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珞珈工作室   
作者:丁虹   
责编:郑中奇
丁虹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科技委员会顾问专家;武汉市药理学会常务理事;非临床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科技进步获奖得者
我为中华民族的善良与伟大骄傲
我痛哭,因为感动,也因为其实这是不应该发生
因为武汉又静默了,我不得不上网课,今天上课的内容是“高血压药物及呼吸系统的药物”,在讲这两个系统的药物前,我专门做了一张PPT“国之重器,让世界相信真理”,因为我讲的这两个系统,书本有非常多的值得反思的误区,按照这样有误区的医疗逻辑去治疗高血压、鼻炎、哮喘、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病没有治好,反而让药物的副作用导致了新的疾病,甚至失去生命,我们DD群已经有很多案例,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感冒、咳嗽,走着进医院的,但过度医疗、无知医疗,让无辜的生命最后没有了回家的机会。因此,我在讲课之前专门在今天早上7点(8点上课)做了一张PPT,因为最近发生了太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悲哀的情绪在我心中积累到了临界点。所以,我希望呼吁我的学生们,我们为什么要学知识,不仅是为了自己有个好学历,找份好工作,我们有责任成为“国之重器”,知识的特权不是用来只为自己谋求私利,知识的特权是要让世界相信真理。当今医疗有太多的错误需要纠正,而每一次纠正都在动“利益集团的奶酪”,它不仅需要坚持、需要勇气、甚至需要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谁都知道为坚持“日心说”这个理论,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正是这些人让世界通透了,让真理被认知了。
目前,世界正在遭遇新冠疫情的困惑,对新冠病毒科学的理解及科学的防控,太需要有知识特权的人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呼吁理性的转归,呼吁媒体进行正确的引导。
课间休息时,看到下面这个内容:“一个两岁孩子,新冠阳性,为了不拖累邻居,父母决定带着2岁的孩子去方舱,经历过武汉的方舱、上海的方舱,谁都知道方舱的生活条件以及医疗条件是非常不好的,邻居们纷纷挽留,并且签字要求让孩子居家隔离”。
上课开始时,我控制不住痛哭,用了很长时间“哭腔”在讲课,我为中国人的善良与伟大感动痛哭,也为不该出现的问题痛心疾首。实际上,每次面对媒体的镜头,谈起新冠,我都会忍不住痛哭,因为我非常清楚,如果领导能够听更多的声音,而不是几个“有职权专家的声音”,我们有很多生命是可以留下的,然而无论怎么呼吁,我的文章被大量的删帖。
有很多悲剧不应该发生,科学决策需要听取各方面的声音,而不是“删帖、删帖、还是删帖”。奇怪的是,那些用粗俗语言骂人的帖子横行网络,不被删帖,骂人骂到当事人跳楼,网警到哪里去了呢?讲道理的文章却不断被删帖,怕什么呢?怕讲不过道理吗?真正有道理就不怕被评判。
学点知识,学会保护自己,不让悲剧上演
对疾病分型,根据病因精准治疗
下面是我今天上呼吸系统疾病的一张PPT,当今临床医疗用来治疗肺炎的一组用药方案:一共用了18种药物,全部是输液方式。这是一套“极度愚蠢的治疗方案”。
01
首先我要全力呼吁的是:
注射比口服好,是一个绝对错误的概念,相反,注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口服差,血药浓度不如口服稳定,治疗效果也就不如口服给药。我们是做药的,我们对药物的理解会超过临床医生。我们在做口服药的时候,一定会通过技术让口服药获得与输液一样的血药浓度,由于口服药可以一天内多次给药,这样我们更方便保持“血药浓度24小时内维持稳定的浓度”,而不是注射的血药浓度“忽高忽低”,血药浓度过高会产生毒性,血药浓度过低又无效。
住院就要输液,是最愚蠢的医疗。只要能口服就不要注射,这是全世界医学界的法则,为什么在中国就不行了呢?是中国医生的问题,还是中国患者的问题?
