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儿常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可现实生活中,老话儿常常被人选择性遗忘。
曾经有条消息席卷过网络:说的是冯小刚婚内移情,拉扯6年离婚终娶徐帆。
当时有人数落冯小刚喜新厌旧,有人推崇冯、徐二人真爱无敌。
但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似乎都没有人关心那对在聚光灯之外的张娣母女。
在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里嫁给一穷二白相貌一般的冯小刚。
也在生下先天唇腭裂的女儿后,走过最痛苦的岁月。
张娣曾将自己的自尊狠狠踩在地上,对冯小刚的婚外情选择闭上眼。
可这种剜心的容忍到底没能挽回已经逝去的爱情。
当爱已成往事,当确定丈夫再也不会收心,张娣再做选择:
“我用6年时间等一个和我有法律关系的人回头,只是自欺欺人的日子里,我也唾弃自己,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难堪呢?我没有错,但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就是我的错了……”
离婚后单身23年,独自抚养女儿长大。
回忆起与冯小刚的婚姻,她说:“我不原谅他,也不祝福他。”
而谈及再婚,她久久不能回神,最终说自由挺好……
01
 初会便已许平生
张娣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被知识分子的父母捧在手心里养大。
上完了学也找了工作,她在一家医院当护士。
而冯小刚早年父母离异,他在母亲的拉拔下长大。
高中毕业进入军区文工团做舞美设计,之后在部队做宣传工作。
20岁的时候参了军,25岁退伍,被分配到城建开发总公司当工会干事。
按理说他和张娣的成长历程里没有任何交集,但因一次偶然的“介绍”,缘分就此建立。
网传张娣旧照
张娣的表妹夫和冯小同属一个单位。
1984年,郑会立导演拍摄剧情片《生死树》,冯小担任美术助理。
那位表妹夫看冯小刚发展良好,工作态度认真,人也老实可靠,于是将其介绍给了表姐张娣。
在那个很推崇文艺的年代里,外表不占优势但有才艺,也能俘获佳人的心。
别看冯小刚长得一般,他画得一手好画。
第一次见面,张娣开始对冯小刚印象很不好。
因为两人聊天时他老是低头写写画画。
可聊天进行一半,冯小刚把写画半天的纸递给张娣,上面是对一个女孩含蓄微笑的素描。
惊喜与意外冲淡了之前的不满,张娣对冯小刚的好感当即直线上升。
第二次见面,两人刚打完招呼,擅长美工的小青年再次给出一张素描画。
上面的张娣生动又美丽,直接叩开了害羞的心。
一个将好感融进画笔里,一个将喜欢融进笑容里。
初尝爱情的美好,青年男女从拉手就脸红,慢慢到亲密拥抱密不可分。
张娣很欣赏冯小刚平凡外表下的才情,而冯小刚为张娣的温柔知性、善解人意着迷。
爱到你侬我侬时就想要结婚,可张娣的父母始终不同意。
没钱没模样,你就看上他有才?混文艺圈儿的人老是讲什么新意、灵感、精神境界,让人不放心你再考虑考虑,或者再相处段时间,别急,结婚是大事……”
可对于父母的忧思和劝告,热恋期的女儿全部不予理睬。
张娣小心翼翼地做着父母的思想工作,冯小刚也用时不时地拜访加真心实意地保证,为自己树立好的形象。
爱孩子的父母很难在爱情这件事情上,真正做到棒打鸳鸯。
而通过喝茶聊天,张家爸爸也发现冯小刚是一个相对来说务实的人。
有理想,敢拼搏,也真心爱着自己的女儿。
于是1984相知的这一年,张娣绽着明媚的笑容,没有婚礼仪式,没有戒指。
她依旧嫁给了26岁的冯小刚。
家有贤妻,万事无忧。
搬进40平的小房子,张娣欢欢喜喜打扫新家,将柴米油盐看做最大的幸福。
包揽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成为厨房里的“一把手”一日三餐毫不含糊。
就连冯家那位47岁时因脑血栓瘫痪在床的母亲也由她接手照顾。
“我爱人用一个词说,是伟大。她照顾我母亲,比我这个做儿子的还要仔细,那时候她都快要生了。我只想快点儿再快点儿,要有出息,要让她过上好日子……”
而有妻子在大后方料理,没有后顾之忧的冯小刚开始认真发展自己的事业。
02 
等闲变却故人心
1985年被调往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师,同时也在剧组、片场中活跃。
先是只做美工方面的工作,慢慢对编剧和导演工作感兴趣。
1987年在《便衣警察》中担任美术设计师,1989年在《好男好女》中还是美术设计师。
不想一直做这份工作,冯小刚拉着妻子坐下,展开了一场关于转行入电影行业的讨论。
对于丈夫的决定,张娣给予鼓励和支持。
想做就去做,你在外面打拼,我在家里安排,咱日子不会太难过的。”
当时的冯小刚满心感激与爱意,知道妻子一直在付出,知道她劳累,于是更加想要出人头地。
1990年年初,张娣被查出怀有身孕。
