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供最新最全的金融行业头条资讯 —
截至本月初,国有六大银行2021年年报全部披露完毕。数据显示,2021年,六大行营业收入总计36806.34亿元,净利润总计12888.9亿元,平均每日实现净利润35.31亿元。合计归母净利润达到1.27万亿元,日赚超34亿元,较2020年每天多赚3.67亿元。
本文将从总体经营情况、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绿色金融方面剖析六大行2021年整体运行情况。
01
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业绩概况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来看,工商银行依然位居第一宝座。2021年全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428亿元,同比增长6.8%;净利润3502亿元,同比增长10.2%。
增速来看,邮储银行发展最快,2021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187.62亿元,同比增长11.38%;实现净利润765.32亿元,同比增长18.99%。
数据来源: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报
总资产规模来看,各家银行也都取得了较快增长。截至2021年末,工商银行总资产达35.17万亿元,突破35万亿元大关;建设银行突破30万亿元,达30.25万亿元;农业银行总资产达29.07万亿元,直逼30万亿元关口。
数据来源: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报
资产质量情况来看,各家银行的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不良率整体下降,对不良资产的拨备和计提力度有所增加。邮储银行不良率依旧远低于其他五家大行,截至2021年末不良率仅为0.82%。交通银行2021年不良率的降幅在国有六大行中最大,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至1.48%。
数据来源: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报
股息政策来看,国有六大行拿出“真金白银”回报股东,合计分红额超3800亿元,分红比例均达到30%。工商银行现金分红规模最高,总额达1045.34亿元。中国银行等四家国有大行股息率超6%,表现亮眼。
数据来源: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报
人均薪酬方面来看,交通银行人均年薪最高,达40.75万元,建设银行人均年薪为33.71万元,排在第二位,与交通银行相差7万元。其他四家银行人均年薪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分别为33.3万元、32.45万元、32.1万元和30.45万元。
数据来源: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报
02
六大行2021金融科技投入情况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推进,银行机构纷纷加码科技力量投入和科技人才引进,从金融科技角度进行内部架构与机制调整。
1.金融科技投入总体数据
2021年,国有六大行科技投入总额超过千亿元。工行金融科技投入总额259.87亿元,在六大行中投入量最多;建行、农行紧随其后,其中建行金融科技投入235.76亿元,较上年增长6.64%;农行信息科技资金投入205.32亿元,较上年增长12.2%;中行信息科技投入186.18亿元,较上年增长11.44%;邮储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00.30亿元,同比增长11.11%;交行金融科技投入87.50亿元。
数据来源: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报
2.金融科技人才投入情况
近年来,各大银行在保持金融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在持续扩充金融科技人才队伍。据去年年报显示,6家国有大行科技人员总数达8.19万人,较前年增加1.02万人。工行去年科技人员数量达3.5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1%,较上年末下降0.04万人,居国有大行及股份行首位;排名第二的建行科技人员数量为1.51万人,占全行员工的4.03%,较上年末增长0.2万人;中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1.29万人,占全行员工的4.2%,较上年末增长0.62万人;农行科技人员0.91万人,占全行员工的2%,较上年末增长0.1万人;邮储银行科技人员0.54万人,占全行员工的2.76%,较上年末增长0.09万人;交行科技人员0.45万人,占全行员工的5.03%,较上年末增长0.05万人。
数据来源: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报
3.六大行金融科技战略剖析
各大银行不断加码金融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助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热点问题。以下是六大行金融科技战略剖析。
中国银行: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竞争能力
2021年,中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12873人,同比增长13.75%,占总员工比为4.20%,其中,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科技条线共有员工8189人,同比增长21.69%,占内地银行总员工比为3.07%;信息科技投入为186.18亿元,同比增长11.44%,占营收比为3.07%。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2019-2021年报
在金融科技方面,中行指出,其持续致力于建设“技术+生态+体验+数据”的数字经济时代竞争能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成立金融数字化委员会。据了解,中行已经成立了金融数字化委员会,统筹推进集团数字化发展、金融科技、数据治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
🔺中行科技成为中行对外抓手。2021年,中银金科在武汉、成都、海南成立研发基地,负责区域“金融+产业”“金融+政务”等场景的落地实施,支持重点区域发展。 
🔺丰富企业级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体系。搭建机器学习、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机器人和知识库五大平台,应用于智能运营、智能营销、智能投资、智能风控等业务领域。继续推进四大战略级场景,将政务服务融入网点数字化。
建设银行:金融科技内外赋能