02
当今医疗最大的错误根源在于:
人们遵循的是泛概念医疗,从来没有“对疾病分型,根据病因精准治疗的理念”。上面一组用药方案,在当今医院经常出现。肺部有炎症的患者,医生完全不思考病因,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还是真菌感染?还是无菌性炎症?每个病因导致的肺炎,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然而上面的用药“让人触目惊心”:
用了2个毒性很大的广谱抗菌药
用了2个毒性很大的广谱抗菌药——莫西沙星、替加环素。然而这个病例从检查结果看,白细胞没有升高,中心粒细胞没有升高,提示根本没有细菌感染;况且现在的抗菌药基本是广谱高效的,完全没有必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不能增加疗效,只能增加副作用;
用了2个抗真菌的药物
用了2个抗真菌的药物——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抗真菌的药物一般肝肾毒性极大,况且没有证据证明患者有真菌感染,除非痰液培养有明确的真菌感染,一般真菌感染,分泌物会有拉丝的现象,即使不检查,也有80-90%的预判,现代医疗的问题是,医生的医疗技能在退化,很多可以通过痰液的颜色和性状判断的疾病,大家都依赖检查,然而很多检查无法告诉你病因,比如呼吸道疾病患者,基本被要求做CT,但CT给予你的提示只是,你肺部有炎症,至于产生炎症的原因它无法告诉你,因此,无法利用CT告诉你如何精准用药,还是需要靠医生的“医疗技能”,当医疗技能不行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地毯式轰炸”,大炮打蚊子,瞎猫捉到死老鼠,上面的用药方案就是如此,判断不出病因,就将能上的药物统统上去,也许总有一个药物是对的;
用了激素药物
用了激素药物——激素具有抗炎作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都会导致炎症,一般用上激素,都有可能一定程度改善病情。比如针对新冠重症治疗,牛津大学研究结果就是“运用激素可以降低新冠的死亡率”,但是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虽然救命了,但不利于康复,导致新冠后遗症比较大,或康复期比较长。我在新冠的治疗中,采用甘草酸替代激素,甘草酸免疫抑制作用没有激素强,也没有激素可能导致的股骨头坏死,相对安全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国外没有甘草酸制剂,因此,我们是幸运的,可以用更安全的方式与“感染性疾病博弈”。
下面这张图也是我今天上课的一张PPT,我想告诉学生和大家的是:当医生在处方上写“支气管炎”、“肺炎”时,你不能立即去拿他开出的药方,你要问清楚,你或你孩子是什么“支气管炎、肺炎”,是“无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结核菌肺炎、寄生虫肺炎”,每一种肺炎治疗方案不一样,不是一个“肺炎”可以精准用药的。
如果医生不告诉你,嫌弃说:“告诉你也不懂”,这时你一定不能嫌弃自己,你去查百度,根据症状做一个自我判断,百度相对公平,有些所谓的“***医生”平台,并不太公平。我们DD健康群的朋友也可以咨询我,只是我每天要上课或做研究,有时不能及时回复,我没回复或你有疑问时,宁可不吃药,不要乱用药。
只有极少数疾病需要争分夺秒:脑卒中、心梗、心律失常……..
