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碳关税”要来了。
近日,欧洲议会以487票赞成、81票反对和75票弃权通过了新的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的规则,该法案必须获得欧盟理事会的正式核准,最终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并在发布20天后生效。
碳关税是什么
这笔将于2026年正式对欧盟以外的部分产品生产收取的费用,就是现在常说的“碳关税”
根据会议公告,如果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氢,以及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和某些下游产品(如螺钉和螺栓等钢铁制品)出口至欧洲,当产品在生产地的碳价低于欧盟碳市场碳价时,须通过购买CBAM凭证以补足差价。CBAM将从2026年至2034年逐步实施,与欧盟交易体系逐步取消免费配额的速度相同。
总体来看,如果出口国家还处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出口商品将面临巨大的欧洲税务问题,CBAM成新型绿色贸易壁垒
这一立法将为欧洲工业领域提供加速脱碳的工具,保护欧盟国家的气候行动免受来自外界的影响,还将激励欧盟以外的国家致力于减少排放、实施可持续发展。
欧洲内部争议
对于碳关税的实施,欧洲内部很有争议。
从欧洲立场来看,“碳边境调节机制”更多是为了给欧洲自己的工业企业施加压力,让他们接受更少的免费配额,将来也花钱买配额,把欧盟企业的高碳价负担转化为低碳的竞争优势。
从气候政策角度,取消欧洲碳市场免费配额之后,可以刺激本土的工业部门减碳,客观上,还会迫使欧盟以外的其他国家建立碳市场,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并且提高碳价。最重要的是,还有助于确立欧盟在气候变化时代的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地位。
但也有其他人担心欧盟最新举措可能会推高数千种产品的价格。据德国《世界报》4月19日报道,CBAM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环境友好型贸易的开始。业界警告称,某些产品可能会变得更加昂贵。法国铝业工会主席西里尔·穆尼耶表示:“碳关税会提高欧洲金属消费的价格。”他预计,如果铝价上涨,汽车价格也可能上涨,给消费者带来问题。
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
这一机制的根本作用是建立新的“碳关税”壁垒,帮助平衡欧洲工业企业的高碳价成本,使欧洲本地与进口产品公平竞争。简单理解,“碳关税”的根本作用是,将欧盟以外的产品生产,置于一个虚拟的欧盟碳市场中,把欧盟碳市场中的“碳成本”体现到进口产品中。与此同时,这一机制将刺激欧盟以外的国家减碳,推动各国建立和扩大碳市场机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4月20日表示,碳关税的执行不仅对直接被纳入征收范围的行业有影响,与此相关的产业链都将产生连锁反应
在欧盟“碳关税”目前覆盖的产品中,现实压力主要针对钢铁和铝。欧盟“碳关税”覆盖的国家中,钢铁和铝的最大来源国均为中国。不过在中国对欧总出口中,钢铁和铝的比重并不高。
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2022年,中国钢铁产品对欧出口额151亿欧元,占中国出口欧盟比重的2.4%;铝产品对欧出口额45亿欧元,占中国对欧盟出口总额比重的0.7%。
至于中国对欧盟的化肥出口量更少,只有3.3亿欧元,占中国出口欧盟总额的0.05%;水泥出口只有1000多万欧元,总量2.1万吨,而中国一年的水泥产量是20多亿吨;2022年欧盟仅从中国进口了价值3134欧元的氢;同时,中国不向欧盟输出电力。
中信建投的一份期货报告认为,由于中国钢企在节能减排道路上自我加压,高炉炼钢排放数据与欧盟水平相差无几,所以,如果2026年前中国碳市场纳入钢铁行业,那么中国钢企需缴纳的碳关税极低,甚至为零。
安邦智库(ANBOUND)宏观研究中心主任贺军则认为,欧盟出台“碳关税”政策,对中国将带来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
原因在于,中国在全球分工中是“世界工厂”,为世界市场大量生产制造各种产品,同时中国还是工业品出口大国,有大量产品出口到发达市场。长期以来,欧盟还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几年才退居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这样的特点,使中国正好处在欧盟的“碳关税”政策的约束之下
对中国来说,不仅要大量消耗能源、环境资源为国际市场制造产品,还要承担由此产生的“碳成本”。在某种程度上,“碳关税”对中国来说是不公平的。
贺军还提出,欧盟推出“碳关税”制度,是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主动的政策操作,试图在保护欧盟本土企业、建立国际贸易中的“碳规则”、提升在相关游戏规则中的主导地位等方面,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大国,在这些方面需要提前研究和准备,争取在规则制定阶段尽快介入
欢迎转发,如欲转载、合作,欢迎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