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阅读,可以改变命运吗?读完2000本书的小镇青年赵健,就在书海中看到了生命的纵深,拥有了一次重塑人生的机会。在他看来,读书不仅是一次自我探索,同样也能穿越时空,和更多人有了链接,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如今,他更想来传递一份读书的美好,让更多人爱上阅读,并有所受益。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滢滢   编丨Lulu
今年2月,#小镇青年读2000本书后改变命运#的内容冲上微博热搜,这让主人公赵健感到很意外。
作为图书主播“赵健的读书日记”的主理人,这个90后男孩酷爱读书,如今是以读书为业。
他的读书分享视频,已经吸引了数百万粉丝,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2000万。很多网友亲切地称呼他为“赵公子”。
翩翩公子,温润如玉。视频中,赵健经常是一身蓝色西装,和观众分享一本好书,聊作者的生平故事,也传递自己的态度,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通过人物的命运起伏,娓娓道来。
赵健
他推荐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书,会先描述李叔同去世的场景——“去世之前,这位老人曾经满眼泪水,他说我之所以流泪,不是留恋人间或者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里遗憾的事情。”
他推荐清华校长梅贻琦的自传,不仅谈他的功绩与为人,也聊背后的细节——“他做了31年清华大学校长,却和妻子摆摊卖糕点为生、艰难度日。”

在海南,苏东坡流放之路的最后一站,他念了自己写给他的一封信——“今天我站在一千年之后的海南,曾经吹拂着你的海风,如今也在吹拂我。像您这样的人中龙凤,都举步维艰,我等鱼目又岂会一路顺遂?”
别出心裁,又如沐清风的讲述,让这位90后读书人,成了喧闹的自媒体时代的一股清流。
他还坚持在视频和直播中,分享逆潮流的小众、冷门的经典书籍。经过他的分享,一些已经不再版的老书,也被盘活了,销量惊人。
赵健的“爆火”或许是一种偶然,但是这偶然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阅读究竟给他带来什么?在这样一个浮躁、快节奏的时代,像赵健这样坚持自己的热爱,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带着这些好奇,外滩君走近赵健,和他聊了聊。
我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
做喜欢的事情
原来,早在“赵健的读书日记”引起大众关注之前,赵健已经在南京城的文学爱好者心中小有名气了。
还在上大学的他,就成立了读书会,期间组织举办过很多场校内外读书会,余华、苏童、贾平凹、欧阳江河等著名作家和诗人,都是座上宾。
和作家苏童在读书会对话
后来,他居然将读书会搬到了南京万人体育场,发展成一年一度的跨年诗会。每年有上万名读者从全国各地赶过来,一起在诗歌中跨年。
这样盛大的场面也是他想象不到的。赵健租场馆时,对方还以为是举办明星演唱会,等发现是让诗人和作家上台读诗,人家怀疑他是不是脑子坏了。
看起来疯狂的跨年诗会,赵健却搞得有生有色。从2013年至今,已连续做了8届,只因为疫情,空了两年。
大学毕业,赵健希望在自己热爱的阅读领域,一直做下去,变成可以谋生的事业。
于是,他和朋友合伙,在南京开了一家面积有9000多平的书店。这个书店除了卖书,还是一个可以“以书会友”、通过阅读和年轻人抱团取暖的地方。
不曾想,书店刚开办不久,遇上了疫情,连连亏损。为了填补700多万的亏空,父母还卖了一套房帮他还债。
那段时间,赵健非常苦闷,坦言那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段“至暗时刻”。