呼唤理性、呼唤科学,生活不是电影
生命逝去了不会复活
2011年,美国的一部电影描述人类与传染病的一场战役,这部电影里面就是“建立了方舱”,但这是电影,是否需要建方舱,我是反对的。武汉疫情早期我就反对了,写了很多信给领导。
武汉新冠疫情时,武汉筹建方舱我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我可能比很多临床一线的医生接触的新冠患者多,很少有医生能同时接触到几千新冠患者,我们的患者很多是无法住院的重症患者,但大家表现的非常有序、非常自律,他们自觉的将自己隔离在一个房间,以免传染给家人,甚至有人在隔离的房间内坚持24小时戴口罩,哪怕呼吸极度困难都不摘下口罩,就担心传染给其他人,这些是决策者看不到,他们会直觉认为这些阳性者会擅自出门,形成传染源,扩大疫情的传播。其实,我与这些新冠患者24小时互动,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善良、伟大、利他、自律,他们是一群遵纪守法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是阳性,一定会自觉的呆在家里隔离的,无须贴封条、无须封铁皮、无须拖去方舱……..希望我们的领导多与患者接触,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自律的人,他们不需要强制管理。
当时武汉建方舱了,简陋的环境,没有任何隔离措施,默认阳性患者不会传染,但是大家知道吗,有比新冠病毒死亡率更高的传染病,尤其是老人、儿童,他们会感染细菌、支原体、军团菌,为什么有些病人因为脑梗、心梗住院的,结果死于细菌感染,这就是大家不知道的,而且是极度难以预防的《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细菌很多都是耐药菌,北京87岁老人被报道“北京新冠死亡案例”,其实,他不是死于新冠,他死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
看到方舱简陋的环境,很多人睡不好,因为鼾声此起彼伏,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而且进入方舱并没有特别的治疗,武汉当时主要是“大白”带着大家唱歌跳舞,我承认这种方式有利于缓解焦虑,但这种方式从科学的角度,不利于防止传染病,大规模的人群聚集,可以导致很多种类的传染病,不是只有新冠是传染病,很多传染病更要命。
有的方舱里存在药物滥用,有些患者一天被要求吃10多种药,而那些药真的没有科学依据。后来的上海等地的方舱,可能干脆不用药了,等待自我康复,如果这样,为什么不居家隔离呢,中国有那么好的人民,那么守纪律,可是他们却被“当*****”看管。
大门贴封条;小区上铁皮;没有核酸检测拒绝对重病患者救治,类似儿童一氧化碳中毒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的等悲剧,不断在上演。
集中隔离导致的精神问题可能比新冠更严重,一个女子在集中隔离期间上吊自杀。我们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最近几天刚感染新冠病毒,他写了一篇体验报告:“比普通感冒轻,发了半天烧,第二天就好了,他说病毒一点不可怕,但集中隔离令人惶恐,可能会抑郁”
作为做科学的,我希望尽我所能,让世界相信真理。知识特权不是用来依附权贵,用来光宗耀祖,知识是用来帮助社会进步,知识的责任是依据客观事实,阐明科学,用科学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知识也不能用来为利益集团赚取不恰当的利益。核酸检测技术、疫苗技术都是很好的科技,但使用不恰当,它可能成为有意阻碍疫情结束的危险技术。
作为做药学科学的,我来科普下疫苗的知识
互联网会留下记忆,它会记录有些人在努力
PART
01
为什么有人容易感染,有人不容易感染?
身处同样环境,为什么有人容易感染?有人不容易感染?2022年2月1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发表了名为《新冠病毒人类挑战试验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病毒动力学研究》一文,即全球首个“让人类故意感染新冠”的试验研究。
给34人通过滴鼻给予新冠病毒,结果可见:53%人被感染;47%人不被感染。
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些人屏障系统缺陷,易感染病原体,比如有基础病的人群、婴幼人群;有些人屏障系统健康,不易被病原体突破。
我们人体有三道屏障系统,可以被认为是“三道防线”,三道防线被突破后,人体就会出现“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
下面我介绍下人体的三大屏障系统,也许对大家正确理解及正确防治“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有帮助。
PART
02
人体三大屏障系统及当今医疗在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防治中的疏漏
人体包括三大屏障系统:
第一道屏障系统为:皮肤、黏膜组织屏障;
第二道屏障系统为:无差别免疫屏障——细胞免疫;
第三道屏障系统为:目标免疫屏障——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1)第一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皮肤、黏膜组织屏障:是人体直接对外的屏障,是守护人体的边疆长城。这个长城如果出现问题,病原体、过敏源就会长驱直入,进入机体,人是否会得病,就交个了“第二道屏障——无差别免疫系统”、“第三道屏障——目标免疫系统”。疫苗主要在第三道屏障上发挥作用。
(2)第二道屏障
用了第二道屏障——无差别免疫屏障:当病原体或过敏源入侵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会游走到感染部位,杀灭病原体。