冯小刚疯狂工作,想为马上到来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他当时与郑晓龙搭上线,当了《遭遇激情》的编剧。
只是谁也没想到,顺利降生的女儿却因生来就是唇腭裂,打碎了一整个家的节奏。
听到女儿是“兔唇”的消息,从河南赶回来的冯小刚既震惊又难过。
刚生产完的张娣更是哭成了个泪人。
她一次次地责怪自己,说自己可能怀孕的时候吃了不该吃的东西……
心痛难当也没忘记安慰心理压力过大的妻子。
抱着孩子小声地哄,和张娣说咱一定想办法,找权威的医生,给孩子治好。
之后为了挣钱,冯小刚联系郑晓龙寻求机会。
而正好,当时王朔计划攒一部情景剧,在郑晓龙的引荐下,冯小刚、马未都加入编剧行列。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
电视剧的大火使得无名小子冯小刚崭露头角,他的工作越来越多,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而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张娣下班后用所有时间守在女儿身边。
夫妻两人为孩子费心和努力,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被搁置一边,日子虽苦却也有盼头。
从左到右:冯小刚、王朔、赵宝刚与葛优
那时候女儿从出生开始就喂养困难,吃奶时容易返流,后又出现发音不全的情况
希望年幼的宝贝可以早日开口说话,冯小刚的大姐夫就给这个孩子起名“冯思语”。
好在很快攒够了钱,小思语在1岁多点时顺利接受手术,且手术结果很好。
对未来满是希望,冯小刚把女儿名字中的“语”改为“羽”,希望未来的她可以展翅高飞。
只是他给了女儿美好的祝愿,却没能给她一个幸福完整的家。
女儿日渐康复,冯小刚心头落下一块大石,之后将精力都投入到电影行业中。
而此紧张的精神放松,张娣不图大富大贵,只希望能拥抱丈夫,一家人安安稳稳过顺畅生活。
一人埋头工作,早出晚归;一个守着家庭,日夜辛劳。
两个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人所求不同,矛盾升起。
“她就说陪着,觉得这很重要。其实我也不说要图多少钱多大名,只说生活它不简单,我要养家,好几口人呢。我也有压力,但大老爷们儿,这些话不想跟媳妇儿说况且我做这一行了,那能争个上游为什么不呢?我们相互能理解,就是都不好妥协其实……”
03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很多男人在家庭出现不和时第一反应是躲出去。
好像彼此不见面就不会心烦,好像彼此冷静,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殊不知这个“躲出去”往往会激化矛盾不说,“躲”的时间长了,心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脱缰野马,奔不回家。
冯小刚不想直面矛盾,他选择加大工作量。
而第二年,他与郑晓龙合编电影《大撒把》,从而遇上了刚从中戏毕业的徐帆。
当时徐帆和在中戏当老师的演员王志文谈恋爱,但两人的关系正处于紧张时期。
起因是临近毕业,徐帆想要男朋友帮自己介绍一两个合适的剧本。
可王志文拉不下脸求人,于是她自荐去了《大太监李莲英》剧组。
影片拍完,也与已婚的导演田壮壮传出绯闻。
王志文怒火中烧,大吵一架后将徐帆连人带行李推出了自己家。
徐帆就是在这个最低谷的时候,与冯小刚成了知己。
别看这位年轻姑娘没什么名气,但她有清纯的面孔,似水的双眸,和擅长倾听的耳朵
在剧组里聊天,越聊越相投。相互倾诉,越说越觉得彼此是心灵的契合者。
1992年凭借《大撒把》,冯小刚再次提名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徐帆被提名最佳女演员奖。
虽然两人都没真正拿到奖杯,但冯小刚说:我们将彼此作为终身奖励颁发给对方。
之后他们牵手恋爱。
而此时的张娣还被蒙在鼓里,她依旧默默照顾着一家老小,时不时埋怨丈夫的不着家。
可世上真没有不透风的墙。
1993年,冯小刚首次当导演,搭档着郑晓龙,找来姜文、王姬、马晓晴等人出演。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火遍方大江南北,冯小刚的才华得到了业内无数人的认可,也收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只是人红新闻就多,最先掀起风浪的,就是他与徐帆牵手出街的照片。
就像大嘴巴扇在脸上,周围人都在讨论,只有我像个傻子不知道。听到消息的时候我就信了,因为他的心不在家里,身在家里的时候眼光也落不到我身上,我感受得到……”
张娣从没想过自己的婚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她看来,家庭就是有吵有闹,像老一辈夫妻那样,斗嘴一辈子,也恩爱一辈子。
