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的孩子不是王
我是荷兰队球迷,但只是大赛型观众(所以近几年来节省了不少时间)。
因此当我在 1996 年英国欧洲杯上第一次看见约尔迪・克鲁伊夫上场时,顿时激动起来:
这是约翰・克鲁伊夫的儿子啊!一定又是一个天才!哪怕只有他爸一半的基因,也能拯救荷兰队了!」
貌似谦逊的球衣显示着他的特殊出身

只有名字,而没有他爸爸那个显赫的姓氏
但几场比赛踢下来,我很快就对他失望了。他的资质平平,在队中作用一般,荷兰队状态也不佳。
先是闷平苏格兰,然后他和 Bergkamp 各进一球,2:0 胜了瑞士。
但随后 1:4 大败于东道主英格兰,侥幸小组出线后就点球输给法国而卷铺盖回家了。2 年后的 1998 法国世界杯上,他连国家队都没进。
对,抱紧这个叫 Bergkamp 的 10 号

他才是荷兰队的大腿
当然,我也不会太怪约尔迪。毕竟,其他球王级人物的子女在球场上的表现更差劲:
▶ 贝利的儿子 Edinho 是一个守门员,职业最高成就是随桑托斯队获得 1995 年巴西联赛亚军。
▶ 马拉多纳的儿子 Sinagra 只踢到意大利丁级联赛,后来改踢沙滩足球了。
▶ 贝肯鲍尔的儿子 Stephan 只打过几场德国甲级联赛,绝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低级别联赛里度过。
左起:小贝利,小马拉多纳,小贝肯鲍尔
所以,相比起来,小克鲁伊夫已经算很成功了。
入选过国家队,踢过大赛,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顶级联赛,还效力的是巴塞罗那、曼联这种强队。
毕竟,像罗纳尔多、小罗、C・罗纳尔多的那样连续三代世界足球先生级别家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后来读者提醒我,这三个罗纳尔多其实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这其实就是我在 「孩子比你成绩差,才说明你这几十年没有白奋斗啊」 里讲的均值回归
虽然,这些球王的孩子的足球天赋远高于常人,要知道,哪怕是踢丁级联赛,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但是,他们的成就远低于他们的父亲。

踢球如此,读书也如此

从智商到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考试能力、领导力等等,父辈的成就越高,他们孩子的成就也会比常人更高,但离他们父辈的成就也更远
弗朗西斯・高尔顿,均值回归的发现者和牺牲品
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是第一个研究这个现象的科学家 [1]
他测量了 205 对夫妻和他们的 928 个成年子女的身高,发现它们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其中横坐标是父母二人的身高的平均值,纵坐标是每一个子女的身高(为了方便比较,所有女性的身高都乘以了 1.08),颜色深的点表示这里的数据点更多。

▼▼▼ 
图像来源:[1]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
▶  第一,所有子女的平均身高和所有父母的平均身高差不多。大概是 68 英寸左右,即 1.72 米。
▶  第二,平均来说,高个子父母的孩子也更高,矮个子父母的孩子也更矮。红线是采用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拟合结果,是持续正增长的。
▶  第三,假如子女的高矮程度和父母一致的话,那应该拟合出来的是图中的黑线,即斜率等于 1。
父母有多高,子女平均也有多高,父母有多矮,子女平均也有多矮。
图片来源:pexels
但真实情况拟合出来的红线的斜率小于 1,也就是说,子女的高或矮程度比父母的高或矮程度要更低
高尔顿甚至计算出了这个系数(是的,他老人家就是线性回归方法的鼻祖),为 2/3 [2]

比如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是 1.70 米,女性是 1.58 米 [3],比值正好是 1.08。那如果你们夫妻俩比较高,身高分别是 1.86 和 1.70。

则按照高尔顿的算法,你们的平均身高是 1.86+1.70X1.08 = 1.85,高出平均值 1.70 有 0.15 米之多。

但是,你们的孩子不会也高这么多,他们只会高出 0.15X2/3 = 0.10,也就是儿子的期望身高为 1.80,女儿的期望身高为 1.80/1.08 = 1.67。

