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让孩子“自由自在,野蛮生长”并不是“放手躺平,任其发展”。我们希望的,是孩子自主自驱,能正确的认知自我,保持个性,同时也能互相协作,学会思考和表达,能更好的适应各个团队和社会。
项目制学习(PBL),是童行所有营地贯彻的主旨,我们在“玩耍中学习”的大背景下,在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让孩子们完成一个个项目,让他们拥有“全链条”的思维方式,而不单单只做一颗螺丝钉。
临近年关,这一次在培田,我们的老师又设计了什么好玩儿的项目呢?你想不想带着孩子,一起过个不一样的年呢?快来看看吧~
「少年成长计划」也推出了第一批营地,北京的小朋友们,不要错过~详情关注今日二、三、四条!
 周五
视野 🌏
全文共4620字,阅读时间12分钟
🌿🎨🌏
01
协作培养在时间的发酵中,给孩子带去了更多的文化资本
你以为你家孩子跟班上其他孩子一样,在接受相同的教育吗?
美国社会学家安妮特 · 拉鲁说,其实不是。
她花费6年(1990-1995年间)时间,跟踪调研了两所学校的88个孩子,并对其中12个9-10岁的孩子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包括访谈孩子的父母、老师及学校相关工作人员,访问频次是在一个月内至少20次访察。
详细跟踪的这12个孩子,其中6个是中产家庭,剩下6个是工人或者低收入家庭。在十年之后,也就是2005年,拉鲁做了回访,中产家庭的6个孩子全都考入了大学,低收入家庭的6个孩子,只有1个选修了社区大学课程,剩下5个均高中毕业辍学,放弃了学业。
这个结果差距背后的原因,拉鲁说是:中产家庭采取的协作培养模式,比起低收入家庭的自然成长养育模式,给孩子留下了更多文化资本,让他们可以在未来更好地生活。
02
什么是协作培养模式
安妮特 · 拉鲁把她的这项研究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不平等的童年》。我非常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发现所谓的协作培养,不是说孩子所在的家庭多有钱,而是家长要参与孩子的成长。怎么参与呢?
第一,带孩子参加有组织的活动
拉鲁跟踪的6家中产家庭,每周都在忙碌地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各样有组织的活动,比如某个钢琴课程、某场棒球比赛等丰富的课外活动。这些有组织的活动,即给孩子带去了知识的增加、视野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在活动中挖掘潜力发现优势,同时也给孩子留下了社会需要的某些能力经历,比如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无形中让孩子习得了挑战困难的精神,增添了合理竞争的经历。
第二,平日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中产家庭非常注重孩子的语言表达,在平日里,但凡有教育机会就会鼓励孩子主动且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哪怕是孩子对家长提出质疑。中产家庭的父母愿意给孩子锻炼协商技能的空间和机会,比如,拉鲁跟踪调研的一个中产妈妈鼓励孩子:向医生表达自己哪里不舒服,希望医生如何帮助他。这其实是在锻炼孩子通过恰当的表达,为自己争取更多资源,让规则更倾向于自己的需求满足。
第三,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
不管孩子在学校发生任何事情,中产家长都会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有时候甚至会对学校提出质疑,也会调动自己的资源解决孩子在学校发生的问题。这种主动发声,且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模范操作,会鼓励孩子当遇到问题,积极回应,努力想对策,而不是束手无策。
03
什么是自然成长模式
与协作培养相对立的是自然成长模式 ,拉鲁发现低收入家庭在养育孩子时,存在三个无意识间流露出的三个习惯。这些养育习惯,让孩子自由成长,但孩子没有继承到更多从家长那里传承的文化资本。
习惯1:没有更多的精力带孩子参加有组织的活动,任由孩子自由玩耍
低收入家庭疲于物质等生计日常,没有经济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带孩子参加有组织的活动,或者是即使经济条件允许,也不认为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什么。于是,孩子只有自发地聚在一起,创造一些自娱自乐的活动。现下看起来非常开心自由,但不能从协作培养中收获时间发酵之后的文化资本,因为并没有协作培养活动。
