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关注话题
特别说明为了不错过每天的新内容,记得给我们的新公众号设成“星标”哦。:)
今天我们跟小朋友聊聊明天的清明。
  • 什么是清明节?
  • 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
  • 寒食节和清明节有什么关系?
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听今天的内容吧。
清明
小朋友,你知道明天为什么放假吗?
因为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会在阳历的4月5日前后,而今年的清明就正好是在4月5日这一天。
图片源:百度网
我们就先来说说节气清明吧。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我国中原地区一年四季的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在古代,我国的劳动人民都会用节气来安排农业活动。
图片源:日历网
《岁时百问》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耕种的大好时节,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第一句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
图片源:图虫创意
另外,清明还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与节气的意义不同。节气表示了物候的变化,而节日则会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以及特别的风俗活动。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目前我们清明节的两大重要习俗。
祭祖的意思就是祭祀祖先。祭字的下方是一个表示的“示”字,是供桌的意思。上面的右边是一个“又”字,表示一只手的样子,而左边是一个简写为“月”字的“肉”字。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用手,把作为供品的肉,放在供桌上。所以,祭祀的时候,往往会在供桌上摆放一些食物或者鲜花,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图片源:国学大师网
而祭祀的“”字,左边是个示补旁,也是表示供桌的“示”字。而右边则是十二地支中的巳蛇的“巳”字。
这个字很像自己的“”字或者已经的“”字,但“”却是全封口的。最早的含义是延绵不绝,表示希望子子孙孙都能记得祭祀祖先。后来变成了十二地支中的第六个,蛇年就是巳年,这个字看上去是不是也很像是一条大头蛇呢?
图片源:国学大师网
说到祭祖的习俗,就不得不提到寒食节了。传说中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候一名品行高洁的大臣介子推而设立的,但寒食节最早出现的时间要远早于春秋。当时的人们用木头钻火取火,不同的季节会用不同的树木,所以季节改变,就要更换新的火种,称为改火。
网络图片
在换取新火之前,会禁止人们生火,所以那几天就要吃冷食了。在先秦时期,四季都要改火,秦代以后为了简便,变为了春季改火一次,时间就在寒食节之后。
图片源:pixabay
寒食节是民间禁火、冷食、扫墓的日子。现在的寒食节一般是以清明的前一天为主,两个节日的习俗也都混合在了一起。
我国北方的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了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比如冷饽饽、冷饭、冷粥等等。而南方部分地区则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带有淡淡的清香味,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还成为了平时也能见到的日常食物了。
青团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大约从唐代开始,寒食节逐渐有了祭祖扫墓的传统。后来,寒食的扫墓习俗又移到了清明节,很多人会认为清明节如果要尊重传统,就不能玩,不能有欢乐的活动等等。
但实际上,在古代无论是清明还是寒食,都有很多郊外游玩的欢乐活动,这和祭祀祖先并不矛盾。毕竟祖先肯定是希望我们的生活都是快快乐乐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那在清明节,如何做到既保持对祖先的尊敬,又能快快乐乐的过节呢?
我们可以看看唐代刚开始在寒食节祭拜的时候,唐玄宗是怎么说的。他在诏书中说:“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也就是说:祭拜的时候不要吃喝作乐,等到祭拜完了,去其他地方玩就好了。
那小朋友们,明天的清明假期,你准备去哪里玩呢?
视频来源:新华社
《把世界讲给孩子听》栏目的音频会同步上传喜马拉雅了,欢迎大家关注和订阅 :)
我们为小朋友们特别策划了一个给孩子讲新闻的音频栏目 —— 从国内外新闻媒体最近发布的新闻中,我们选择一些适合孩子了解,并且有趣味性的新闻主题,再加上我们自己对新闻的分析,以及相关知识的补充介绍,录制成音频。希望孩子在收听音频时,可以了解到世界上都有哪些大事发生,并且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