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房子会跟着人的生命有所加减,有所变动。”
△ 家是一个实验场,Frank 会把儿子的绘画或跳蚤市场淘来的物件,和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一起。
Frank 是一名策展人,创办了艺术聚落“空场”与策展品牌“草字头”,也是艺术书展“草率季”的发起者。Frank 和团队会回收、二次利用一些项目剩下的策展材料。于 Frank 而言,日常生活给予他创作灵感,自然万物乃至废弃物件,都可以在策展中发挥妙用。
Frank 现在与妻子、儿子一家三口住在台北民生社区。这个社区兴建于 1960 年代,大多数房子有三四十年房龄,附近没有捷运(台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交通不算便利。但社区内设有 25 座大小不等的公园,绿地占了社区近十分之一面积,氛围安静,这成为最吸引 Frank 的地方。
2012 年,Frank 和妻子买下民生社区富锦街的一套复式公寓,房子首层在四楼,大约 110 平方米,五楼顶层有约 33 平方米的室内空间,以及天台。
老房子格局方正,原本有三个房间。买房之初 Frank 和妻子已经计划要个宝宝,但考虑到小孩子没那么快独立,而且 Frank 希望拥有更多全家人共同生活的公共空间,他们决定只保留一间卧室,满足收纳衣服、睡觉、洗漱等基本功能就足够了。
推门进入 Frank 家中,眼前正中间是一张约 2 米×2 米的餐桌,占据房子的中心,大得能用来打乒乓球。“共同生活”这一理念就体现在这张大餐桌上。一家人不仅在此吃饭,还在此学习、工作。每人占据一个角落,互相陪伴,又互不打扰,Frank 认为这很舒坦。
△ 餐桌有吃饭、工作、阅读、娱乐等多种功能,上面摆了电脑、玩具、棋盘、水杯等风格各异的物品。
由于只有一间房间,墙壁阻碍较少,室内动线自由。得益于此,今年 5 月底居家办公期间,Frank 简单调整了家中的摆设,设计了一条运动路线。他每天从楼下走到楼上,循环往复,至少步行 30 分钟,由此开启新的一天。
△ Frank 在家中张贴了“空场”的海报,与其它收藏品混搭展示。
为了看树
造一个窗
△ 客厅的大玻璃窗一角,可以看到富锦街上的菩提树。
每天 Frank 都会在这扇窗前站一会,不仅能观树,有时还会看到鸟,看到阳光照耀下树上的昆虫,看到树跟着风律动。
改造老房子耗时半年,其中两个月 Frank 都在等待订制建材——这块七八米长的玻璃。他们所在楼栋一侧的富锦街上长着一排菩提树,约有四五层高。为了能在家中看到宽广的成排的树,Frank 为此挖空墙体、换成玻璃窗,让客厅视野变得更开阔,迎接更多自然光和绿意。
Frank 喜爱植物,还在天台种了约书亚树、麒麟锦等各类植物。五楼室内空间则被他改造成兼具阅读和办公功能的小工作室,与天台相连。Frank 还在工作室的一扇墙上切了一道横条口子,卡入透明玻璃。伏案时一抬头,满目苍翠。于他而言,追求自然是一种“设计本能”。
△ 儿子在天台为植物浇水,旁边即是五楼室内一侧的横条玻璃窗。
流动的时间
除了订制的玻璃,旧物资源也是 Frank 特意搜罗的特殊建材。台湾老房子的直条式木窗户,拆下来装上轮子,就成了咖啡桌;家里的电视桌则由铁轨的枕木裁切而成;旧蒸笼在天台派上了用场,化身植物的花盆……
△ 客厅的电视柜由电车轨道的废弃枕木制作,图片右下方是由老窗户做成的咖啡桌。
五楼室内的木地板则由以前的房屋外墙做成。台湾过去有些房子以杉木作墙——木头经过烧杉工序去除水份,变得黑黑脏脏,历经岁月洗练,纹路越发明显。Frank 称之为“时间留下的痕迹”。
△ Frank 的儿子在五楼休息,室内的地板由老房子的杉木外墙做成。