不过,他并不将创业失利,全部归咎于疫情,“人不能不怨天尤人、也不能逃避问题,不管怎样,我还是是能从自己身上找出些原因的。”
东边不亮,西边亮。偶然间,赵健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做图书短视频,继续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2022年1月,他在视频号和抖音发布了第一条内容。
要尝试一种新的载体,并不容易。自己拍摄、剪辑、一篇文案可能打磨数十个小时,忙活了半年,他的视频一直不温不火。
转机出现在2022年7月。他在南京博物馆看到一场特别的画展,画作作者潘玉良是一位传奇艺术家,不仅从青楼女子逆袭成为顶尖艺术大学教授,还成为我国第一个被卢浮宫收藏画作的艺术家。
大受震撼的赵健,第一反应就是去找书来看,可网上没有任何相关书籍,他还是在一家旧书店淘到了一本43年前出版的《画魂:潘玉良传》。
当赵健将这本书和潘玉良的传奇故事,搬上短视频后,“潘玉良 一代画魂的传奇”迅速点赞破10万。
在这之后,他的爆款视频,频频出现。
一条名为“孤独的旧书店”的短视频,传播量竟高达2000多万。这是苏州一座有130多年历史的文山书房旧书店,且只卖古籍旧书。经过几代人传承,店主是一位97岁高龄的老人。
文山书房旧书店,图自网络
这一期视频里,赵健没有提前准备文案,也没有列采访提纲,只是用手机镜头记录下了老书店的每一处细节,并配上画外音。
旧书店老一辈读书人的坚守,打动了无数网友。也正是这条视频,苏州市市长与当地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登门拜访,为书店免除了20年的房租。
如今,赵健在短视频策划上,也算是越来越有经验了。
他改变了以往的定位,决定将短视频作为一个窗口,着重挖掘书里书外的故事,在时代大背景下,展现一个个具体人物的命运起伏。他发现,这些故事内容,才是视频传播时代,最能吸引读者的东西。
而他的分享,就像一个小小的钩子,在阅读越来越奢侈的时代,勾起大家对一本书的兴趣。
不只沉浸在书斋
做现实世界的行动派
短视频带来巨大关注后,赵健坚持纯个人原创,从文案打磨,到拍摄剪辑,以及每晚的直播,全部由自己一个人负责。
每天上午半天,都是他和书相处的时间。早上7点半起床后,他不会给自己安排任何事情,而是扎扎实实地看半天书,每天都要翻看2-3本书。
下午的时间,则用来写文案、拍视频、准备晚上的直播。忙虽忙,他很享受这样有松有弛的节奏感。
他说,阅读的过程,更是选书和寻找灵感的过程。“如果读到哪本书或者哪个人物故事,让我有一种兴奋点,我就觉得可以拍它了。”
短视频分享,对于赵健来说,操作起来完全游刃有余,甚至可以说是“降维打击”。这要感激他过去积累起来的惊人阅读量——高中和大学几年里,他大概读了有2000本书。
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他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社会与自然科学。最多时候,一年图书借阅量高达400本,还因此被图书馆授予“最佳读者奖”。
读书时间多了,社交时间就少了。赵健说,学生时代的自己,很多时候的确是孤独寂寞的,大学临近毕业,全班学生的名字还认不全。
但是,他也给自己找了一些方法,来排遣这种寂寞感。阅读之外,他喜欢旅游,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除了新疆,他都去过。
最疯狂的一次,是大学时和几个朋友一起骑行,从云南一直骑到贵州。“当时年轻人比较躁动,很想出去走一走,刚好也趁着这个机会见一见世面。”
除了骑行,让他能和同龄人产生深度联结的,还有读书会。
大学时期,他萌生了要“以书会友”想法,于是创办了“嘤鸣读书会”。名字取自《诗经》里的一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正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有一只小鸟鸣叫了很久,在等待他的朋友呼唤。”
可是,一个大学生创办的读书社团,是怎么邀请来余华、苏童、叶兆言、迟子建、北岛等一众作家的呢?