当然,这是假设两代人的身高不变的情况下,而且这个公式只是高尔顿从他的身高测量中总结出来的。
未必在其他人群中适用,更不见得适用于其他性状,尤其他用线性关系来拟合也太简单化了。
但是,他观察到的这个现象是准确的。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都存在着这种均值回归现象。为什么呢?
图片来源:pexels
▶  因为第一,身高这些连续分布的性状,都是很多基因控制的
人类当然也有一些性状是少数几个基因控制的。
比如雀斑,主要受 MC1R 基因影响。还有眼睛颜色,主要受 OCA2 和 HERC2 基因影响。
这些性状的遗传性都很高,父母如果有雀斑,孩子一定也有,父母都是黑眼珠(严格地说是深棕色),孩子一定也是黑眼珠。
但这些性状都不是连续的,你要么有雀斑,要么没有,而眼睛的颜色一共也就是那么多种,并不真的像彩虹一样从红色渐变到紫色,因为少数几个基因的组合总是有限的。
当一个表现出连续分布的性状,总是受多个基因影响的。
那么,从概率上讲,大部分组合都会导致一个中等的结果,只有少数罕见的组合才能出现极端的结果,并且大多涉及隐性基因
父母分别都是一种罕见结果,他们的基因重新组合后,还如此罕见的概率就没有那么大了。
举个简单粗暴的例子:

假设有 8 个基因控制身高,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来表示。

其中大写字母表示显性等位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等位基因,隐性组合越多,个子越高。平均人群的隐性组合为 4 对。

父亲的基因是 AABbccddeeffgghh,母亲的基因是 aabbccddeeffGgHH。两个人都有 6 个基因为隐性,因此个子都比较高。

他们的孩子的基因经过重新组合后,只有 1/4 的可能仍然有 6 对隐性对为基因(AabbccddeeffggHh)。
有 1/2 的可能有 5 对(AaBbccddeeffggHh 或 AabbccddeeffGgHh)。
有 1/4 的可能有 4 对(AaBbccddeeffGgHh),因此平均身高会低于父母。
图片来源:pexels
▶  第二,对于智力这种东西,它都不能被称为性状。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受后天的影响很大(我们在这里就暂时只讨论它的先天成分),而且因为智力的表现有很多种。
最著名的比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语文、数理逻辑、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自然等八大智能。
我们说一对夫妻智力高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强的不是同一种智力,因此也不一定就能生出智力也高的孩子来。

假如你是一个文科学霸,老公是一个理科学霸,那很可能导致你们成为学霸的天赋因素是不同的。

比如说,也许你擅长写作但不那么擅长推理,他擅长推理但不那么擅长写作。

你们两个的基因重新组合以后,很可能你们的孩子在写作、推理两方面都只比常人高一点,因此成绩也就并不突出了。


甚至同一项能力,比如考试,我和我太太都比较强,但我们俩考得好的方法不一样。

我擅长抽象化,只要理解了背后的原理,就下笔如有神,但遇到无法理解的东西,比如语文中的阅读理解或者作文主题,往往能离题万里。
我太太则喜欢具体化,就算是不理解的题目,她也能做出正确的答案。
这两种策略各有优劣,她能一直很稳定地考高分,而我的分数经常在极高和中等之间震荡。
但最终,我们俩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为我们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
可我们的孩子就惨了,很可能抽象化和具体化这两项技能都无法 get 到,最终成绩只能平平。
这个微博上的段子的意思也差不多

▼▼▼


▶  第三,就算你们夫妻俩是一模一样的学霸,有一模一样的考试技能,而且基因重新组合之后,孩子还同样地复制了你们的学霸基因,也不能保证他的成绩跟你们当年一样好,因为你们生长的环境不同了。
基因的表达受环境影响,你孩子在一个更富足、电子刺激更多、人际刺激更少的环境下长大,考试能力的发展很可能不一样。
图片来源:pexels
汉高祖和吕后都是中国历史上一等一的狠人,刚毅果决、心狠手辣,但生出来的惠帝,却宅心仁厚、优柔寡断。
这里固然有基因重新组合的问题,但惠帝 5 岁就被立为太子,长于深宫之中、妇人之手,与高祖、吕后那种 「混社会」 的生活经历相比,就算本来是猛虎,也被养成小猫了。
说到底,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谁的基因更好,唯一能衡量的是你的基因和环境的契合程度。
几十年前让你成功的基因,不见得在当下的环境里,对你孩子成功的促进作用还有那么大。
因此,哪怕是你本人复生,再重新生长一遍,也不见得能取得当年的好成绩。

