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本文看点
孩子小时候还挺能联想,为什么越大那些创造性的想法越少?
父母应该怎样重视孩子脑子里那些“卟灵卟灵”的奇思妙想?
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何而来?
今天景芳连麦的是美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百万畅销书作家武志红老师,武老师有很多心里方面的 论断,比如他提出的“巨婴国”理论,指出很多成年人心理上都还是巨婴,仍需要父母照顾。这个论点点醒了很多中国式家长。
本文为直播文字精炼版,完整直播请关注童行书院视频号-直播回放查看。
 周四
视野 🌏
全文共5230字,阅读时间14分钟
🌿🎨🌏
武志红:
我一直有想写小说的愿望,所以很好奇《折叠北京》的构想是怎么出来的?
郝景芳:
原初的想法是从心里来的。我现在带一个写作班,教10~14岁的孩子写小说,只要谁有创意,我都会帮他们展开,给他们一些意见,发现孩子最宝贵的就是创意。
上礼拜有个小女孩在讲他的故事,说书里的世界和书外的世界错乱了,书里的人物会出来,主人公看到天空中有一只猫,她每撕一页书天空就裂开,这些随口想出来的想法,真的都很好。
怎样发挥创造力?
《北京折叠》是我所有创作中最简单直接的,因为感受到很多孤独。写的时候我还是经济学的博士生,去北京IMF,北京国际货币基金办公室实习,他们每年都雇一个经济学博士做些辅助性的工作。
我先工作了一年四个月,又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的智库实习,那时我感觉,影响所有人生活的政策方针就是这样决策出来的,一般人没有机会接触。
心理发展较完整,充盈,在家里得到了很大允许空间的孩子,不用教想法都咕嘟咕嘟往外冒。
武志红:
那就是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三空间吧,正好你处在那第二空间,上下都可以接触。我觉得非常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北京处在一种可折叠的状态里,他们享受了不同时间,非常富有想象力。
郝景芳:
当时作为一个学生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有些人压根不知道另外一些人的存在。尤其白领,觉得自己是城市里最了不起的人,实际上他们既没有决策力,也不知道另外一群人在支持他们的生活。
半夜睡不着,我站在落地窗前看繁忙的八达岭高速,那些进京的水泥物料夜里12点以后才允许进,早上6点以后又不让进;我们楼底下的工地,白天会吵到人家工作休息,就夜里进行,这些人的孩子都没法在北京上学。
《北京折叠》写的是精英中间层的无知与傲慢。第二空间的那几个学生,除了年轻人,还有一些室友,都是讽刺性角色,讽刺他们对社会一无所知,缺乏同情。
武志红:
你为自己的无知与傲慢感觉到一些东西,又为下层的人感觉到一些东西,整合了想象力。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当个人潜意识和集体的潜意识合而为一,成功就毫不费力。
郝景芳:
对我来说,一定是先感受到一些东西,那些很难化解的,就有一个小说接住。这也是心理需求。
《孤独深处》里有篇小说:一个天才儿童因为心理问题休学,其实是我中学时一个很聪明的同学,高中休学了,我在想是什么原因?
大学里我们的助教压力比较大,有段时间精神也出了点问题出走,流浪到香山里失踪了。我也在想,比我厉害的多的人,他们经历了什么?
我有部小说《长生塔》,有个故事是一个农村家庭,重男轻女养大的一个女孩,在外漂泊又回到家,被家里提防她争夺家产,她很伤心。
有足够多的眼泪,就会有一个作品。
武志红:
这两个天才,一个中学同学,一个大学老师,你产生了一种伤痛,变成了很强的动力;外地大车开到北京,你感觉到这个世界的隔离,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同情,
那些白领的无知、傲慢,上层如何做决策,感觉到巨大的落差,产生了触动,再产生一种动力去化解,最后成了小说。
郝景芳:
这些想法多到完全没办法找人交流的程度,才会感到孤独,小说是我和世界交流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否则可能早就不太正常了。写作对我来说不是职业,是表达。
武志红:
因为做服务业得以客户为上帝,也是自己被夺走的状态,写小说是自己的世界,不用考虑他人。孤独深处的时候,才是你自己。你太考虑别人,又容易为别人动情,所以很容易离开自己。
郝景芳:
是的。
武志红:
有时候孩子的问题不需要解决,假设一个孩子处在某种天然的状态之下,即使很强的矛盾,就构成了一个创造力,一个动力的源头。
你小时候作文竞赛就获得过各种奖项,本科在清华读物理,硕士读天体物理,我很好奇突然之间变成经济学博士,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又写《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这样的书,做童行书院。
你是如何平衡这些部分,
而且每一部分做的这么出色?
