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网球的时候,直觉上要用球拍中心区域去击球,才能产生最大效果的反弹以及精准的控球。这是一方面,换种角度,考虑到球拍的重量和网球的冲击力,还有另外一个区域能够最快速度传递挥舞球拍的动量给网球,加快回球节奏,这个区域在靠近球拍质心的位置。此外还有一个舒适击球区能缓解手臂的振动。这些不同的球拍区域都叫做“甜区”,只是各有各的甜法。
数据科学这个时髦的词汇,虽然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但仍然处在他的“甜区”里。从互联网大数据到新零售,到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到人工智能,似乎数据科学总能找到风口热点。产业“甜区”的特点就是通俗,普适,他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投入其中,就好像鲜花通过花蜜吸引蜜蜂。现在随着花期的变化,数据科学小蜜蜂们也在不断地迁徙。他们总是跟着个头最大,蜜最多的花,这和资本的胃口高度一致。所以最聪明的蜜蜂总是和资本走得最近,也最快找到容易采蜜的花园。
但也有一些“愚钝”的人,他们没有跟到“甜区”,在相对枯燥,产出不那么突出的领域耕耘。他们或者因为好奇心,或者因为责任心,总的来说,甜不是唯一的目标,麻辣酸反而更有滋味。其实我们也不必为他们担心,因为每个人口味不同,而每个时代的甜也各不相同。在认知启蒙时期,新知识是最性感,最甜的,所以不管有没有收获,都有大量的人去冒险实验,也备受尊重。但如今的科学知识已经复杂到超越了大部分非专业人士的理解能力,除非被“卡一下脖子”,不然老百姓真感受不到。所以有的人就跟随甜腻的数据成功学走上主流,也有人继续炒着自己的麻辣酸甜饭。
谁知现在赶上被疫情拖慢的经济,和开倒车的全球化,倒是让成功学也不那么甜了。硬核科学钢铁侠或许就会逐渐“性感”起来,那么数据科学中的硬骨头也就有更多人愿意去啃。同时最早参与到数据科学建设的先驱们,现在多少也成家立业,对甜的东西也腻了,倒是可以去钻研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治理的问题。据我个人观察,中国绝大部分正在尝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据质量都是不合格的,还需要耐心和恒心去优化。
社会文明的发展存在周期,个人的成长也有相似的趋势和规律。电影《猜火车》里面说“有时候你本来很行,之后就不行了,并且永远不行,谁都一样。乔奇贝斯特就是一个例子,大卫鲍伊,路雷德…” 。爱因斯坦划时代的论文是他26岁的时候写的,虽然我们记忆中这些人的照片都是成熟老成,但实际上突破性进展还真是靠年轻人在推进。看来让年轻人太早掉入“甜区”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这辈子有太多的时间去融入主流,却很难长期坚持自我,执迷不悔。人本来是张白纸,外在需要一个足够包容的社会,提供最基本的人生保障,内在要有自我个性化的自信,和不以世俗成败论英雄的看淡。全球变暖真的需要我们去拯救地球吗?地球历史上温度比现在高的时期多得是,我们想拯救的是我们自己。科学的殿堂真的需要我们去修建吗?那些知识不管你是否发现,它一直就在那里。我们只是希望身边多一些有趣的灵魂。
—— END ——
征文活动:纪念《统计建模:两种文化》20周年
在Breiman《统计建模:两种文化》20周年之际,我们发起了征文活动,探讨统计学、数据科学的历史与未来、机遇与挑战、思想与技术,以启迪思考、开拓创新。
欢迎各位学界、业界人士共同参与!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扫描添加微信号(COStudy)讨论。
数据科学之路 · 文章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