截止2021年末,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235.76亿元,占经营收入的3.08%;全年实施业务需求项8.6万个,较上年增长104.2%,全面促进业务发展和能力提升;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5,121人,占集团人数的4.03%。累计获取专利授权731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国内银行业领先。同业首家完成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平台,累计支撑617个应用场景。
数据来源:建设银行2019-2021年报
2021年,建设银行开启新金融实践,以普惠、开放、共享的思维助力解决经济难点、社会痛点、民生堵点和流程断点,高质量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内打造智慧金融,对外拓展平台生态。建行以手机银行、建行生活APP“双子星”企业级平台为核心、多渠道布局、企业级优先、特色化补充、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生态场景体系,逐步成为建设银行获客活客的重要阵地,长尾客户直营模式初步成型。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数4.17亿户,建行生活APP注册用户数突破3,400万户。
🔺成立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建设委员会,完善金融科技组织布局。目前,在金融科技条线,建行组建了“一委员会、三部、一公司”,也成立了多个总行直属机构,承接集团不同的信息科技需求、科创研发任务、电子渠道服务等职能。此外,成立了渠道与运营管理部、网络金融部,加大数字化渠道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升级“TOP+2.0”战略,形成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在具体技术上保持对“ABCDMIX”等前沿科技的重点关注(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M移动计算,I物联网,X是现在还没有商用的一些前沿技术,如5G和量子计算等),进一步拓展“X”的内涵,同时深化多种前沿技术的融合,即MIX。
交通银行:科技引领加快数字化建设
2021年,交行多项科技金融相关指标都实现了较大增幅。报告期末,科技金融授信客户2.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9.53%;金融科技投入87.50亿元,占营收4.03%;金融科技人员4539人,占总员工的5.03%,据悉,2021年交行招录金融科技专业背景人才占比为55%,而2019年这一数据为32%。
数据来源:交通银行2019-2021年报
科技浪潮对银行业而言既是冲击、更是重塑。一年来,交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体验极致、生态丰富、风控智能、运营高效的数字化新交行。
🔺组织结构方面。打造了“两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一办”:金融科技部、数据管理与应用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测试中心;交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金融科技创新研究院;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办,涵盖顶层规划、前沿技术研发、市场应用、安全运维、用户测试等各个方面,各机构权责划分更加清晰。
🔺产品服务方面。推出了交银科创系列产品,包含“研发贷”“人才贷”“创融贷”“知识贷”“共享贷”“主动贷”六大产品,在长三角区域先行先试。
🔺业绩考核方面。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占比”纳入经营绩效考核和条线综合评价,推动各分行主动作为,加快相关贷款投放,优化信贷业务结构。
🔺大数据应用方面。交行运用内外部数据,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客户名单库和标签池,支持客户精准画像与识别。围绕专精特新、“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出具细分行业营销方案,加大科技金融客户拓展力度。
工商银行:科技赋能“数字工行”建设
工行在2021年的科技投入为259.87亿,同2020年238.19亿相比增加了21.68亿,同比2019年163.74亿增加96.13亿。科技人员为3.5万人,同比2020年3.54减少了约400人左右,同2019年3.38万人增近200人左右。科技人数整体保持平稳,通过优化了结构,科技成果产出也不少。累计获得专利授权超1300项,新增和累计专利授权数均保持国内银行业第一。
数据来源:工商银行2019-2021年报
工行在过去一年,紧密围绕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改革“双轮驱动”,塑造金融科技发展新优势,以科技强行赋能“数字工行”建设。
🔺深化组织布局。在金融科技方面,工行继续深化“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金融科技组织布局:一部就是金融科技部;三中心指业务研发中心、数据中心、软件开发中心;一公司指工银科技,向外输出科技能力;一研究院指金融科技研究院。
🔺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围绕5G+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IOT物联网),构建了“云计算+分布式”技术架构、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业务场景全覆盖的金融云平台,实现了全栈自主创新云服务供给。率先建成企业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平台,利用“智慧大脑”营销,为7亿个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智能服务方案,落地600+有数字员工属性的智能应用场景。
🔺敏捷研发快速响应。组建了百余个敏捷研发柔性团队,研发决策效率提升显著;基于工行ECOS工程建立起的覆盖全行核心领域的架构资产,支持在线一站式联动业务架构资产开展需求设计,助力95%以上的产品支持配置创新,提升业务直驱创新效率。
邮储银行:以创新重塑发展动力
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00.30亿元,同比增长11.11%,占营收的3.15%。科技人才方面,邮储银行总行IT队伍增加到3400人,全行超过5300人,加上外包人员超过万人。
数据来源:邮储银行2019-2021年报
邮储银行坚持系统思维,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创新第一动力持续激发。
🔺构建IT人才体系。人才引进上,邮储银行坚持常态化招聘,加大研发、测试人员引进;同时,组织开展系列IT专题培训,以及信息科技岗位资格认证;搭建“青年、骨干、领军”三级人才梯队,优化完善IT专项奖励分配方案,规划IT人力资源“基础夯实-效能提升-队伍融合”三阶段发展路线。 
🔺提出SPEED信息化战略。2021年3月,邮储银行启动了“十四五”IT规划编制工作,从企业级视角对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金融科技和IT治理进行全新布局,提出“加速度”(SPEED)信息化战略。
