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8点半
与你分享优质生活方式
一起过得更好

大家早。
整个五一假期被恶心了好几天。没错,说的就是霸占热搜的「知名编剧史航被指控性骚扰多名女性」事件,你们应该都刷到了吧。
向下滑动了解事件进展
看到新闻的时候,仿佛吞了苍蝇般难受,反胃。要知道,他曾为讲述少女受到性侵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撰写过推荐语:走过危机四伏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该推荐目前已被撤下)
这句话,现在看起来极为讽刺。
昨天,接受过《三联周刊》匿名采访的当事人之一小默,针对史航声称的“不存在性骚扰均是调情”的说法,发文作出了详细的回应。

如果你有认真读完,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在短短48小时内,这篇“关于史航的“小作文””会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响,转发评论点赞近百万。
从“一页创始人性侵未遂”登上热搜后,种种类似事件相继浮出水面。震惊之余,也有很多人终于意识到,这些所谓圈层名人的“花边新闻”或“情感纠纷”,并非是事不关己的大众茶余饭后消遣的话题,而是严重的社会事件和犯罪行为——
性骚扰。
这三个字看似简单明了,但或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象中了解它,或者这么说,正视它。
可悲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性骚扰事件却屡出不穷,相信几乎绝大部分女生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
数据来源:Yummy精选
这也是为什么身边这么多女性,对这次事件产生如此广泛、深刻的共鸣和感同身受。
首先,性骚扰是存在的。地位不平等的所谓“调情”,其实就是性骚扰。借文艺之名、爱情之名,巧言令色,彩虹包装,底色也躲不开“性骚扰”这三个字。虽然沉重,但今天还是想好好聊一下这个话题。
______
性骚扰的本质是权力地位的不对等

先来说一下“性骚扰”的定义。
它最初发生在职场。“职场性骚扰”最早于1974年由美国法学家凯瑟琳麦金依提出。她将职场性骚扰概括为“处于权力不平等关系下强加的性要求”。1976年,职场性骚扰在美国联邦地方法院首次得到了司法确认,如果发生了性骚扰事件,企业可能需要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这里的关键字是“不对等的权力关系”,正如小默在她的回应里说,“性骚扰,自始至终,就不是性欲的问题,而是权力的问题。”
在国内,其实关于性骚扰的定义一直都不太明确,直到近几年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对于性骚扰的界定才逐渐清晰起来。
一是2021年,我国首个防治性骚扰的制度性文件《深圳市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后简称“《指南》”),落实了《民法典》有关性骚扰的界定——
《指南》里指出,性骚扰的主要表现有4种:

图源:深圳女声
二是今年妇女节当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印发的《工作场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参考文本)》和《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制度(参考文本)》联合指导文件。
其中第二条也提到了“性骚扰”的定义——
里面极其关键却又容易引发争议的一点是:受害者的意愿
之前在写性同意(戳蓝字复习)
的时候提到过,
因一定影响力、地位而产生的所谓性“同意”,并非是真正的同意。
当一个人身处权力不对等的话语空间中,不懂如何拒绝是正常的。甚至在事情发生时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说“不”的权力。比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比如鲍毓明和李星星的事件。
职场里类似案件更是屡见不鲜。美剧《早间新闻》里就讲述了职场上利用权力不平衡操纵的“性掠夺”事件:当红男主播米切因为被曝光性骚扰下属而被开除,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无罪的,那些女下属不过是“投怀送抱”、“自古以来,男人就用权力来吸引女人。”
从为人师表到变身豺狼,男人看不见年轻女孩的震惊,以及在那一瞬间她是如何破碎的。她甚至在被强吻的间隙还要小心表达:“我来之前没想过事情会这样发展。”
男人没有听懂,又或者不想听懂。他很自然地掌控了节奏:“生活充满惊喜不是吗?这能让我们都开心。”
所以,他甚至愤怒暴走,完全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给女下属带来了一辈子的阴影和伤害。他不明白有的“同意”,不过是因为“拒绝”这个选项被预先拿掉了。
在一个基本的社会职场伦理环境下,这样的事情没有「自愿」、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愿」。上位者在不平等的情形下,对下位者的「骚扰」「伸手」,绝对不可能是真正的「自愿」。
所以,在权力地位极其不平衡的情况下,yes并不等于consent。(“默许”并不等于“同意”)
在微博看到的例子,不妨代入一下。图源水印
试想想,性骚扰通常发生在什么场景下?
你有见过谁在饭桌上对着女上司开黄腔?
见过谁去随便借口抚摸触碰自己领导家的女儿?
性骚扰往往发生在平级或者下级的场合,那些被骚扰的对象往往没有什么话语权。
性骚扰中的权力不光指社会地位、职位、财富上的权力,也指一些男性自认为拥有相对于女性的“性别权力”。他们会认为自己“有权力”对女性动手动脚,这并不是性骚扰,而是展示自己对于女性的喜爱和赞美认同,甚至是“奖赏”。
《爱情而已》里优越感爆棚的油腻男就很典,他以办公室送礼来宣告对梁友安的“主权”,还美其名约“你们女孩不都喜欢安全感吗?“梁友安清醒回怼:“不喜欢被标记”,麻烦你滚👇
这是一种男权文化所培育出来的“心理地位”层面的优越感,是上位性别对下位性别的优势心理。也就是说,性骚扰通常不是为了满足性欲,而是为了满足权力的释放,为了确立性主体的地位。
他们没有觉得自己有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简而言之,在这种关系下,无论是看起来多么自然的一句黄腔,只要这些带有性暗示的行为违背了你的意愿,你觉得不舒服、被冒犯了,那就是性骚扰
______
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当下不反抗?
这是今天想重点聊的方面。也是“史航事件”中引发争议的部分:如果是性骚扰的话,你当时为什么不拒绝不报警啊?
第七位站出来指正的女生,当时即便她已经感到不适,考虑到对方是个“厉害的人物”,她不敢轻易制止。
除了前面说到的“性同意”问题外,还有很多原因值得探讨——
1)不平等的当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性骚扰了
当面对陌生人的骚扰乃至猥亵,女生还能直接拒绝或推开,然后想办法远离。但如果对方是个行业里响当当的大人物,又或者是熟人——
尤其对方还是自己的前辈、楷模,双方关系的边界定义就显然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时候暴力发生时,甚至意识不到怎么发生。
更别说交际圈层有重合——而在职场和生活上诋毁女性又是多么的容易——尤其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替他人考虑是女性长期修炼的美德,而“撕破脸”的代价又是那么巨大。
并不仅仅是害怕和震惊而已。

