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这两天火了,因为一段“市民免进”的热门视频。
拍摄者发文称,五一期间想带孩子去深圳大学跑步,但被保安拦在校门口,说只允许师生、校友、教职工和家属进入,“普通人不行”。
双方发生争执,拍摄者接连质问:
我们是纳税人为什么不让进?来,告诉我深大是谁的?
但问也白问,他最后还是没能进去。
当时旁边还有外地来旅游的一家三口,打算今后给孩子报考深大,也只能败兴而归。
离开后,拍摄者将视频发到了各大平台。
据他自称,播放量已破1000万,而90%的评论都在骂他,因为这些网友认为大学不是公园,既然幼儿园中小学不让进,那大学也一样。
之后几天,这位博主持续与网友辩论着。
直到5月6日深夜,他发布了一张自媒体文章截图,宣告深大“知错能改”、开放校园,自己在这场拉锯战中胜利了。
然而第二天深大官方回应,入校规定暂未发生变化,校外人士如有公务或急事,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现场登记两种方式进入校园。
也就是说,深大虽未明讲“不允许普通市民进入”,但普通市民确实不能进去参观游玩,预约也不行。
这波回应看似打脸当事人,实则坐实了深大不愿开放校园与市民共享的传闻。
当然,从那哥们儿连续几天发布同一条视频、翻来覆去说车轱辘话的操作看,他想薅流量的心也是昭然若揭,这里就不点名给他引流了。
但炒作归炒作,比高校将市民拒之门外更让人震撼的,是某些大学生的反应。
他们对开放校园的反对和戾气,已经到了我不愿承认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
如果这些人真的是在校大学生而非网民披皮,那可能他们真的很喜欢上网课。
可能他们确实也没有经历过2020年前开放的校园生活。
作为大学最主要的使用者,学生们想要一个宁静整洁没有外来者的环境,可以理解。
哥的母校地盘小,没啥好逛的,游客最多在校门口拍拍牌匾;
那些被划为当地景点的大学才是最大受难者,食堂拥挤、摇花爬树、扰乱课堂……甚至盗窃、偷窥、骚扰事件频发。
但吐槽归吐槽,这些并不是大学要封闭管理的理由。
前面那位博主虽然有炒作嫌疑,可他能炒起来的基本论点是立得住的:
“2022年深圳地方财政给深圳大学的拨款是56亿,市民有权进入这样一所公立大学。”
幼儿园和中小学里的都是未成年人,需要学校封闭管理、履行监护责任,但大学生已成年,应该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大学要打开门办教育,而不是高中的简单延伸。
大部分支持他的网友们最在意的点则是:
2020年前都可以进入的校园,为何三年后疫情结束了还是不能进?
现在比之三年前,也没有多大的人口增长吧?
学校是太在意学生感受,还是封闭三年发现好管多了于是悄悄懒政?
这里哥不好妄下结论,但可以查到的是,早就有高校对公众开放了。
包括哥逛过之后最喜欢的湖南大学。
校区和景区没有边界,但游客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对比其他学校却小很多,几乎可以说是内地开放式大学里做得最好的。
除了美名远扬的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其他高校也逐步在推进有条件开放校园。
主打一个有秩序、还高效。
新闻妹给我们分享过一段往事。
她和同学在读大学时经常给游客指路,有一次跟对方聊起来,是个正在读高三的妹纸,她说不知道怎么填志愿,于是挑了几所大学准备每个周末参观一所,看过环境后再决定。
那时的新闻妹非常羡慕她家的放养模式,现在却替她庆幸,幸好那时的校园是开放的,那时的大学生们还很乐意给游客指路。
讲道理,校园开放带来的大部分弊端都可以通过校方的约束惩罚进行避免,面对违法行为更是可以寻求警方协助、法律保护。
看到有人说学校食堂因为有国家补贴所以便宜,游客都去蹭饭食堂得亏死,但据哥所知,食堂一般都要求刷校园卡,有现金支付也会贵一点,而且除了个别窗口,整体价格并不算低……
反对者们与其在网上诅咒开放论者,不如要求相关方建立更完善的规章制度,维护好师生利益。
别把该社会解决的矛盾,转嫁到游客和学生身上,那只会带来无尽的骂战。
最后照例来个投票吧,也想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
来呀 一起搞事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