细菌感染会释放大量白细胞趋化因子,刺激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大量生成,并游走到感染部位杀灭细菌,因此,细菌感染,血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会升高,细菌感染导致重症或死亡的原因与过度激活免疫,矫枉过正产生“炎症风暴”相关,脓毒症的定义就是“是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病毒感染一般不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升高,主要是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变化,病毒感染时,单核细胞会大量成熟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激活,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如TNF-α、IL-1、IL-6、IL-12、IFN-α、IFN-β、IFN-γ、MCP-1和IL-8等”杀灭病毒,但如果这些炎症因子过度释放,就形成“炎症风暴”,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多器官衰竭,这就是病毒感染导致重症或死亡的原因。
无差别免疫屏障,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抵抗并杀灭病原体,但防御不当,导致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引发“炎症风暴”,是患者重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新冠大量的临床病例的分析,发现女性在COVID-19感染后不仅症状相对较轻,而且比男性有更长的潜伏期,男性感染后的病死率高于女性,在确诊的2019-nCoV重症感染者里面,大量的患者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患者体液中可以检测到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L-12、IFN-α、IFN-β、IFN-γ、MCP-1和IL-8等大量产生的现象,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多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在此前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埃博拉病毒等感染疾病案例证明,细胞因子风暴才是真正的夺命杀手,可以触发免疫系统对身体的猛烈攻击。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武汉新冠疫情中,对重症患者启用“甘草酸”的医疗方案。非典之后,我经过17年的研究,证明甘草酸具有抗炎症风暴的作用,且不良反应低于激素类药物。甘草酸作为鸡尾酒疗法的主要成分之一,通过对抗“炎症风暴”,挽救了许多重症新冠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抗新冠病毒,不一定需要“杀新冠病毒的药物”,找到病毒致命的原因——我们自己免疫系统的过激应答,用药物抑制这个过激的免疫反应,让患者活下来,然后等待时间,等待病毒自我“衰老”。
(3)第三道屏障
第三道屏障——目标免疫屏障:疫苗就是通过构建人体第三道屏障发挥作用的。
当病原体入侵人体后,第二道屏障率先启动,释放炎症因子围剿病原体,随后,人体免疫系统,通过B淋巴细胞介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这个抗体是为了保护机体,当同样的病原体再次进入人体时,抗体就会识别到这个病原体,迅速精准的杀灭它。抗体具有高度的“忠诚度(特异性)”,只“偏爱”让它产生抗体的那个“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不会“多看一眼”,极其忠诚,极其专一。
比如,新冠病毒会让机体产生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这个抗体不会多看一眼“流感病毒”,只专注“新冠病毒”,因此,新冠病毒的抗体,只会保护患者不再感染“新冠病毒”,不会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
同样,流感病毒可产生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支原体可产生支原体特异性抗体……
如果体内产生了抗体,相应的病原体再次进入时,抗体会“识别到敌人入侵”,就可启动“目标免疫屏障”,进行精准的防御与打击。
由于“目标免疫产生的抗体”专一性过高,机体内有“2020年新冠病毒抗体的人群”,不能防御“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因为,它们长的不太一样了,2020年的新冠病毒抗体不认识“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因此,预防不了奥密克戎的感染。这也是为什么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即使体内产生了“抗体”,但仍然会再次感染的原因,因为病毒变异了(整容了),抗体不认识了。
疫苗的作用:
就是让人在没有感染病原体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例如新冠病毒疫苗,我们国家主要为灭活疫苗,就是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杀死病毒,使其失去感染力,但保留其抗原性,接种到体内后,可产生专一性识别“新冠病毒的抗体——实现目标免疫屏障”
但新冠病毒变异过快,新冠疫苗一般是按照“当时主要的病毒株扩增获得的疫苗”,因此,疫苗可能只认识以前的“新冠病毒”,不能识别后来的“变异病毒”,预防作用极大减弱。
2022年11月20日,哈佛、耶鲁、斯坦福三校联合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打了疫苗加强针,对奥密克戎的预防率不足20%。
PART
03
临床用什么指标判断你是否感染了新冠?是否产生了“抗体”
目前的核酸检测,是为了检测你体内是否有正在“活动期的新冠病毒(抗原)”;
抗体检测是为了了解你体内是否有足够的“抗体”,以应对病毒的再次入侵。检测报告上会出现“igM、igG”的结果,它们表达什么意思呢?