🔺打造强有力新引擎。2021年,邮储银行实施了三大核心(新一代个人、公司、信用卡核心系统)、四个新一代(新一代资金业务平台、新一代信贷业务平台、新一代中间业务平台、新一代手机银行)、五大基础平台(邮储大脑、区块链平台、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服务开放平台)、十大项目群(个人金融、网络金融、信用卡、公司金融、资金托管、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大数据、科技创新、综合支撑)等合计389项信息化工程建设。
🔺确立六大发展战略。在组织架构适配方面,在已有的“三部两中心”基础上,邮储银行在个人金融板块下设数字人民币部,提高组织机制对数字人民币业务的支持。邮储银行也强调,其确立了科技赋能、客户深耕、中收跨越、人才强行、风控护行、协同发展六大发展战略。
农业银行:金融科技助力线上经营突围
2021年,农行信息科技投205.32亿元,占营收比为2.85%。与2020年科技投入总额和占比的增速相比,2021年增速趋缓。至2021年底,农行科技人员9059人,占总员工比为1.99%,近三年增长速度稳定。
数据来源:农业银行2019-2021年报
2021年,农行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持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持续提升,真正将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惠及广大用户。
🔺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农行推进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科技项目经理队伍进一步壮大;上线农银e学(新一代网络学习平台),数字经营专题累计在线培训6.1万人次。
🔺完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2021年6月底,农行在雄安设立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开展金融科技前沿领域研究和应用推广。至此,农行完善了其“一局两中心一公司”的科技组织架构,形成了研发中心“一总八分”的“多核引擎”架构。
🔺持续改善智能服务。农行依托“零售业务智慧大脑”、“智迎客”、“智挽客”、“数字人”等数字化工具,全渠道向客户提供精准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2021年远程银行智能机器人服务客户1.87亿人次。
03
六大行服务乡村振兴
纵览战略大势,乡村振兴走到时代前沿,“三农”工作目标迎来历史性转移;聚焦金融行业,从政策倾斜到多维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正在全方位跃升。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从中央到地方,发展乡村振兴“压舱石”作用成为政策核心要点。与此同时,作为经济血脉的金融业被赋予重任,“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支农方式”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下达了“任务书”、明确了“主攻点”。
1.工商银行:推进城乡联动战略 
2021年,工商银行立足实际,发挥工行优势与特色,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2021年末,工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66万亿元,脱贫地区贷款增加超1000亿元。重点帮扶县贷款增长近20%,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覆盖31个省区、260个地市,为超过10万个村集体提供普惠便民服务。
🔺金融供给。工商银行发布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推出了乡村振兴统一服务品牌“工银‘兴农通’”,形成近100项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服务,满足乡村客群的金融需求,乡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覆盖全国86%的县域。
🔺科技赋能。推出线上服务平台“工银‘兴农通’”APP,为县域乡村客户提供民生、村务、交易撮合及金融服务。推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赋能乡村治理,覆盖全国770个县、10万个村集体。
🔺特色服务。首家与农业农村部系统直连,参与“新农信贷直通车”活动。2021年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超过1200亿,同比增长32%。与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进“万企进万村”行动,促进社会资本支持农村农业。
2.中国银行: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中国银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制定《中国银行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中国银行县域金融业务发展行动方案》,全方位助力涉农经济和县域金融发展。新开业县域机构40家,推出“惠如愿•新农通”“惠如愿•农田贷”等专属产品,完善金融支农产品体系。以金融力量促进乡村振兴,涉农贷款余额1.74万亿元。
🔺完善乡村振兴组织架构。强化乡村振兴工作小组领导职能,进一步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组织体系。在总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加挂“乡村振兴金融部”牌子,增设相关团队,牵头全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完善境内分行及二级机构乡村振兴组织架构,合理配置专业力量。
🔺创新产品服务乡村振兴。推出“惠如愿•新农通”服务方案,满足各类涉农经营主体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等分行试点推广“惠如愿·农田贷”,设置差异化产品组合、授信额度、授信期限、风险分担方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陕西及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分行试点推行农户及工商企业分布式“光伏贷”;持续推动浙江“茶商E贷”、内蒙古“伊利产业链贷”、黑龙江“E农贷”、新疆“棉花贷”等特色产品迭代优化;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直通车”金融支持,与农业农村部成功实现数据直连;响应农业农村部秋冬种工作部署,在广东、湖南、四川、山东开展“入乡、入村、入户”系列营销推广,增强对应季农业生产金融保障力度。 
3.建设银行:乡村振兴质效双升