说起来,赵健很感谢自己上中学时起培养的一个习惯——爱去大学里蹭听讲座。
中学时期,赵健在南京读书,南京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高等教育高地。
各大高校经常会邀请一些名人作家开讲座,赵健就想方设法去旁听,讲座结束还会和作家交流,留下对方的名片和联系方式。

创办读书会时,他就试着给这些作家打电话,请教问题。对方得知是一个爱读书的大学生,还要创办公益类读书活动,都比较感兴趣,也愿意给予支持。
“很多年轻人觉得,这些大家有些遥远,有些不可亲近,其实他们特别期待和年轻人交流。越是大家,越是随和。”赵健说。
赵健至今还记得,读书会举办的第一届跨年诗会,在南京郊区的乡村图书馆举行。一方不大的场地,吸引了两三百人;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清晨7点,作家、诗人围炉夜谈,与文学爱好者们在12小时里接力读诗,一首接着一首;中途遭遇乡村图书馆停电,他们就向村民借来蜡烛,继续朗读。
跨出自己的一方书斋,赵健发现,读书还可以变成一件群体性、有意义的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更多的共鸣。
就这样,一年一度的跨年诗会,连续举办了八届,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疫情前的2020年跨年诗会,是在南京的一座万人体育馆举行,余华、贾平凹、北岛、欧阳江河、西川等作家老师,悉数到场。寒冷的冬天,全国各地上万名读者,买门票从全国各地赶来。
“你能想象吗,这么多年轻人在冬夜里聚在一起,不是为了看明星演唱会,也不是看小鲜肉的表演,而是和自己喜欢的作家诗人一起跨年,大家在一首又一首诗中,敲响新年的钟声。”
回忆起那样的冬夜,赵健感到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
2019年的跨年诗会上,
赵健与作家贾平凹共话迎新年
赵健说,今年年底,他还将继续筹备跨年诗会,让这种特殊的跨年,在疫情后重回年轻人的身边。
阅读
给了我一次重塑人生的机会
热爱阅读,又有行动力的赵健,究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和热搜标题 #小镇青年读2000本书后改变命运# 稍有不同的是,赵健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小镇青年”。他儿时生活在江苏北部的一座小县城,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县城小学,中学起则跟随家人来到了省会南京读书。
读了2000本书倒是真的,但真正让他疯狂迷上阅读的,其实是高中时期。
在南京十二中,这所古色古香的百年老校,赵健担任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这个学生职务,要干的活儿很少,整个高中三年的午休时间,他就在这里静静看书。
三年下来,赵健对馆藏的近2万册图书的位置,了若指掌。他的精神世界,一下子被打开了。
“斯塔夫阿里诺斯的《全球通史》令我着迷;周梦蝶的《孤独国》《菩提树下》让我心有戚戚;100多年前的《德国青年运动》让我相见恨晚……”
少年赵健的命运,也在阅读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发生着转变。
高中之前,赵健曾是大家眼中的学霸。从小一路参加奥赛,拿过各种全国性奖项,还去澳门香港新加坡参加过国际性比赛……
当他以为自己会“刷题—竞赛—上名校”一路走下去的时候,高中三年的课外阅读,帮他找回了真实的自己。
在图书馆埋头看书的那段时间,他猛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什么“理科天才”,相反自己更喜欢看文史哲类的书,“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和作者交流,比刷题搞竞赛有意思多了。”
于是,高中文理分班,他舍弃过去所有的竞赛积累,选择了文科路线,并在大学里读了戏剧文学专业。“这是一个很冷门的专业,对口工作机会很少。但我看中它学习压力不算大,能让我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赵健笑着说。
从重点高中前途无量的学霸,到冷门专业难就业的大学生,赵健的命运的确被改变了——他不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而是对自己诚实,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之所以不担心就业问题,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人生一定会有柳暗花明之处。
如今,“赵健的读书日记”的出圈,就像是对他这个热爱读书、敢于行动的年轻人的嘉奖。
不过,阅读在塑造自己的同时,赵健认为,父母的尊重和开明,也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底色。
儿时,赵健家旁边就是一座戏院,每天下午三四点放学后,小赵健就会来看演员们排练场戏、化妆对台词,听得久了,他也咿咿呀呀跟着模仿起来。
一个没有补习班的童年,却给赵健带来了最初的艺术启蒙和熏陶,至今,他都还有听昆曲、京剧的习惯,甚至能张口来两段。从小在戏曲中耳濡目染,也无形中塑造了他的独特气质——远超于同龄人的成熟、淡然。
“那个戏园子,就是我最早见到的世面,对我后来能沉下心阅读,也有很大影响。”在他看来,阅读和听戏一样,二者都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鉴赏的智慧,也需要极大的耐心。
