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我国工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3.2%。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钱德沛
高质量的工业化是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工业取得亮眼成绩单的重要经验之一。“2000年以后,中国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个过程是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钱德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新型工业化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对我国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作出了部署。这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果说传统工业是以钢铁、化石能源等为代表,那么新型工业化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来改造过去传统工业所运行的方式,改变传统工业投入和产出的模式。”钱德沛在谈及新型工业化时对记者表示,数据、计算、网络和人工智能这几大要素让我国工业变得更有竞争力,让我国工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投入产出比。
单有信息化发展,容易脱实向虚;单有工业化发展,难以走出传统老路。在钱德沛看来,新技术、新手段让工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节能,也让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我国工业发展仍然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采用了新技术进行改造,让工业发展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新变化。”钱德沛对记者表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并不是割裂开来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由实体经济被新技术、新手段改造而成的。
在采访中,钱德沛将实体经济比喻为人类的强健身体,将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比喻为人类充满智慧的头脑。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国家过于依赖互联网经济而不重视实体经济,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很可能会出现“空心化”问题。相比之下,我国坚持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分正确。通过坚守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能够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避免经济“脱实向虚”。据介绍,当前,我国已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钱德沛对记者表示,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应该建设开放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但是,在复杂国际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不利于完整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我国应该找准“卡脖子”“掉链子”的薄弱环节,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
我国工业化发展抓住了有利时间窗口
现阶段,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的结合越来越广泛、深入,智能制造、智能服务正在成为全球传统工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作为长期专注于计算机体系结构和高性能计算系统的研究人员,我见证了中国超级计算机从跟随者到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国超算产业的发展非常快。”钱德沛对记者表示,相对于新型工业化这一略显宏观的概念,我国超算产业的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细分领域。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超算产业的发展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我国很多工业相关领域飞速发展的前进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投资、技术进步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成功实现了加速发展。钱德沛表示,特别是在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抓住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时间窗口,在工业化和经济追赶上取得巨大成就,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逐步站稳脚跟,迈上新台阶。
在钱德沛看来,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备独特优势。首先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例,这些核心技术通常具有开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很难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进行研发。在这一背景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能够加快决策效率,还有利于统筹科技创新的各方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
其次是人才资源优势。人才资源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有助于为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钱德沛以北京、深圳等地的众多科技人才为例对记者表示,我国是拥有工程师最多的国家,“工程师红利”从本质上来说是人才红利,这批科技力量非常宝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最后是科技人才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优秀品质。面对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求,我国举全国之力,聚八方之智,科技人才怀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勇于自主创新,努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进入更加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新型工业化面临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
我国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可能还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是精细化问题。钱德沛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但在精细化方面,我国还有一定发展空间,工业化急需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要进入更加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件产品如果没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它的价值可能只有一千元。但如果加入了计算机等数字化产品,该产品的价值可能会提升至几万元。”钱德沛以此为例告诉记者,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第二是人才、企业等创新主体主观能动性不强的问题。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在谈及创新动能等方面时,钱德沛以近期在全球掀起“AI龙卷风”的ChatGPT为例向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在部分领域容易出现同质化、追热点、跟风性研究,这主要是因为业界缺乏培养创新思维的沃土,有时会忽视创新成果背后漫长的蛰伏与长久的付出。为此,钱德沛建议,要通过持续性的政策来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政策的动态调整是合理的。但总体来看,相关政策的制定还是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钱德沛表示,在加速原始创新供给方面,持续性政策能够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环境的稳定性,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活力和动力,为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钱德沛表示,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应继续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重大战略产品。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进程。
延伸阅读:

作者丨张依依
编辑丨诸玲珍
视频丨张琪玮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赵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