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朋友们都知道,以往新年我都会带着大家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理财市场上发生的一些事,然后帮助大家做一些新一年的理财判断和规划,但去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大家受到的各种心理冲击已经够多了。

对很多人来说,2022年,越回顾越伤心。2022年最后一个月,我也经历了阳-阳过-阳康的过程。这段时间里,我脑子里面反复在回想2022年,最后只找到四个字总结:乏善可陈。

正如我在上周的文章里说过的,我不想太多去回顾2022年,去反复舔舐伤口,去沉浸在自怨自艾的叙事中。也许进入新年,可能很多人也还在经历担心复阳的忐忑,甚至为争取一个ICU床位发愁,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我们对幸福的向往。

了解我的粉丝都知道,相比宏观叙事,我更关心的是我们每个小家庭未来如何过得更好。

从今天开始,我会把我的新年演讲分成几篇文章,在上周漫谈的基础上,更系统地和大家聊一聊,我们如何从2023年重新出发,更好地面对未来。

今天是第一篇
01
不要被各种周期概念裹挟

最近有一个词很热门:周期。

比如老百姓会讨论现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处于疫情周期的什么阶段,高峰期?达峰期?还是回落期?比如一些大V反复提到的一个专业名词“康波周期”,分析现在世界经济到底处于衰退期?萧条期?还是复苏期?……等等。