IgM、IgG都是抗体,为什么我们会希望“igM为阴性”、“igG”为阳性呢?受病原体刺激后,机体会启动目标免疫,产生专一性抗体,igM是最早产生的抗体,一般在感染2-3天内开始产生,感染后2-4周消失,igM阳性意味着机体可能处于感染期;igG抗体,出现时间较晚,大多数在感染后数周时间才能产生,持续时间较长,可作为保护性抗体,持续存在于体内,用于监控、防御病原体的再次感染。
疫苗是否具有保护力,主要监控是否产生了“足够量的igG”。但是,我国在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后,并没有检测“抗体—igG”的产生情况,也没有研究其“消失情况”,因此,疫苗是否有效,有效期能维持多久,没有研究报道,这会让防御缺乏“精准的数据支持”。
PART
04
并非所有传染病都适合用“疫苗”实现全民免疫
疫苗是通过获得保护性抗体(igG),实现“目标免疫屏障”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只有少数病原体感染,适合采用疫苗预防感染,实现全民免疫。比如水痘病毒,患者感染一次后,基本可以获得终身免疫的抗体,或接种水痘疫苗的人群,也基本可以获得终身免疫。因为,这类病毒很稳定,不易变异,抗体也不易消失。
少数人打了水痘疫苗也会感染水痘,可能与机体没有产生足够数量的抗体有关。
因此,通过接种疫苗实现全民免疫的“感染性疾病”应具备2个条件:
“感染性疾病”应具备2个条件:
1. 病原体相对稳定,不易变异。变异的病原体,由于形态、性质发生了变化,抗体可能就无法识别,不再将这个病原体当做“敌人”,也就不会启动免疫反应,疫苗就失去了保护作用。
新冠病毒、流感病毒都属于变异性极强的病毒,2020年的新冠病毒与当今流行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虽然是一个家族的,但已经长的很不一样了,让最初的“新冠病毒抗体”去识别现在的“奥密克戎病毒”有点勉为其难。
2. 保护性抗体持久存在,不易消退。如果感染一次,或规律接种疫苗能够产生持久的保护性抗体,才可能获得全民免疫的结果。新冠病毒感染后,或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大多数人(新冠病毒感染)会在3个月左右,抗体消失,部分人会在6个月左右抗体消失,极少数人抗体可以持续存在1年或更长时间,并且还有一定数量人群,即便感染或接种疫苗,完全不产生抗体。这种病毒的特性,实际上很难实现“全民免疫”。
哈佛、耶鲁、斯坦福三校联合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重复感染的人群占7%,重复感染+接种疫苗的人群占55.7%,只感染一次的占2.4%,感染一次+疫苗接种对的占29.1%,也就是94.2%的美国人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
这组数据非常充分的说明,很多人会重复感染新冠病毒,不会因为一次感染或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就获得免疫力。且不说获得终身免疫力,新冠到目前只有3年时间,3年之内大家在重复感染,充分说明“新冠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不具备持久性。我们不可能每3个月,将全世界70亿人,或全中国14亿人都接种一次疫苗,而且这些疫苗还能紧跟“病毒的变异速度”。
因此,新冠病毒并不适合“全民免疫”这个医疗方案。目前可以获得持久免疫的疾病包括:“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
惯性思维、直觉误区、经济利益
让人们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人体的“第一屏障”
当代医疗的惯性误区在于,过于关注“第二道屏障——无差别免疫屏障”、“第三道屏障——目标免疫屏障”。希望通过免疫刺激的药物,激活机体免疫,发挥防御感染性疾病的作用,但它极大可能导致免疫过激性疾病。例如肿瘤免疫治疗剂PD-1,可能导致免疫过激,引发免疫性心肌炎等不良反应,著名医学期刊 《柳叶刀》杂志 发表一篇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的文章,研究者们分析了PD1疗法之后发生严重心肌炎的101例患者的详细资料 ,警告使用这类疗法的患者要高度警惕免疫性心肌炎 ,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手段,死亡率高达46%。
为什么人们会重视“第二道屏障、第三道屏障”而忽视“第一道屏障”呢?可能因为,第二、第三道屏障与免疫有关,可以用药物、生物制剂及疫苗进行干预,科技感强,经济效益显著。
第一道屏障是人体的皮肤组织屏障、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屏障,是机体直接对外的第一道防护屏障,为什么人们会有意、无意的“忽视第一道屏障”,因为这个屏障看上去“简简单单”,平民百姓都看得见,摸得着,太过低级,没有高级感,而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可以衍生出很多学说,即使是专家也无法评判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于是,无论发明什么学说或产品,没有人可以准确知道它是否正确,其神秘性可以抬高它的科技感和身价,名利双收是大家愿意追求的东西。
而第一屏障的健康与修复,可能只需要“普通的营养素”就可以实现,是大家都认识的东西,毫无高级感,也卖不出好价钱,几乎不会有人做这样的傻事。一套抗肿瘤治疗可能花掉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一瓶复合维生素只需几十元。然而一个患者,长期的口腔溃烂,组织增生形成瘤体,医院认为是肿瘤,开始用抗肿瘤药物,我只是让她试试“善存-复合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配合蜂胶,很快,多年不好的口腔溃烂及增生性瘤体就恢复了健康。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名利双收”的研究,选择“用营养健康第一屏障”,解决疾病问题?
