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变味了。

社交网络上,“挑战全网最优雅下午茶”系列正式出道,每个社畜都骂骂咧咧地点开,想呼吸一下金钱的芳香。然而,他们却都会在看到实物后怒打一秒前的自己两耳光。
优雅,太优雅了,刷着刷着,哈喇子就不争气地流下来了。
这种接地气的下午茶,被称作“公主下午茶”,主打一个真实。
东北的乱炖,陕西的面条,四川的火锅与广东的糖水,各地公主争先恐后谱写下午茶的新篇章,硬是把下午茶变成了大中华美食竞技场。
曾几何时,下午茶是中产阶级的旗帜,咔咔一通摆拍就能让人精神高潮。
而今,下午茶是普通人的狂欢,是油炸是煎烤是碳水爆炸后脸上浮现的微笑。
甚至可以说,公主下午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我们这代人的专属符号。
“公主下午茶”
初看到各省份公主和她们的下午茶时,脑海中总不免浮现出一个字:
简陋的路边摊,码得满满当当的灶面,炉子上空肉眼可见的热气,素面朝天还会给你抹个零的叔叔阿姨,这一切都和冷淡贵气的下午茶扯不上关系。
就像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土不是真的土,而是乡土气息。
对此,各省份公主毫不掩饰自己的炫耀欲,“此时,xx公主正在享用她们的下午茶”就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乡土暗号。
其中甚至还分了南北两派,在下午茶的地域属性上寸步不让。
以北派来说,其主打的就是一个量。
你能看到东北公主等待的下午茶taco就是大饼卷一切,生菜、里脊肉、鸡蛋、千张、香肠,各种料像不要钱似的嘎嘎往里怼,最后一套15不能再多。
甚至有人扬言,一个墨西哥taco你可能吃不饱,但一个东北taco你可能吃不完。
东北公主的伙食好,山东公主看了不服气,为了与东北taco硬碰硬,山东派出了鲁派热狗,主打的就是一个中西合璧。
原先的煎饼果子卷大葱蘸酱摇身一变,变成面包卷大葱夹腊肠。
切下灵魂蒜片做酱,再配上佐餐白酒,一口下肚,营养均衡,碳水、蛋白质、优质脂肪,这还要什么brunch?
河南公主的下午茶和上面稍显不一样,同是崇尚咸香的省份,河南公主把粗粮换成了浓汤。
在油炸与营养之间,河南公主选择我都要,所谓胡辣汤泡面,就是牛粒浓骨汤佐花生黑松露酿南街村方便面。
而凡品与仙品之间,有时就差两根油条。
另外,下午茶的甜点,北派也没有遗忘。
对这白团团要扔油锅炸的美味豆沙包,东三省内部略有分歧,搁吉林,它是雪衣豆沙,搁辽宁,它是雪绵豆沙,搁黑龙江,它是美丽豆沙。
但要是走出国门,它就是东北法式红豆馅舒芙蕾油炸包,让每一位海外村民馋得发慌。
至于和北派相对的南派,它没有主打,因为没办法识别主打。
南派之杂,犹如散装江苏的扩大化,南方各省的公主都不认为对方能代表南方下午茶。
比如您现在看到的湖南公主,她所等待的是正宗湖南红茶——辣炒腊肉,目前正处于脱水炒制阶段。
据称,每个湖南人的下午都要来一盘红茶提神醒脑,没有了它,午夜梦回都要(尖叫)(扭曲)(阴暗地蠕动)。
同湖南公主一样热衷炒制红茶的是四川公主,血液里流淌的都是红油的她们通常选择爆辣小火锅一缓疲劳。
除此之外,在巴适的蜀地可选择的下午茶还有许多:冒烤脑花、担担面、包浆豆腐和伤心凉粉都是公主们的PLAN BCD...Z。
其中以凉拌耳叶和酸辣风爪闻名的四川沙拉更是公主们的心头好。
广西公主的下午茶味道也很冲。
常被评价挺能吃的她们,一顿下午茶,要一个腌芒果,两种版本的螺蛳粉外加一个炸蛋,问就是公主的事儿你少管。
同为两广地区,广东公主的下午茶则清淡了许多。
一来,广东公主不屑参与这类新式下午茶,各个城中村里一转,杨枝甘露芋圆西米露等糖水就撑起了下午茶界的半壁江山。
二来,传统的早茶早已浸入广东人心肺,下午往各大茶楼一坐,水晶虾饺干蒸烧卖豉汁蒸凤爪就平息了那份逐鹿之心。
可以看出,无论北派南派,公主下午茶的精髓只有一个——
香!