习惯2:用管教而非平等的态度和语言,跟孩子对话,并把大人和孩子的事情区分开
低收入家长的活动往往跟孩子的活动分开,不允许孩子参与到家长活动里去,家长也会避开加入孩子的游戏或者活动。在平日的生活互动里,使用更多的管教式和命令式语言,代替采用商量式民主式沟通,这会阻截孩子的想法及观点表达。
习惯3:对孩子学校里老师的教育屈服或者无能为力
可能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即使对学校不满,也不会提出更多的质疑,也不会给出更多有指导性意义的建议。这种示范操作,会给孩子带去成长的边界感,成为孩子成长的天花板:父母都没找资源搞定,事情肯定很难,自己也不会习得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04
协作培养带给孩子优越感,自然成长留下的是局促感
社会学家拉鲁说,协作培养让孩子失去了很多自由玩耍的童年时光,但给孩子带去了文化自信,带去了优越感;自然成长给孩子留下了更多自由支配的快乐童年,但长期给孩子带去的是面对真实社会的局促感。
协作培养在时间发酵之下,留给孩子的是具有优越感的文化资本:孩子逐渐能够自我认知与自我发现,敢于表达和能够准确描述自我观点与自我需求,知道如何与外界交流互动协作,有方法让社会资源和规则向自己靠拢。
自然成长模式带给孩子的长期影响,则更多的是面对棘手问题的局促感:没有参与更多社交活动,合理表达自我观点的勇气不足,也没有与人交流相互协商的实践经历,更没有扩充到更多的知识和视野,也没有习得使用和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人到成年继续延续家长为生计奔波的人生模式,当童年不在,现实里更多的是无奈。
从协作培养的意义上说,童行营地,童行少年成长计划,包括童行严选课程,都是在履行协作培养,是有组织的活动。
营地老师们会关注孩子的心理,会引导孩子每日自我反思,也会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想法与观点。我们希望孩子能多多参加不同主题的营地,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发现自己的独特,并把独特逐步培养成自己的爱好,甚至天赋。我们希望孩子在活动中爱上学习,发现自己,心中有光。
童行营地如何做到上边的协作培养呢?
答案就是:童行每个营地有一个特别棒的特点,就是用PBL教学法带领孩子完成一个真实项目。这个真实项目会有一个挑战的目标或者一个真实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为完成挑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要相互协作、学习相关知识,最后表达输出,将几天营地所学创造性地完成某个成果,用这个可视的成果来完成项目的初始任务。
比如:
在培田营地,我们的两位营地老师晶晶和嘉瑞会带领大家体会独特的年味,最终完成一个明清古村年俗日志,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在古村过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培田是个明清古村,具有800年历史,它的年也别具一格。
古法遗风贴春联
晶晶老师说,每逢旧历新年前两周左右,培田村里公认书法写得好的乡贤们会齐聚祖祠,为全村村民书写春联,写春联也会吸引村里的小朋友们前来观赏,培田的孩子们耳濡目染,浸润着祖先代代相传的耕读传家古村文化。乡贤们写好的春联会摆满整个院子,青年人充满仪式感地贴上春联,好不热闹,过年的气氛被烘的喜庆高涨。
(祖祠衍庆堂,一位乡贤在给村民写春联)

(年青人摆春联、贴春联)
(村里的孩子在春联里流连。她叫吴紫薇,是驻站晶晶老师的学生)
过年标配放烟花
在培田过年,还有小时候过年的标配--烟花,放烟花能让孩子们激动整个春节,每晚不厌其烦地放烟花,烟花似乎可以点燃所有的烦恼与灰烬,换做希望和快乐散发着星星点点的光芒。
剪窗花、糊灯笼
除此之外,培田过年还要剪窗花、糊灯笼,把过年的气氛装扮得浓浓的。如果幸运,还能赶上古村的舞龙队伍表演,把一年的祝福与期望都聚拢在团聚的春节节日里。
除了体验浓厚的年俗年味,来培田,
早上,我们可以欣赏古村民间故宫之美;
白天,我们可以深入古村古巷,探究民间故宫之谜,也可以像古村孩子们那样玩玩竹节人,体验一下古村雕版印刷,欣赏一下南山书院;
傍晚,我们可以欣赏金黄色的古村美景,然后喝上一壶香茶,放着烟花吃着美食看着星空聊着天。
这样一趟古村落之行,我们会收获什么呢?
