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玩游戏对电脑配置要求高,而对于咱们笔吧评测室来说,花钱采购的顶配电脑并没有用来打游戏,而是拿去做视频剪辑了。
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包括剪视频在内的“创意设计工种”对硬件的要求很高
,所以一部分厂商会推出“适合创作设计”的笔记本电脑,今天的主角华硕ProArt 创16就是个典型案例。

那么这台电脑实测表现如何?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
华硕ProArt 创16
左滑看接口
机身左侧
机身右侧
机身后部
它的配置如下:
i9-13980HX 处理器
RTX4060 8GB 独立显卡(130W)
64GB DDR5 5200MHz 内存
1TB 固态硬盘
16英寸 3200×2000分辨率 100%DCI-P3色域 120Hz刷新率 OLED触屏
电池容量 90Wh
厚 22.1~25.0mm
机身重 2.44kg
适配器重 726g
参考售价15999元
它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屏幕规格高,支持四种色域切换
2,搭载物理旋钮和压感触控板
3,内存容量非常大
缺点!
1,满载状态下,噪音较大
2,显示浅色内容时,屏幕有纱窗感
3,键盘上移,布局需要适应
【升级建议】
这台笔记本电脑拆机不难,卸下底面螺丝即可揭开后盖。
双通道64GB DDR5 5200MHz内存能满足大部分用途的需求,没必要再更换内存。
固态硬盘容量1TB,型号三星PM9A1,支持PCIe4.0×4和NVMe,机器有两个M.2 2280接口,如有需要可自行加装固态硬盘。
【购买建议】
1,对屏幕素质要求特别高
2,需要便捷的创意设计操作
3,拥有车载斗量的购机预算
华硕ProArt 创16最大的特点在上图里能看见,触控板左上方有一个旋钮,用户可以通过它结合软件执行各类快捷操作。

屏幕方面,这款3200x2000分辨率的OLED广色域屏支持触控,实测色域容积124.4%DCI-P3,色域覆盖99.7%DCI-P3,平均ΔE 0.97,最大ΔE 1.83,默认状态下最高亮度342nit,HDR模式下局部最高亮度582nit。
屏幕在60%亮度即100nit亮度以下为240Hz低频PWM调光,HDR模式下则为全亮度DC调光,在SDR 100nit一下可以通过华硕关键的防闪烁功能实现DC。
接口方面,机身左侧依次为USB-A 10Gbps、3.5mm音频接口、SD卡槽(SD Express7.0速率兼容UHS-I)
机身右侧为USB-A 10Gbps、两个雷电4(均支持100W PD充电与视频输出)
机身后侧为HDMI2.1、电源接口、2.5GbE RJ45网口。
噪音方面,高效模式下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56.3dB,全速模式下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58.1dB(环境噪音33.4dB)
续航方面,PCmark10的跑分成绩未5小时9分钟,中高负载仿真脚本的运行时长为2小时58分钟。
华硕ProArt 创16的价格很贵,目标售价还是我开头讲的15999元,更高还有RTX4070显卡可选,但价格就更贵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专业人士,特别是平面设计、影视制作方向的,那么这台电脑可以考虑一下。

但如果你就是想要一台电脑玩游戏,那么这台电脑并不适合你。
【散热分析】
上图是华硕ProArt 创16的拆机实拍图,五热管双风扇的组合。
室温25℃
反射率1.0
BIOS版本:H7604JV.203
在满载状态下,开启高效模式,CPU温度最高91℃,稳定在80℃左右,功耗47W,P核频率2.0GHz左右,E核1.8GHz;
显卡功耗113W,温度84℃,频率2100MHz。
如果单烤Stress FPU,CPU温度维持在88℃,功耗115W,P核频率3.3~3.6GHz,E核频率3.0GHz。
如果单烤Furmark,显卡温度维持在84.9℃,功耗130W,频率2205MHz。
表面温度如上图所示,键盘键帽最高45.5℃出现在键盘中上方区域,WASD键附近约为28.3℃,方向键33.9℃。左腕托温度为31.8℃。
总的来说,华硕ProArt 创16的的调校方向偏保守,对于非游戏向产品来说,这么设计是正常的。

【猪王的良心结语】
不用我说都能猜到,这台电脑想对标MacBook Pro,依靠Windows和Ps/Pr/Ae之间的关系,在结合自身设计的“小硬件”优化操作体验,目标是撼动Mac在创意设计领域的统治地位。
在我看来,通过Windows与Adobe的联系来反攻,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因为笔电OEM厂商在硬件上无法打败全封闭的苹果。

例如创16这款3.2K的OLED触屏已经是顶级了,但苹果的miniLED配合MacOS系统才是真正的王者。
Mac在创意设计领域的壁垒是针对性的软件优化,而对Pr/Ae等软件的支持反而不如Windows,特别是要兼容那一大堆杂七杂八的插件,这更加是Windows的强项了,所以这就是华硕ProArt与其他友商们的机会,希望他们能把握住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