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及石经山,现保存有唐、辽、清代古塔16座,分布在寺院及石经山顶。其中建筑年代最早的是北塔周围的5座唐代石塔和石经山顶上的2座唐代石塔。
北塔周围的其中4座唐代石塔的造型相似,高度也基本相同。整座塔用汉白玉雕造。每座塔的塔身第一层外壁上,均镌刻有塔铭和塔颂。根据建筑年代排列,这4座石塔分别是景云塔、太极塔、开元十年塔、开元十五年塔。
在石经山上,唐代在山顶设有5个台,并在每个台上建造汉白玉塔一座。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东台和南台上的2座石塔,其他3座石塔只能在遗址上看到散落的塔座和塔顶等构件。云居寺及石经山上的7座唐代石塔,在建筑造型艺术、雕刻艺术和书法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石塔均为石料雕刻,其中5座均为7层塔檐。它们由石板搭砌成中空的形式,每层檐均采用正反叠涩的结构。唐代石塔的整体造型挺拔秀美,其造型酷似西安的小雁塔和云南的大理三塔,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唐代石塔将佛龛与佛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塔中设龛,并在龛上立塔,是研究北京唐代石塔建筑造型的宝贵实物。石塔的各个构件均雕刻精细平直,比例匀称。龛门两旁的金刚力士造型生动,威严刚健,龛内正面浮雕的佛像及胁侍像体形丰满而柔美,一内一外、一刚一柔形成强烈的对比。云居寺及石经山上的唐代石塔将碑文镌刻在塔壁上,与其他的石塔碑文镌刻的位置不同。碑文字体端庄,体现出唐代的书法艺术风格。
云居寺现存辽塔5座,其中石塔2座,即琬公塔、续秘藏石经塔。琬公塔原在水头村静琬塔院内,1976年迁于云居寺药师殿前。学术界原将此塔确定为唐代建筑,拆迁时在塔之地宫内发现辽大安九年(1093年)的《琬公大师塔铭》,由此可知,此塔为辽道宗大安九年(1093年)所建。续秘藏石经塔俗称压经塔。此塔原与南塔为邻,现移至云居寺藏经地宫顶部。塔为密檐式塔顶,浮雕的动物及人物形象等栩栩如生,为辽代艺术精品。中部似陀罗尼经幢形式,但碑面未刻经咒,而是刻的一篇《续秘藏石经塔记》,是北京最具有史料价值的经幢式石塔。
砖塔3座,分别为南塔、北塔、老虎塔。南塔是八角形密檐式塔,毁于日本侵华战争,仅存塔基。2009年,开始复建南塔。北塔又称舍利塔、罗汉塔,其上部宝顶相轮如钟形,中部覆钵如鼓形,下边呈楼形,是北京最大的组合式塔。老虎塔位于云居寺西北山顶,是保护寺庙平安的吉祥塔。
云居寺现存清塔有三公塔。三公塔由3座和尚塔组成,位于北塔北侧的土台下,均为砖石砌成的覆钵式。

本寺开放时间:09:00—16:00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南
电话:13167399332
客堂:010-61333371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京(2022)000004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