讲述me too运动的电影《她说》中,韦恩斯坦的“狩猎”套路往往从邀请年轻下属到房间“谈公事”开始。他用梦想做饵,最终话题却走向房间里的按摩浴缸,接着他会提出按摩需求,并且强调“其他女孩都做了,是正常工作。”甚至他还会说:“求你了。”
他穿着浴袍出席会议,年轻女孩都会自觉合理化:“这是好莱坞做派吧!”
亲历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履行了这项“工作需求”,甚至还反思是自己“想歪了”。而当事态越发不对劲,强烈的恐惧又会让她继续机械地满足施暴者变本加厉的要求——它变成了一种工作KPI,忍忍就会过去。
应酬酒局,女性被领导或客户(上位者)灌酒、揩油,甚至发生更严重的侵犯现象,很多人都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于是,性骚扰被合理化为“工作内容”,女性最好能克服这项“挑战”,甚至它被包装成了敬业和拼搏。
在小默的叙述中,也包括史航的自辩,都提到了男人用“我是一个俗人”、以“性情中人”为性骚扰开脱了。而反观小默会用“大城市文艺圈的规矩”来合理化一切的不适和压迫,把霸凌合理化。
何况身边一起谈笑风生的朋友们也丝毫没对这种关系有任何批判,不是吗?以上种种都在告诉她:遵守好“既定规则”,这里没有问题。
有多少人能真正意识到被性骚扰了?又有多少人能走出性骚扰思维定势?何况全世界范围内对性骚扰的定义和归类(尤其是骚扰程度或形式的数据)都一样差劲——不论男女,也包括权威机构,都需要学习和进步。
所以那些总是说反抗很容易的朋友,是键盘侠、是理中客,轻飘飘的话语里除了有事不关己的高高挂起,还有傲慢和无知。
2)借文艺之名或爱情之名,好女孩不该令人不悦
这一波文化圈的接连“暴雷”,更突出了性骚扰是如何被巧言令色、被极致粉饰的。房思琪的故事,并不仅仅关于性侵,它还讲述美好的文学、读书人的学识,是怎样被利用来规训人、乃至摧毁人的。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侵犯者是女主人公非常崇拜、非常仰慕的中文的老师。暴力发生后,老师用文学的辞藻,让一切变成了“极致的爱”,他说:“我们没有做不对的事情,这是两个互相喜欢的人能做的最极致的事情。”他还要求房思琪做一个听话的好女孩,并且调动自身的学识去共情、乃至合理化这场犯罪:“你不要生我的气,你是读过书的人啊。”
小默也谈到了这本书,她提到“所谓爱情,确实是可以被权力伪造的。”女孩被随手弃之,也足以证明这份“爱情”根本就是暴力霸凌。
在电影 《信笺故事》里也如出一辙,侵犯者同样用“好女孩该有的行为和样子”,控制着女孩的思想和行动。而在这两个故事中,女孩也都完成了“好女孩”的绝对叙事——她们都“让自己爱上了老师”,如果有错,则都是自己的错,如果承受不了,那就美化记忆、调整自己。
《信笺故事》里的女孩编制了完美的记忆,她保护自己的方式,是虚构过去、掩埋伤痛和疑惑。但伤痛始终要面对,甚至细看过往走过的每一步,曾经的伤害一刻都未曾缺席——它塑造了如今破碎的我。
很建议大家去看看这部电影,感受被侵害者的内心,以及记忆和身体本身就具备的抵抗性👇