在我看来,这种所谓对周期的关注,其实是一个虚无的命题。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还记得去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吗?他是一位基因生物学家,主要贡献在于完成了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在这个基础上,他得出一个结论:
这个世界上曾经最成功的人种并不是我们智人,而是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大约12万到3万年前冰河时期冰河时期,曾经遍布亚欧大陆的各个地方,可以说是优势人种。通过基因研究,斯万特发现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构造更适应冰河时期的生活,他们的脑容量比我们现代人还大,说明他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种,有自己的文化、自己聚居的形式。但是尼安德特人最后并没有成为延续至今的人种,反而是相对不具备优势的我们的祖先——智人笑到了最后。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其实尚无定论,目前我们没办法去证明智人为什么在长达 30 万年的气候周期中最终胜出,但显然不是因为智人更适应周期,因为其实从基因学研究来看,和尼安德特人相比,智人的生理构造并不太适合冰河时期的生活。
但是当尼安德特人在不断适应周期的时候,智人却迈开了坚定的步伐,走了出去。他们跨过白令海峡,统治了整个美洲;走到了东南亚,甚至跨越浩瀚的海洋,去到了大洋洲,乃至在太平洋上都极其偏僻的复活节岛……智人在并不适合生存的周期下,不断地向前走,最终成为了这个世界上到今天为止唯一还不断延续的人种。
斯万特教授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所谓的关注身外周期这种理论的虚无——适应周期也并不一定能幸存下来,我们只能把周期当做我们生存的背景,而不应该被裹挟进去。
很多投资机构喜欢分析周期,什么行业周期,什么经济周期,但其实不管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所有这一切对于周期的认知,如果放到不同的时间颗粒中,你会发现都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认知的周期太短,比如当下,我们就会感觉就永远生活在疫情的起伏中,心态无法恢复正常;如果认知的周期过长,你会发现其实大多数长周期事件远远超越了我们一生的时间维度,又跟当下的我们有什么关系?
强调周期没有意义,就更不用说有人还提出更“高端”的逆周期思维,什么“别人恐惧我贪婪”,看似是永远正确的名言,其实大而无用,因为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比别人更恐惧。
不管是适应周期还是逆周期,都源于我们内心对于周期的恐惧。
与其恐惧,不如把所有的长周期短周期都当做人生背景,更务实地关注到我们个人的生存周期:你今年是 30 岁还是 40 岁?你的孩子上小学还是上幼儿园?……每个人的人生周期都不一样,具体的应对也不一样。
外部强加给我们的各种经济学周期名词,只会让我们迷失自我。
02
深刻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周期
虽然我主张不要陷入周期的迷雾,但是了解周期,还是能帮助我们克服恐惧。
尽管三年疫情短期内的确对经济、社会心理都造成了重创,但其实从人类文明发展这个更长的周期来看,技术远比一场战争、一次瘟疫或者一个市场周期,更能够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我们真正迎来人类历史上的经济成长的周期,也就是从 1776 年瓦特正式推出通用型蒸汽机起始,人类可以利用化石能源、利用科学技术改变世界,人类历史因为工业革命而改变。工业革命燃烧到哪个国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类平均寿命迅速提升,人均 GDP翻番往上走。
中国是在 1978 年改革开放后,才正式走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之路。我们用 40 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300年的历程,我们完成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现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依然在参与着。
2022年12月13日,一个堪比瓦特蒸汽机的技术突破又发生了——华裔女科学家Tammy Ma所带领的团队首次实现了核聚变的净能量增益。这意味着我们朝着人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跨出了关键一步。
虽然这项技术距离实际应用还远得很,或许未来会证明技术还有改进的空间,但是受控核聚变像人造太阳的能源获取方式,必将改变人类的文明进程,我们正在见证这样一个过程。
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成长周期还远未见顶。
当我们自怨自艾的时候,当我们面对未来的不确定,不去思考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现在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环境,我们要知道所谓的景气与否,是每个人是否动起来。
每一个家庭在2023重启自己的生活节奏,重建自己的幸福观,整个社会就会变好。
03
房地产业进入新一轮投资周期?
近期各种各样的周期论中,有一个论调值得关注——有人说未来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房地产投资周期 。这个论调来自于近期政策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除了几个一线城市,几乎所有城市都放开了限购政策,同时开始降低首付比例,贷款也在降息,而且银行给很多开发商提供了以千亿人民币为单位的巨额授信。
与此同时,房地产业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
比如曾经纵横整个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和互联网市场的融创也出现了违约,许家印搞了一次真真假假的跳楼秀,佳兆业爆雷,各地烂尾楼断供……
有人用“康波周期”理论来解读中国房地产市场,认为它处于复苏前夜。
我只能告诉你,其实房地产业不是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而是我们中国整个人口周期的问题。
虽然过去40年我们国家发展的黄金期和房地产业的支撑有密切关系,但是当我们面临一个更大的周期——90后、00后不想生育孩子,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的可能时,没有人口,谁来接盘?
当房地产商不断忽悠退休大妈去买房的时候,未来有一天就可能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这样的惨况,所以国家果断对房地产业的火爆踩下刹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能理解今天国家的政策是在做什么——不是走回到老路,而是当整个房地产行业吸纳了过多就业的时候,希望他们能用一部分的资金和额度去摆脱困境,稳定就业,一起跟国家在2023年重新出发,来接纳国家更多的新基建项目,而不是让房地产商再去把房价炒高,这才是对近期政策变化的正确解读。
中国人热衷于买房子,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对确定性的追求。这一切并没有错,但我们应该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去看待房地产,也就是不要再相信什么房地产投资周期论。
全民买房的热潮从此一去不复返,而强制储蓄是这波热潮褪去后为数不多的能留给大多数家庭的投资智慧。
当然,我知道很多家庭2023年面临的并不是未来怎样能够强制储蓄的问题,大家思考的可能还是如何能够增加自己钱包的厚度,但我们在2023年重新出发的时候,请记得从现在开始每赚100元钱,一定要有一部分进行聪明的强制储蓄。我想,这才是房地产行业上一个周期烈火烹油式的繁盛带给我们的硕果仅存的正向意义。
04
新一年该如何直面个人人生周期?
在 2023 年我们应该做什么?
再给大家讲一个鸡汤故事:
据生物学家观察,在一个庞大的蚂蚁社群里,总有 80% 的蚂蚁非常辛勤地在工作,有 20% 的蚂蚁却“游手好闲”。但当整个蚁群面对食物(能源)危机时,这20%的蚂蚁却能够带领蚁群找到解决方案。
我借用蚁群这个比喻,今天需要的首先是应该像80%的蚂蚁一样,走出去,先辛苦劳作,同时我们要留出20%的精力去思考我们人生的周期。
无论你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鼓励你,只要现在你恢复了健康,和你的家人动起来,自己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活着带领孩子去寻找未来的路。
就算现在你所在的行业你的公司不行了,开始培养一个新的技能,依然来得及。
我们要为孩子未来的 10 年、20 年和我们自己人生周期的交叠去做好规划,要为我们未来必将面对的衰老去开始强制储蓄。
像我,最近就在思考我的大儿子马上要参加中考了,应该怎么样重新安排他的教育节奏。我自己作为一个奔45的中年人,开始思考的是我为我的理想退休生活做了哪些准备?如果我要二次创业,要做什么准备?
我不会陷在会不会二次感染的焦虑中,而是从准备走出家门的这一刻起,就想好2023年我要干哪些事,比如要重新开始伴随孩子一起读书,今年要去读一个博士……
当然,这些都是没法让人来照抄作业的。
人生的周期,每个人都不一样,家境不同,孩子的状况不同,孩子的年龄不同,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的学术背景不同……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周期,所有的周期理论皆为我们思考人生的背景。
只有我们聚焦于自己的人生周期,去关注未来要解决的是我们人生中的哪个阶段的哪个困难,按自己的周期安排自己的行动、自己的财富,才可能真正把自己未来的小日子过好。
每一个人都动起来,我们才能彻底的跟我们不愿意回首的 2022 年告别。期待在 2023 年与大家一起走向从零开始的幸福之路。
本文编辑:谭琴
本公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广告
◀︎特此声明► 
记得点赞、点在看,并且分享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所有文章目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