极具破坏性的人格。
自恋者的行为模式也是家庭暴力或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中的常见行为,如控制、冷漠、善变、魅惑和操纵等行为模式也是自恋行为的主要特质。
暴力行为和精神虐待(怒吼、霸凌、侮辱)等情况非常普遍。无数夫妻不知经历过多少次人身攻击和相互虐待、相互贬低、乱砸东西、动不动摔门而去的情况。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早期生活环境和我们的主流文化。早期环境主要是指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海因茨·科胡特和奥托·克恩伯格是研究自恋型人格的两位主要理论家。
海因茨·科胡特专注于一种称之为“镜映”的体验,也就是孩子在现实中始终需要获得父母认可的体验。
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未尽应尽的责任(例如,孩子失去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抑或父母本身就很自恋,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缺乏同理心,或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分身乏术,如药物滥用或其他精神疾病),因此无法给孩子提供始终如一的镜映体验。出现以上情况时,孩子很难形成真实的自我意识,世界观也存有缺陷。孩子们天生就喜欢妄想,他们那些神奇的想法以及对超级英雄的崇拜之情,通过不断的镜映过程,塑造了他们现实中的自我意识。
克恩伯格的观点与科胡特的观点略有不同,但实质相似。他认为,孩子的父母如果缺乏同理心(即父母自恋),孩子们将在今后的一生中情绪冲动,最终他们的外在世界看似丰富充实但内心世界却空虚落寞。他们还会将精力过度地放在父母所看重的方面或技能上(例如外貌仪态、学业成绩、运动能力、拉小提琴)。由于他们从未学过情绪调控这样的技能,因此他们精于包裹自己,沉浸于自己的成就世界,自然而然就会在自身的才华中膨胀,变得自负自大起来。他们一旦体验到了软弱感或脆弱感,就会斩断自己脆弱的那部分(这一过程称为分裂)。因此,他们的余生都游离在自负自大与空虚落寞之间。
精神病专家亚历山大·洛温在一本关于自恋的书中提到,自恋的形成常常与童年时感受的羞愧感和屈辱感相关连——这些感受往往来自于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父母通过权力控制孩子的一个典型行为就是但凡出错,必严厉斥责。那些长期受到批评或嘲笑的孩子,或者那些来自感情淡漠的家庭(“别哭了,有那么糟糕吗”)的孩子,他们学到的是人际关系中权力最有效、感情最无用(换句话说,他们学会了权力胜于感情的道理)。
最终,这也让孩子学会了如何利用权力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自恋者通常都比较叛逆,特别是在他们十几岁的时候。
健康的自恋
健康的自恋”这一术语而言,人们仍存有异议,一般是指喜欢自我宣扬,偶尔把自己的需要置于他人之上,但是会注意自己的选择对他人带来的影响,能够有礼貌地发表意见并要求他人认可,有自信,进取心强,但不会故意让别人付出代价。这些特征都属于“健康的自恋”范畴。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做法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这就是健康的自我宣扬,有时也被称为健康的自恋。
自恋与自信
在多数情况下,自恋者的自负常被人们误解为“自信”。自负和自信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很大。自信是指相信自己的能力、个性、洞察力和判断力。自信是在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中,通过经验验证和不断培养形成的。自信之人,善于解决问题,长于压力管理,懂得自我反省,凡事观察透彻,思维表达清晰,能够掌控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自信之人具有良好的认同感和价值观,懂得尊重他人,清楚自己的分量,因此从不担心会受到他人及其观点的威胁。
真正自信之人不会产生空虚感,能对自己的情感和自我意识掌控得当,能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情真意切。而自恋之人与之恰恰相反。不幸的是,乍看之下,自恋之人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高度评价自己,而且往往表面上表现成功(有的富有,有的权贵,有的领导力强),所以人们很容易误以为他们是自信之人。但是,自恋之人的主要特征是——缺乏同理心、傲慢无礼、不尊重他人观点、自命不凡、自负自大——与自信之人的特点格格不入。
你的伴侣是自恋之人吗?
请用“是”或“否”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的伴侣对你的感受或他人的感受是否表现得冷漠无情?是否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
2.你的伴侣在谈论他的生活、成就和工作时,是否夸大其词,喜欢自吹自擂(例如,他说人人都羡慕他的工作;他所拥有的一切均无人能比)?你的伴侣是否傲慢自大,自以为超群绝伦?
3.你的伴侣是否认为这个世界唯他独尊,因此各个方面都应享受优待(如,得到同事、服务人员、朋友,总之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优待)?得不到期望的优待时,他会生气吗?
4.你的伴侣是否会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利用他人和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5.你的伴侣是否易怒易躁——时常小题大做?
6.你的伴侣是否经常认为人们接近他的目的是利用他?
