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以来,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了,几百位伊朗女孩和年轻女性报告她们发病的视频,症状包括疲倦、喉咙有烧灼感、恶心、头痛和麻木感等等,有时这些症状出现在闻到某些气味之后。
这些病人绝大多数是女子高中12-18岁的学生。男校或男女混合的学校中,则很少有此类事件的报告。
舆论一直倾向于这些女孩子是中毒了。但是血液检查又没有查到有明显的毒性物质存在。当然查血并不见得能找到所有的毒物,需要对这些病人进行全面的毒理学检查。
另外,不排除这是一次大规模心因性疾病的可能性。
群体性心因性疾病在心理学中属于转换症(又叫功能性神经症状障碍)。转换症指患者出现了神经方面的症状,如麻木、失明、肢体麻痹、或抽动,但这些症状都不能用器质性病因解释。目前认为这些症状的出现和心理压力相关。
类似于这次伊朗女性的事件其实不少。
2012年,纽约州的一个小镇Le Roy有18位高中女孩出现了各种抽动症状。这个病的传播在社交等级上自上而下,从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拉拉队的女孩子开始,慢慢传到普通女生。
当时人心惶惶,都担心有毒性物质。本来要在这个小镇举办的5场篮球赛全都取消。
政府对水和空气做了各种检测,证明环境是安全的,社区里也没有发生传染病,但是大家不相信,媒体都纷纷报道这件事,几位女孩子和她们的妈妈上了各种全国电视采访。
电影《永不妥协》里的原型艾琳携带一个团队来,要求测土壤,她认为是40年前的一场火车脱轨事件造成了水源长期污染。
最后证实,这次事件是一起群体性心因性疾病(群体性癔症)。这个疾病一半发生在学校里,年轻女性远远比其他人多见,社交媒体会助长这个疾病的出现。
对于伊朗女孩疑似中毒事件,《自然》杂志发了一篇报道,其中美国乔治敦大学统计学家和流行病学家Ali Arab认为,有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证据显示这些伊朗女孩的身体症状,所以,把这件事情归于心理问题,“在这个案例中是荒谬的”。
但是,隔行如隔山,Ali不知道的是,其实群体性心因性疾病的症状是真实的,只是致病原因是心理暗示,而不是器官病变。
伊朗这件事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