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起源于昨天的一次聊天,一个广告公司的朋友,在参加一个重要提案之后筋疲力尽,缓了一个小长假之后也没有休息过来,刚好想起去年读过的一本书《精简: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制胜法则》,里面就有一章是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这书类似一个博文合集质量不高,而且跟大数据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书中总结的6个原则有用,而且有一小部分内容比较有价值。

这八种休息方式除了第二种从来没用过,其它的几种都试过,效果很不错。以后有机会尝试一下神经反馈训练,看起来很有趣。

正文



1.冥想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成像实验室的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冥想的人在大脑的特定区域里有着更多的脑灰质,大脑区域间的联系更强,并且大脑随年龄增长而萎缩的现象更难以察觉。换句话来说,冥想能够帮助你的大脑运转得更快、更年轻。 研究者们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扩散张量成像的方法,该成像方法让人能够一窥大脑构造间的联系。本身就是一名冥想者的研究主管艾琳·鲁德斯说:“冥想是一种很有效的思维锻炼法,能够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冥想不仅能引导大脑发生解剖意义上的变化,还可能防止大脑退化。”

最原始的佛教冥想指南:

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找一张椅子,静坐20分钟,并且只注意自己的呼吸。你得找一个没有人会打扰你的时间和地点。关上门尽可能排除其他干扰。在椅子上舒服地坐下,或是坐在地板上,将两手放在膝盖上。你可以闭上双眼或是睁着眼,但是要保持目光发散。将注意力集中到鼻孔的内缘,这样你就能感觉到呼吸时空气的微妙活动。

现在,注意自己的呼吸,吸气,呼气;再吸气,再呼气。在脑海里这么想:“正在吸气”,“正在呼气”。或者就用“进”和“出”。试着感受从开始吸气到吸气结束的整个过程。在这段时间里,根据自己的选择,这个过程应该在你的大脑中被认定为“正在吸气”。你并不用太在意具体的用词,关键在于观察自己吸气的过程。然后,再试着感受从开始呼气到呼气结束的整个过程。在这段时间里,应该在脑中将这段过程设定为“正在呼气”。

如果你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已经不再集中于呼吸之上,那么就在脑海中为该情况设定一个类似于“神游中”、“思考中”或是“想象中”这样的词汇。然后再慢慢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观察呼吸上去,继续记录每一次的呼吸。

2. 神经反馈训练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冥想的。神经反馈训练是另一种让思维保持宁静的手段。2006年世界杯的冠军意大利队就采用过这个方法,他们是出了名的喜欢占据着心理室。

神经反馈训练需要使用脑电图来扫描。这种扫描能够检测脑电波生成的信号,这些信号的波长和频率各有不同。神经反馈和其他任何反馈机制一样,比如镜子、自己的录像,甚至是现场的观众:你可以获得自己行为的反馈,这样你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在神经反馈训练中,根据大脑生成的各种电波,你可以在电脑的屏幕上实时看见图像,以及听到由电波所生成的音乐。随后,你的大脑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改善。一旦你的大脑掌握了改善技巧,今后它们将自然而然地为你服务,就像骑自行车或是试穿鞋子一样——你甚至不需要再进行任何思考。

神经反馈训练背后的道理其实是和冥想一样的:通过引导思维间接地影响大脑间的联系。不过它采用了更多的科学技术作为引导。通过训练你的大脑进入休眠状态,你不仅自然而然地学会了休息,同时也为产生不同的创意做好了准备。

3. 90分钟休息法

调整工作节拍应该是对你来说最简单、直接的休息手段:每工作90分钟就短暂地休息一会儿。出去散散步、改善一下环境、锻炼一下身体、随手涂鸦、听一些轻松的音乐,或者洗个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即使你觉得不需要这些改变和休息,你仍旧得明白,任何能让你进入全新状态的行为都会让你恢复元气。

已故生理学家纳撒尼尔·克莱特曼曾经发现了人在睡梦中的快速动眼期(REM),并将它与梦境和大脑活动联系起来。他认为,我们在90分钟的时间段里以5个等级不断地重复着浅层至深层睡眠的变化。这些就是所谓的“次昼夜”循环,对应着我们清醒时的生活:当我们清醒的时候,我们的警觉度就会在每90分钟里发生由强至弱的变化。如果在连续的90分钟里都从事着高强度的工作,那么我们的大脑就开始停止运转。我们的思维变得更为被动,而思考的能力则开始减退。

重点在于:我们的身体用焦躁、饥饿、疲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清楚地呼应着大脑警觉度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无视这样的讯号,因为他们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另外,也有很多其他的办法来让人兴奋起来。不过,这些都与人们想要思维放松的目标相违背。

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因其心理学上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而闻名。他指出,音乐、科学以及体育等领域中的佼佼者们都会每工作90分钟就稍作休息。

人类本身的构造让我们得以边工作、边休息。每隔90分钟就稍作休息能够让自己的身体符合最自然的规律。

注:90分钟或者30分钟的番茄钟都是大同小异的原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有目的培养注意力的节奏,一旦这种节奏形成之后,就能注意力发挥更大的效果。

4. 隐修

有时候,从这个工作繁忙的世界里隐退一会儿也不失为让大脑放松的一种手段。而且,它还同时涉及到datsuzoku和seijaku两种禅宗原理。

比尔·盖茨的“思考周”自从被《华尔街日报》于2005年揭示以来,它就成了一个传奇。所谓“思考周”,就是指比尔·盖茨一年两次独自在秘密住所生活的时间。比尔乘坐直升机或者水上飞机飞往太平洋西北地区临海的某处,那里有一幢两层楼的、只有一间卧室的小别墅。包括朋友、家人以及同事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得拜访他。他唯一能够碰到的只是那边的看护人,每天会为他送去简餐。