香得你肠胃来不及冷却,香得你味蕾疯狂分泌唾液,只想把恩格尔系数拉满,追求最简单的多巴胺。
下午茶不过是层皮,底下的骨肉是各地美食图鉴。
是云南的喷香抓饭,福建的鲜香海鲜,内蒙的醇香奶茶和西藏的醇香酥油茶,是新疆公主的pasta和pizza,也是兰州少爷的二两拉面加牛肉。
看到这里,也许就有人说了,美食就美食,搞什么公主下午茶的虚衔。
为此,我建议你阅读下文的《下午茶与阶层化》,好体会这种“反下午茶”文化是多么来之不易,无异于美食版心灵奇旅。
下午茶与阶层化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餐饮方式之一,虽然咱们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吃下午茶习惯,唐人更是发展出了茶具、水果、糕点三位一体的下午茶风俗,但如今的下午茶多指兴起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下午茶(afternoon tea)。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英式下午茶的“红茶+点心”式风格传入中国,香港、深圳等沿海地区首先接受了这种下午茶,并逐渐在中国中心城市乃至各个城市之间流行,成为人们休闲交流的方式之一。
而在年轻人心里,下午茶喝的不是茶,是一种逼格。
一想到细白的桌巾、精巧的点心、三五好友落座,茶与咖啡香气氤氲,这种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情调就让人飘飘欲仙,仿佛从工人阶级一跃成为慵懒的公爵。
为此,下午茶在中国年轻人中突然狂热起来。
一开始,它谨尊英式下午茶的传统,以沪上chic girl风驰名全国,只是布置豪华古朴的别墅变成了各大五星级酒店,原本繁复的用具被简化成茶、三明治、司康与甜点四个部分。
因此,我们常看到的那些下午茶照片里,总是这样的布局:
也许是酒店下午茶太过生硬,在高楼的落地窗前俯瞰城市容易升出一种失重感,也经常被诟病显摆的味道太明显。后来,下午茶就演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户外露营山水风与新中式梦华录风。
前者将下午茶的场地从城市搬到了户外,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公园野餐的升级版。
所必备的是有一辆汽车,能开到城郊的树林或者湖边,最好是秋季树叶昏黄的时候。
等到接近黄昏的时候,在户外支起帐篷、天幕,摆上露营椅、折叠餐桌和煤油灯。在炉子边,每个人手捧一杯(工业风的)刚煮好的美式,桌子上摆着包装好的水果、面包、沙拉,要是蓝牙音箱放起了歌,就从小冰箱里拿出冰好的啤酒。
常见的照片里总是一盒九宫格的木质餐盘,里面摆着各色中式茶点,红茶咖啡也变成了普洱菊花,名曰品茗。
而不管是什么风格,总结下来就是:有闲有钱,品质优雅。
这也是下午茶消费行为背后所涉及的意识形态,因为它自从诞生起,就与阶级密不可分。
明明17世纪的英国并不乏饮茶习惯,但平民多于晚饭前(20:00)饮一杯红茶,也即俗称的“High tea”。
可正统的下午茶时间又是下午四点钟,是公爵夫人安娜在一个离晚上八点还有数小时的下午时光的人为创造。
公爵夫人所享用的下午茶,即“Low tea”,是上流社会的专属,要用矮脚桌,还要有女仆提前备好茶点,男士女士都要穿着礼服,看着优雅从容,背后却是一府人的努力。
原因无他,它凸显的就是休闲与社交,并不追求方便饱腹。
一种文化的产生总是上流社会创造,中产阶级模仿,底层人民追逐,而再没有什么比饮食文化更能凸显身份的差异。
通过下午茶,实现的是自我身份的界定以及与他人的区隔。
所以有了“上海名媛群”的当事人为了抬高身价,宁愿四人拼团丝袜来伪装身处上流社会的事件。
有了万柳少爷只是发了一条定位在30万/平的万柳书院的打篮球视频,就有几十万人争做家奴。
有了《三十而已》中顾佳因为背着香奈儿在合照中被裁掉,费尽心思搞了一款爱马仕铂金包因此成功融入上流社交圈的剧情。
还有小李子的经典之作《猫鼠游戏》,就是凭借一套飞行员制服成功瞒天过海,骗了航空公司、银行、周围所有人二十多年都没有发现。
这套飞行员制服就和下午茶一样,它不只是一件衣服,也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像印度废除已久但绝不会消失的种姓制度一样,表露了身份,划分了阶级。
万幸的是,这种追捧下午茶的风气总算过去,公主下午茶大行其道,表现出强烈的叛逆。
这种反叛是全方位的,从”公主“这个名字就开始反讽——公主为什么一定要住在王室皇宫里,而不能是我们平平无奇的打工学生党呢?
它强烈反抗只有贵的、精致的下午茶才算有品味的论断,就要把我们普通人的东西摆在台面上。
不是高端omakase私厨的贵气逼人,毕竟贵的也不一定好吃,有太多吃播去测评五星级酒店的下午茶,结果踩了大雷。
而是用最原生态的食物、最经济的做法,获得吃到食物最简单的快乐。
其底色永远是接受,接受我们的生活,接受我们的普通,而不想再装腔作势了。
·公主们安 
毕竟,当我们坐在望京三里屯的一平方工位上,所渴望的却是天桥脚下,巷里平房飘起的烟火气。
那才是我们的浮世绘,那里有我们的位置。
设计/视觉 Elain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