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就是七叔 
首发公众号:七叔东山再起
(ID:gh_99104b7b8b97)

提醒:现在推送是打乱了时间线,如果不置顶,基本就看不到了,建议大家【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重要内容了。设置路径:点击本订阅号右上方三个点->点击选择“设为星标”;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还是挺震撼的,说的是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一共提出了13条改革方案。
内容很多,每个都讲篇幅太大,我就挑几个大家感兴趣的随便聊聊。
这次改革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对金融监管的改革,取消了各地银保监会这两个部门,取而代之的是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这个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垂直管理的,以前的银保监会相当于成为了它的执行机构,可能改名为地方金融监管局。
言外之意就是从原来做决定的大脑,降级为干活的双手,这个落差不可谓不大。
其实我们早就该这么干了。
让地方搞金融,简直就是瞎搞,大部分的地方政府都是非常短视的,为了短期内抬高GDP,搞政绩,什么钱都敢借。
政府借完城投借,城投借完发非标债,永续债,反正一个字借。
至于怎么还,领导眉头一皱,两手一摊,关我啥事,等还钱的时候我可能早就走了,留给更有智慧的后人来处理。
于是,我们就看到这两年的地方债务时岌岌可危,只能用以贷养贷的方式来处理债务问题。
偶尔资金调转不过来,还会发生城投技术性违约的现象。
这次的金融改革,相当于把地方的决定权都收回去,彻底杜绝现在这种无序扩张的乱象,相信中央的智慧和远见一定要远高于那些地方的牛鬼蛇神,突然又让我对现在的金融环境有了一丝丝憧憬。
就是,不知道这是不是作为中国人长在骨子里的错觉——凡是没做好的,都是下面的人没执行好,上面的初衷是好的。
说来惭愧,七叔我至今依然是这种想法,比如房价太高是地方搞土地财政,违背了中央房住不炒的规定,如果没有地方自说自话,兴许我们现在的房地产泡沫还不会那么大;
再如当时疫情期间,一开始可以用医保做核酸,乖乖,中部某大省干脆开始组建国有医疗检测队伍,给1亿人免费做核酸,准备拿医保资金产业化了,最后还好中央叫停,医保资金才得以残喘。
你看最近的医保改革,谁是最终的买单侠,已经不言而喻了。
中央放权那么久,在真正利益问题上,什么远见智慧格局宏观都不存在的,竭泽而渔的腔调,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了。
以后地方金融办的这种独立王国现象,类似于有自己的规矩,工作要求,招聘标准,以后都不复存在,全部以国家公务员招聘为准。
所以吧,这次可以把金融监管的权力收回去,我是举双手赞同的。
再回想起前段时间财政部说的,“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中央不做兜底”的说法,恐怕也是为现在的收权做准备的。
这样联系起来就很爽,至少能让我看到一个可以打组合拳的管理者,而不是脑子一拍,想一出是一出,最后搞砸了,全体老百姓买单。
以上都是站在宏观的视角,可能有人会问,那么那些地方金融办的人岂不是很不爽,他们不愿意做执行机构怎么办?
其实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能还是因祸得福了,因为以前一行三会包括分支机构的人,都是事业编制,甚至人民银行的一些地方机构连事业编都不算。
现在中央大手一挥,相当于把他们全部转成了行政岗,变成正式的公务员啦,妥妥地原地升级。
身份变了,待遇福利当然也会跟公务员一致,未来大家对看好的养老也会按公务员的水平操作,实在是令人羡慕。
不知道哪一天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和公务员有同等待遇就好了……
再聊一下公务员精简5%编制的事情。
有好多小伙伴问我,这是不是意味着公务员要开始裁员了。
看他们激动得难以言表的心情,我实在是有点感慨——怎么人民群众和公务员的关系就脱离得那么严重呢?
但我还是得诚实地回答,这次精简的是编制,不是人员。
言外之意是,下次公务员招人的时候,可能就少了5%的名额,但不会从现在已有的公务员队伍中裁员。
选择这个时间点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60-65年这批数量最大的公务员都面临退休,他们一退休,就释放出大量的岗位。
那么顺势挤掉一部分水分,然后再扩充点年轻队伍,这样既不影响现在的团队士气,也能减少很大一部分财政支出。
如果按“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包括下属垂直机构,那就至少100万的编制,精简5%就是50000多个编制。
此外,前面说的一行三会的工作人员,他们可没有公务员编制,所以还得给他们匀一点,一来一去5%的精简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我觉得要考公务员的小伙伴,这两年要抓紧了,会释放很多岗位,虽然精简了5%,但比起往年依然会多出很多。
如果这两年再考不上,以后恐怕就更难了。
特别是应届生,一定要抓抓紧,现在公务员对应届生是非常友好的,考虑到年轻人就业问题,有特殊照顾。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块宝,跑到社会上可以叱诧风云,到时候碰了一鼻子灰,最后沦落到考研的地步,得不偿失。
希望这次的金融改革能改变现在国内金融乱象,给中国经济重新注入活力吧。
最近很多读者反映说收不到我们推送的文章了,大家都很着急。后来我们才发现,是因为微信公众号改版了,如果不星标公众号,大概率就不会收到推送。
不仅如此,时间长了之后会默认为“你不喜欢”,推送的概率就会进一步降低,直到我们失联,从此相忘于江湖。

所以借这里提醒一下我们的老读者,尽快按下面步骤“星标”,分三步走:

第一步:点击标题上面的【经济学家智库】
第二步: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第三步:设为星标
感谢大家支持,否则以后就永远见不到了。
本文转自公众号:七叔东山再起(ID:gh_99104b7b8b97)。作者七叔是一个从财富自由到破产,如今靠性感的大脑贩卖才华的男人。市面上的公众号很难有这样的思想深度。他的内容幽默,但又刁钻,透过层层表象,挖掘事件最深处的核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