建设银行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2.4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769.62亿元,增幅18.05%;脱贫地区各项贷款余额7,464.20亿元,增幅15.32%;承销发行67亿元乡村振兴债,落地乡村振兴主题理财产品136.47亿元。
🔺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服务品牌。依托线上“裕农快贷”和线下“乡村振兴贷款”两大产品包,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发挥传统基建优势,创新推出“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助力建设美丽乡村。下沉服务重心,51万个“建行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覆盖全国80%的乡镇及行政村。
🔺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农村产权交易和智慧村务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贷业务体系;财税“智慧缴费”为财政、税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查询、申报、缴纳非税、税费的综合金融服务,全年累计办理业务超2亿笔;善融商务累计引入扶贫兴农商户5773户,交易额176.59亿元。
4.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农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力度,加快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作用。
🔺县域贷款。截至2021年末,县域贷款余额6.2万亿元,新增9,130亿元,增速17.2%,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达36%。增量、增速、余额占比均创近十年来新高。
🔺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贷款。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贷款余额分别为1,378亿元、11,392亿元和12,803亿元,增速分别为17.0%、20.6%和14.8%,较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出3.8个、7.4个和1.6个百分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832个脱贫县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不变、靶向不偏、力度不减,贷款余额1.47万亿元,增速14.2%,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2,660亿元,增速15.0%,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
🔺数字乡村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末,线上化农户贷款“惠农e贷”余额5,447亿元,增速54%,服务368万农户。创新推出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平台,已在全国908个县上线应用,覆盖12.3万个行政村。推广智慧农业、智慧政务等场景金融服务,县域特色金融场景达1.2万个,比上年末增加7,537个。
5.交通银行:加大金融支农服务创新力度
为更好地发挥金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交行充分利用行内外资源,依托全牌照优势与金融科技力量,建立了涵盖政策咨询、信贷融资、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交银益农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作为“交银益农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农e贷”主要提供各类信贷融资服务,并针对客群不同需求、基于数字化创新形成标准化产品线、场景定制产品线、产业链产品线三大产品线,此外,交行还在探索各种融资方式支持乡村振兴,独家主承销乡村振兴票据13.1亿元,牵头主承销乡村振兴票据16亿元,为涉农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推出专门针对三农主题的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综合服务。推出低起点现金管理产品,开展属地化存款优惠利率服务,提供多种涉农保险产品保障;加强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字人民币、收付二维码(移动支付)、POS机、单位结算卡、助农机具、消费帮扶等综合金融服务。
🔺科技赋能创新产品,加强重点领域支持。在交行乡村振兴部负责人看来,银行发展乡村振兴金融业务不能简单依靠“物理网点”和“人海战术”,而是要应用新金融理念方法,发挥金融科技作用,通过平台和场景的搭建,为乡村客群提供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这也是交行以一贯之的经营理念。
🔺优化顶层设计,建立保障机制。在总行层面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董事长、行长任双组长,统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和定点帮扶工作;总分行成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业部门,承担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和定点帮扶的日常推动工作。
6.邮储银行: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充分发挥自身线上线下服务优势,以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为引领,着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生态银行。截至2021年底,邮储银行在涉农贷款方面,贷款客户超400万户,贷款金额1.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84.45亿元。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建成信用村19.08万个,评定新用户363.64万户。