让她就此放手,她不甘心。自己陪丈夫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
他没时间陪家里人,却能抽出时间再起一段恋情。
张娣愤怒过,委屈过,也想过大发脾气闹个天翻地覆。
“我也说不上来,就所有情绪走一遍,我想挽回。就觉得我退一步,我的家就没了,我孩子就要变成单亲。我就告诉自己稳住,只要我不退,我就是合法的,他们就是不合法的。”
可面上再怎么安慰自己,心里的痛却做不得假。
消息甚嚣尘上,冯小刚也回应:
觉得委屈了前妻,也觉得对不起徐帆。
一个“喜新厌旧”画出了徐帆的现在爱,张娣是曾经爱。
而当时的张娣还傻傻以为只要自己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家人,总有一天丈夫会看到自己的真心。
可在那之后,冯小刚对她只有愧,没有爱。
长达7年的貌合神离,冯思羽上了学,懂了事,成了母亲的贴心小棉袄。
张娣独自一人守着破碎的家,渐渐耗尽精气。
而冯小刚与徐帆出双入对,先后合作《一地鸡毛》《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等片。
被无数人说是互相成就的最佳拍档。
他们像真夫妻一样生活,只是没有证。我看着女儿一点点大,发现她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没两样,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受人嘲笑结婚证困不住他困死了我,我不想孩子的三观跟着这样的事情长,我就说放过彼此吧……”
1999年,冯小刚把房、车、存款都给了张娣和女儿冯思羽。
之后左手离婚证,右手结婚证,以一场声势浩大的婚礼,给徐帆一个名分。
04 
物是人非事事休
离开了那个徒有空壳的家庭,最高兴的要数张家父母。
早年间二老一直劝女儿离婚,可钻入牛角尖的张娣始终不愿。
而将女儿和外孙女接回家,张家那对温和又包容的父母,用怀抱治愈亲人的伤。
“我母亲说生活就是波波折折,有人经历的波折小,有人经历的风浪大。不是说经历了就一定要成长,可以不成长,因为我和女儿还有他们,他们永远都是我们母女的避风港……”
冯思羽
生活归于平静,日子照常继续。
在医院做着护理工作,下班后回到海淀区那个大型居民区。
将女儿的心理成长和教育看得比学习成绩还重要。
张娣最怕的就是女儿受自己婚姻的影响,将来对爱情抱有偏见。
好在温暖的家,温暖的家人给了冯思羽极好的引导。
小姑娘一路成人,在姥爷动不动就故意开的“耍人玩笑”中变得开朗爱笑。
虽然生活平淡,没有十分优渥的物质条件,但心理上的满足感也让冯思羽自信明媚。
与冯小刚离婚之后,张娣就与之形同陌路,但她从不限制女儿和父亲相处。
冯小刚与女儿
冯小刚曾说:我对我前妻有愧,她越善良,我越愧疚。这是我一辈子都逃不不了的,因为我确实伤害了她。
于是他尽全力开始弥补,也成了前岳母眼里,心底不错的人。
他负责了冯思羽的学杂费,繁忙的工作中也会抽时间与女儿培养感情。
除此之外隔三差五也打电话询问张家父母的身体状况,每隔一段时间,补品和营养品也会送到。
冯思羽中学要毕业的那一年,学校为学生举办18岁成人礼。
小姑娘从没有邀请过爸爸参加自己校园的活动,那一次她很想让父母为自己见证成年时刻。
张娣从女儿的欲言又止中猜出了她的心思,于是主动提出可以邀请爸爸参加。
2008年12月30日,冯小刚盛装出席北大附中高三学子的成人礼,并代表学生家长进行致辞。
几度红了眼眶,他说:“亲爱的女儿,无论你欢乐还是流泪,任何时候回头,爸爸都在你身后,不要担心跌倒,爸爸会扶你起来……”
冯思羽
如今的冯小刚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名导,和徐帆相互支持走过二十余年光阴。
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领养了个女孩取名徐朵。
前几天“冯小刚、徐帆现身美国,疑似移民”的消息,起因是他们陪养女徐朵在美国上学。
如今的冯思羽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谈及爸妈,她哽咽连连。
说这辈子都会对爱她宠她也教育她多年的母亲好。
但对于父亲当年的选择,她尊重也释怀了,因为爱情这个东西,它真的不讲道理。
冯小刚夫妇与冯思羽
而如今离婚后的张娣始终单身,她说不是对爱情失望,而是正切感受到一个人的自由快乐。
和女儿相伴23年,生活充实而美好。
在记者找上门想要采访时,她摇摇手,说很多事我都记不清了。
年逾60依旧气质不凡,皮肤白皙,举手投足间文静而又优雅。
有人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有人说爱情是婚姻的救赎。
张娣咬牙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冯小刚跺脚找到了新的救赎。
当风住尘香万事了,张娣用一句爱恨坚守和放弃,我不说无怨,但我无悔诉说了她的往事……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