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2023年第1期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作  
刘鑫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摘要:
面临波动加剧的长期宏观环境,发展实体经济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保险业应当充分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以高质量投资精准聚焦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一方面是提高对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和核心需求的深刻洞察力,从安全和发展两条主线寻找潜在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是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强化投研体系升级,通过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与产业布局策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
(一)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应对长期宏观环境变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调整了过去“战略机遇期”的表述,在肯定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的同时,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目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从国际看,中美之间战略竞争逐渐深入,俄乌战争加剧俄欧矛盾和中东乱局,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我国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口、全球化、城镇化等传统红利期结束后,经济社会进入蓄力新动能的转型阶段,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尚有许多短板和弱项。
上述长期宏观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国必须提高国家发展的安全性,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不确定性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扰动。通过发展实体经济,逐渐攻破“卡脖子”技术难关,提高经济发展的自主可控性,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成为应对高波动环境的必由之路。
(二)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心任务,并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全方位布局,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而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从近三届党代会报告词频分析看,党的二十大也更注重高质量发展,发展仍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最高频词汇,科技、安全、质量的频率上升,反映政策对发展动力、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
与近两届党代会报告相比,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特征:一是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强调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报告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可总结为从“立”到“强”,“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特点,“强”的载体、基础和关键是实体经济,在这个意义上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二、保险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一)保险资金属性与服务实体经济具有天然适配优势
保险资金作为典型的长期稳定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一是资金属性适配,保险资金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等特点,能够服务畅通投融资体系,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引导资本的投资领域、扩大投资规模,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服务形式多样,保险资金不仅通过传统的公开市场债券、股票投资等方式参与实体经济融资,还通过信托计划、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非上市股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另类投资形式对实体经济开展项目融资;三是投资领域多元,保险资金可结合宏观趋势,优化行业配置结构,加大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等领域的资金投放,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需求,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保险资金已经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银保监会近期统计数据,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25万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速接近15%,其中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的资金达到22万亿元,十年间增长4.5倍,已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可投资品种的增加,保险资金也在不断拓宽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式和工具,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近十年,保险资金在传统的债券、股票和公募基金等基础上,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逐步增加投资渠道和品种,如沪港通、深港通、科创板、北交所等股票投资,以及金融衍生品、基础设施公募REITs、并购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新的投资品种,已形成涵盖传统资产与另类资产、境内投资与境外投资的多元化配置格局。
在诸多投资形式中,另类投资业务是保险资金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9月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保险私募基金管理人累计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2733只,累计规模6.03万亿元。这些产品因期限较长、收益率稳定,且投资链条较短,资金投向主要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为主,反映出保险资金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不断发力。
(三)监管有序推进长期资金服务提升实体经济的质效
近年来,银保监会一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简政放权,激发行业积极性,释放市场活力;优化审批服务,推动行政许可减材料、减程序、减环节,极大提升审批效率;精简报送事项,减轻公司报送负担。另一方面围绕加强和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重点举措,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支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具体举措包括,推行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的备案改革,压实机构的投资主体责任;推进保险资管产品等级制改革,取消首单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核准要求;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放宽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规模等条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针对不同公司设置差异化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总资产的45%,同时稳步推进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加大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投资,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以及取消保险资金投资金融机构债券的主体及信用评级限制,放宽投资非金融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约束,提高对实体企业融资的支持。
三、新发展格局下优化保险资金运用助力实体经济