🔺加强金融科技赋能顶层设计,构建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框架。一是明确方向,构建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框架。明确“12345”工作框架和服务乡村振兴“十大核心项目”,着力构建“渠道+产品+平台+运营+风控”全方位三农金融数字化发展架构。二是加强部署,积极打造科技赋能示范项目。目前邮储银行在9个试点省(市)已有25个项目入选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强化跨板块协同互通,构建综合为农服务体系。借助邮政系统天然优势,邮储银行协同邮政集团其他板块,持续整合资源、聚合服务,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和电商服务点等资源融合,为农民提供线下线上融合的综合服务。一是依托邮乐站点,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基于农村生产生活场景,将金融服务嵌入中邮惠农平台。三是聚焦百万合作社,开展惠农项目。积极参与邮政集团与农业农村部启动的惠农合作项目,聚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客户体验。邮储银行充分发挥线下资源禀赋,加快推动业务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一方面,将“窗口服务”转变为“门口服务”。邮储银行积极推进传统业务模式与科技相融合,大力推行基于移动展业的小额贷款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将“线下服务”转变为“一键式”服务。邮储银行大力推动产品线上化转型,打造了“小微易贷”“极速贷”贷款等线上拳头产品,并通过二维码营销,提升客户申贷体验。
🔺加强全产业链服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启动“邮e链”产业链金融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邮储银行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以数据共享、科技赋能、内外协同为纽带,形成“数据层”+“风控层”+“产品层”+“场景层”的四维数字化产业链融资服务管理体系,实现客户在线签约、支用、还款等全线上化服务。目前,邮储银行已与139家合作方基于“邮e链”平台实现合作,涉及农林牧渔业、涉农批发业、粮食加工业等众多产业链重点行业。
🔺拓展便民服务场景,搭建缴费平台和政务平台。一方面,邮储银行结合数字人民币应用,大力服务农村便民缴费,推出乡村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开放式缴费平台已服务乡村振兴单位1.2万家,包括公共事业、非税社保、教育、医疗、交通等9大类、50余小类,覆盖全国73%县域地区。另一方面,研发“邮惠万村”数字APP。2021年末,邮储银行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获批开业,为首家设立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的国有大行。
🔺坚持数字科技驱动,夯实农村农户数据基础。邮储银行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逐步建立三农数据中台,优化完善风控模型和授信模型,支撑乡村金融服务。一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主动授信机制。二是建立三农金融数据中台,丰富农村客群画像。三是举办数据建模大赛,提升科技赋能水平。为有效运用“三农”数据,提高农村信用体系覆盖面,邮储银行在福建、青岛打造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农村邮政金融综合服务”“基于大数据的农村信用合作平台”项目,围绕农村、农户数据,进行客户画像,助力改善农村融资环境。
04
六大行普惠金融探析
自共同富裕的大幕拉开之后,普惠金融一词更是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年报中的高频词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截至2021年底,国有六大行的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6.47万亿,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8.16%,客户人数合计达到719.01万户。
1.工商银行: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标杆
工商银行围绕落实国家部署与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持续打造普惠金融综合服务标杆银行,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金融银行战略。工行围绕金融“为民、惠民、利民、安民”,持续打造人民满意银行,普惠贷款突破1万亿元,全年增长超过50%。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线上普惠贷款的余额和增量分别占普惠贷款余额的78%和94%;首贷户同比增加5成;小微企业信用贷、制造业小微企业占比持续提升。个人客户总量突破7亿户,其中,县域客户净增占比达55%。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到4.69亿户,月活用户数在同业首家破亿。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管理个人金融资产近17万亿元。率先推出“工银爱相伴”服务品牌,加强线上线下服务适老化改造,推出了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通过自主研发的“融安e信”智能防诈系统,自动识别具有电信诈骗风险的账号,拦截高风险交易,为客户资金保驾护航。
🔺提升普惠金融综合化服务水平。一方面,加快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渠道,构建了“实体网点+自助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的立体化金融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围绕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特点,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累计开展“工银普惠行”活动超过15万次,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研发推出的“环球撮合荟”跨境撮合平台,已经有5万余户企业免费入驻,助力小微企业寻找海外商机,接入全球产业链。
2.建设银行:普惠金融引领市场
2021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8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499.44亿元;贷款客户193.67万户,较上年增加24.12万户。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力度,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16%,较上年下降0.20个百分点。
🔺搭建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建设银行设立“建行惠懂你”平台运营中心,小微企业首贷客户超16万户。“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超过1.5亿次,下载量超过1,900万次,认证企业639.60万户。聚焦普惠金融群体差异化需求,丰富“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交易快贷”等产品体系,提升客户服务效率。