△ Frank 工作室内的老式探照灯,墙体裸露红砖。
“接收别人用过的东西,再创造、再使用,对我来说是一个更好玩、更有挑战性的事情。”通过搜集旧物、二次开发,Frank 对旧日台湾生活有了更多了解。“我好像在跟他们(过去的人)对话、共同创造,这像是一个隐性的游戏。假如大家试试看,会发现这是生活很有趣的地方。”
Frank 着迷于时间,不仅醉心旧物,也妥善保存了孩子的成长痕迹。吸铁石扮演了重要角色——只需要几块吸铁石,就能往铁制阶梯侧面张贴儿童画、照片,甚至挂一些零碎小物件。Frank 能随心意添置新物件、移动位置。
△ 阳光会光顾这段阶梯,上面增增减减的物件也让人直面时间流动。
随手平放
Frank 在家里可以随时进入阅读模式。家中的矮柜、餐桌,甚至地板和墙角边堆满了书,却未必都遵循固定的摆位。
平放所有东西——这是 Frank 家独有的风景。书大多“平躺”。“把书竖着可能更好找,也更容易拿,但我还是喜欢平放,维持视野的开阔。”Frank 的书架早已满满当当,但他从没想过做一面书墙。
△ 一个堆满了图书的墙角,有时它们甚至充当狗窝的围栏。
Frank 家中也没有任何高柜子。“我喜欢 2D 平面延伸的感觉,不像直立面很大的东西容易阻碍人的视线,给人带来压迫感。”他解释说。
于 Frank 而言,无论是收纳、摆放,还是策展,平放给予他更舒服的使用感,给他一种“接近地面的感觉”。
△ 无论是客厅还是厨房,墙上都装上了长木条以便收纳,这也是一种平放。
“挪动”的实验
如同散落家中各处的图书,Frank 的收藏品和装饰品位置也不固定。Frank 和儿子经常会挪动它们,频繁的时候每天会移动好几次,像在做艺术装置实验。
△ Frank 和儿子经常移动家中收藏品和物件的位置,Frank 认为这也是一种创作。
对于 Frank 来说,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的,而是一个流动的空间。他从未停止对家的改造,哪怕大多数时候只是小修小补。
Frank 喜欢偏暗的灯光,最初装修时只安装了轨道灯。随着儿子出生、长大,开始看书,他担心光线太暗影响孩子视力,于是着手调整室内的灯光结构。以此为契机,Frank 接触到更多灯具。灯造型多样,兼具艺术性和功能性,成为他装饰房子的新工具。
△ Frank 在大餐桌上安装了一盏以手工纸浆做成的吊灯,由一名在英国生活的菲律宾籍艺术家设计。
今年家中添了新成员——一只小狗。小狗在木地板上容易滑倒,于是 Frank 和儿子淘来好几张地毯,为它设计了防滑步道。
Frank 近日的挑战则来自儿子。儿子今年 4 月刚过 8 岁生日,渐渐需要更多个人空间。Frank 打算把五楼改造成他的房间,与之对应,还要在四楼开辟一片办公新天地。
“我没有一开始就希望房子符合我所有的需求。我觉得它会跟着人的生命有所加减,有所变动。随着时间流动,新的需求会冒出来,总能找到办法去应对。无论是在设计空间、或者生命里面,这都是我要去面对的。”Frank 说。
当需要改造的时刻来临,意味着现状出现了变化。Frank 一直以宽松、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变化,而不将其视作烦恼,正如他为了居家工作设计室内步道一样。

延伸阅读


文:甲斐 | 编辑:邢梦妮
摄影:Frank | 校对:李起光 | 微信编辑:吕姝琦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在看吧 
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讨论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