(一)机会风险双向评估,寻求实体经济投资机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安全的重视度显著提高。同时也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政治主题之一”。保险资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可以将“安全”与“发展”作为两条主线,在两条主线下从投资机会和风险两个角度分别进行细致评估,以寻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投资策略,促进保险资金投资于符合国家战略和政策方向的实体经济领域。具体而言,险资可重点关注如下几类投资机会:
一是兼具安全与发展的“硬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科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单独成节,科技创新受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同时构建自主可控的科技发展新格局,是保证国家产业链安全、稳定的基石,对国家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硬科技”这个大的投资领域,专精特新、行业信创、医药健康等细分子行业是值得特别重视的板块。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我们认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着力点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我国大部分工业产业链都存在核心零部件、技术依赖海外进口的问题,自主可控能力偏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前沿技术的突破,是制造业补链、强链的核心关键举措。未来10年是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积累和突破的关键期,专精特新企业中蕴藏大量投资机会,自下而上挖掘出潜在隐形冠军是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信创行业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也包含办公软件、CAD、ERP等应用软件。目前国产信创行业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有较大成长空间。相比基础软硬件壁垒较高、替换难度大,应用软件的替代率在加速提升。党政军的信创替代已接近尾声,未来各产业尤其是重点行业的信创替代将进入推广阶段,带来巨大远期市场空间;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在需求端对医疗健康行业形成长期支持,同时医疗健康与寿险资金服务于人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的性质适配性高,是险资持续重视的投资领域。目前国内企业对于医药研发、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耗材、科研仪器和高端医疗设备已有一定布局,但仍在早期阶段,是被海外企业“卡脖子”的重要领域,对医疗、生物科技上游短板领域提升自主可控水平的投资机会应予以重视,同时要关注全球先进医疗技术落地应用的发展方向,在创新药械等投资项目上形成投研能力。
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相关产业。智能化方面,工业软件是制造业升级的基础,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软件体系不完善,制约了中国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近年来该行业保持了较高增速,成长性较强,未来顶层政策推动叠加产业自下而上自动化、数字化需求驱动,预计行业未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需要进行动态跟踪和持续研究;高端化方面,重视机械设备领域的高端化发展。无论是通用设备还是专用设备的生产,目前中国企业都已具相当规模,但是也都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做强”是参与全球竞争必经之路。中国有全世界最大工业应用下游规模,有足够机会迭代提升工艺,未来大概率会逐步完成高端突破,未来10-20年是企业转型关键期,期间涌现出的优质企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绿色化方面,主要聚焦于新能源行业。新能源产业链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行业,有望成为我国新一代的增长引擎。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弯道超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部分光伏、风电、锂电池供应链环节均实现国产化并大规模出口。新能源产业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和经济转型战略,中长期空间大,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行业资本开支迅速爆发,产业链存在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因此将对整体行业予以持续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具体投资上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精选能够依靠其技术、成本等优势逐步提升其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三是有助于构建国家新安全格局的行业和企业。新安全格局是新发展格局的保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为基础。在国家安全的视角下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可将资金配置在能够大幅提升国家安全水平的成长性行业,另一方面可以投资于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核心行业,从而助力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险资可倾向于在航空航天、军工信息化、网络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领域寻找真正有成长空间的“安全”赛道,以及解决“安全问题”的投资标的。
在寻找“安全”和“发展”两个主题下细分行业投资机会的同时,要加强对投资标的“安全”和“发展”政策风险的研究和评估,主动管理风险敞口,比如每个具体的投资标的是否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政策风险评价。对于不符合高质量发展内涵和不符合国家安全观的投资标的,例如与共同富裕方向不一致、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业和企业,投前应该尽量避免投资,投后管理过程中也应该对上述风险进行主动识别和监测,并进行妥善处置,做好相应风险敞口的动态管控。
(二)配置策略优化调整,发挥保险资金长期优势
第一,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为保险产品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发挥风险保障作用提供坚实的收益基础。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实现资产负债的有效匹配,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提供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保险产品的重要基础。投资端须结合偿二代二期、新会计准则等新规要求,以及负债端支持实体经济的战略布局,更充分地认识、分析和细化负债特征和负债需求,基于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规划公司大类资产配置及投资策略,减少所要承担的风险资本和对外部市场风险的敏感度,提升财务收益的稳健性,充分支持保险理赔和给付支出,为保险发挥经济补偿、社会管理的作用提供坚实的收益基础。
第二,强化投研体系升级和核心能力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组合结构,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效率,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能。
资产配置方面,一是要在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至行业配置,提升资产配置策略的灵活性和精细度,从组合管理角度提高投资资产支持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二是要结合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积极调整投资布局方向,加大在服务实体经济、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对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行业、主题和公司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不断拓展思路,寻找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上的潜在投资机会。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要进行投研体系迭代升级,以适应低利率的投资环境。投研团队应加强对实体经济转型期发展阶段的认识,发挥总量宏观研究自上而下对利率走势研判的指示意义。对长久期债券采取中长期维度的配置思路,偏重利率的绝对收益水平,和对重大投资机会及风险的把握。交易类债券投资提高对经济周期变化的敏感性,捕捉稍纵即逝的波段操作机会。信用债投资上,须更加注重行业和主体的筛选,严格控制与实体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产业、主体的风险敞口,通过风险管理技术,支持实体经济对落后产能和发展模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标债权投资上,在把握信用风险敞口的前提下,积极配置优质非标资产,通过具体项目的投资,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权益投资方面,须提高政策研究在投研体系和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机会挖掘角度,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点行业和方向,从价值和成长两个逻辑寻找投资主线和投资机会。对于政策支持的方向既充分考虑利好政策对产业的巨大影响力,也应当关注这些方向通常面临的投资难度较大、兑现周期较长等客观问题;对于政策未提及或者偏负面的行业,需要关注利空是否已经充分消化,动态跟踪行业、政策两个维度的边际变化,以周期思维寻找投资机会。风险管理角度,市场和政府双资源配置模式,可能使相关产业具有更高的波动性,在组合构建中要保持行业的适度分散,将不确定性作为基础假设之一,坚持估值的安全边际。