🔺以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创新。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评价难、融资难”痛点问题,构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截至2021年末,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为8,653.70亿元。以“创业者港湾”实施融智融资融合创新,支持科创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稳固经济复苏基础。“创业者港湾”已推广至19个省市,为9,000余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300亿元。
🔺增强普惠金融智能化风控管理体系效力。在业务规模保持良好增长的同时,建设银行“数字化、全流程、标准化”的普惠金融智能化风控管理体系效力凸显,相关贷款资产质量保持良好。通过数字化的精准投放和智能化的风险管控,综合普惠金融贷款在定向降准、税费减免、资本集约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建设银行已经探索出一条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
3.交通银行:践行金融惠民,金融为民
截至2021年末,交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3388.19亿元,增幅近5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4.00%,小微客户综合融资成本下降0.49个百分点。交行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找到了正确的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顶层设计。交行“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普惠金融特色”,贯彻中央关于“增强金融普惠性”的要求,将普惠业务作为“数字化新交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支点和抓手,明确了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方向和重点。
🔺坚持科技驱动、场景深耕。近年来,交行坚持科技驱动、场景深耕,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让金融既“普”又“惠”。打造“普惠e 贷”线上综合融资产品体系,实现线上标准产品与个性化场景定制产品“双轮驱动”。线上标准产品实现抵押、信用、保证等多种方式自由组合,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与工商联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合作,在供应链、科创、乡村振兴、医保、双创、个体工商户等重点领域实现场景定制。
4.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实现新突破
2021年末,中国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8815.02亿元,贷款增速53.15%,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普惠贷款全年增速30%的目标。贷款户数超61.88万户,增速32.10%,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实现双降。小微企业首贷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续贷占比等结构性指标持续优化。
🔺加快服务创新,重点领域发展成效显著。中国银行积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推出“惠如愿•华为惠贷”普惠金融服务方案,上线华为企业渠道融资平台,成为四大行唯一首批上线服务方案的金融机构。
🔺持续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中国银行依托大数据、智能风控等技术,创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在“惠如愿”普惠金融品牌下推出信用类、抵押类线上融资系列产品,创新银税、外贸、涉农、园区等场景线上融资服务,实现普惠金融贷款线上自动化操作,支持小微企业及企业主“非接触式”在线申请、在线提还款,精准响应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截至2021年末,“惠如愿”系列线上融资产品已服务超十万家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近1500亿元。
🔺自主打造“惠如愿•中银e企赢”撮合平台。银政合作新利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021年在“惠如愿•中银e企赢”APP上设立13家地方特色招商专区,共促成890余项初步合作意向,意向成交金额超164亿美元。
5.农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
截至2021年末,农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32万亿元,增速38.8%,在高基数上继续实现高增长,超额完成国务院“大型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要求。
🔺畅通服务渠道。2021年,农行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精准性持续提升,信贷支持普惠小微企业192万户,较年初增长35万户。精准支持普惠领域中的弱势群体,全年“首贷户”增加9.2万户,充分发挥了大行“头雁”作用。
🔺加强政策保障。将降准收益、税收优惠等政策红利向小微企业传导,通过降低利率、减免各种收费,带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0.53个百分点。
6.邮储银行:以协调巩固禀赋优势
2021年,邮储银行在城乡、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大局中积极贡献力量,巩固自身禀赋优势。
🔺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邮储银行全面完成了“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监管要求,小微金融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线上贷款产品发展迅速,小微贷款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完善,风险管控取得良好效果。
🔺在普惠性贷款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06.0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超14%。线上化小微贷款余额7130.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02%。公司贷款余额2.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61.51亿元,增长13.96%,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000家。