知书达理的女孩从小就被教育对权威保持尊敬,要做一个保持微笑、讨人喜欢、不要过分出风头的好女孩。房思琪最后明白了,原来“温良恭俭让——温暖的是体液,良莠的是体力,恭喜的是初血,俭省的是保险套,让步的是人生。”
3)社会规训、性观念束缚
很多女性在遭遇性骚扰时不敢出声的原因还有,她们虽然知道自己是受害者,但因为与性有关,所以这件事本身也让自己丢脸、让自己感到羞耻,所以不愿意公开。
在《她说》里还采访到了一个亚洲女孩,她身上的束缚更多,她不仅仅要守护自己的名声,她还需要用这种委曲求全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家人。

毕竟类似的攻击从来不会少:“又不会少块肉、骚扰一下又不怎么样”;一定是你穿的裙子的缘故!总之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又或者干脆就被视为动机不良,是上位的手段。
发声的代价怎么看都过于高昂,做一只鸵鸟好像更稳妥。何况,大家都知道,维权的过程犹如二次侵害,大众可以公然允许男性在性侵事件中隐身,却要求女性必须是“完美受害者”。
Lady Gaga被侵犯后,她花了很长的时间自责:一定是自己穿着方式不对,又或者发出了错误的讯息。她挣扎了很久,才终于明白,她没有错,错的是侵犯者。
其次,性骚扰就像“房间里的大象”,真正在乎的人太少太少了,而社会的容忍度居然出奇的高。所以很多女性就觉得忍一忍算了,继续把生活过下去就行了——但事实是,就像上面所说,性骚扰带来的创伤始终阴魂不散。
被噤声的暴力,也会长期笼罩人生。施暴者在风暴中心完美隐身,中间还有巨大的静默真空,振聋发聩:
《早间新闻》专门花了1集,讲述日常。那是男主播米切的50岁生日,他像大明星一样闪亮登场,大伙给他准备了一整排的裸露大腿的性感女郎,歌词里还充斥着情色;他对年轻同事的黄腔几乎脱口而出、出口还能成章,但语调里又充满着赞美——好像这种骚扰也该视作一种幸福,对面的女同事不自觉地翻了白眼,但他浑然不觉,甚至为自己的幽默洋洋得意。
整个团队继续欢天喜地地哄他开心,就像对待一个王子。
而反观陷入桃色传闻的女同事,就算工作能力再怎么过硬,她都无法成为受欢迎的人,还像被钉在耻辱柱上一般,不得不接受路人的非议。
4)难以取证
最后一点:性骚扰取证极难,这一点很好理解。冷不丁上来抱一下、亲一下、摸下屁股、平日里耍嘴炮,如果没有监控难以取证,对话没有留存也口说无凭,再一看也没有造成啥实际的伤害。
在《看不见的女性》一书中就指出,被性骚扰的女性基本没有规范路径可维权,清晰指引或操作手册根本不知道在哪。而我们明明生活在一个连丢了东西或者被盗窃一个小物品,再琐碎都有法可依、有步骤可循的世界啊。
______
让“好女孩就是要学会保持体面”这套规训见鬼去吧!
面对性骚扰,我们可以如何保护自己?
首先在观念就得作出改变:感觉不舒服就要说出来。女孩们要意识到自己永远有说“不”的权利。
让那套“飒蜜”规训——你是识大体的好女孩,你会顾全大局,所以必需开得起玩笑——见鬼去吧!
重要的是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你的舒适是唯一的标准。
当有人骚扰你、让你感觉不适时,不要质疑自己是否太敏感,请相信自己的直觉,勇敢大胆地推开骚扰者,并大声说:“你的行为让我不舒服!你这是在性骚扰!”
不要忍让,不要懂事,不要再尝试适应和心领神会,学会说不,并且越早说“不越好。
很多性侵案件一开始是从试探性的性骚扰开始,一旦你勇敢坚定地表达拒绝、严厉制止,对方也会感受到你的“不好惹”,也就不敢轻举妄动。
另外想要强调一万遍的是,受害者不需要向任何人自证,也不要怀疑自己,这绝对不是你的错。
知名“斯坦福性侵案”的受害人米勒出版的《知晓我姓名》中曾写道:“为什么人们觉得晕倒比用手指侵犯晕倒的人的行为更应该受到谴责呢?”
即使不幸遭受了这种创伤,也不是被毁了一辈子的事情。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后,想方设法积极取证。
长期从事女性维权工作的公益律师就曾对性骚扰取证做出过建议。