另类投资方面,要构建更高层次股权投资生态,深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险资金经过多年摸索,逐步完善在股权、不动产等另类投资领域的投资方法论,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度,但是与专业市场化另类投资机构相比尚有一定差距,须持续强化对细分领域的认知和覆盖深度,同时通过主动的组合构建策略,发挥投资生态的作用:一方面,坚持研究驱动投资,强化对于优势细分赛道的梳理,按照与负债特征匹配、与整体投资组合适配的投资策略,扫描各个赛道中高潜力细分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主动的组合构建策略,发挥投资生态的作用,推动被投企业之间以及被投企业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增大对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和支持力度,同时助力保险主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专业能力迭代升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保险资金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一要提高对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和核心需求的深刻洞察力;二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大资管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形成险资投资管理上独具特色的优势。
在加深对实体经济需求的理解方面,重点是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投资的时代性。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可行方式是:结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后续重要会议文件的深入学习和仔细梳理,迭代升级对党的大政方针的认识,将实体经济拆分为聚焦于“发展”和“安全”的专精特新、信创、医疗健康、新能源、网络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投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研究,并以研究驱动投资,在细分优质领域有重点进行投资布局,且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投资决策,有进有退、不断优化投资组合。
在立足自身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方面,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应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着力点,进一步夯实投研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打造综合资产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首先,应加强与公募基金、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资管机构进行差异化竞争和市场化合作的能力,推动客户服务优化升级,加快比较优势能力建设。保险资管公司在长期管理、运用保险资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产配置经验,特别是长期、可持续投资资金的资产配置管理经验,保险资管行业有能力、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在支持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支持与保险行业具有高度协同效应的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支持养老第三支柱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降低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转型等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次,保险资管公司应以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策略创新支持资产管理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发展,在应对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挑战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和财富管理需求。同时,通过进一步深化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研究和认知,提升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一方面为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求提供稳定、长期核心资产,另一方面也通过资产管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精细化匹配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对于与保险主业相关联的业态,如医养健康服务领域、新基建及科技创新领域进行研究,在严控风险的同时,以投资促进保险主业与相关产业的有效联动。
(四)建议监管机构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引导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银保监会明确表示,2023年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对投资的融资保障,全力支持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目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广大保险机构的共识,但是在资产端支持实体经济的实践中,存在“什么投资行为属于支持实体经济”尚无明确的行业标准;“以什么形式支持实体经济,怎样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方法论有待充分讨论的问题。建议监管机构针对上述问题,统一行业标准、落实相关政策,进一步引导保险机构更加积极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监管机构建立通用统计规范,在增强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客观情况透明度的同时,也利于业内不同机构间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变化情况的跟踪,从而提升险资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偿二代二期规则对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给予了多项支持政策,如对相关领域的最低资本给予10%的优惠,这对保险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对保险资金支持和落实国家战略决策部署形成的投资资产(不仅限于绿色债券),研究明确其界定标准并设置对应利好政策,合理降低其最低资本要求,增强保险业服务大局的能力。同时在研究论证过程,也是行业层面针对险资支持实体经济形式、途径的全面梳理和讨论的过程,会促进保险行业对“以什么形式支持实体经济,怎样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方法论不断进行打磨,从而提升险资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实习编辑:张珊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系列回顾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双月刊)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双月刊)是由中国银保监会指导、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创办、国内唯一立足大资管、专注于保险资管及保险资金运用领域的基础理论与业务研究刊物,持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
刊物于2015年9月正式创办,2015年出版2期(季刊),2016年起改为双月刊。目前已出版45期正刊、2期增刊、6期合订本。
刊物共设12大栏目:卷首语、封面文章、特别策划、首席观察、政策解读、宏观研究、投资风向、业务探讨、全球视野、大资管时代、光影天地、会员风采。
刊物主要发送监管机构,协会会员单位,相关政府部门,银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及有关研究机构等,影响力日趋扩大。
联系人:研究规划部  于老师  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83361689 83361693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官微
微信公众号:zgbxzcgl201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