05
六大行绿色金融探析
截至2021年底,国有六大行的绿色贷款为8.6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9.39%。工行、建行与农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占其其全部贷款的比例均超过10%,分别为12%、10.79%和和11.53%。
1.工商银行:全面推进绿色金融
🔺四轮驱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工商银行以战略引领、政策支撑、改革创新、服务全球,四轮驱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全面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绿色信贷规模及增量处于领先地位,绿色债券发行、承销等绿色投融资各主要指标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增长34.4%,总量突破2.4万亿元。
🔺构建综合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和吸纳全球先进理念,工商银行绿色金融治理架构不断完善,构建了综合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信托、租赁、理财投资等,全产品、全链条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同时,工商银行将绿色金融贯穿于金融服务和运营管理各环节,前瞻性布局信贷。
🔺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方式。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工商银行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研究,创新ESG评级及指数研究,探索环境风险分析的量化评估方法和工具;牵头起草《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行业标准,已由人民银行发布,积极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工商银行坚持国际合作、互利共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参与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全球金融治理,是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唯一中资起草机构和创始签署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UNEP FI)和G20《金融机构能源效率声明》成员。
2.中国银行:金融服务助力绿色消费转型
2021年,中国银行将ESG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打造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
🔺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2021年,中行设立董事长任组长的绿色金融及行业规划发展领导小组,在执委会下设行长任主席的绿色金融委员会,推进绿色金融各项工作。制定《“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计划》,逐步搭建“1+1+N”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构建绿色金融“一体两翼”格局,实现良好业绩。
🔺拓展绿色金融服务领域。中行2021年末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充分利用央行再贷款工具,为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提供金融服务,支持项目270余个。在全球多地筹组或参与绿色贷款和ESG挂钩贷款,位列彭博2021年绿色贷款和可持续挂钩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首位。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运营。2021年,中行完成了中国内地及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逾1.1万家机构的运营碳盘查。积极融入全球绿色治理,正式签署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支持机构,积极参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相关工作。
3.建设银行:绿色金融底色增亮
2021年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96万亿元,增幅35.61%;承销72笔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合计1,240.37亿元。2021年,明晟ESG评级继续保持A级。为国内银行业最好水平。
🔺以“三大战略”推进新金融行动。近年来,建设银行实施“三大战略”,推进新金融行动,致力于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把握新机遇,构建自身的“第二发展曲线”。其推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内涵,已经得到国际评级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完善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2021年,建行统筹推进“双碳”行动计划,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新产品、新服务、新举措。报告显示,2021年,建设银行成立环境、社会和治理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集团整体环境、社会和治理战略规划、部署及协调工作,并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
🔺发行多种绿色金融债券。综合运用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广泛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发布“建行-万得绿色ESG债券发行指数”,加大绿色债券认购力度,增量、增速市场领先。发行多币种ESG债券,包括全球首笔美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全球首笔基于中欧《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报告-气候变化减缓》的绿色债券等。
4.交通银行: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工作