“他早上起床以后会阅读一些微软工程师、高管以及产品经理写的报告,并在报告的封面上写下自己的意见。”《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罗伯特·古斯写道。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权进入这个隐秘居所的记者。“他不吃早餐就上楼读更多的报纸。他会在午饭和晚饭的时候下楼,在厨房的桌子上边吃边继续阅读,在那儿,他还能看到窗外的奥林匹克山脉。”这样安静的环境让盖茨得以休养,也让他能够继续获得信息和点子。

通过和丈夫约瑟一起参加为期8天的佛学隐修,作家凯特琳·凯利得以开始新的生活、发展新的关系。她的丈夫是大圆满(Dzogchen)的虔诚信徒,那是藏传佛教中秘传简修的方式。隐修的场所位于哈德逊河东岸高处一个天主教的修道院中,从那儿可以俯瞰西点军校。隐修是约瑟给予她的生日礼物——这是一份有点奇怪的礼物,因为凯特琳和约瑟一样也有宗教信仰,不过她是圣公会教徒。在隐修中的每一天,参与者都被要求达到“本觉(rigpa)”的状态,目的在于和外界世界相隔离,让参与者能够从每天的佛学布道、冥想以及瑜伽锻炼中产生更强的共鸣。任何高科技的产品在隐修期间都是无法使用的。

“隐修的目的在于,改变我们的习惯,并审视我们所依赖的情感和物质基础。”凯特琳说:“隐修中的寂静刚开始的时候让人震惊,然而它很快就变得具有抚慰性。平常生活中的嘈杂都消失了:响起的电话铃声、别人漏音的耳机中传出的音乐声、键盘的敲击声、公交车的刹车声等等。我的脑海里也不再充斥着各种吸引眼球的新闻和毫无意义的电视节目。我将花在脸书(Facebook)上的几个小时用于参加课程,学习如何让自己更敏锐。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爱上了隐修。在隐修结束的时候,我感到很留恋。我很喜欢从每天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在之后的几个星期里,我仍旧能感受到隐修带来的效果……现在,当我感到紧张的时候,我就会做几次深呼吸。它立刻就会起作用。”

注:国内的禅修,也是同样的作用。

5. 长途旅行

认知科学研究显示,对于特定事物的熟悉度会扼杀人们的创造力。当我们远离生活中那些让人紧张的问题以及雷打不动的环境时,想象力才会开花结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出门进行长途旅行就是一个方法。

2009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凯格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生在国外生活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有可能解决1945年的邓克尔蜡烛难题。这个难题被认为是用于衡量创造力的。

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如果想要解决一个创意难题,那么就需要融入到另一种文化氛围中去,具备新的社会身份,这样大脑中就会生成新的神经关联,从而产出新的心理联想。

6. 步行

长途跋涉以及徒步旅行是心理学家乔纳森·斯库勒所选择的休息方法。他管理着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META实验室,领导着有关白日梦和游离思维的研究。斯库勒每天都会在圣塔芭芭拉北面在太平洋之上的悬崖上进行一次专门用来做白日梦的步行。他说,他已经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极度需要一次这样的步行:每当他面对的问题难以解决、没有任何进展的时候。

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步行能够促进人们的创造力:我们的两个大脑回路会一前一后地产生新的想法。这项研究是由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阿特·克莱默所领导的。在实验中,有65名成年人加入了一个为期一年的步行或是伸展运动小组。在实验以前,所有的参与者都习惯了久坐,在过去的6个月里进行的30分钟以上的锻炼少于两次。和其他研究专注于脑部的特定结构不同,这项实验观察的是大脑默认和执行回路中的活动。研究者们在实验开始的时候、6个月以后以及一年以后分别记录了参与者们面对认知任务时的大脑的连通性和表现。

到了年底的时候,步行小组成员的大脑默认回路的连通性——即控制白日梦的那个回路——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而这一现象没有发生在伸展运动小组成员身上。步行者们的大脑执行回路连通性也获得了提高——即管理复杂的分析性任务的部分,他们在认知测试中的表现也明显更好。

7. 小睡

在德国的吕贝克大学,神经内分泌学家乌尔里希·瓦格纳提出,睡眠这种终极的休息方式能够让人更有创造力。在一次实验中,他让志愿者们完成一些门萨数字难题,利用两条逻辑规则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过,当他们慢慢解开难题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发现一条隐藏的规则。参与者们可以多次练习使用规则,然后被告知可以稍作休息。有些人会打个盹;而有些人没有。当他们再次开始解决难题的时候,和那些没有打盹的人相比,那些小睡过一会儿的人发现隐藏规则的次数要多得多。

瓦格纳和所有神经科学家都相信:平静的心理状态允许大脑进行自我清理,产生新的联想。

8.洗一个舒服的澡

这一条不需要任何解释,因为我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的研究。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Mr.Darcy

来老师这里打个卡吧,每天坚持看书,简书日更第52天。看完今天的文章,有些书可以列入待读书单了。要说应用的话,最近觉得画思维导图也是一种训练逻辑思维的方式。最近在看《一个人的朝圣》,看完后准备根据书中主角走过的地点,绘制一幅地图版的思维导图,感觉有点挑战性,但愿意一试。嗯,就酱,老师晚安,希望大家都能够坚持下去~

@Celine

跑步的第四天,跑到一半下了大雨。 之前在在手机上下过做逻辑思维的app,感觉效果不大。最近工作很多,感觉时间开始不够用了。等休假上网了解下老师推荐的书。工作中需要做销售分析,要是有这方面的书推荐就更好了[太阳][太阳][太阳][太阳]





想了解更多关于100天行动内容---->不需要意志力的习惯养成法:100天行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