7.你的伴侣是否经常对他人吹毛求疵,但却容不得一点逆耳之言?
8.对于你结交的朋友、建立的人际关系、取得的成功和获得的机会,你的伴侣是否时常心生嫉妒?
9.你的伴侣做了不端之事后,是否毫无愧疚之意,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做了坏事?
10.你的伴侣是否需要他人不断地赞美和认可,比如赞誉、奖励和荣耀,是否会为寻求这一切而不遗余力(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不断炫耀自己的成就)?
11.你的伴侣是否经常撒谎,回避重要细节,信口雌黄?
12.你的伴侣是否精于表演?无论做什么都会哗众取宠,如举办的聚会、开的车、去过的地方以及生活的方式?
13.你的伴侣是否经常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你身上(例如,他对你大喊大叫却指责你小肚鸡肠,或者自己生活混乱却指责你不忠不诚)?
14.你的伴侣是否贪得无厌,唯利是图?是否贪财贪利,不择手段?
15.你的伴侣否冷漠无情,麻木不仁?他是否会在你情绪激动时,对你漠不关心?
16.你的伴侣是否经常对你疑神疑鬼,缺乏信任,以至于你真觉得是自己“疯了”?
17.你的伴侣是否很少陪伴你,舍不得为你花钱?是否只有在对他有利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慷慨大方?
18.你的伴侣是否时常推卸责任,一有问题就归罪于他人?你的伴侣是否遇事只知道为自己辩护而不敢承担责任?
19.你的伴侣是否爱慕虚荣,只注重自己的外表(例如,自己的形象、衣着、配饰)?
20.你的伴侣是否有强烈的控制欲?是否总想控制你的一切?他对生活秩序、周围环境和日程安排的需求是否近乎顽固偏执?
21.你伴侣的情绪、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否鬼神莫测且自相矛盾?你是否对未来经常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
22.你的伴侣是否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经常利用你和他人?为满足个人需要,他是否会不择手段利用你或他人的关系或时间而无视他人是否方便?
23.你的伴侣是否乐于看到别人的失败?是否会因他人,特别是比他强的人,生活、事业遭遇不顺而幸灾乐祸?
24.你的伴侣是否害怕独处?
25.与他人交往时,你的伴侣是否缺乏界限意识?与朋友和同事的关系超越界限时,即使得知你对此感到不悦,是否依然我行我素?
26.你的伴侣是否有过身体或精神出轨的情况?
27.你说话的时候,你的伴侣是否表现得爱搭不理的样子?你和他说话时,他是否总是哈欠连天,盯着手机,查看文件或做其他事?
28.当遇到压力或遭遇不顺时,你的伴侣是否变得异常脆弱或敏感?面对巨大压力时,他是否无力应对,并且脆弱不堪?
29.你的伴侣是否经常忽视或根本不注重基本的沟通礼仪和礼貌(例如,故意迟到,说话带刺,粗心大意,无视他人感受)?
30.你的伴侣是否经常通过光鲜的外表和迷人的魅力吸引别人的注意?是否擅长调情,经常与他人打情骂俏,通过社交媒体或短信与他人开一些媚俗的玩笑?
如果你有15个及以上问题的答案为“是”,说明你的伴侣很可能就是一个病态自恋者。如果有20个及以上问题的答案为“是”,那么基本可以肯定你的伴侣就是一个病态自恋者。当然,自恋者的这些问题各不相同,有些问题可能让你尤感痛苦。例如,你的答案中可能只有几个“是”,例如第26题,因为你的伴侣背叛过你。诚然,并非凡背叛者必是自恋者,但仅是这一种行为,就足以让你对你的伴侣永远失去信任(然而,对于伴侣不忠的人来说,背叛一定不是测试中唯一的“是”)。用这些问题诊断病态自恋时,有些问题所占的比重更大。主要有:第1题,自大自负问题;第2题,自命不凡问题;第4题,缺乏同理心问题;第10题,渴望认可和赞美问题;第13题,外向投射问题;第18题,逃避责任问题。这些问题的特点构成了自恋的核心,是造就自恋者肤浅人际关系的动因,也是他们无法形成深入且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的根源。如果你的伴侣具备这些关键问题特征,那么应该也存在测试中涉及的其他问题。以上这些问题,没有哪个人的答案全是“否”——我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其中一些问题——有可能,你的伴侣是一个甜蜜有同理心的人,但是碰巧他也喜欢将汽车或衣柜收拾得一尘不染。一片雪花不足以引发暴风雪,一个“是”不足以判定一个自恋之人。然而,肯定的答案越多,你和伴侣的感情就越具挑战性。
自恋者问题清单
如果你生活中的那个人存在清单中15种及以上情况,那么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自恋者(甚至可能是一个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他符合的特质越多,和这样的人维系健康持久的关系就越具挑战性。清单中涉及的特质与你前面所回答的问题息息相关,但更能迅速引起你的关注,以更具体的方式理解这些问题。