理解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概率

对于一对普通夫妻,他们的基因重新组合之后,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孩子聪明的概率还是一个以平均值为中间值的正态分布。
可是,对于一对聪明夫妻,他们的基因重新组合之后,孩子能仍然得到 「聪明组合」 的概率会降低。
两人的智力技能很可能会分散削弱,而且跟环境的契合度也会变小,导致了孩子虽然比其他孩子更聪明,但是比父母要笨一点 —— 或者说,更正常一点。
而对于非常聪明的夫妇,你们俩越聪明,就说明你们的情况越罕见。
你们各自都有一套很罕见的基因组合,发展出一套很罕见的智力技能,而且很幸运地和当时的环境相契合,得到了最佳的表现。
图片来源:千库网
因此,当你们俩的基因重新组合之后,这样的 「聪明组合」 就越难复制,你们的智力技能就越难重合,而且与环境契合的概率越低
也就是说,你们的孩子比一般聪明的夫妻的孩子更聪明,但是跟你们的差距也比一般聪明的家庭里孩子跟父母的差距要更大。

就好像遗产税。假如用高尔顿的公式,这个税率就是 1/3。

假如你们俩的智商都是 130,那么你们跟 100 的平均值相比,有 30 的盈余。

对不起,你孩子没法完全继承这 30 的盈余,他们得交 1/3 的遗产税,最终可期望达到的智商只有 120。
你的智商比普通人高得越多,交的遗产税就越多。
当然,哪怕交了遗产税,你孩子的智商仍然高于常人。
所以,你也不用太悲观。
假如你有 10 亿遗产留给子女,虽然子女要交 3.3 亿的遗产税,吃的 「亏」 比只继承 1 亿遗产的要大,但继承的绝对数字仍然是远远大于只给他 1 亿遗产的。

遗产税交到哪里去了呢?

给 「笨」 人了啊!假如一对夫妻的智商都是 70,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只有 70,而有 80 的平均值。
或者换用人口分布就看得更加清楚了。
用 2016 年的数据来估计 [4],全国考生 940 万人,985 高校共招 18 万 7346 人,你如果是 985 毕业,考试能力就是考生中的前 2%。
那一年清华北大共招 7300 人,所以如果你是清北毕业的,那就是考生中的前 0.08%。
再加上一本录取率大概是略高于 10%,就差不多正好构成了正态分布的三个标准偏差的分界线:
(当然下图的总曲线其实会往左稍微偏移一点)
如果我们假设考试能力也是同样的正态分布,那么:
▶  如果你们俩都是清北毕业的,那么你们比平均值高出 3 个标准差。
可你们的孩子平均来说,只会高出 2 个标准差。
所以,平均来说,清北毕业的夫妻的孩子是上 985(当然 985 也包括清北)。
▶  如果你们俩都是 985,那么你们比平均值高出两个标准差。
可你们的孩子平均来说,只会高出 1.3 个标准差。
所以,平均来说,985 毕业的夫妻的孩子会上比较好的一本,大概是 211(当然 211 也包括 985)。
▶  如果你们俩都是一本,那么你们比平均值高出一个标准差。
可你们的孩子平均来说,只会高出 0.67 个标准差。
所以,平均来说,一本毕业的夫妻的孩子会上比较好的二本和稍微差一些的一本。
如果考虑到很多同龄人根本没有参加高考,那么上面推算的实际的均值回归幅度还要更大一些。
那清华北大、985、211 空出来的那么多位置给谁

给普通人的子女啊。他们的基数比 211 大得多,占到总人数的 90%,虽然孩子能上好学校的概率远低于清北的子女、较低于 985 的子女、稍低于 211 的子女。
但在庞大的基数之下,仍然能够在 211 中占绝对多数,在 985 中占相对多数,在清北里占到一定比例。
类似的,更多的 985 子女会补充到清北里去,更多的 211 子女会补充到 985里去。

均值回归和进化是矛盾的吗?

