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6
9
·
线··
美国大学一年比一年难申请
2023届美国大学本科申请基本结束,几家欢喜几家愁。许多美国大学2027届申请人数创历史新高。弗吉尼亚大学 (55,845)、宾夕法尼亚大学 (59,000+) 、纽约大学(约120,000 人)和 Bowdoin(10,934人)都报告了破纪录的申请人数, 波士顿大学等的申请Early Decision或Early Action的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由于申请人数众多,录取率仍然很低甚至下降,导致更多的候补名单。
听听2023届录取到南加州大学的家长分享DIY申请的感受,经验及教训,希望对在路上的申请者提供一点借鉴及帮助。
普娃DIY关键在孩子
一是我们是普娃,申请结果基本上和孩子期待的符合,期间经历了早申被拒和等待结果的焦虑,收到OFFER的时候确实有惊喜和如释重负的感觉,无论如何,孩子和老师的付出和辛苦还是有了回报。
二是DIY的决定,首先要看孩子的适应性和主观上的接受度,同时也是挑战家长的承受力。在这点上,孩子的态度和坚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是虽然是DIY,但在过程中也不是独自战斗,有学校老师的有效指导,以及家长志愿者们无私的帮助,在孩子申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性作用。
四是因为是DIY, 所以孩子在和学校咨询中心老师的沟通中,完全信赖老师的指导,没有发生不同意见之间的冲突,这也是孩子在申请季能有比较平静的情绪的原因。
五是在孩子学习与申请的全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起到的作用其实就是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同时,家长在选校、文书方面参与较少。所以这次分享也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说一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体会。
为什么选择DIY
我们初中在普通初中,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在高中阶段也是如此。
申请时的GPA为4.12, 三年的GPA保持一种上升趋势。托福110,四科成绩均衡。AP在高一时考了化学,高二因取消未考。Act没考出分未提交。申请季共获得8个OFFER,包括罗切斯特、波士顿大学、UIUC等,最后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南加州大学。
孩子是较早就确定国际路线,初二就开始了托福的学习和考试,但我们的认知仅限于想去国外上大学,对上名校没有期待,所以就没有去研究辅导留学咨询以及申请大学方面的信息。
第二个原因,一直以来我认为对大学排名没有特别的执念。所以,在对孩子的观念灌输中,始终交流的都是很佛系的一些想法。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追求过高分,所以对申请学校的期待值也是比较中庸的。
除了自身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对是服务留学咨询的认识。我也咨询了身边有过申请经验几位家长,他们对的留学咨询认识是:有作用,可以缓解孩子和家长的焦虑,让家长更省心。留学咨询能够提供的帮助,包括做活动方面、申请方向的规划方面以及选校和文书辅导方面。当然是否要找留学咨询,这可能是绝大多数国际部的孩子和家庭都要面临的选择,基于对留学咨询的认识,在高一的时候和孩子聊,要不要也找一个,孩子说看看再说吧,他说确实有很多同学已经定留学咨询了,但他也说了一个问题,就是留学咨询真得很贵。
谈到钱的问题,我们自然也会比较慎重,再加上家长自己的事情也比较多,就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当然这个过程中偶尔想到留学咨询的问题也会有些不安,很担心由于自己的懈怠让孩子要承担更多的压力。
尤其是身边原来说要DIY的家长,也放弃了DIY的时候。有几个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认为在申请季要做的事情太多,怕自己照顾不过来孩子的状况,还是交给留学咨询省心。这时候我的不安感就更强了。
在孩子升入高二的时候,我和孩子也讨论过是否要找,孩子说还是别找了吧。活动我已经自己做了一些了,并且还会继续做,找留学咨询就没有必要了。
关于留学咨询帮着选校的事,我们一致默认的就是这个好像难度不大,难度大的可能是文书,但高二的时候还没有认识到文书的紧迫性,所以也就把找留学咨询的事放在一边了。
其实回过头来想,选校还是要做一些功课的,比如比较学校的录取率、录取偏好等,但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有些想当然了。
好在孩子在高二下,很主动地和已经申请完成的学长学姐们交流,学长学姐们也都是毫无保留地把经验和教训告诉给孩子,并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帮助孩子初步选择了范围内的学校。
申请的收获与教训
首先是专业的选择。