一段最有人情味的真实生活
晶晶老师说:人情味是她在培田古村落生活了近一年最大的感触之一。走在路上,认识的不认识的老人家,多多少少都会对你颔首微笑示意,即使羞涩内向的年长者,如果你对他们报以微笑,他们也会回以羞赧的一笑,然后用乡音问你听不太懂的话语:他们的普通话不太好,但你仍然可以从他们的神态里感受到他们对你的接纳和关心。或许是吃了吗?或许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还有进来喝杯茶吧,话没落地,主人已经拿出清明前购置的新茶,这种茶叶嫩且香,泡出来的味道相比于清明后的茶更好喝。
体验陌生又熟悉的传统年味
培田的年味,可以激发无数成人对儿时的回忆。无论是扫尘还写春联、贴春联,这些和年难舍难分的每一个举动,对我们来说似乎都有特殊的意义。培田的春联还特别在:不是买来的,是村乡贤们齐聚祖祠写出来的。想象一下:乡贤们齐聚祖祠,铺开剪裁好的空白春联,挥墨泼毫。伴随着笔杆的移动,你会感慨为何至柔的水却写出了至劲的字。书法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被朴实的乡贤们发挥的淋漓尽致。来培田,邀请乡贤写春联,咱们一起读读春联里的百味人生。
学习鲜活的知识
晶晶老师说,亲子专家伍罡老师在一篇《带娃到菜市场打个卡吧》的文章里提到,他发现现在的孩子写文章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情感表达比我们当年更细腻更丰富,但描写色彩、动作的词汇量严重不足,写出来的东西很干瘪。在我们体验民俗的过程中,在我们亲自砍竹子做竹玩具的过程中,在我们亲自剪纸,亲自制作灯笼的过程中,我们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比如“锯、削、磨、量、扎、”;比如“割、糊、裁、剪、勾”。
从真实的观察和体验中,我们才能收获最直观最鲜活的生活细节。只有真的亲身去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生动,才有画面感。
文化、历史的学习与传承
冯骥才先生曾说,中国最大的物质遗产是万里长城,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体是古村落。培田村作为客家人典型的聚居地,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在800年的古村落里,寻找同是华夏人民的根,寻找那些同是华夏儿女创作的智慧结晶。无论是建筑、还是文化,无论是民风民俗、还是民间工艺,我们寻找,我们体验,我们再无法忘怀。
这个冬天,带孩子来古村落体味年味吧,让孩子在协作培养中成长。
我们在明清古村培田,等你。
营地日程
DAY 1
【开营】接机+开营仪式(破冰游戏+项目发布)+放烟花
DAY 2
上午:【解码建筑】古村寻宝+历史小课堂
下午:【体验民俗】民俗小课堂+竹灯笼+剪纸
晚上:【创作作品】提灯笼夜游古村+创作古村年俗日志
DAY 3
上午:【体验民俗】民俗小课堂+赶集
下午:【感受年味】民俗小课堂+写春联+贴春联
晚上:【创作作品】围炉夜话(听爸爸妈妈说那过去的故事)+创作古村年俗日志
DAY 4
上午:【体验民俗】民俗小课堂+制作美食
下午:【品味文化】逛南山书院+雕版印刷
晚上:【创作作品】创作古村年俗日志
DAY 5
上午:【制作工艺】竹文化小课堂+采竹子制作竹节人
下午:【结营】项目成果展示+结营仪式
DAY 5
离开古村
选购二维码
客服老师二维码
迪迪老师
童行少年成长计划今天也低调上线了!
我们首先推出:
少年天文学家、少年建筑家第一级课程,招募2年级以上学生;少年游戏设计师第一级课程,招募5年级以上学生。
详情可阅读今天的二三四条文章。
后续还有更多课程以及更多主题,请大家持续关注公号文章。
12
韩小燕
童行书院营地教师
4年童行驻站经验及营地教研教学经验
希望陪伴孩子一起发现并解放天赋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