我的医疗哲学
——守住第一道屏障,争取不动用免疫,不在身体本土作战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给34人通过滴鼻给予新冠病毒,结果可见:53%人被感染;47%人不被感染”,这个结果提示人们,人群中有人可以直接将“病毒挡在身体外”,无须动用身体内的免疫系统,无须在本土发动一场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战争。因此,帮助人类构建“健康长城——第一屏障”,可能是人类对抗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医疗方案。
人体第一道屏障系统:是我们身体直接对外的组织器官,包括皮肤组织屏障;胃、肠道黏膜屏障;呼吸道黏膜屏障。这些屏障系统是否健康,直接决定了“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是否容易进入体内,引起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肺炎、脓毒血症等;也决定了过敏源“花粉、螨虫、易过敏的食物”是否容易进入体内,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
决定第一道屏障是否健康完整,取决于三大防线:
(1)生物防线——皮肤、胃肠道、呼吸道的共生菌。
人们可能只知道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很关键,其实,皮肤、呼吸道同样存在共生菌,帮助人体对抗致病菌的入侵。
为什么我会在自己的护肤品、洗涤用品中拒绝加防腐剂呢?(1)防腐剂具有明确的致癌性,女性乳腺癌替代肺癌成为第一大肿瘤,与化妆品中的防腐剂、致癌剂密切相关;(2)防腐剂可杀灭皮肤的正常菌群,导致皮肤屏障损伤。例如,一个名牌洗发水,13个成分,抗菌剂高达9种,长期使用这类洗发水,会导致头皮正常菌被杀灭。由于我研制的洗发奶没有防腐剂,有些朋友初次使用后会剧烈瘙痒,并产生大量头皮屑,这是因为,他以前使用的洗发水有太多抗菌剂,杀灭了头皮上的正常菌群,致病菌没有正常菌的限制,完全靠抗菌剂对抗致病菌,一旦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产品,致病菌没有管制,过度生长导致头皮屑。这种情况下,坚持1-2个月不用抗菌剂,待头皮正常菌群重建后,自身有抗病能力后,就不再有头皮屑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呼吸道屏障及肠道屏障上。在人体的呼吸道黏膜、胃肠道黏膜上都存在与人体友好相处的共生菌群,比如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极为重要。但抗生素滥用在中国极度严重,无论什么病,都会用到抗菌药。其实细菌感染只占感染性疾病的20%左右,但几乎90%以上去医院看病的人都会被用到抗菌药,真菌性肺炎大多数是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杀灭了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导致真菌过度繁殖;在中国,抗菌药滥用最大受害人群是婴幼儿,婴幼儿肠道菌群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体系,根本经得起抗菌药的狂轰滥炸,抗菌药轻而易举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健康,被滥用抗菌药的孩子,很多都成了易得病的体质,因为抗菌药将“人类第一屏障中的生物防线”摧毁了。生物防线相当于长城外的“护城河”。护城河的水一旦抽干,人体每天面对的就是“兵临城下”。拒绝滥用抗生素,是一个家长对孩子最有能力的保护。
(2)化学防线——正常的酸碱度、含水量、正确比例的脂肪酸组成。
例如健康皮肤的弱酸性环境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但很多护肤品,尤其是利用皂基型表面活性剂做霜剂、乳剂的护肤品,呈碱性,长期使用,导致皮肤粗糙,易受细菌感染,防线受损;适当的含水量及正确的皮脂组成,可以为皮肤构建一层保护膜,利用物理屏障的原理对抗细菌、病毒、过敏源,减少人体罹患“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3)机械防线——由表皮细胞构建的紧密连接的皮肤屏障;由上皮细胞构建的紧密连接呼吸道黏膜屏障、胃肠道黏膜屏障。
