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玲娜贝儿又上热搜了
相关话题在网上发酵了一天

但很多人仍旧一头雾水:

这是在吵啥???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最近,上海迪士尼乐园

恢复了近距离互动的项目

作为园区最受欢迎的玩偶之一

玲娜贝儿的门前又排起了长队
粉丝们不惜排队6个小时
也要和她贴贴合影
这些玩偶的“内胆”
并不是固定的

而是
由多位演职人员轮流出演
不同的“内胆”所呈现的角色

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当天,有一名游客排到后

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内胆”

于是
拒绝上前互动
还向工作人员“投诉”
希望能换一个演职人员来扮演
玲娜贝儿则被晾在了一旁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场面
一度十分尴尬




后面排队的游客

也因此
延长了等待时间
游玩心情直线下滑
有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发到微博“玲娜贝儿超话”里

该游客的行为立刻引起众怒

继而发酵成了
一场互联网骂战:

“耽误别人互动,还伤了扮演者的心”
瓜是吃明白了

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

看个玩偶,有必要吗?
时隔3年
又可以和上海迪士尼朋友抱抱贴贴了
为了去和玲娜贝儿互动
很多人凌晨4点就出发了
贝儿的营业时间
也是从上午10点提早到8点营业
晚上加班到8点
不互动是因为不喜欢那个内胆
这个点,越想越离谱
一些网友感叹:

人家上班也不容易

为了回应大家这份喜欢
几乎是努力满足每一位粉丝的需求
最新消息
3月20日
迪士尼预订服务中心回应称:
会记录反馈相关部门
有相关部门会去核实处理

央视网评论:被治愈了,就够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了一个玩偶,有必要这么疯狂?
确实,跟米老鼠、唐老鸭比起来,没有“作品”的玲娜贝儿,火得有点莫名奇妙。迪士尼对其有一套特别的营销逻辑,它的出道,更像是走了“饭圈造星”的路子,靠“角色设定”和外表吸引粉丝。
先是有网友晒出了与它互动的视频,随着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的传播,玲娜贝儿凭借可爱有趣的IP形象爆火。
然后,玲娜贝儿就有了超话,有了专门搬运它动态的“bot”,甚至还有专门直拍的“站姐”;发烧友级别的粉丝,还会区分不同扮演者,继而衍生出了“内胆粉”,只喜欢某一个特定演员扮演的玲娜贝儿......


作为一个商业IP,玲娜贝儿的策划运营,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从动漫手办到近年来流行的“棉花娃娃”,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不只小孩,成年人也会喜欢玩偶,把它当作精神、情绪和情感投射的对象。玲娜贝儿正是牢牢抓住了这一点,用毛茸茸的外表和有趣的互动,给人提供童趣的体验,在商家的推动下,其经济价值和社交功能也应运而生。
说白了,玩偶能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与情感的出口,可爱的东西谁不喜欢?
只不过,凡事过犹不及。不论是去游乐园玩还是买玩偶,都是为了开心。对喜欢的IP“上头”无可厚非,但要小心,别陷入执念,过了火就没必要了。
在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何必给自己找不快乐呢?

本文综合自:央视网、北京商报、上海全知道、网友评论等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纳米
◢ 猜你想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