郝景芳:
小时候学习不费力,但大学里受到一个很大的打击,觉得成绩好就是小聪明。我根本没办法研究那些真正世界前沿的研究领域,从20岁到30岁一直都在找自己,我到底能干点什么。
我热衷于用数学模型处理经济数据或者是社会学数据,后来去了经济那边,慢慢把写作重新拎起来。
随着写作的开展,我发现在写作过程中,对帮他人自我实现特别有感触,是我既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慢慢回归到踏实又喜欢做的状态。
武志红: 
当你焦虑时,我很好奇
你父母怎么处理的?
郝景芳:
我现在和一个12岁的女孩子沟通,她小学时很学霸,现在马上到初一了,担心自己做不好,我在慢慢的疏解她,帮她去找到自我内在的稳定感。
交流的时候发现,她跟我很多当初的状态很类似,只是她经历的时间比较早,我到大学才觉得别人都那么厉害,我就是个渣子。
我父母是非常支持型的父母,尤其我妈妈,我小的时候不是那种很受守纪律、受老师待见的学生,整天回来各种罚写100遍,我妈妈有时候还帮我写,我爱玩什么,她就支持我玩什么,
我爸爸在我9岁的时候去英国做访问学者,每个月有几百英镑的补助,其他访问学者的家属都想让爸爸省下来,带回国改善生活,我妈妈就坚持:得带孩子出去看看,我在英国待了将近一年,对我改变非常大,所以小时候你看没看过一个更大的世界,是有很多影响的。
但她毕竟是从文革这些年过来的,没有经历这么高强度的学业体系,我上清华遭遇到的困扰、痛苦,其实跟他她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正的困扰我的是我不知道能干什么,
当能感觉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用一些方式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实践出来的时候,力量就会回归,内求和行动开始合一。
武志红:
在整个过程中,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讲,妈妈做了一个好的容器:做好的时候会认可;受托的时候有支持。
前不久我和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对谈,他觉得父亲巴菲特给他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全情投入其中。彼得巴菲特说,特别感恩自己的工作,这是唯一获得自尊的源头。你也呈现这个部分,虽然有这么好的原型家庭,但内在的自尊到了清华也出现了事情的崩盘,重新找到自己适合的事情投入其中,再重新获得自己的价值。
郝景芳:
当我开始了解这些心理学理论,发现亲密关系也和原生家庭很有关系。我会知道稳定支持型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会选择她成年以后会和什么样的人交友,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对一个自我要求很高的人来讲,一个事情没做好,就想别的事情做的怎样,审视自己的为人,性格,外貌,能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得有人拖住他,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寻找一个内在环境,慢慢摸索,慢慢感知。
那时我先生也给我成为一个很好的容器,他整天说你就答应我一件事,可不能随便去死。
为什么会他和一起,还是因为父母给我一个很好的容器,所以我一丁点都不能接受,另外的一个人忽冷忽热各种PUA。
这几年我观察到有一个现象特别突出,就是初高中生的休学问题特别严重。
您觉得这几年的中国的
家庭结构有变化吗?
武志红:
现在的公司对年轻父母的时间占有率要更高一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所谓的厌学,就是对自我的一种很深的厌恶,也包括对外部世界的厌恶。现在的孩子所有时间都是老师给安排的,当没有自主性的时候,觉得全都是被动、被控制,会对学习产生很深的厌恶。同时又发现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能如愿,又会对自己有很深的厌恶。对外部世界的厌恶还好,最多就是不学习,对自己的厌恶就很严重,会导致轻生自杀。
郝景芳:
有一个家长说,孩子刚上初中,以前成绩不错,但现在下降了,交友也不自信,所以孩子就不想接触外界,应该怎样帮助他呢?
武志红:
小升初我考了全乡第一名,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排第33名,当时问班主任,进入初中之后怎么这么糟糕呢?