这道防线是第一屏障中最重要的防线,相当于“长城和边防部队”。如果我们的长城坚固,边防部队兵强马壮,那么,我们就可以“御敌于城门之外”,而无须动用我们的免疫部队,在本土打一场“杀敌1000自伤800”的战争。
现代医疗的哲学错误在于:将敌人放进来,用药物杀灭敌人,或者用药物调动免疫系统杀灭敌人,忽视了御敌于城门之外的战略。
01
湿疹
比如湿疹:最基本的原因是皮肤屏障坏了,导致过敏源通过皮肤长驱直入,接触我们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释放炎症因子,本希望杀掉过敏源,但误伤了自己,导致皮肤瘙痒及更严重的皮肤损伤,形成湿疹;
02
鼻炎
再比如过敏性鼻炎:最基本的原因是鼻粘膜屏障坏了,导致过敏源通过鼻粘膜长驱直入,接触我们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释放炎症因子,本希望杀掉过敏源,但误伤了自己,导致过敏性鼻炎;
03
呼吸
再比如呼吸道感染:最基本的原因是呼吸道粘膜屏障坏了,导致细菌、真菌、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长驱直入,接触我们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释放炎症因子,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是脓毒症的主要原因,也是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的原因。脓毒症的易感人群是婴幼儿及有基础病的患者,因为,这类人群“第一屏障”极其脆弱。“没有好的砖砌坚固长城,也没有兵强马壮的边防部队”。
“VC+芦丁+维生素D等”这组方案应该同样适用于降低“脓毒症”细菌感染的风险、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当然这只是推测,不像湿疹、鼻炎的护理,我们有大量的临床数据支持。
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Frontiers in Aging》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表明,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癌症风险呈负相关,维生素D水平较高者,可降低患晚期癌症及致命癌症的风险。
刚结束研究显示:
我们刚刚结束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血管硬化明显相关,给大鼠喂食维生素D缺乏的食物,大鼠3周就出现血压升高的状况,比典型的“血管内皮损伤剂——NAME”作用更迅速,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维生素D不是越多越好,给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大鼠喂食相当于“人每天补充800IU”的维生素D,6周后,大鼠也出现了血管硬化,高血压的症状。 
提示,健康的身体环境,是一架天平,营养素少了“向左倾斜”、营养素多了“向右倾斜”都会导致疾病。
两届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提出,正分子医学概念,呼吁科学家重视对“健康生化环境——正环境”的研究,用优化的营养恢复出错的正环境,疾病不用药物就可以康复了,这与我们中医的“扶正固本”的医疗哲学完全一致。
面对新冠疫情,如果我们能安静的研究那些不被感染的人群与容易被感染的人群在“生化环境上的差异”,用优化的营养让易感人群达到不易感人群的健康生化水平,可能我们不需要如此的“严防死守”;或为开发出一个副作用大、有效率不高的“抗新冠病毒药物”欢欣鼓舞;或不断去接种疫苗,还不能预防感染……
很多时候真相被我们忽略在了身后,需要我们敢于转身承认错误。有时候,改变世界的不一定是大英雄,可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对于一个饥饿的生命来说,一个普普通通的面包,远比价值不菲的“面包名画”更有意义。
希望媒体发挥智者的作用
正确引导民众对新冠的认识,支持管理者优化新冠防控措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