交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集团全球化、综合化经营优势,以及上海主场创新引领作用,推动贷、债、投、碳交易、碳普惠等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风险管理和自身运营。
🔺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2021年,交通银行成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明确董事会作为绿色金融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高管层负责推进落实绿色金融工作,总行各部门、各分行及子公司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推进完善“四项机制”和“五项体系”,强化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
🔺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交行聚焦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等重点领域,国家绿色发展重点区域、六省(区)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绿色信贷扩面上量。截至2021年末,央行口径绿色信贷余额4767.6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1.4%,实现了快速增长。
🔺持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供给。交行加强与在上海的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合作,创新碳资产抵押等碳金融业务,复制推广到全国其它地区。交行聚焦衣食住行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打造多维度、超融合的绿色金融个金产品服务体系。
5.农业银行:建设绿色低碳银行
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农行以服务“三农”为本,与绿色发展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在协同推进服务“三农”、绿色转型和经济复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2021年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1.9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6%,绿色债券投资余额8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0%,年内承销绿色债券27期,募集资金440亿元。
🔺持续强化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农行紧紧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优化政策体系,推动产品创新,加大绿色低碳产业金融支持,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彰显了负责任大行的担当,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金融力量。
🔺优化组织结构。战略层面上,农行在同业中第一家设立“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在高管层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并将绿色金融列为“十四五”规划的三大战略之。特别是,对于绿色产业重点领域,农行创新推出生态修复贷、生态保护贷、碳汇林业贷等多项特色产品,2021年通过绿色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债券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2,200亿元,较上年增长80%。
6.邮储银行:以绿色绘就美好生活
截至2021年年底,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722.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52%。绿色债券投资余额231.14亿元。利用“金睛”信用风险监控系统推动457家企业客户完成碳核算。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在明晟ESG评级中获评A类。
近年来,邮储银行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出“绿色让 生活更美好”主张,以金融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全面持续推进绿色银行建设。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加大资源倾斜力度,配置绿色贷款规模,提供优惠利率,着力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聚焦减碳和增汇两大领域。积极运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领域。
🔺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积极探索碳汇交易、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低碳信用卡、碳资产质押融资、可持续发展挂钩金融产品等领域融资模式,结合邮储银行优势研发推广适合“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绿色普惠金融产品。
🔺试点开展碳核算工作。积极向客户传递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有序推动环境信息非强制性披露企业碳核算,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从年报看,各大行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力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多项业务已成趋势。2022年,六大行业绩表现将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END#

· 往期推荐 ·

·关于金英会· 
一个金融行业IT互联网从业者资讯、社交的平台。

在这里,你可以获取尽可能新、全的政府新闻、监管政策、行业要闻、厂商大事、人员变动信息、标讯。
在这里,你有机会,结识更多的金融巨擘、金融科技大拿,了解更多的行业秘闻、小道消息。
如果你有关于金融科技领域(金融机构、厂商都可以)的人事变动信息、小道消息等,欢迎投稿哦,一经录用,将会有相应奖励。
三月份开始,会定向邀请一些同学参加线下主题沙龙,有兴趣的同学可添加运营小姐姐的微信。
IT金英会
致力于成为最有价值的金融科技IT从业者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