初中时,身边的同学都在上补习班了,赵健依然有非常富余的课外活动,他还加入了小红花艺术团,尽管这会占用很多学习时间。
再后来,高中放弃竞赛转文科、填报冷门大学专业、创业开书店等一系列但人生重要选择上,父母一直都表示尊重和支持,成了赵健坚强的后盾,也是他日后不断行动和折腾的底气。
或许也是这份自由和底气,让赵健能一方面能沉下心来在书海里遨游,一方面又能跳出书斋,在真实的世界里成为一个行动派,不断和他人建立更深刻的联结。
只想把读书这件美好的事
做下去
全职做读书博主的这两年里,很多商业公司找到赵健希望合作,他都拒绝了。“我希望让读书这件事,不要变得太过热闹和喧嚣,让它回归到该有的安安静静的样子中来。”
尽管做阅读推广,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判断。比如,他不提倡将读书功利化,也不认为有什么普适性的建议。
前两年,赵健参加央视综艺节目《奇妙的汉字》成为全国总冠军,惊人的诗词储备和临场表现,让他圈粉无数。
当外滩君和他聊起这一战绩时,他却说,“古诗词背得多,并不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我在节目中也一直和大家说,不希望引导观众去刻意追求机械的背诵。”
在他看来,比起机械背诵、为了背书而背书,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的美。
在他看来,读书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影响,也绝非是某种世俗成功,而是自我疗愈,提升面对世界的抗挫力。
在大学毕业遭遇创业失败,靠卖房抵债的低谷,正是书,将他救了出来。
那段时间,有两部书对他影响很大。一部是《史记》,他看到了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是如何走出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和他们相比,自己遭遇的心灵上、或者物质上的困境,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还有一本是《你一生的故事》,这部科幻作品讲述了,一位获得超能力的女科学家,虽然提前知道自己人生的结局,她仍然选择去挑战宿命,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赵健说,这本书给自己带来了非常大的触动,甚至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宿命?你相信的东西,才会是你的宿命。当我们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一定要坚信,这还不是最终的结局。”
作为一个有原则、有坚守的博主,赵健做短视频的这两年里,也被很多读书人的美好所打动。
去年12月,翻译大家杨苡先生在世时,他曾登门拜访,拍摄了一期名为“104岁的小女生”的视频,展现了杨苡先生在命运劫难前的风骨和姿态,也让大家近一步了解这位文坛老祖母的人生智慧。
赵健记得,杨苡先生在接到拍摄邀请时,欣然答应。登门拜访那天,她在只能卧床的情况下,还特地画了眉毛涂了口红,并在给赵健的赠书上郑重地签字。
杨苡先生
一代大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和对后生晚辈的尊重,让他十分动容。
因为做视频博主,他还和《画魂》一书的作者石楠老师结缘,成了忘年交。通过赵健的传播分享,《画魂》也被出版社重新出版,加印数次,销量达2万册以上。
让赵健特别感动的是,石楠老师将这笔几十万的版税,加上自己的生平积蓄,凑了100万,在自己的母校安庆师范大学,成立了石楠读书奖学金,帮助更多热爱文学的年轻人。
赵健和石楠老师
被一位又一位读书人、爱书人所感动,赵健也希望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将读书这件美好的事,做下去。
他说,“我始终相信读书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书籍本身对于世界没有什么意义,它就是一堆纸,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
至于未来,短视频的传播形式,是否会衰落?创作内容是否会遇到瓶颈?赵健有很清醒的认识,“没有什么会是一成不变的。我要做的,就是不要等,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不给未来留遗憾。”
接下来,他打算与苏州文学山房旧书店97岁的江澄波老爷爷合作,以语录对话的方式,完成一部家族口述史,讲述江家几代人为古籍保护和出版所做的贡献;
他还打算以书信的形式,写一本有关自己的偶像苏东坡的传记,如今已经有出版社和他签约….
未来,他想要做的和书有关的事情,还有很多;93年的他,正年轻。
参考资料: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09OCP5U0512DFEN.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274964902989800&wfr=spider&for=pc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912/13/31101296_590244602.shtml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