均值回归和进化并不矛盾。

假如一个考试能力真的是强烈影响到生存和繁衍的话(我当然知道现实情况比这么一句话复杂得多),那么考得差的人留下的孩子更少。因此下一代的考试能力的平均值会变得更强,会有更多的人考得更好。
虽然极少数清北、985、211 的人的孩子考得更差了,但是从整体来看,下一代的考试能力变得更强了。
当然,其实智力和遗传之间肯定不会是如此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在这里用高尔顿的公式只是为了方便说明问题,但实际情况可能和这个差别很大。
不过均值回归的这个基本趋势是不变的。
哪怕由于大学扩招、出国留学的普及,下一代上好大学的几率已经远远大于上一代,但聪明人的孩子平均来说没有自己聪明这个规律,仍然成立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这个遗产税不像人世间的财产遗产税,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法律漏洞来逃避,在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真正可用之前,还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
但这个遗产税也比人世间的财产遗产税灵活,它并不是一个死板的税率——而是基于概率之上。
因此,均值回归只是说,如果你们俩都很聪明,那么你们的孩子的平均智力期望值在你们之下,普通人之上。
但是,他当然也有可能会与你们持平,甚至高过你们。
就像居里夫人和先生,都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女儿 Irène 后来也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他们的另一个女儿 Ève 就压根没有从事科学)。
又如杨武之先生是中国一流的数学家,但他的儿子杨振宁先生是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

居里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Ève(左)、Irène(右)

如果你为 Ève 感到悲哀,那善良就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她的丈夫 Labouisse 获得了 1965 年诺贝尔和平奖

养育,还是要顺应孩子的天性

现在,如果你真的接受了均值回归的道理的话,那我猜要么你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要么你不止一个孩子
因为两个孩子之间,正如父母和子女之间一样,也是共享 50% 的基因。
所以,均值回归在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假如有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很强,那另一个孩子在这个方面也会比较强,但没有那个孩子强。

比如,Irène 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 Ève 在科学上就毫无建树。

甚至在表兄弟之间,比如达尔文是超一流的科学家,高尔顿也是杰出的科学家,但成就就逊色一筹了。

再如迈克尔・杰克逊,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是一流的歌手,但离他这个 「流行之王」 还差一个档次。


迈克尔・杰克逊是以 「杰克逊五兄弟」 出道的,但他的才华很快就盖过了他的哥哥们
所以,我常说,生老二是化解育儿焦虑的最佳方法。
(调皮一下)
人类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强行归因,也就是把本来偶然性的事件,一定要找一个因果解释。
所以,地震是因为天神发怒,输球是因为裁判偏心,而各种政治经济现象都可以用一个阴谋论来解释。
本来你当年学习好,是一系列基因、环境的组合,你却一定要找出一个原因来,比如勤奋、抢跑,然后顺着这个归因。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那么要么是他不够勤奋,一面是自己的补课计划不够抢跑,于是逼着孩子整天上各种培训班。
但其实,就是你孩子的运气没有你好(大部分人的运气都没有你好)而已。
如果你有两个孩子,比如我家老二出生后,我惊讶地发现她与老大的差异竟然如此之大,两人擅长的领域几乎完全相反。
我这才真正地心悦诚服于基因和环境的偶然组合的概率论威力,彻底放弃了 「孩子的能力应该等于父母的平均值」 这么幼稚的想法,然后就
再不焦虑
,更能
顺着孩子的自然天性来养育他们
了。◈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赵昱鲲(zhao-yukun),已获作者授权。

如何顺应天性又能养育出一个聪明的孩子?答案是:陪孩子一起玩!
为了让更多中国父母,快乐高质量陪伴孩子,Dr 魏领衔心理学与脑科学专家团队出品「百分大脑」系列桌游。
今天推荐的这款《算力大作战》,是一款重点锻炼孩子逻辑推理的便携桌游。
你不需要带孩子去补习班专门学习推理能力,用桌游的方式,在玩中逐步让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打好逻辑思维的底子
只要 89就能买到这款《算力大作战》,现在购买另外还免费附赠Dr魏主讲的音频课《如何养育聪明的小孩》
🔥密码破译对决,趣味烧脑玩推理🔥
别犹豫

买它买它买它

戳这里抢购《算力大作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