  • 详细记录性骚扰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尽量把能记起的细节都记下来。
2005年发生在重庆的文静(化名)指控小学校长胡某长达5年的性骚扰案件中,文静就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每一次她跟校长的接触都会写日记,虽然只有两三百字,但里面详细记录了性骚扰的过程和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的反应,反而成为了有力的证据。
  • 利用录音、录像工具,保存一切可保存的证据。
例如性骚扰发生地点周围的监控录像,社交软件聊天记录、手机短信,千万不要觉得恶心就删掉,这些都可能成为“扳倒”性骚扰者有力的证据。
  • 如果身心受到伤害,别洗澡,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并报警。
特别是遭遇到性侵犯时,性侵犯可以看作是最严重的性骚扰行为。如果真的不行遭遇性侵,请及时报警并去医院检查。另外,也请不要洗澡,虽然很难受也很残忍,但这才能保留有效证据。
配合警方完成人身检查和搜集证据,保留医疗诊断证明,才有机会让恶人绳之于法。
另外,在收集证据时,最好是形成证据链条,也就是说尽可能挖掘更多的间接证据——例如事发前后聊天记录,事后受害人的求助、投诉、报案、就医记录等等,这些都是重要且有用的证据。
除报警外,还可以到工会、妇联投诉,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自己。
工会的热线是12351,妇女维权热线12338。
除了保护好自己、严惩恶人外,整个社会需要怎么配合才能减少性骚扰事件的发生呢?
法律的进一步完善是一方面,性教育的普及也得跟上,男生、女生都需要。
现在文化环境虽然更加开放、进步了,但“谈性色变”的情况仍然不少见。
性同意,本应是我们从小就需要接受的性教育重大课题。但在大多情况下,它依旧缺席了。
因此,社会公众、媒体的努力很重要。
《黑箱》作者伊藤诗织在一席的演讲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公益短片在科普什么是性同意、性骚扰。
《老友记》中饰演Ross的大卫·休默还和朋友制作过一部短剧《这,就是性骚扰》。通过真实故事改编,向所有人科普什么是性骚扰。
另外,家长也要多留心,不要把孩子教育成为“听话懂事不懂反抗的乖小孩”,请教她们学会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声说不。
美国也有一部关于性同意的公益短片,通过父母和孩子对谈的形式,科普性同意这件事: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以及学会尊重伴侣的意愿。
男性不妨多“敏感”一点。作为一个手握权力地位的上位者,想想如何时刻警醒自己的行为不要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偏差。
如罗翔老师所说,如果一个图片,一个玩笑,一个短信,你不会对你女儿说,也不会发给你女儿,那你也不要对你的同事说、发给你的同事。
《三联生活周刊》在采访公益律师吕孝权时也提到:作为权力上位者,应该主动拒绝,主动防范。
我们每一个人的“勇敢发声”也很关键,不要做旁观者!不管在任何圈子,这种事都不该存在,静音就是默许。默认和不约而同的沉默才是最可怕的!
公益组织Timeto也曾推出过短片《你的底线在哪里》,通过旁观者的角度,去讲述当看到身边有人被性骚扰时,应该要怎么做。


回到开头的小默的回应长文。朋友圈陆续有不少女性朋友转发,有一个转发语是这样写的——
我想起了《同意》的自序:这么多年,我如同笼中困兽一般,直到终于有一天望到了出路,它清清楚楚地摆在面前,那便是让猎人掉进他自己的陷阱,将这一切都写下来。书写可以是一种永恒的控诉,即时没有办法令对方定罪,却可以为这个世间留下罪证,让更多人读到的罪证,陈列在实践长河里的罪证。
虽然看到一篇篇的“自剖”会不忍,会难过。但幸好,这不是“史航们”的时代了,勇敢说出来吧,女孩们,就让新时代,从今天开始吧!

如果这篇对大家有所启发的话,请点个“在看”告诉我们,或者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尊重他人。
你对于性骚扰有什么想说的吗?
来评论区跟我们聊聊吧~
编辑:Ling、PN
统筹:PM
本文文字为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后台。
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我们将及时处理。
  • 异想生活笔记(公众号ID:life_and_style)
    每天早上8:30 和我们一起自我增值
    添加私人微信:missfantasy007,了解更多优质生活资讯,及异想工作室有趣的日常互动,不定期还有好玩的活动,可以一起参与领福利哦。
  • 微博:异想生活笔记。
  • 转载请联系微信:yixiangshijie01
这是我们一起启程的第1944站,请保护好自己
点赞点在看
说“不”就是意味着“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