这类情况如果呈现出持续性,那就有问题了。因为如果这些行为发生得过于频繁,便可以称之为行为模式。有时我们可能会适应清单中的某些行为模式。仔细查看清单中的内容,勾选出那些经常出现的行为模式,再继续向下阅读,熟悉每个行为的特征。阅读完对所有特质的描述之后,你可能需要重新查看列表并修改一些答案。不管怎样,首先,请勾选出最相关的选项(这些选项也与前面的测试相关)。
□缺乏同理心
□自大自负
□自命不凡
□操控他人
□易怒易躁
□疑神疑鬼
□极度敏感
□善妒善嫉
□缺乏愧疚感/缺乏自知之明
□渴求认可和赞美
□撒谎成性
□哗众取宠
□外向投射
□贪得无厌
□冷漠无情
□认知否定  (扭曲事实,好像“神经错乱”的那个人是你)
□吝啬小气
□逃避责任
□爱慕虚荣
□控制欲强
□难以预测
□频繁利用他人(或你)
□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害怕独处
□界限不明
□不忠不诚
□不擅倾听
□脆弱不堪
□粗心大意
□迷人魅惑
如此之多的行为特质堆在一起,确实让人感到难以应对。时间久了,这些行为模式很有可能接连出现,而且有些是相互依赖的。
为什么容易入套?
这些危险信号、自恋特质都很强大(事后来看一切都说得通),但“诱惑”特质更强大。这些诱惑性特征阻碍了我们发现危险信号的能力,直击我们的脆弱性和自尊心,导致我们陷得太深,难以自拔。
自恋者,尤其在情感初期显现的特点,不难看出这些吸引你的特点都如“给猪涂口红”,好看不中用。自恋者富有“磁性”的特点主要有:
▶“感情”方面的专家;
▶魅力四射,迷人自信;
▶聪明智慧,见多识广;
▶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朝气蓬勃,独具匠心;
▶能言善辩;
▶品味不凡;
▶雄才大略。
自恋者脆弱的自我、扭曲的自尊、渴求他人认可的心理。上面列出的特质根源相同——自恋者只重外在世界,因为他们没有内在世界。若要寻求外在世界的认可,又怎能少了吸引他人的诱饵?拥有光彩的外表或个人魅力是获得“外部”认可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条便捷的心理捷径。自恋之人擅长精准评估形势,能够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同时需要具备诸如魅力无穷等特质。最主要的是,起码就男人而言,自恋型男人更能激起你与之交往的渴望。这是一个危险的悖论:最有可能吸引你的特质就是最终会导致你毁灭的特质。自恋型人格就如引来飞蛾的火焰一般,终会将飞蛾置于火海。
遵循“爱情法则”——赢得爱情
“爱情法则”的基本前提其实很简单。由于99%的爱情法则都是针对女性的,所以我要阐述的“爱情法则”也适用于女性。
▶男士主动;
▶欲擒故纵;
▶切勿过于依恋于他;
▶时而高冷时而热情。
如果爱情中是他主动,爱情成功的概率更大,他也更有可能对你从一而终。爱情法则中还包括以下几条子规则:坚持/允许让他请你吃饭,给你买礼物;不要在第一次约会时发生性关系;不要急着主动与他联系,等他打电话约你。
自恋者的3C特质——魅力、迷人和自信——是他们经过多年的磨炼形成的,具有磁性也是最吸引人的特质。具有自恋人格的人从小就懂得,他人的认可实际上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因此他们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到了发展他人所能看到的特质和品质上,而不是发展自我意识上。因此,具有自恋人格的人深悉自己要做什么、自己在意什么——这可以从他们接受的高等教育、特定领域(例如音乐、体育、艺术)高深的知识中体现出来,他们愿意、也有能力与他人分享这些知识。我们大多数人都尊重知识渊博之人,想当然地认为聪明智慧的人必然能行善事。
神秘的化学反应
《求偶游戏》的作者、著名情感学家帕梅拉·里根(Pamela Regan)博士通过观察发现,相互吸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我们所谓的“化学反应”实际上指的就是“熟悉感”。我们天生就喜欢熟悉的东西而不喜欢陌生的东西(熟悉=安全,陌生=恐惧)。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在感情中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曾经生活的家庭中,每天都需要你努力争取才能获得父母的些许关爱,那么今后你很有可能也找一个以同样方式对待你的伴侣。这就是熟悉感。你可能也努力想跳出这个怪圈,只可惜你已然囿于其中,难以脱身。
长久的感情有一定的规律模式可循。感情中,我们互动的模式无限循环,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在进行婚姻疗法的过程中,通常都会试图改变夫妻双方沟通、期望和行为的模式,但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健康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懂得互相倾听,富有同理心,这样的相处模式能够长久而且健康,能够不断促进感情双方的良好关系。当然感情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需要解决处理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这样的婚姻是能够持久幸福的。健康的感情中,夫妻双方是相互合作、共同协作、互相交流的关系,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生活,这样的感情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成长并且升华。
