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商场里、马路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红”撸猫撸狗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汪星人和喵星人“亲密接触”,也逐渐成为不少年轻人甚至小朋友们休闲放松的新时尚……
图片来源:soogif
不过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一旦距离近了,就容易受到伤害。因为——
你看到的汪星人和喵星人,有时是这样的:
但有时,它们也会是这样的:
随着气温升高,大家也愈发穿着凉爽。不少人的颈部、胳膊、小腿等都暴露在外,十分容易被猫狗等小动物抓伤、咬伤。
那么,什么情况下它们是安全的?被不同状态下猫狗抓伤或咬伤后,导致狂犬病的风险有多高呢?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上亿人被狗咬伤。在我国,每年被狗抓伤或咬伤的人数可能超过1200万,而被猫抓咬伤者也有数万人[1]
(一个冷知识:历史上最长寿的狗活到了30岁,最长寿的猫活到了38岁)
图片来源:soogif
不过,如果要说谁更能导致狂犬病,还是不得不重点说一下“汪星人”。
毫无疑问,狗是造成狂犬病最主要的动物。不论在全世界还是我国,约95%的狂犬病病例都是由狗引起的
在我国,由猫导致的狂犬病病例约为5%,还有少数病例是由鼬獾、红狐、貉、狼等野生动物引起[2]
(另一个冷知识:猫通常会造成细小而深入的伤口,比狗更容易导致局部感染)
总体来说,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不会主动攻击我们。
除了意外划伤,很多情况下的狗狗伤人,都是因为它感受到了被侵犯、被威胁或被打扰,感到愤怒和害怕而做出的自我保护和反击,而不是真的狂犬病发病。
狗的不同表现,到底是什么意思?[3]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识别狗狗在到底在想什么、要什么、不要什么,清楚它们是高兴还是难过,是友好还是愤怒……会避免很多意外的伤害。
1.不要打扰一只“专心”的狗
狗和人一样,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非常不喜欢被打扰。当它们在吃东西、玩玩具、带小宝宝、睡觉和生病的时候,不要打扰它,也不要突然吓唬它。
2.远离将要/正在发怒的狗
当狗狗生气的时候,它会露出牙齿,挤出狰狞的面容,喉咙里发出声音。当遇到这些情况,请远离它。
3.谨慎与陌生的狗玩耍
如果想与不属于自己的狗狗玩耍,首先需要征求主人的同意,了解它们的脾气,从先摸摸狗狗的背部开始,而不是一开始就上去抱紧它。
4.不要主动挑逗/攻击它们
告诉孩子们,不要用石头、树枝去主动挑逗或者攻击狗狗。
与狗狗亲密接触时,不要这么做![3]
狗狗并非天生会自己产生和携带狂犬病病毒。一般是因为被来历不明的、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狗狗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
感染后,狂犬病病毒会沿着狗狗的神经向大脑中枢神经运动。顺利“抵达”后,狗狗才会发病,出现相应症状,脑脊液、唾液中才会出现狂犬病病毒,进而污染牙齿和爪子,通过咬伤或抓伤来让人感染。
狗狗在狂犬病发病初期,表现为不安或不适,喜欢躲在暗处,不断发出粗粗的叫声,也极易激动。之后进入“狂躁期”,会攻击人、追咬其他动物或咬伤自己。
而到了后期(麻痹期),会出现张口、垂舌、流涎、声音嘶哑的情况,时常倒卧在地。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整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7至10天。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总结过人被不同状态的狗、不同咬伤情形的狂犬病风险(见下图)
世界卫生组织
《暴露类型和犬只特征与暴露风险概率表》[4]
大家可以保存下来这张表。一般来说,家养宠物、宠物店、动物园里的动物,定期洗澡、驱虫、打疫苗,也能够掌握其行踪,没有放到野外或失散过,一般是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的。
但如果确实属于“高”风险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前往当地的犬伤处置门诊,第一时间进行伤口规范清洗消毒和狂犬病疫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
可能有的人会看到这种说法——被猫或狗咬伤了,可以先观察狗10天,如果伤人的狗能活过10天,那么人就是安全的。这样做对吗?
可以说,只对了一半。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狂犬病“十日观察法”的具体内容是:在出现高危动物暴露后,立即开始接种疫苗,并同时持续观察伤人动物的健康状况。如果10日后该动物依然存活,则可以中止剩下疫苗的接种[5]
但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持续、规范地观察伤人动物的健康和存活情况。
所以,一旦达到了下图中的II级或III级暴露不论是猫还是狗造成的),都建议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并且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同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6]
最后送大家一首打油诗:
撸猫撸狗有风险,
小心谨慎不慌忙;
一旦咬伤或抓伤,
及时处置切莫忘!
审稿专家:李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108/4ffeae91da9b4e63907247075686f9ac.shtml
2.殷文武, 王传林, 陈秋兰,等.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WHO. Want a friend? Be a friend! The guide to pet care and bite prevention[J].  2015.
4.WHO.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 third report. 2018.
5.WHO.Human rabie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https://www.who.int/activities/human-rabies-prevention-and-management
6.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2):25.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超过20分钟还没入睡,请马上离开床!教你1招,瞌睡自然来
为什么你选的鞋总是磨脚、不舒服?因为少做了这件事!
口腔医生:牙缝里的牙垢又臭又硬,教你1个小妙招,脏牙垢自动掉落!
实锤了?10万中国人数据发现,吃面比吃米更容易发胖
每个人1年都要吃1斤虫!未来,吃虫才是主流?
6500万人被“长新冠”笼罩,做好这件事很重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