孩子在初中阶段没有表现出喜欢什么学科,感觉文科不强,对理科也不喜欢。孩子到高中后,面临着要确定一个专业方向,难度就比较大了。
孩子开学后不久,不知道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回家说想学经济学,我觉得也不错。正好有理有文,感觉文理兼顾,这样就算确定了经济学或商科作为未来申请的方向。
其实对于经济学和商科,我是不了解的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的,后来查询才发现有一点很表面化的认识。好在孩子到了高中感觉就成熟了不少,成了行动派,确定方向后就开始积极参与学校相关社团的活动,以及根据社团提供的信息参加一些商科的竞赛,哪怕组织级别不高的竞赛,也是只要有机会就参加。包括选修课程和夏校,都是跟商科有关。
在这个方面,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是:孩子说要去哪儿参加一个什么活动,要交费。家长就是替他刷卡转帐,以及接送,作一个安静的钱包。
但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才发现商科申请的录取率不高,孩子就有了换申请方向的想法,在确定专业的时候想选教育学或社会学。其实对于专业,作为家长我们是没有执念的,认为进入大学后还可以根据兴趣再调整。但学校咨询中心的老师看了孩子的资料后,建议孩子还是要首选商科,因为孩子的申请材料和其他方向都不匹配。
虽然对于老师的建议,我是有忐忑,怕出现因专业选择而不被录取的结果,但老师的建议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权威建议,我小小地试探了一下改变老师影响的可能性,被孩子果断拒绝了。自此,我也就开始成为听众,而不是能够给他的申请产生影响的人。
最后确定了商科作为申请的专业。孩子最终收到的OFFER,大多直接是录取在商学院的。从结果看,在专业选择上,申请的路线还是比较正确的。
在选校方面。
在咨询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匹配校和保底校以及冲高的部分,结果证明,冲高的学校确实没有收获,匹配校一半对一半,教训是:基于申请焦虑,保底校申请的比较多,匹配校就相对弱一些。
文书方面。
孩子文书的写作过程比较顺利。主文书算是两稿过。第一稿基本被老师否定了,老师根据孩子的自我描述,确定了一个主题,孩子就根据老师的建议重新组织内容,这一稿一遍就过。在文书上的收获就是要找到适合孩子的主题以及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
申请过程收也获了不少教训。
孩子是摸着石头过河,到高三咨询中心的老师才正式介入,结果发现孩子在选择专业方向上出了问题,但为时已晚,商科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好在结果还不错,这方面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美本申请的过程中,大学招生官在审核材料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严谨的。
在标化方面,高一时选课难度以及适应状态的问题,GPA低了一点,好在高二高三始终保持在上升状态中。孩子认为选课很重要,要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胜任所选课程。ACT始终没有考出分数,在阅读上不能突破。托福虽然在初二就考了90+,但在高一高二的多次考试中,在108左右一直止步不前。反思原因是裸考,因此不建议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反复刷分。
与孩子共同成长
在申请过程中,也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特别是选择DIY,家长与孩子需要不断配合沟通。在孩子进入高中后,我的一个很突出的感受,就是孩子的自主能力在增强,学校内的事情不再向初中那样还需要家长的帮助。
当然这个过程有失落,这也是很多家长都表达过的心情,孩子长大了,有主见了,我们的意见就不再能起到影响他人生方向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只能自我调节,换个角度想问题,欣慰孩子的成长,静待花开。
经过了整个申请季,感受最突出的,是孩子的心理其实是很强大的,反而是家长有更多的焦虑与担忧。比如早申我们是经历了拒信,以及DEFFER,对待这样的结果,我是焦虑了,数着日子等待RD出结果。这个阶段对孩子的心理是小心呵护,就怕一不小心让孩子承受不了压力而崩溃。
但反观孩子,反而表现的更踏实,该上课就去上课,该参加活动就参加活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讨论,万一落空怎么办。因为早申结果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是冲高落空.但匹配校和保底校也DEFER,安全感就不那么强了。孩子对此的回答是实在没有结果就再来一年。当然,没人想看到这种结果,但孩子的反应让我即心酸又心安。我相信,有这种承受挫折的心态,未来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祝福孩子们一生顺遂,前途可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