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智库海牙战略研究中心从理论和统计两个层面总结了近现代以来国际战争的规律,认为判断俄乌战争是否即将结束的标志为五个关键变量:
1、双方胜利的前景
2、战争的人力、经济和军事成本
3、国际社会或第三方通过调解、干预或制裁等方式对交战方施加的外部压力
4、双方关键决策者受到的内部压力
5、达成战争解决方案的激励
下面一一展开。
1、双方胜利的前景
战争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胜利,而胜利的前景主要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决定。
当明显无法通过继续战争实现目标时,交战方便有动力结束战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结束一场战争的代价太高,成功无望也并不能阻止一个国家继续战争。
具体到俄乌冲突,以目前的形势看,双方仍然相信能够在战场上取胜。
俄罗斯认为,己方在军事装备、兵员数量、综合实力等各个领域都对乌克兰具有压倒性优势,而西方援乌政策在选举体制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时间在莫斯科一边。
乌克兰则认为自己拥有整个西方世界的支持,困难不过是一时的,只要欧美(尤其是美国)不掉链子,击败俄军是早晚的事;退一万步讲,哪怕欧美援助的力道消减,弱者通过僵局消耗来获得胜利也不是不可能,像苏联、美国分别经历的阿富汗战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时间站在基辅一边。
结论:双方对胜利的前景存在明显分歧。
2、战争的人力、经济和军事成本
这场残酷的战争给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带来极其高昂的代价。
俄罗斯遭受了巨大的军事损失,抛开夸大性质明显的当事方数据不谈,美国军方粗略估计的俄军伤亡人数大致是18万(含雇佣军)。
国内经济层面,俄罗斯已经进入准战时状态;在此前提下,如果西方制裁得以维持并扩大,俄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堪忧。
乌克兰方面则更为糟糕,小半个国家沦为战场,逃亡在外的难民可能超过1000万——这是比战场更严重的人力成本损失。
毫无疑问,乌克兰的人力、经济和军事成本已经逼近极限,必须依赖欧美源源不断输血才能继续打下去。
不过问题的关键也恰恰在这里,欧美愿意一年上千亿美元的真金白银(包括财政援助和军事援助)往里砸,这让泽连斯基和基辅当局有了底气——开战前乌克兰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才300亿美元(2021年数据),开战后账上的钱搞不好还变多了。
另一边,俄罗斯在经历短暂的汇率波动后,凭借与中国、印度以及广大亚非拉国家的能源贸易稳住了经济局面,2022年俄国GDP只下降了2.1%,明显好于预期(战争初期各界一度估计会下降8%左右)。
同时,莫斯科在发现财力军力无法支撑对乌全面战争后,立即将战线收缩回可控的几个点,并在实控线附近挖战壕、埋地雷。
以二战的视角看,当下俄乌冲突俨然是小孩子过家家一般。
像巴赫穆特这种几万人口量级的城市可能就是苏德战争里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据点,瓦格纳的攻城作战放在朱可夫眼里只能算“战术侦查”;而乌军方面也非常配合,对于发起运动战反攻非常慎重,陪着俄军一起挖战壕、埋地雷。
这说明俄乌双方都在有意控制战争规模,控制战争成本,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无奈的默契。
结论:在有效控制战争成本的前提下,只要西方援助不中断,俄乌双方均能够承受战争持久化。
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
3、外部压力
当初罗斯福总统在构思联合国制度时,最重要的机构便是安理会;通常来讲,只要联合国五常达成共识,所产生的外部压力足以平息地球村任何一场局部冲突。
冷战期间,由于美苏两国的实力一骑绝尘,使得同为常任理事国的英法都不敢造次。
1956年,英法联军与以色列合伙入侵埃及,艾森豪威尔总统对其擅自行动极为愤怒,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起讨论(被英法两国否决),并致电英国首相艾登表示抗议。
与美国文绉绉的处理方式不同,赫鲁晓夫干脆发表一份声明,直接向英法抛出核威胁。
随着两个超级大国强硬施压,英法最终怂了下来,在国际压力下被迫接受停火决议。
对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管控堪称战后国际秩序管理的典范,然而很可惜,类似的情况也就发生过这一次。
一旦美国或苏联自己卷入战争,联合国安理会机制便会陷入瘫痪。
具体到当下的乌克兰,尽管外部(西方)对俄罗斯的压力很大,但远未达到能制伏俄罗斯的力道,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国(《中国应对乌克兰危机的策略》)。
结论:外部压力不足以终结俄乌战争。
4、双方决策者受到的内部压力
开战以来,普京和泽连斯基二人的民调都有升高,产生了常见的“战争聚集效应”。
泽连斯基方面,他因战争初期坚守基辅的表现受到乌克兰国内民众的高度赞誉,西方舆论也把他摆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甚至有点架到火上烤的意思
普京方面,虽然俄军进展不及预期使他面临一定的内部压力,但并没有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二十年多间莫斯科权力架构的精密设计,有效保障了普京的地位(《普京:跨越国际秩序的卢比孔河》)。
结论:内部压力不足以终结俄乌战争。
5、达成战争解决方案的激励
抛开暂时无解的领土问题不谈,站在乌克兰一方的立场,如果想达成和平协议,前提条件是该协议要有更高的可信度。
泽连斯基总统和其他乌克兰官员曾反复表示,他们对和平谈判没有信心。
鉴于过去的协议(1994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和2015年的《明斯克协议》)并没有保障乌克兰的安全,此番想要乌方欣然接受,各方必须拿出更“厚重”的和平协议。
至于说如何“厚重”,可能得包括北约军事承诺、联合国维和部队派遣、国际非军事区等要素的一个或几个。
除此之外,乌克兰因战争遭受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战后重建费用也是他们关心的焦点问题。
而站在俄罗斯一方的立场,西方逐步取消制裁应该是俄方达成和平协议的前提要求之一,否则停战不停战还有多大区别呢?
可鉴于目前的形势,普京不太可能接受和平方案中包括西方国家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任何条款(类北约模式),西方也不太可能顺势取消掉那一万多项制裁措施。
结论:俄乌双方对达成和解的激励不足,双方都很难满足对方的和解条件。
总结一下。
通过对五个关键变量做评估不难发现,俄乌战争远未即将结束的阶段。
其中,西方的援助将第一条“胜利的前景”推远,俄罗斯对战争目标的调整将第二条“战争成本”推远;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大家也可以代入到这个五个变量组成的分析框架中,很容易得出倾向性结论。
最后,引述海牙战略研究中心报告中的一句总结性观点:成本更高的战争通常会带来更持久的和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二战之后获得的“和平红利期”,也是前辈们付出巨大牺牲后带来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