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点击底部 阅读原文,直达“大荘家赌场度假村”官网
https://www.pechanga.com/entertain/sam-hui
www.asiansmokersquitline.org/quitnow/schinese/ 
据联邦机构统计,全美有约58万2400人无家可归,而其中居住在加州的就占了1/3,即达到了17万1521人,为此加州便成了全美无家可归人口比例最高的州,难怪人们称加州为“无家可归危机中心”。
这些年来,加州以及各都市政府都在努力建造救济房屋、收容所,以及经济适用房,可似乎成效并不彰显——也许从源头下手,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无家可归的源头在哪儿?坊间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有人把无家可归者源源不断地从外州运送到加州来,因为加州不仅天气好,而且福利待遇更好。可洛杉矶县精神健康局社区联络处副主任杰克逊(La Tina Jackson)并不认同这类说法。这位每天面对面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服务超过25年的女性说,在洛杉矶县,人们沦为无家可归的首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如失去了工作等。再有即是社区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逼迫一些劳工阶层家庭不得不沦落街头,即“每当我家的房屋价值攀升时,便一定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杰克逊所说的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洛杉矶中国城的居民就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从2021年起,中国城一处268个单位的高层老人公寓即开始出现电梯不工作,洗衣房不能使用等问题,而且总也无法解决。老人们抱怨说,公寓管理方每月从每户房客那里收到1096元租金,可为什么八、九十岁的老人家赖以上下楼的两部电梯就不能修复?看来并非钱的问题。有人披露说,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该公寓刚刚开张时的房产价格相比,现在这所公寓的房地产价格已翻了数番,达到了9000万元,若现有房客能迁离,管理方即可赚大钱了。
2019年洛杉矶中国城的居民在洛杉矶市府大厦前举牌抗议,要求有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资料图片 侨报记者邱晨摄
中国城的某些社区改造项目也让一些老居民面临无处安身的危机,这一危机始于2019年甚至更早。根据华埠公平发展会当年提供的信息,洛杉矶中国城居民约有两、三万人,60%是亚裔,其中以华裔为主,95%至98%的当地居民是租房居住,其中一半租户要负担超过家庭收入30%的租金。中国城的居民平均年家庭收入低于两万元,而他们每月要付出的房租从300元至800元不等。当地社区改造项目新建造的公寓,每套月租金可达到2500元。按照市场租金价格,当地一个新建的600平方英尺的一房公寓(Studio)每月租金可高达2000元,那些靠政府资助(SSI)过活的居民,每人每月收入仅有940元,根本住不起,为此,许多人被迫搬家,甚至会沦为无家可归。
中国城一幢124个单位、中文名为“山景园”的公寓楼,1988年建造时享受了政府的税收抵免,交换条件是签署一份可负担房租契约,即业主在30年内要保持房客可负担的租金,不可随意调涨。2018年契约到期,该公寓业主将租金调涨了两三倍,即以前的月租金为1150元,现在即要交付2500元,这让该公寓原有的房客面临着搬不走也住不起的两难窘境。几年来,该公寓的房客一直在想尽办法让房租能保持在自己可负担的范围内。根据洛杉矶市房屋管理局(LAHD)的统计,2021年至2023年间,洛杉矶市有3700个居住单位失去了可负担房租契约的保护,而到2031年,该市将有1万个居住单位将失去可负担房契约的保护。
目前,加州以及各大都市政府都在努力,或鼓励建房,期待着以解决住房危机来化解无家可归危机。需要建造多少房屋才能化解危机呢?以洛杉矶市为例,洛杉矶商务委员会2023年5月11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从2021年起算,至2029年,洛杉矶市需要建造45万6643套住宅才能满足住房的需求。除了加速建造新住宅外,也许地方政府还可鼓励房产业主延长可负担房租契约来减轻加紧建造住宅的压力。
此外,更需要关注的是各地政府对于那些社区改造项目的审核。对于那些未包括建造经济适用房,或未包括供给当地低收入人群居住住宅的社区改造工程项目,审批部门应坚决抵制,不然会遗患无穷。洛杉矶县康普顿市即提供了一个负面的实例——当地建设了大型体育场馆,大都会交通局的地铁也修建到了那里,可那里的许多非裔劳工家庭此后便加入了无家可归的行列。当然,社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无家可归人口增加只是整个加州无家可归危机中的一个因素而已。
本文为美国侨报记者稿件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大荘家赌场度假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