如果你的伴侣是一个自恋者,就不可能形成这种互敬互爱的健康感情模式。所有的情感中,感情双方相互相处的模式是不断重复的,只不过与自恋者的情感中,重复的都是那些令人痛苦的行为模式。这些痛苦以及不良的相处模式终会侵蚀你的健康,因为这种模式始终对你无益(只对你那自恋伴侣有益)。由于你对这种模式十分熟悉(可能你就是在这样的相处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也正是这种熟悉感让你选择坚持。我们喜欢熟悉感——哪怕是对我们造成伤害的熟悉感。
许多人在遇到一个善良、专注、有同理心、不渴求他人认可、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的潜在伴侣时,总是抱怨“我们之间没有产生任何化学反应”,因而擦肩而过。很明显,那些错过友好善良对象的人,其实并不是因为“缺乏化学反应”,而仅仅是因为缺乏熟悉感。他们不熟悉爱情中的温柔、同理心、友善所带来的美好感受,不熟悉跳出怪圈的感觉,不熟悉不去改变他人或拯救他人的感觉——只是因为不熟悉,所以找了一个“缺乏化学反应”的借口。
与自恋者处于恋爱关系的人的观察,在“忽上忽下”的过山车式生活中,他们常将化学反应作为一味忍受虐待、反复回头、选择留下或再次陷入与自恋者感情的理由。化学反应变成了一个神秘的借口:“这样的魔力一生只有一次,所以如此复杂”,“从来没有人能让我产生这种感觉”,“他给了我最美好的性爱感觉”,“他让我充满活力”。每每听到这些浮夸的陈词滥调,我就开始担心,因为接下来我将要听到他们起伏跌宕的生活——以及戏剧性的情感流露,还有受到的伤害。
与自恋者的感情关系中,最让人们欲罢不能的感觉就是那种长期遭受拒绝的感觉,那种总是把你赶到门边又把你拉回来的感觉。可能儿时你总是被父母拒绝,所以你对这种被拒感产生了熟悉感。一心只为取悦别人,费心竭力地让人注意到你,或者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因为你从小就体验过这种行为模式,所以产生熟悉感。成年后,遇到了总是拒绝你的伴侣,这种熟悉感反而让你感到欣慰——似曾相识——也让你备感神奇。我们对那首歌唱拒绝的老歌太熟悉了,难以忘怀。这种感觉是非理性的,因为有“魔力”,产生了化学反应,因此非理性也被浪漫化了。
许多人都以化学反应为名恋爱,在感情中犯了许多大错误,最常见的就是持续忍受感情中的虐待。回忆一下,你最有“化学反应”的那些感情,无非有两种情况:要么是非常熟悉的感觉——自恋者带给你的被拒感与儿时从父母那里体验到的相似感;要么是从小受禁的方面,作为对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回击——一种叛逆之举——不管出于哪种原因,都是对旧行为模式的回应。
如果你足够幸运(我指的是非常幸运),你的爱情中可能才会既有化学反应(或魔力,或触电的感觉),还有互助互爱。
有些人确实对真心爱他们的伴侣感情深厚,也有触电的感觉,同时兼有舒适的熟悉感。这样的夫妻情投意合,睿智幸运,只因他们一开始就把寻找一个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伴侣作为出发点。当你一味忍受着伴侣的粗心、忽视、刻薄和冷漠的言行,并以“化学反应”为理由时,你需要重新审视“化学反应”这个概念,因为你的这个理由可能会把你囚禁在与自恋者的单方面感情中。
近期直播过程中,发现大家还是有不少在100天行动践行的问题,在注意力、时间管理上的困惑,因此想收集下大家在这方面的问题。本身在践行100天行动的同学,也可以加上来,聊聊你的感悟或者困惑。
如果感兴趣,可以加我的企业微信,和大家沟通。
现有付费课程  
① 
打败拖延症:
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20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
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
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
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万+人收藏
文章搜索传送门
↓↓↓
加入一百天行动
↓↓↓
有很多小伙伴说找不到我们了,微信改版,公众号发布顺序被打乱,如果你没有星标,也很少点在看,那么你将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或者是在两三天后才能收到。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内容,将我们「设为星标」吧,在阅读文章时,也别忘了随手点「在看」,星标+在看,就可以增加你成为warfalcon常读用户的几率了:)
点击公众号「warfalcon」,按照以下操作就可以设置为「星标」啦~
喜欢记得点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