班主任解释,你不能再用小学的方式迁移到初中,要调整你的数学方式,但也没说用什么方法,要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所以对很多孩子来讲,相信自己过去的高度就是你真正的高度,进入新环境受挫了,做一个清晰的分辨。
我没有自我攻击,而是理性的、如实的分析判断。我父母从来没对我的人格、动机产生过攻击。我想对父母说,要向郝老师的妈妈学习,向我的父母学习,不对孩子的自我进行攻击,要呈现一种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之后遇到各种各样的挫败,焦虑,孩子就能够如实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郝景芳:
小升初成绩下降,有些孩子容易能迈过去,有些孩子就迈不过去。过不去坎的是心理上的崩溃,成绩下滑的时候,没有一个内在心理价值感撑住他。考七八十分,就觉得自己没有活着的价值。
但凡心理上撑得住的孩子,就赢了一半,因为初中心理崩了的孩子太多,孩子内在的稳定性和坚韧性,才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还有一个家长说,他家孩子现在是大概八九岁,攻击性很强很叛逆,这样的孩要怎么破。
武志红:
这涉及到心理学的两个概念
第一:基本满足。
精神分析认为,攻击性可以理解为天然的生命力,当孩子感觉到能跟别人建立关系,攻击性就会以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去表达,假如父母觉得孩子攻击性很强,先要反思和孩子的关系如何,孩子能否把他的生命力、情绪表达出来建立基本关系,这就是一种基本满足。
第二:刚刚好的挫折。
有些父母给孩子一种感觉,世界按照你的意愿来运转。小学之后发现,周围的环境不按照他的来,这时候父母需要反思,是不是原生家庭没有给他提供刚刚好的挫折。
就是我们尊重你,但你也得尊重我。你想对我进行一些过度支配控制,那我也不答应。这也是特别重要的部分。
郝景芳:
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孩子敢于提他的想法和需求,就挺自然。父母希望是完美的妈妈,这时得想一想自己是个普通人,把你的内在需求提出来协商。找到双方都还能接受的部分达成协议,父母跟孩子更加平等的态度,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武志红:
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真实的父母,理解和接纳,孩子既得到了满足,也知道边界的存在。
郝景芳: 
有个家长说状态不好,想做事情但迈不出去,长期内耗,怎么破?
武志红:
“很难迈”用心理学的语言讲和自恋有关。
为什么很难迈?现实中可能只能迈这么一点,想象中自己应该迈这么高,只迈了一点,就有很多否定和批评。
李松蔚有本书叫《5%的改变》,就是第一步这么难我都迈出去了,哪怕退回来没关系,再重新攒劲儿继续往前迈。有时候我们对待自己要像对一只猫一样,猫玩个球我们都觉得惊喜,我们对自己也得有这么一种态度。
第一步被理解、被接纳、被鼓励了,再迈第二步、第三步,不要一步登天,全能自恋的人就想着迅速达到目标,要分成二十步,慢慢解决问题,当我们有这么一种心态的时候,往外走就不难了。
郝景芳: 
这二十步太重要了。我现在让你管手机,你又玩了半天,我还得收了,这叫一步登天;把过程分成二十步,他先有一个意识,这已是一步;再有一个自己管理的举措,哪怕想半个小时放下,一个小时才放下,这又是一步;用上半年这二十步都做到了,自我就建立起来了。
武志红:
很多朋友都问,
想象力怎么培养呢?
郝景芳:
想象力不外乎两种:
一是日常,每个孩子都有天马行空的发散;
二是观察,生活中非常敏感和细致的观察,进到心里,引发出一些故事。
允许、接纳、交流,孩子的想象力、感受力就能生发出来,只要能感受生活,就有源源不断的想法。
武志红: 
你身边有很多情感升到了头脑之中,头脑也在观察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最终有了这么棒的创意.
郝景芳:
我的想象基本都是从内心深处的焦虑和痛苦来的,没有这些找不到写作的点。
武志红:
现实中的无解,在小说中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答案。
郝景芳:
电影《飞屋环游记》就是这样,前面的出发点就是几重无解:
第一重无解,他想跟妻子探险,这辈子也没有成为一个探险家,是理想和现实的无解;
第二重无解,楼盘对地产要地方,他非得不走,钉子户,这也是无解的问题。
这两重无解,用了一堆气球就解了,让老人的房子飞到天上完成梦想,这个老人在晚年进行了自我超越。这些幻想就是你在现实中达不成的困境,所以这是迪斯尼,皮克斯的那些动画都会有的,也是我们特别喜欢这些故事的原因。
武志红:
生命本身比我们想象的出路要多得多,即便现实中无解,但我们可以在想象中找到答案,而且触动这么多人。
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怎样打开孩子的眼界,提升孩子的认知?让孩子拥有更高阶的思维能力?……
这些看似无解的问题,其实从孩童启蒙阶段就可以进行培养——通识教育,就是让孩子更好成长的脚手架。
通识教育,从科学历史人文多角度、全学科出发,让孩子更全面的自我认知,更好的自我成长。
如果您也担心孩子不会思考,只会刷题,不如下方1元体验童行「共学营」,体会武志红老师和景芳老师推崇的教育理念!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互动话题
你认为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